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調解員談婚姻經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青稞營】第 55 次微課分享內容

分享嘉賓:歐陽清華(婚姻家庭諮詢師)

分享簡介: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是天堂,關鍵在於男女雙方的用心經營。

離婚原因雖各不相同,但存在著共性:

角色意識缺乏,婚姻自主意識淡薄 ,溝通能力弱,覺察能力幾乎無 。

改進的方法:

培養角色意識,靈活轉變角色;增強自主意識,為自己的婚姻掌舵;學習溝通技巧,示愛無阻隔;訓練覺察能力,化危機於當下。

從2004年4月到現在,十三年來我一直做著心理諮詢。

諮詢中,我讀到千姿百態的人生故事,包括婚外情、婚外性、亂倫等;也深深地認識到,大多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糾結、悲傷、迷惘、罪惡、無助甚至絕望等各種心理痛苦。

2015年12月開始,我在寧波江北婚姻登記處做婚姻調解,更多地接觸到各類離婚案例,對於婚姻經營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來離婚的男女在調解室里的表現各不相同。

有的冷靜、平和,不願接受調解;有的沒問幾句話就情緒激動,或流淚或吵鬧;有的是父母、姐弟等多人陪來,陪同者喋喋不休,當事人卻話語不多......

儘管表現不一,但從結婚時的濃情蜜意、山盟海誓到現在的形同陌路、甚至大打出手的局面,他們的婚姻經營中確實存在一些共同的缺陷。


婚姻經營中有哪些共同的缺陷?

一、角色缺失或錯位,尤其是妻子角色或丈夫角色缺失、錯位。

正常情況下,一個家庭中,每個角色承擔著相應的職能,處在相應的位置上。

若某個角色缺失或錯位,家庭就會失去平衡,產生矛盾、衝突,嚴重者走向離婚。

妻子、丈夫角色的缺失或錯位在我國的家庭中很常見。

最突出的表現是,當孩子來到家庭後,父母的重心和中心就轉移到孩子身上。

懷孕期,為了安胎,沒有了夫妻性生活;哺乳期,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夫妻被迫分床睡;養育期,很多夫妻吵架的緣起和目的都是孩子;感情徹底破裂,勉強湊合維持,也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家的外殼。

如此,親子關係就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而從愛的傳承和家庭序位來說,愛是由上到下流動的,家庭里先到的關係優於後來的關係;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

所以,給孩子最好的愛,便是爸爸和媽媽互相深愛著。

角色缺位,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丈夫角色缺位,妻子常向兒子傾訴內心感受,發泄各類情緒,兒子就成為了妻子的「精神丈夫」、「情感丈夫」。

妻子角色缺位,丈夫有事常同女兒商量,女兒無形中就成為丈夫交流上的「妻子」。

如果再加上性的需求不能滿足,夫妻雙方就可能出現婚外性、婚外情。

父母角色缺位,孩子就感覺不到家庭的愛和溫暖,無法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就容易出現早戀、濫性等問題。

爺爺奶奶越位,代行父母職能,就可能出現親子關係疏離、冷淡甚至隔絕的情況。

公婆越位,進入、干預夫妻關係,夫妻的家庭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就無法健康、順利地培養,婆媳矛盾、翁婿矛盾就可能很突出,最終引起夫妻矛盾、婚姻解體。

所以,家庭中的每個人,都需要有角色意識,並能根據需要靈活地轉變角色。

做到: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界限清楚,各安其位!

二、離婚者的第二個共性缺乏婚姻自主意識

我國《婚姻法》規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

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真正能做到離婚自願。

做婚姻調解員以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什麼現象呢?結婚只有男女兩人有說有笑而來,顯然是完全自願的;而離婚卻經常有父母、姐弟甚至子女、領導、閨蜜等多人陪同來,有的在登記處會吵鬧,甚至動手打起來。

我曾經調解過多起因為公公、婆婆、姐姐、弟弟、朋友干預而導致來離婚的案例。

最終結果是滿足了第三人的需求,而當事人卻忍受著痛苦和情感的煎熬。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完全自願走進婚姻的嗎?你的婚姻平時是否受到第三方因素的影響?目前的婚姻狀況是你想要的樣子嗎?你可以做些什麼,使你的婚姻更和諧美滿一些呢?若你正處在婚姻破裂的邊緣,你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該如何挽救呢?

婚姻自主是獲得幸福生活的前提。

怎樣才能做到婚姻自主呢?

1、首先必須要有婚姻自主的意識。

要認識到,婚姻是自己的終身大事,與自己每天生活在一起的是配偶,而不是父母、親友等第三人。

2、夫妻雙方要不斷學習經營婚姻的相關知識,掌握一些經營技巧,使自己成為一個能真實感受、獨立思考、勇於擔當的人,由自己把握婚姻的走向。

三、離婚者的第三個共性溝通能力弱

每次詢問當事人離婚的原因時,90%以上的人會說「性格不和」;而情況了解後,我發現,絕大多數是由於溝通能力弱或不願溝通造成的。


有一對二婚夫妻,已經共同生活了14年,有一個共同的孩子。

調解室里,丈夫說話時妻子安靜地聽著;而當妻子說話,需要丈夫傾聽和反饋時,他就離開調解室,拒絕交流。

妻子說,他在家也是這樣,不跟我說話,而我一說錯話或做錯事,他就罵我。

我根本不知道他心裡是怎麼想的。

調解室里,我多次邀請男方能聽一下妻子所說,他都堅定拒絕。

也許,他們在其它方面存在著問題,但從調解室里的表現看,最主要原因是男方不願溝通,自以為是,導致女方不知如何處理;男方卻固執地認為都是女方錯,堅持要離婚。

婚姻中,常見溝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於偏見或成見,一方或雙方拒絕溝通,認為過段時間事情就過去了,或者認為對方就是這個樣子的,不必理睬。

