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壓力最好?醫師:壓力太少或太大都容易罹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飢餓、感染、感情創傷等壓力,會讓非糖尿病患者血中的葡萄糖大量上升。

此外,人若長期暴露於壓力情境中,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無法預期、不可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 udn/元氣網/科別/ 百病漫談沒有壓力最好?醫師:壓力太少或太大都容易罹病!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8-06-1909:30聯合新聞網文/時報出版提供圖片來源/unsplash壓力與疾病的關係呈現U型曲線。

也就是說,少量的壓力或是太大的壓力,疾病發生的機率都很高,處於中間壓力時,疾病發生率最低。

面對壓力,我主張應該去控管它,而非消滅它,使壓力停留在一個適度、剛剛好的程度最理想。

想想龍蝦,要是完全沒有壓力,也長不成龍蝦了;但要是壓力太大,龍蝦不敢冒換殼的風險,那也還是長不成大龍蝦。

過與不及都不好,面對壓力宜採中庸之道。

壓力大會傷害健康,這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

但壓力太小對健康也有害,需要解釋一下,人在完全沒有壓力的時候,往往會失去生存的動力,變得空虛、缺乏自信,抗壓性因平常沒訓練而越來越差,一旦出現緊急狀況時,即便是很容易解決的事情,也會變得難以應付,心理難以承受,進而反應在身體上,可能是血壓一下子升高或消化功能紊亂。

此外,退休者、高齡長輩若整天待在家中,缺乏外界刺激、一點壓力都沒有,身體各項功能都會有較明顯的衰退。

預防醫學研究人員把「生活壓力」與吸菸、吃檳榔、酒精與藥物濫用、睡眠障礙等,並列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危險因子。

當壓力爆表、理智斷線時,人往往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而長期處於高壓的工作責任下,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又很複雜時,若不懂適時放鬆,惡劣情緒持續累積,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病機率將大幅提高。

研究人員發現,心血管疾病和敵意性格特別有關。

敵意性格意指長期且持續對他人抱有負面態度或認知,並伴隨生氣的情緒狀態,這樣的性格會影響自律神經、血壓、血糖、血脂、免疫細胞的運作機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害怕、焦慮則特別容易影響腸胃系統運作。

壓力過大有時還會引發各種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

壓力與糖尿病的起源和病程都有很大關聯,一旦壓力解除,大部分人血中的葡萄糖和酮都會恢復正常水準。

飢餓、感染、感情創傷等壓力,會讓非糖尿病患者血中的葡萄糖大量上升。

此外,人若長期暴露於壓力情境中,也會增加罹癌的風險,尤其是那些無法預期、不可控制的壓力,造成的傷害最大。

許多實驗指出,過度承受壓力會使免疫細胞功能下降,造成破壞腫瘤能力降低的後果。

要特別注意的是,人若已經承受了不堪負荷的壓力,在情感上又無法得到親友、社會的支持,等於雪上加霜,這樣的人不但罹癌機率很高,且一旦發病,病程進展也是很快的。

能平衡身心的壓力壓力是像熱水一樣的東西,沒有所謂的好或壞。

你不會因為被熱水燙到一次,從此就不喝熱湯、不洗熱水澡了吧?被壓力搞到很厭世,是因為還不熟悉壓力運作的規則,如果知道規則,就不必擔心壓力會傷害健康。

科學家監測人體賀爾蒙,發現人處於壓力之下,腎上腺素與皮質醇(Cortisol)都會開始分泌,接著身體會啟動成作戰狀態,血糖升高、心跳加速,氧氣與葡萄糖大量供給肌肉,腦部也會因皮質醇而變得警覺清明。

在這個受壓的非常時刻,身體的整體免疫力也是很高的。

要是沒有這種身體機制,我們早在遠古時代就被野獸吃光,也沒機會研究壓力了。

短暫的壓力是助力,能幫我們挑戰人體效能的極限,讓人有肌力、有腦力面對各種難解的窘況。

不過,就像泡溫泉,四十、四十一度我們會說:「啊,好舒服。

」如果超過五十度燙得要命,就算是愛泡溫泉的猴子也知道不能下水。

適量的皮質醇能讓思慮清晰,但過多的皮質醇卻會加速老化的進程。

短暫的壓力,偶爾來點腎上腺素,把葡萄糖送往肌肉,肌肉效能馬上提升,但長期不解除的壓力會「寵壞」身體,迫使身體不斷渴求過量的葡萄糖、一直想吃糖,否則就馬上累給你看,或是鬧情緒。

