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吵架背後的生物學和生理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物學家、生理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各路專家從不同的地方出發,但最終大家似乎都到了同一個地方——愛情。
文 | 張躍
圖 Elinor Carucci
「再沒有比戀愛時更容易受傷的了。
」那位著名的長於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說。
那時,對愛情發表最多看法的「專家」大都來自哲學界,他們將墜入愛河後的兩情相悅描摹得浪漫且令人心碎,直到科學昌明時代的來臨。
生物學家、生理學家們藉助科學儀器和各種實驗手法最終證實——愛情不過是在一系列激素作用下的生物程序,不論它被演繹出多少不同的橋段,基礎都一樣。
也許這個結論太過理性,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等各個領域的「專家」也先後加入了研究愛情的隊伍,試圖給愛情一個更豐富且合理的解釋。
儘管各路專家從不同的地方出發,但最終大家似乎都到了同一個地方—愛情,不僅發生得不那麼浪漫,在發生之後,它仍會以同樣的面目存在,甚至還要面對更多麻煩。
別以為你的愛情與眾不同
在科學家將愛情解讀為一個幾乎雷同的生物程序之後,仍對愛情抱有浪漫幻想的人們將目光投向了相愛之後,認為自己的愛情充滿了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就像同一片土地上會開出不同類型的花。
只是,事實並非如此。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在1988年提出理論,認為愛情不過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邊(不等長)分別是:激情、親密和忠誠,所有愛情不同的面目不過是這三個邊的長度來回變化而已。
早在斯滕伯格之前,加拿大學者約翰·李在收集了從古希臘時代到上世紀70年代的數百篇文獻之後,通過4000餘種對愛情的描述將愛情分成了六大類型——情慾之愛、遊戲之愛、友誼之愛是三種主要類型,現實之愛、激情之愛和奉獻之愛是三種次要類型,這一理論後來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可——你可以認為你已經愛得舉世無雙,但也無非是這幾種類型的一個表現而已。
情慾之愛就是所謂的浪漫愛,一見鍾情就被歸納在此類型中。
這種愛注重外表的吸引力,快速且直接,兩人會經歷幾乎一樣的生理反應,激素分泌的過程比較同步,並會很快發展到性的階段。
而遊戲之愛故名思議就是一種隨意的愛情狀態,它多發生在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受到約束的人之間,他們不會過分在意對方的外貌或其他條件,「在一起同樂」才是最重要的。
作為另一個主要類型,友誼之愛則要靠譜很多,它多發生在慢熱的人之間,從朋友做起最後發展成戀人,而他們在交往過程中也會更多地體會到信賴、平和與溫馨,即便分手也能成為好朋友,繼續維持良好的友誼。
現實之愛則兼具遊戲之愛與友誼之愛的冷靜和平穩,處在這種戀愛類型中的人會站在現實的角度上,選擇最符合其條件的情人,「合算」是他們決定是否會開始一段戀情的重要標準;激情之愛則兼具情慾之愛與遊戲之愛,依賴感、占有欲和嫉妒心是它的主要表象特徵,身處其中的人幾乎完全被激素水平左右,心情就像一個彈力球來回跳躍。
對比以上所述類型,奉獻之愛是最深情也最堅定的,它兼有情慾之愛的深情和友誼之愛的穩定,將人的利他性充分發揮,為了對方的快樂而不計回報,「存在感」是他們在墜入愛河後最重要的訴求。
只是,約翰·李在研究中發現,純粹的奉獻之愛非常罕見,也正因為如此,身處其中的人,幸福指數也最高。
一份2010年的社會學調查數據證實:在身處愛河的人中,當被問及幸福與否,具有利他特質的人比不具有這一特質的人答「是」的可能性高出17個百分點——如果你選擇像英雄一樣去承受,回報就是高於常態的歡樂。
其實,對「與眾不同」心存期待的戀愛中人也不必因為被輕易歸類而失落,因為,很少有愛情只屬於以上六種類型中的一種,大多數都會大玩跨界集幾種類型於一身,只是萬變不離其宗罷了。
越炙熱,越危險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因為彼此愛得寡淡而心生自豪,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熱烈甚至瘋狂的愛情,並以此展示自己愛的能力。
但是,所謂愛的能力強弱無非是科學家證實的激素水平高低而已,而在這一標準中,一味地追求高,絕不是一件好事。
在被證明與愛情有關的激素中,相愛之相愛之後還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包括苯乙胺和催產素,前者可以繼續保持愛的激情,而後者則會維持愛的長度,當然,這只是它們可愛的一面。
熱戀初期,苯乙胺會大量分泌,但隨著身體耐受能力的增強,它的作用也會日漸衰退,於是,我們的身體就必須分泌更多的苯乙胺以保持愛情的強度——但分泌苯乙胺的腺體有它自己的極限,當到達這個極限、無法再分泌出足夠量的苯乙胺時,愛情也就將面臨著危機。
科學承認個體差異,但科學更認同客觀規律,任何人能分泌的苯乙胺基本上都在一個數值之內,分泌得越多、消亡得就越快。
不止如此,人工合成苯乙胺後的苯丙胺(即安非他命)還是一種相當危險的藥物,它既可以用來改善抑鬱症,治療鼻塞和減肥,也是「搖頭丸」的主要成分。