2、溝通時態度欠誠懇,語氣、語調、句式運用欠準確。

明明是肯定、讚賞的語言,表述不到位,就可能變成諷刺、挖苦、說風涼話了。

比如,一向老實、平庸的丈夫獲得了領導的表揚,回家向妻子欣喜地說起。

妻子說,你也能被領導表揚?試想一下,聽到這樣說,丈夫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我為什麼不能?你就這樣看不起我?」這樣想後,丈夫的情緒自然低落,以後有什麼事就不太願意與妻子說了。

3、溝通的方式不同,導致溝通不暢。

相對說來,男方的表達明確、直接、簡潔;女方的表達委婉、曲折、囉嗦;男方偏理性,喜歡講道理、給建議;女方偏感性,喜歡談感受、發情緒。

所以,對女方來說,在溝通前,儘量想好要表達什麼,明確去表達;對男方來說,首先要注意、感受到女方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反應。

4、雙方都有溝通的意願,但方法單一,效果欠佳。

很多夫妻只會用語言溝通,不會用別的方式,比如:擁抱、牽手、撫摸、眼神交流等;或送對方精美小禮物;或兩人去看電影、喝咖啡、聽音樂會,去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等。

婚姻經營中,夫妻雙方若懂得運用愛的五種語言,將會使溝通順暢如意。

哪五種愛的語言呢?

一、共同相處的時光;二、肯定讚美的語言;三、身體的接觸;四、貼心的服務;五、精心的禮物。

若有興趣,大家現在可以做個小練習。

先深呼吸,平息情緒,靜下心來,在紙上寫下這五種語言;然後按照你認為的重要性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排序,看看你最看重的是什麼,最不看重的是什麼。

再根據你對配偶的了解,寫下他的五種語言的順序。

然後,讓他做同樣的練習,看看兩人關於愛的語言順序差別在哪。

了解了彼此愛的語言的順序,就掌握了一把溝通的鑰匙,在愛的表達上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婚姻是什麼?婚姻就是兩人相親相愛地過日子。

既然愛他,為什麼不按他需要的方式、順序去愛?
你想吃梨,對方認為梨性偏寒,於是給你蘋果,你的感覺會是什麼?是不是覺得總有點不對味、沒滿足?所以,既然愛他,就要以他想要、能懂、能接受的方式愛,做到:愛他所愛,給他所需。

四、離婚者的第四個共性:覺察能力低甚至無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有覺知地活著,才能真正欣賞自然的美景,感知人性的美好和人情的溫暖;夫妻生活也需要如此。

然而,很多夫妻也許因為時間久了,彼此習慣了,感覺就遲鈍、麻木了;也許認為是自己人,不必那麼用心維護了,所以對家人尤其是配偶耐性很少,脾氣很大,甚至稍不如意就拳腳相向。


曾經調解過一對有三十多年家暴史的夫妻。

案例中,男方一再強調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忽視妻子的功勞,認為妻子笨,說話沖,處理問題差勁,於是一有不滿意就打罵妻子;也因此引起兒子的憤怒和譴責。

但男方並不認為自己打罵妻子是錯誤的,導致最近一次家暴後,妻子堅決要求離婚。

調解室里,我一再質問男方,讓他覺察到自己的錯誤;並鼓勵妻子把三十多年來的委屈、悲傷和痛苦發泄出來,哭出來,讓男方用心聽著、感覺著。

最終,在調解了三個多小時後,男方終於真誠地向妻子道歉,請求原諒,並保證以後絕不再打妻子。

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所以,要經營好婚姻,夫妻雙方需要更多地培養自己的覺察能力。

覺察對方情緒的變化,自己的話語、腔調是否妥當,自己的行為對對方是否有傷害,爭論中情緒激動是否能做到暫停或離開現場,避免矛盾的激化,等等。

從調解員的角度看婚姻經營,發現每對夫妻都有很多需要學習和自我成長的地方,比如:換位思考,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的處理等等。

總而言之,如果夫妻能明確自己的角色,適時轉換並演好角色;拿出真誠、尊重的態度,多學習、掌握些溝通方法;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不讓第三方干預、摻合;平時多用心、覺察關注彼此的情緒和需求,那麼,婚姻生活定能和諧、美滿,至少不會走到離婚的邊緣。

各位朋友,關於婚姻經營的方法很多,網上到處都是,在此不再贅述。

今天,我只是以婚姻調解員的視角,給大家分享離婚夫妻的共性,希望大家能有所警戒,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祝福各位婚姻美滿,家庭幸福!


關注【青稞營】微信公眾號:QingKeCamp,參加微課分享活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