長期高壓,就這樣間接地引發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

如果人一直無法從壓力中放鬆,肌肉繃緊,生命能量的運送就會受到阻礙,造成血壓升高,誘發心血管疾病,讓身體提早老化。

如同開車,高轉速可以讓你超車順利,但引擎一直維持在高轉速,車子很容易受損。

西藏修行者鍛鍊心智,目標在於取得平衡,出家師父不會去監測皮質醇的變化,因為他們知道不多、不少、剛剛好是怎樣的程度。

壓力一來,順勢運用它,等狀況解除,也順勢放掉它。

船過水無痕般讓壓力來,跟它在一起;然後讓它走,不送、不留戀。

(本文出自《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關照的預防醫學》、作者洛桑加參,時報文化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文/時報出版提供壓力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延伸閱讀 醫病平台/不僅醫病關係,醫醫之間關係也同樣重要 洪惠風/60-80歲國人適當的血壓數值是多少? 憂鬱症專家會議/藥物、家庭、社區支持缺一不可 腎臟疾病可能引起視網膜出血…眼底檢查不止看眼睛,更與這幾種全身疾病有關 防心血管患者消化性潰瘍健保12月開放預防投藥 視水果如蛋糕、糖果?吃水果會升高壞膽固醇嗎? 許金川/定期健檢及早得救保健康 同類文章成人打了新冠疫苗就百毒不侵?醫師提高風險疾病指南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你的頭痛是哪種?頭痛位置、症狀、原因一圖看懂救護車緊急送醫該如何挑選適當醫院?以就近適當為原則高雄長庚以熱消融治腮腺瘤免除病患顏面麻痺危險萬別大意!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瘀青要熱敷還冰敷?醫:4情況速就醫2招加速恢復淋雨濕身加這動作恐「又癢又腫」醫:千萬別做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檢傷分類排名健保大數據/109年急診人次10大醫院、109年第一級檢傷分類件數10大醫院健保大數據/急診醫療特色醫院急診案件前10大症狀排名腹痛、頭暈、發燒最大宗解決急診大塞車健保署長李伯璋:研擬使用者付費各種檢查不必等急診好划算?醫提醒:感染風險高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肝、腎長水泡會變成癌嗎?醫解析囊腫、腫瘤區別常被靜電電到?當心是你太累!醫師教你緩解方法休假當沙發馬鈴薯?醫師警告2種人最好要稍微活動長期頭暈千萬不可輕忽合併8大症狀可能患重大疾病影/氣溫突然驟降23歲女子手腳冰麻查出是寒性體質想要感冒快快好試試7方法很營養但別吃!專家揭感冒、發燒和喉嚨痛該吃與不該吃食材肚子好痛!是不是恐怖疾病?醫師教你4項判斷基準很多病症都在50歲後被發現!男性健檢指南告訴你必做哪些項目疲勞、發炎是體內有毒素!6招養好6大排毒器官一身輕男遭虎頭蜂螫休克一周終脫險碰上這8種肚子痛,別以為忍忍就沒事!很可能是大病徵兆全球15億人患有慢性疼痛!美國疼痛醫學會:可能是8種病引起心臟衰竭要運動?別懷疑!想養心真的該動冬天總是手腳冰冷?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看更多猜你喜歡腳底就是身體的「解毒地圖」!足部按摩師的「超級排毒穴道」:一天10分鐘,分解體內脂肪3動作無法達標代表行動力退化簡文仁教2方法強化肌肉骨骼高嘉瑜遭男友家暴身心科醫師提醒恐怖情人六大特徵想知道有無肌少症,自我檢測2方法!增肌必做2類運動躺床秒睡當心是警訊美睡眠協會曝健康睡眠關鍵手腳冰冷睡不著靠喝酒、電熱毯暖身?