婆媳「天敵」互不相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面提及到婆媳、翁婿(即岳婿)、姑嫂、妯娌、連襟等關係,這裡專項表述婆媳關係。

就說我男人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和他吵架,吵了架了我婆婆還來說我,我就和我婆婆吵,就變成了我和我婆婆之間的戰爭,還記得有一次是因為我說我男人時間短,嫌棄了兩句,我婆婆就生氣了,說我兒子很厲害的不要瞎說,真是護子心切,不得已我給他買了耐美爾延時噴劑才好起來的,這也不能讓婆婆知道,要不然她非鬧不可,你說一個婆婆家管這麼多幹什麼,人家的私生活都要管都要看著!

古人云:「扁擔不是草長的,媳婦不是婆養的。

」婆媳之間沒有法律和血緣關係。

因為是一個女人(婆婆)把一個男人(自己的兒子、人家的丈夫)移交給了(在意識層面)另一個女人(媳婦),但又認為或感到是這另一個女人搶走了(潛意識裡)自己的兒子,於是「天敵」的婆媳關係形成,從此第一個女人就忌恨第二個女人。

——正因為是出於這種潛意識,所以被虐待的兒媳一旦做了婆婆,仍然也會虐待自己的兒媳。

——婆媳因為這同一個男人可以面和心不合,可以積累怨恨;還會因為生下一個孩子即婆的孫子、媳的兒子,婆媳有了共同的一個希望而緊張的關係可能得以緩和。

關於「養兒防以後」和「娶了媳婦忘了娘」。

母親養兒本為防老,兒子大了又得張羅著給娶媳婦,可是娶了媳婦兒子就被認為是「忘了娘」。

於是形成母親與妻子這兩個女人一起爭奪同一個男人的心的局面。

而這個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男人,就會像鑽進風箱裡的老鼠,左右為難,受夾板子罪。

無奈,只好唱:「深深地愛著我的兩個親人,請你們不要爭吵我對誰愛得更深……」

可見,婆媳是對立統一關係,對立大於統一,矛盾、衝突大於和睦、友好。

婆媳是家庭天然的一對矛盾,在農耕社會出於家庭成員分工還可維繫,到了工業社會以後特別是市場經濟社會的當今,家庭成員勞作的分散化、經濟收入的私有化,婆媳關係衝突往往是製造或產生家庭心理疾病的重要根源。

婆媳住在一起,不能苛求其親密,能通過道德和家規甚至契約特別是婆媳契約,促使其和睦,做到不互相干涉、不公開吵架很就不錯了。

有戀母情結的兒子,婚後仍住在父母家裡,——當然,這是母親戀子情結更甚,捨不得兒子離開自己。

但婆媳對立。

兒媳精明,軟頂著。

終於,有一天小寶寶降臨!這該緩和了氣氛吧?未必!婆婆總感到媳婦是多餘的,是外人,認為「兒子可憐,孫子可憐,而媳婦可惡」!可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我是皇后我怕誰!孩子就是資本,怎麼著吧,你?家務活我還不干,啃你老族!」——試想,一個男人既戀母親,又愛妻子,可是婆媳關係緊張,那妻子能不遷怒於丈夫嗎?那夫妻能魚水和諧嗎?

有恐婚心理的女兒,因為事先知道這種利害關係,所以有的已婚女兒的對策是:還同自己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甚至還由當媽的說了算。

那很可能就應了另一句古語:「丈母娘當家,牆倒房塌。

」除了父權觀念的烙印,這還是有心理學道理的:一是說明女兒還沒有「斷乳」,二是女婿成了「倒插門」,會被動和自卑,三是小家庭永遠也不能成長、成熟,四是小家庭矛盾、大家庭矛盾、親子矛盾、夫妻矛盾、翁婿矛盾、婆媳矛盾及諸多矛盾完全攪和在一起,亂成一鍋粥。

——這是另一種極端。

所以,「小家庭」獨立,是家庭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媳婦又不是嫁給婆婆的,怎麼建立和睦關係?筆者在《婚姻關係解除與家庭形式維持的對立統一》篇中說:「……婆媳關係,不是一旦建立這種關係,媳婦就得孝敬公婆。

而首先應是婆婆至少是婆媳同時互相尊重對方,對對方有了恩德,對方才來感恩、尊重、孝敬你。

沒有『先天必須這樣』的情理。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為什麼婆婆要首先?因為是後天、半路媳婦嫁到你家,媳婦需要有陌生人—客人—熟人—家人—親人這樣的轉換過程,而婆婆則是主人。

——若主人不首先表示誠意笑納客人,客人怎麼進門?婆婆不首先關愛及有恩德於媳婦,婆媳怎麼能和睦地在一個鍋里吃飯?」

高於生活和現實並且有積極指導意義的作品,其實就是家庭治療的一副「良藥」。

如山東呂劇有一出叫《小姑賢》。

故事梗概說:一家4口,夫妻、女方的婆婆和小姑。

夫妻和諧;婆婆虐待媳婦,叫媳婦做一些事實上根本做不到的事情,然後對兒子說她不孝、惹媽媽生氣,逼著兒子休妻;小姑不平,站在正確的嫂子一方,藉助自己在家庭中的優勢,撕毀休書,通過一些軟硬兼施的方式方法,使自己的母親屈服並覺悟;最後年老的婆婆把鑰匙交給了媳婦,讓年輕人管理家庭,自己享清福。

從心理學和家庭治療的角度看,小姑的一些方式方法就是廣義的家庭療法。

通過家庭治療,找到了妻子天天膽戰心驚、丈夫左右為難的原因是來自婆婆扭曲、病態的心理防禦對他們的刺激;婆婆扭曲、病態的心理,除了封建家庭關係理念,還源於自己的丈夫死得早,深受自己的婆婆的虐待,自己處於弱勢,婆婆死後,又怕鄰里欺負,更怕吃媳婦的「白眼飯」等。

她有句名言:「千年的水溝流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當她熬成婆婆的地位後,就在自己的媳婦身上加倍補償自己過去的損失。

通過小姑這位「家庭治療師」的輔導、治療,解決了自己母親的偏執認知,擺正了作為婆婆的晚年地位和角色,實現了家庭新的平衡和大團圓。

也就達到了這個階段家庭治療的目的。

一個家庭,包括原生家庭,特別是三代、四代同堂有了婆媳角色的大家庭,有沒有、誰來做和睦家庭的「替罪羊」?如果有,則很可能就是「那個沒斷乳男人」。

看來,「那個沒斷乳男人」是緩解婆媳矛盾的關鍵人。

俗話說:「會做的兩頭瞞,不會做的兩頭傳。

」而促使婆媳和睦,「這個男人」能做到「兩頭瞞」,則是非常聰明的。

那非常不聰明的男人會在自己的母親面前喝斥自己的妻子,以顯示「丈夫」之氣勢。

豈不知,連你都這麼不尊重你老婆,那還能指望你母親尊重這個媳婦嗎?

如果這個關鍵人起不到關鍵作用,這時,就需要求助婚姻輔導或家庭治療。

「會做的兩頭瞞,不會做的兩頭傳。

」而促使婆媳和睦,「這個男人」能做到「兩頭瞞」,則是非常聰明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