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哭泣會讓我們焦慮?心理學來告訴你情緒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大概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小朋友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哭,媽媽急的滿頭大汗:你不要哭!你想幹什麼可以告訴媽媽。

孩子還是一句話也不說只是哭,而且引來了很多人圍觀。

媽媽更著急了: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不是說了不要哭嘛!你想幹什麼可以告訴媽媽!孩子依然像沒聽到一樣,媽媽終於忍不住了一把拉起孩子就往前走,孩子估計是嚇壞了,任由媽媽拖著就走了。

我們都忍受不了孩子哭泣,覺得有什麼事情說出來就好了,媽媽可以幫你解決呀,為什麼要哭呢?

在《完整的成長》一書中,孫瑞雪老師這樣寫到:人是個情緒體。

我們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緒;我們接納孩子,就要接納他的情緒;我們愛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緒。

情緒的功能就在於幫助我們自我修復、自我調解與自我平衡。

孩子可能感受到傷心、恐懼,他用哭讓自己的情緒得到釋放。

媽媽並沒有理解孩子在做什麼,只是一味的追問,媽媽的情緒與孩子的情緒產生了共生。

而媽媽的焦慮和擔心又影響著孩子,孩子又與媽媽的情緒共生,感到更加恐懼。

孩子會解釋為:難道我不好嗎?媽媽為什麼不愛我?而這些想法帶來的恐懼感受又會讓孩子越哭越厲害。


人生來就有情緒,而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情緒的流動讓孩子內心平衡,所以孩子的情緒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

如果媽媽理解了自己的焦慮、憤怒是自己和孩子的情緒產生了共生,就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剝離開來。

媽媽可以先關注於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讓自己平靜下來。

然後再和孩子共情:媽媽看到你哭的這麼傷心,發生了什麼事,可以說說嗎?或者抱著孩子:沒關係,媽媽知道你傷心了,那你就哭一會兒吧,媽媽陪著你,直到你心情好起來。

當我們關注到孩子的感受並認可時,孩子會感到安全和被愛。

而當我們傾聽孩子時,孩子又可以學到有不良情緒時正確的處理方法:可以傾聽自己、使用積極的暫停。

這時孩子的內心就得到了成長,成為了情緒的主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