醫揪NG保暖行為發熱衣愈穿愈癢?不會熱?專家曝「保暖禁忌」小心冷到下肢肌肉不足發生機率高醫師教如何預防靜脈曲張天氣冷怎麼穿都不保暖?專家曝身體4部位是關鍵男子長期反覆腹瀉檢查後驚染愛滋反覆眩暈耳鳴怎麼辦?醫:耳鳴、眩暈、重聽會在內耳相互影響,超過2周是身體發出警訊!沖熱水恐越洗越糟皮膚科醫教4招有助改善冬季癢我的家人洗腎了我可以「捐腎」給他嗎?吃檳榔吞檳榔汁建築工血鈣飆高竟急性腎衰竭台灣每5人就有1名曾受伴侶暴力!專家提「常見精神暴力6特徵」:隨時要知道你行蹤也在內年輕女子住新居在家暈倒4次竟是CO中毒惹的禍促進大腦健康怎麼吃?4類食物助抗發炎、防腦老化腎臟疾病可能引起視網膜出血…眼底檢查不止看眼睛,更與這幾種全身疾病有關乾眼症病友,該怎麼點青光眼藥水?為何天氣冷容易關節疼痛?醫教4招預防、3招緩解為何睡覺躺平背超痛,只能側躺!名醫解析2種可能,3招自救改善20歲男研究生「喉嚨爆痛」走路不穩是這病毒惹的禍頭暈胸悶、喘不過氣...別只想到心臟病!恐慌症發作7症狀:你中幾個?糖尿病洗腎機率高?做到「三要」免洗腎徐若瑄「子宮肌腺瘤」為何會血崩住院?醫曝「危險因子」:3大症狀快就醫皮膚科醫提醒口服A酸缺貨停藥「爆痘臉恐復發」三高、空汙都入列!醫:黃斑部病變不再老年限定七旬獨老右腳5趾發黑全壞死豐原醫院跨團隊照料保腳掌膝蓋老是喀喀響算退化嗎?還可以運動嗎?醫師詳解「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6個問題「糖尿病前期」快幫血糖踩剎車醫師公認降血糖最佳飲食方式愛愛時間太短就不行醫師教3招拯救早洩男看更多贊助廣告商品推薦留言 最新文章more「阿伯」署長李伯璋驚傳疑似緋聞事件陳時中:不能定義這麽快青少年第二劑BNT預備開打亞東醫師整理各類疫苗懶人包健保署署長遭傳緋聞李伯璋:對方吃素十年、孝順優秀單一下肢腫成像象腿髂靜脈遭壓迫恐釀致命危機大家都在看more明年元旦起24場所工作人員強制接種兩劑疫苗才可上工超過65歲也能保有年輕大腦名醫曝一習慣越早養成越好Omicron最新報告破百例!羅一鈞:一夕之間已豬羊變色腳底就是身體的「解毒地圖」!足部按摩師的「超級排毒穴道」:一天10分鐘,分解體內脂肪疾病百科more糖尿病腹膜癌新冠肺炎肺栓塞視網膜剝離勃起功能障礙粉瘤陰道炎足底筋膜炎牛皮癬我要投稿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作者登入E-mail訂閱電子報udn健康報e報好心肝.好健康馬上訂閱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刊登網站廣告︱網站總覽︱FAQ‧客服︱新聞授權︱服務條款‧著作權‧隱私權聲明︱聯合報系︱訂報紙︱關於我們︱招募夥伴聯合線上公司著作權所有©udn.comAllRightsReserved. 全產品速覽新聞評論聯合新聞網願景工程聯合報數位版聯合70轉角國際鳴人堂倡議家時事話題世界日報新聞話題 服務會員中心U利點數我的新聞歷史新聞活動專區udn粉絲團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經濟日報網房地產基金中經社樂透發票 生活娛樂噓!星聞優人物udnSTYLE500輯遊戲角落發燒車訊元氣網橘世代有好美 運動NBA台灣野球夢田HBL運動筆記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讀書吧讀創故事聯副70udn部落格u值媒體聯合文學聯經出版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數位文創IP授權瘋活動售票網報時光 更多產品聯合知識庫聯合電子報聯合影音網聯合學苑有行旅APP行動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