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嘴硬,也許你就是那個稀里糊塗被別人左右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些人,總有一種被人們喜愛的需求。

這種需求形成依賴性,導致他們經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無論他們看上去多麼的強勢和有主見。

總會在一些情況下,他們會不顧自己內心的反對,莫名其妙做了別人期望他們做的事情。

最要命的,他們常常被人左右了而不自知。

現在,做個小測驗,看看你是否同樣具有這種傾向。

請勾選以下最符合你的表述(符合打1分,不符合打0分):

1、我會讓別人勸阻我想去做的事情。

2、即使是對自己沒有好處的舉動我也會同意照辦。

3、你覺得我有一種被人們喜愛的需求。

4、我不經常泄露自己全部的想法,尤其是當我感覺到有可能引發爭論的時候。

5、有時我覺得自己被別人利用或被操縱了。

6、有些事我會笑臉以對,即使我並不需要微笑。

7、我寧可維持現狀繼續生活,也不願跟一個頑固、食古不化的人抗衡。

8、我應該相信我的直覺,但有時我卻猶豫了。

9、儘管我很有主張,一旦我與某人建立起個人關係,維護關係的慾望可能勝過我個人的主張。

10、我的心情會強烈地受到其他人心情的影響。

得分評論

0-4有時我們的決定難免要考慮到其他人的處境,因此你有這些反應是很正常的。

5-10這表明其他人對你的影響可能大於你的自發的行為。

你要更加謹慎,不要一不留意就讓你的生活被其他人的慾望所束縛了。

好,接下來,我們聊聊莫名其妙別人左右這件事。

依賴性屬於情緒和關係的範疇,是指你允許你的心情或內心的導向,被外在因素所支配的一種傾向。

那麼,依賴別人就總是錯誤的嗎?

當然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會有依賴性。

在你呱呱落地的那天,你就用哭聲表現了依賴性,希望被擁入懷中和被肯定。

當別人哺育和響應你的需求時,你感到被珍視了,於是平靜了下來。

你感到心滿意足因為外界的人撫慰了你的身心。

這種渴望在往後的年月中持續不斷,事實上直到今天一直在你的內心留存。

沒有哪個正常人能夠在這種感覺上完全無動於衷,在情緒上毫無依賴。

事實上,我們生活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行動和決定時常與其他人的需求和偏好糾纏在一起。

其實,很多精明者都會意識到顧及他人意見的重要性,以及學會解讀他人心情,以便在作決策時保持團隊的凝聚力。

他們允許別人影響他們作的決定,但這並不表明他們懦弱、膽怯並且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而是因為他們領悟到協調人們多種需求和意圖的必要性。

然而,那些莫名其妙被被別人左右的人,所面臨的問題,不在於他們自身的依賴性,而是他們心存依賴,卻一點也不察覺,或者察覺了也不肯承認。

如果說,上一段所說的精明者把依賴當做達成目標的手段,那麼總被莫名其妙左右的人,則是拿著自己的依賴性自戕。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總是被依賴的情緒占了上風,不顧常規的理智,任由外界環境強烈地動搖他們原本堅定的內心。

為什麼會被情緒占了上風呢?因為他們尚不能完全接納自己內心的依賴感。

不承認自己依賴,或者對自己的依賴性認的還不夠清,自然就無法駕馭自己的依賴感。

依賴感既然存在,就不會毫無作為,自然會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左右當事人的心境和行為。

