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講「為什麼?」~「心理抗拒理論」 - 陳偉任醫師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抗拒理論」~. 助人工作這些年來有一個心得,當一個人真的不想改變的時候,改變就不太容易發生。

在這個時候,助人工作者還能做些什麼? 為什麼我們要講「為什麼?」~「心理抗拒理論」~ 助人工作這些年來有一個心得,當一個人真的不想改變的時候,改變就不太容易發生。

在這個時候,助人工作者還能做些什麼?其實,多數的情況下,即便是最叛逆的青少年、想放棄自己生命的無助者等,我相信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他們的內心都還有一絲絲的希望火花、一點點渴望改變發生的慾望。

無論這樣的火花、這樣的慾望多麽的微弱,助人工作者只要協助將其煽成熱焰,就有可能成就改變的可能。

雖然,每一個人的心中,本能地都存在著改變的慾望,然而,當我們試圖用「我們的理由」來說服別人要他/她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結果會是怎樣?通常大部分的答案是,他/她就偏偏不要做(或要做),這樣的現象在充滿威脅性的訊息的話語更是如此,心理學家將這樣的發現就叫做「心理抗拒理論」。

上述這樣的現象,在有兩個男孩的我的家中,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情境。

一大早起床,我那身為老師的老婆,最常講的話就是 「快、快、快」快起床 「快、快、快」快吃飯 「快、快、快」快上學       孩子上課回家後,又開始, 「快、快、快」快洗澡 「快、快、快」快吃飯 「快、快、快」快讀書 「快、快、快」快睡覺 ......  天一亮,你們大概也能猜得到,「快、快、快」快起床……        所以,一個人只有聽到自己告訴自己,為何要採取改變行動的理由,這時候,改變才可能有機會發生。

這時,「為什麼?」就可能是所有問句中最有力量的問句。

助人工作者如何在最適當的時機拋出「為什麼?」,讓我們的個案自己告訴自己「為什麼」要去做這樣的改變,情況才有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

這也是「動機式晤談法」一個核心的精神,協助個案自己找到自己的動力。

  2016年,我的生命功課,就是協助我那兩個寶貝兒子,如何讓他們找到他們自己的動力。

看來,學諮商輔導的老爸,得用一些心機,在適當的時機,設計一些「為什麼」的問話,來誘發他們找到他們改變的動機。

首頁:部落格總覽(點選此連結,可快速瀏覽本網站文章分類) 撰文者: 陳偉任醫師心晴小站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記得分享給您的朋友喔!】 1/01/2016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動機式晤談, 親子教養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標籤 阿德勒心理學 (94) 親子教養 (53) 動機式晤談 (33) 線上影音學習 (22) 腦科學 (17) 職場員工協助方案 (12) 親密關係 (5) 心理異常 (4) 督導 (3) 醫療諮商 (2) 網誌存檔 ►  2021 (3) ►  九月 (1) ►  七月 (1) ►  三月 (1) ►  2020 (15) ►  十二月 (1) ►  九月 (1) ►  八月 (1) ►  七月 (1) ►  六月 (2) ►  五月 (3) ►  四月 (2) ►  三月 (1) ►  二月 (1) ►  一月 (2) ►  2019 (17)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1) ►  十月 (2) ►  九月 (2) ►  八月 (1) ►  七月 (3) ►  六月 (1) ►  五月 (2) ►  四月 (1) ►  三月 (1) ►  二月 (1) ►  2018 (23) ►  十二月 (2) ►  十一月 (2) ►  十月 (1) ►  九月 (1) ►  八月 (2) ►  七月 (1) ►  六月 (3) ►  五月 (3) ►  四月 (1) ►  三月 (3) ►  二月 (2) ►  一月 (2) ►  2017 (28) ►  十二月 (4) ►  十一月 (1) ►  十月 (3) ►  九月 (2) ►  八月 (2) ►  七月 (2) ►  六月 (1) ►  五月 (1) ►  四月 (3) ►  三月 (2) ►  二月 (2) ►  一月 (5) ▼  2016 (52) ►  十二月 (9) ►  十一月 (4) ►  十月 (6) ►  九月 (2) ►  八月 (6) ►  七月 (2) ►  六月 (4) ►  五月 (8) ►  四月 (3) ►  三月 (3) ►  二月 (1) ▼  一月 (4) 沒想到改變一個人,也可以這麼容易~動機式晤談也可以這樣用~ 為什麼我們不要講「為什麼?」~因為人,天生就容易有非理性的想法~ 為什麼我們要講「為什麼?」~「心理抗拒理論」~ 好想考第一名喔~提升兒子改變的動機~ ►  2015 (3) ►  十二月 (3) 專長/興趣 從事個人及團體助人工作已有二十年經驗,熟悉阿德勒、認知、現實、家族、焦點解決學派及動機式晤談法。

對於處理憂鬱、焦慮、失眠、壓力疾患、自律神經失調、職場員工協助方案、兩性及親子關係等問題,有許多臨床實務工作心得。

臉書QRcode https://www.facebook.com/drweije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