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包含快樂,但又不僅僅是快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愛情不是衝動,也不是迷戀,愛情包含激情,但又不等同於激情,愛情包含快樂,但又不僅僅是快樂。
真正的愛情是包容,是犧牲,是患難與共,是不離不棄。
真正的愛情或許緣於一種心動,但一定會伴隨著一種高於感覺與慾望的精神性東西存在——愛的神聖感與責任感,也就是愛情的信仰。
有了愛情信仰的人便有了一種宗教情感,會用一顆珍惜的心用一生的時間去寫好「愛情」這兩個字。
他們不管貧窮富貴,生老病死,都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當愛情達到最高境界時,是可以超越慾望甚至生死的。
但如何寫好愛情這兩個字卻很不容易,很不輕鬆。
現在的人談到愛情,最常用的詞莫過於感覺,說起分手的原因,大多為「沒有感覺了,沒有吸引力了」之類的話。
這話乍聽覺得合情合理,但再一思索,就覺得不大對頭了。
感覺是什麼?吸引力又是什麼?世界上有什麼感覺會永遠新鮮如初?世上也不可能有永不厭倦的東西,尤其是善變的人性。
如果愛情只講感覺的話,它的生命力是脆弱而短暫的,沒有人能真正擁有它。
柏拉圖與蘇格拉底有一段對話: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 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圖覺得很容易,
充滿信心地出去。
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來。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 「那就是愛情。
愛情是一種理想,而且很容易錯過。
」
這個故事就是說明人往往都是憑著內心的感覺,懷著一顆貪慾的心尋找愛情,期望得到世間最好的那株「麥穗」,而又永遠不覺得身邊的「麥穗」之好,於是錯過了一次又一次,最後空手而回。
當感覺與慾望支配了你尋愛的心時,你一定會走入愛情的無底洞中,永遠也到不了彼岸。
不過愛情畢竟是一種情感,首先肯定是來自感覺與吸引力,但感覺上的激情是建立在彼此新鮮感的基礎上的,一旦彼此習慣之後就不復存在,儘管有些人懂得製造浪漫,但這種激情不會再是兩人重要的生活內容。
激烈的浪漫式愛情必然有一天會走向平淡的親情式愛情。
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依然知足地樂在其中。
用「感覺、吸引力、激情」等作為理由而拋棄對方的人,不是在愛情問題上過分幼稚,就是在愛情問題上分外老奸巨滑。
幼稚的人是因為不懂珍惜而無意丟失,這類人往往初諳人世,年少輕狂,沒有經過生活的砥礪與風雨的洗鍊,並未意識到真情的內涵與可貴。
而老成的人慣於風月,用這種看似合理的抽象語言作為藉口是再好不過的了,一則可為自己脫責,一則可掩飾自己的薄情負心。
不管是哪種情況,在愛情中持這樣愛情觀的人往往是靠不住的,他們不會是負責任的人,即使他不壞,不是故意想背叛變心,但他的愛情觀左右了他的思想與行為,使他在愛情上隨著感覺走,一旦感覺喪失,他則成了愛情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