因此,那些在熱戀中失戀的人才會痛不欲生,因為由於所分泌的苯乙胺大量減少,他們所面臨的狀況和毒癮發作沒什麼兩樣。
如果說苯乙胺的危險顯而易見,催產素則要「陰險」很多。
它被稱為「擁抱激素」,能在墜入愛河後促使關係建立、讓人們對伴侶產生積極的感覺,但它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陰暗面,會增加戀愛中的暴力風險。
2014年年初,超過四名生理學家聯合做了一項實驗,向93名大學生隨機分配了鼻腔噴霧劑,其中裝有催產素或生理鹽水,在噴霧劑生效後,這些大學生參加了問卷測試並以此來評估他們的攻擊特質——結果表明,噴過催產素的人實施人際暴力的傾向要大得多,同時,研究也證實催產素並不會使沒有攻擊性的人變成暴力狂,它只會使原本隱藏自己暴力傾向的人卸下偽裝。
此外,「誰年輕時沒碰到過幾個人渣」也同愛的激素有關——男人渣就是那些睪酮水平比較高、侵略性較強的種馬型動物,而女人渣就是那些雌二醇水平較高熱衷於出牆的一枝紅杏,他們會在異性面前釋放出更多愛的吸引力,同時,也更危險。
麻煩不斷,這就對了
任何墜入愛河的情侶都嚮往步調一致、和諧溫馨的愛情,但事實上,愛情從開始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它將麻煩不斷,原因很簡單——男女有別。
西方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讓·波德里亞在隨筆集《冷記憶》里說:「男女相悅在雙方的理解上難以調和——對於男人而言,他希望直入主題、省卻過程;而對於女人而言,她希望過程無限長,被反覆玩味。
」
這個被「反覆玩味」的過程被稱為「調情」。
在小莊所著的《愛與性的實驗報告》中,特別描述了「調情」產生的過程——在穴居時期,交配不需那麼麻煩,男人花點兒力氣把女人扛回洞穴就可以達到目的,女人從也得從、不從也得從。
然而,隨著群體數量的擴大和交流方式的拓展,兩性都有了更多擇偶空間,具有孕育後代能力的女人希望獲得一種不冒失身懷孕之險去檢驗男人是否可靠(能與自己一起撫養後代)的途徑,調情由此而生,它拉長了性到來的那個過程。
女人可以從「調情」中獲得被重視的感覺,但男人可不這麼認為。
據愛荷華大學神經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博士稱,調情其實很辛苦,對於大腦來說,掌管著人類感情的區域處於邊緣系統,它在「調情」中經常處於失控狀態,猶如經歷一場腦損傷,「所以,木訥很可能是男人身上的一種保護機制,」小莊說。
除了對待愛情的態度,興趣愛好上的不同也會讓愛情岌岌可危。
很多女人都會抱怨自己的男友因為太貪玩而忽略了自己,而科學證明,這並不是對方的惡習,而是男性的一種獨特性。
斯坦福醫學院的精神科專家艾蘭·賴斯曾經招募了男女各11人讓他們參與同一項遊戲,實驗結果證明:女人玩遊戲時並不會在涉及智力水準的環節上處於下風,但儀器也明顯地觀察到男性大腦中的「獎懲迴路」以及「成癮迴路」被遊戲所獲得進展激活的程度高出很多,因此,他們更專注、更執著,也更在意得失,也的確會獲得更高的分數。
由此可見,男人獨特的「獎懲迴路」和「成癮迴路」讓他們對愛情著迷的同時,也會對其他有成就感的事情著迷,比如飆車、探險、打遊戲,這幾乎是一種不可救藥的天性。
在男女差別中,男性的見異思遷是最被詬病的部分,心理學家將其稱為「古烈治效應」。
傳說中,古烈治是某個國家的總統,一日,他攜夫人去參觀一家養雞舍。
夫人問場主:「公雞多長時間對母雞盡一次丈夫的職責?」場主答:「時時盡責。
」夫人說:「請把這個結論轉告總統。
」總統聽罷後反問場主:「公雞每次都在同一隻母雞身上盡責嗎?」場主答:「次次都要更換伴侶。
」總統說:「請把結論轉告夫人。
」儘管這看上去像一個笑話,但通過哺乳動物證實了男性在情感中的不夠忠誠。
但這並非為喜歡拈花惹草的男性開脫,眾所周知,人類儘管也被納入哺乳動物的範疇,但良知、道德、主觀能動性等使得人類最終脫離了動物界。
相愛,的確是件美妙的事兒,但這種美妙會被激素水平決定,而這種愛能否順利持續則受更多社會、心理、科學因素左右,你不僅要了解這個事實,還需要在兩性的差異中艱難調整,如履薄冰……就在你的心快要涼透時,還有一盆冷水在等著你—戀愛中,一定要低調。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的一個團隊開設了一個課題,專門研究Facebook這類社交網絡到底是如何發酵戀人之間的嫉妒的。
他們指出,很多用戶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搜索伴侶、准伴侶乃至前伴侶的人際網絡,一段戀情,暴露的信息越多,涉及的人就越多,因此,才會有「曬恩愛,死得快」一說。
最後,祝正在愛河中沐浴的各位—好好愛,多保重。
-----
本文由《壹讀》雜誌提供,想看更多有趣有料的文章,請關注壹讀微信(yiduiread) 和 壹讀微博(@壹讀)
關注微信,還能免費參與拍賣,每天都有神秘禮物(比如周杰倫演唱會門票、五星酒店房間、特斯拉電動汽車什麼的),誠信為本,絕不忽悠。
如果你是媒體或者自媒體,喜歡我們的文章並希望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6個方法確定一個女人是否愛你,避免錯失美好的愛情
你怎麼知道一個女人是否愛你?對於男性來說,女性的思維似乎很複雜,而且很難理解。女人有著各種各樣的複雜感情,有些男人很難真正知道女人何時真正愛上他們。人們說女人很快墜入愛河,但這並不總是真實的。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