舉個例子。

有一個男士,他是某公司的總裁,最近他忽然發現自己總是不由自主地按照一位女搭檔的意見做出了很多決定,這些決定事實上和他本來的想法並不一致。

深入了解後,筆者發現,這位男士是一位對外界欣賞極為依賴的人。

他對自己的妻子相當滿意,可是,他總覺得妻子對他明顯地缺少讚賞。

以致,她的任何批評性言語都能使他變得神經過敏。

儘管他不是有意地這麼做,但是他開始格外留意起對他表示尊重的女人。

而他在和女搭檔的交往中,對方總是對他表現出很多的讚賞之情,那正是他所需求的。

於是,他就不由自主地努力給對方留下好印象,於是,就出現了處處順從她的請求,哪怕最終違背了他直覺上正確的判斷。

也就是說,他對正常範圍內依賴性的需求已經失去平衡,以致於他較少運用自身縝密自主的思考,而更多的是響應她的意願。

然而更關鍵的是,直到我指出這些的那一刻,他對自己的這種依賴性一無所知。

他沖我笑著說:「你是第一個這麼說的人,以前我決對不會把自己歸為有依賴特性的那種人。

我一直很受歡迎,人們自然而然地被我吸引,遇到問題便紛紛前來請教我的意見。

要說我跟依賴性的聯繫,就是時而覺得自己太被依賴了,而不是太依賴別人。

「別人依賴你的事實也不能改變你自身有依賴性的狀態,」我解釋說,「其實,很多領導者依賴別人對他們的依賴,這就是他們自我感覺良好的原因。

他點點頭,表示他明白我的意思。

我繼續說:「久而久之,無論是作決策,還是在開展人際關係,我們都下意識地相互滿足彼此的慾望,於是我們人際關係的模式就形成了。

雖然你沒有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但是暗地裡你需要與其他人建立聯繫或者獲得認同,這可能致使你在生活中恰似一個容易受到影響的感應器。

在當時,你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贏得某個重要人物的讚賞或讓他們銘記你。

「沒錯。

」他說。

為了重新贏得他生活上的方向感,他需要從兩個方面的努力:一是建立積極的情緒能力,二是重獲他是誰的使命感。

1.提升情緒能力

不能駕馭依賴感的人,總是被牽扯進別人的計劃中,他們是通過情緒被套牢的。

無論是否由於恐懼感、罪疚感或對被喜愛的渴求感的作祟,這些人把平時待人處事的邏輯思維擱置一邊,而跟隨他們感覺的腳步。

他們當時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贏得某個重要人物的讚賞或讓他們銘記自己。

在這種行為中,情緒的鬥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你應該特別注重情緒所發揮的作用,並明確如何成熟地規劃你個人導向的發展。

現在試著回憶一下,在你還小的時候,有多少回某人坐下來與你閒談,只為了告訴你情緒因素在作決策時有何種影響的類似體驗?如果有的話,這種經歷是不是太鮮見了。

比如,他給我講了一次他被教導的經歷,在年少的時候,幾個小夥伴說服他攜手在某個周末去捉弄別人,結果惹得一些鄰居的不快。

「孩子,」父親說,「當那些男孩說服你跟他們一起去惡作劇的時候,我不明白你期望從中得到什麼樣的快感。

但我能明白地告訴你,不管你策劃了怎樣有趣的事情,一旦你的過失被查出來你會感到痛苦,那樣的後果是不值得的。

他作了解釋:「在家裡,我們討論情緒的話題也就差不多到那種程度了。

我爸爸只是告知我要讓自己感到快樂,但是我們從沒真正地探究為什麼我會有那樣的感受,當然了,我們也沒有深刻地論述過我的情緒隱含著怎樣的深義。

你是不是也有過那樣的感受?儘管極少或沒有受到相關的指導,絕大多數成長中的孩子還是會快速地以他們的情緒經歷作參考。

例如,你可能聽到過類似的話: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心情不好,但你最好快點振作起來!」

·「哭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假如你不再一味地感到難過,也許你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糟糕。

·「是什麼讓你感到如此生氣呢?你現在是束手無策了。

·「假如你感到很內疚,就表示你肯定做了錯事。

假若情緒被表達出來,那麼它就達成了它的目的,不會再次成為你的阻礙,因此你就能夠轉而解決其他瑣碎的問題了。

仔細地想一想,許多問題都具備一種特有情緒的本質,再想一想,你需要多少悉心的引導才能獲取解決的途徑。

例如,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小孩或少年,你需要以下和更多的指導:

·用平衡、謙遜的態度來建立內心平和的方法

·如何決定果斷對待你的憤怒感的時機,即使對方是難以相處的人

·如何回應別人排斥你的訊息

·如何在順從與守原則之間保持平衡

·認識真實罪疚感和錯誤罪疚感的區別

·知道如何應對你首次「被愛」的感受(被認可)

·如何恰當地讓某人明白你傷心或失望的感受

·防止焦慮感在你性格中占據上風的要素是什麼

當我向他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咧嘴笑著答道:「我們下次再計算這個頻率,到時只會有一次。

在我長大的地方,還沒有過那般的溝通經歷。

毫無疑問,他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有那種經歷的人。

然而,他情緒導向上的訓練已刻不容緩,因為他的許多言談舉止都顯示了他沒有受到過任何情緒能力上的訓練。

儘管他從生意中積累了管理情緒的方法,並且在事業上很有建樹,但如今在他即將五十歲的節骨眼上,卻對妻子產生牴觸情緒,同時又對另一個女人萌發渴望心理。

他理性的一面知道他應該如何去做,但是另一面他缺少足夠的情緒力量致使他引火上身。

你認為某個人對你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她接納了你,或者是因為你在他們面前具有威懾力。

無論原因為何,有些時候,你肯定會試圖通過不健康的綏靖行為來滿足你自身的情緒。

當你察覺到那些脆弱想法的時候,請仔細地反思:你是否有能力重新導向你的思維方式並且選擇將你內心最堅信的意念化為行動方針的決心?假如你在情緒緊張的條件下也能夠謹慎地考慮並作出選擇,你現在的生活會有怎樣的不同呢?

很多人的問題不是缺乏情緒能力,而是沒有接受到如何運用情緒能力的訓練,恰恰相反他們是有這種能力的。

更確切地說,他們的問題在於默默地將他們情緒的導向權交給了其他人。

這種傾向是能夠也是該當被逆轉的。

當你處於討好行為模式時,很容易將眼下面臨的情況小題大做。

譬如,你可能告訴你自己,要是某人能變得更開心或更體貼,你也會感到高興。

然而,事實上你真正的問題是你自身不願對眼下的所有選擇作過多的思考。

從孩提時代起,你就沒有受到情緒能力的訓練,由此可知你的依賴性是不平衡的。

現在你已然是個成年人,是否願意給你自己一次機會,重新取得你主要人際關係的導向權呢?

2.需要一種使命感

毫無疑問,清晰地直到自己是誰,直到自己最想要的目標是什麼,可以幫助自己駕馭依賴感,進而抵抗那些因依賴感而做出的順從別人的決定,漸漸擺脫輕易被人左右的局面。

你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你是否有一個考慮縝密的目標感,關於你是誰和你努力實現的人生意義?

你是否有想過如何保護這個目標感的完好無損,即使是遭到他人的質疑或動搖你的事情時?

你內心的指引力是否足夠地明確和堅實,以致於經得起生活里沉鬱和失望的挫折?

若答案為否,你恐怕對你自己還沒有一個足夠深刻的定義。

你還是個被動生活的人。

你需要耗費時間,決定什麼是你真正想要貫穿生活始終的信念。

你要逐漸意識到,你在生活中大多數時候是在被動地回應別人,而並非真正自主地行動。

事實上,每當你告訴你自己是一個相當獨立的人的時候,你仍然著眼於其他人,用他們的眼光來打量你自己。

我希望你能藉此機會,誠摯地反省你究竟想要以怎樣的姿態示人,而不是時刻觀察別人的動靜,憑你深信不疑的信念,你能夠拿捏好你的決定。

準備好捫心自問。

「我是誰?」,一旦你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你將注意到你的關係模式有了顯著的不同。

尤其是,你更有可能行使你的自主權,而不是讓其他人的反應過濾了你的決定。

參見下列的實例是如何演示的:

·當有人請求你幫忙,而那樣做會牽制到你當天的日程安排的時候,不去破壞你原有的計劃,你可以選擇答應請求或選擇拒絕,最終要取決於你所認為的最明智的方案。

·假若某人對你的見解感到不愉快,你沒有必要立刻改變你的想法。

首先,再三考慮你要說的話,然後以你認為的最佳方式作出回應。

·假若你遇到一個跟你追根究底的人,你毋需與對方口舌交戰,也不用害怕地退縮。

而是闡述你的觀點,不一定要讓對方贊同你。

·在你處理矛盾的時候你可以顧及他人的需求,但那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你的主動權和去做你認為恰當的事情。

所以,只要你在情緒和關係的處理能力上獲得自信心,只要你更加堅定不移地追求你的使命,你就不至於輕易地優先別人的事項而誤了你的當務之急。

相反地,你擁有不同的視角,應當為此感到欣喜才是,與眾不同是值得被頌揚而不是被辱沒的。

——————————————————

想活得更像你自己嗎?請關注微信「找自己」(微信號:zhaoziji_1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