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別幻想,婚姻的本質是涼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未婚時,大部分女性按照社會所期待的樣子被教化成了「愛情至上、為愛痴狂」的傻白甜;在適婚年齡時,傻白甜的父母親友團們又對其進行掃盲式的現實教育,對其灌輸「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理念。

兩種價值觀在女人的精神領域掐架的結果就是,女人們婚後要麼在寶馬里哭,要麼在共享單車上哭。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

婚姻的本質一:分擔。

一個人過得太累,找一個相擁取暖,風險共擔的合伙人。

至於合伙人的質量優劣,就真要考驗你閱人的眼光了,所以從古至今都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說法。

不同的是,古代女子嫁錯郎的話死路一條,比如紅樓夢中的賈迎春,嫁給渣男中山狼後,求不來休書就只能被虐至死;水滸中的潘金蓮嫁給武大後,求不得休書只能鋌而走險殺夫滅跡。

好在現代婚姻制度中為女性設置了衝出圍城的渠道:離婚。

婚姻的本質二:繁殖。

《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察·道金斯認為,婚姻是保護基因更有利的傳承。

從初衷來講,婚姻作為一種制度,是為了通過專偶制的安排,確保男性能順利得到血緣上靠得住的繼承人。

從廣義角度講,婚姻制度算是父權社會的一種形態,是一個國家得以產生的原因和意識形態基礎。

婚姻,是由男人制定的規則,因此男人有向女人求婚的優先權,女人一直被動等待被挑選並以從屬的方式加入。

但婚姻發展到今天,也為女性的生育權提供了保護傘,並保障了孩子可以隨母姓的正當性。

即使婚姻破裂,子女的撫養權監護權一般來說也都是偏向於女性。

婚姻本質之三:利益在博弈中的平衡。

除了有維護社會穩定這一層意義以外,婚姻與個人權益保障息息相關。

當女性處於絕對經濟弱勢時,婚姻賦予了女性分享男性財物的正當性,所以此時的女性是既得利益者。

多少已婚女人憤恨第三者,卻不憤恨男人,不是什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而是小三剝奪了她的既得利益。

因為婚姻法賦予第三者孕育的子女法定繼承權,所以「打小三」實際上是一場正妻捍衛自身合法財產的戰役。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經濟上超越或者與其男性配偶不相伯仲,婚姻的原始平衡開始被打破。

女性的飛躍並沒有促成男性的改變,男性的婚內惰性,和女性被迫對家務的包攬,使男性變成了絕對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之二胎時代的來臨,又讓女性背上了更加繁重的生育包袱,讓現代婚姻變成了男性對女性的盤剝,所以才有了現代女性對「喪偶式婚姻」的聲討。

婚姻本質之四:無關愛情。

確切地說,婚姻可以與愛情無關。

愛情缺席的婚姻只要達到利益的完美平衡,也會產生安全感與幸福感;而婚姻並不保障愛情,即使你為愛結婚,婚後一樣會因為愛情消失而離婚。

也許曾經愛過的婚姻,離婚時會多些互相體諒?但離婚本來就是一種決裂,利益之爭時誰還會憐香惜玉?

婚姻本質之五:最複雜的人際關係。

傳統觀念中,婚姻對於女性最大的陷阱是:嫁得好男人等於一生無憂,守得住婚姻等於此生有靠。

仿佛女子覓得佳婿後,只需要舒舒服服地靜享平安盛世就好了。

但實際卻恰恰相反,婚姻絕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歲月靜好的背後是費盡心力平衡各方利益、恰到好處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

這是中國式婚姻的特色,但也恰恰是中國現代女性在婚內遭遇的最大挑戰與不公。

對相當一部分婚姻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婆媳關係,而「媽寶男」、「鳳凰男」等各種奇葩的綻放也為婚姻的傾覆埋下了各種引爆物。

有趣的是,媳婦兒們早已進化成識文斷字、經濟獨立的現代女性,而不少婆婆卻仍打算吃封建道德的老本兒,有的甚至與兒子結成同盟,意欲享受傳統婆媳間的尊卑福利、行使夫姓家庭對外來者(兒媳)的支配權。

雖然這樣的婆婆們都遭到了媳婦兒們的頑抗,但隨之帶來的關係惡化對夫妻關係的侵蝕作用觸目驚心。

沒有哪個國家的婚內話語權像中式婚姻一樣傾向於婆婆,甚至傾向於男方家庭其他成員。

「家和萬事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媳是否有技巧妥善處理與婆婆及婆家的關係。

當然,在此基礎上,女方的原生家庭對男方及男方家庭的態度也會牽涉其中,對婚姻的穩固產生影響。

所以,在中式婚姻中,連什麼小姑子、小叔子、妯娌的評價都不敢小視,他們的情緒要照顧到,他們的需求要設法滿足,如此說來,從核心的夫妻二人輻射到雙方家庭成員,經營婚姻,有時等於要經營多達二十多口人的口碑,這對於任何女性來說都可以說是挑戰。

著名才女伊能靜與著名歌星庾澄慶的婚姻,就是因為伊能靜長期遭婆婆挑剔而在堅持了十幾年後最終瓦解。

伊能靜後來與演員秦昊的婚姻得到對方家庭的支持和婆婆的祝福,幸福至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婚姻里,男人最愛吃定懦弱的女人

讀者來信:我們已經結婚17年,我老公13年下半年出軌了,不跟三斷。我也經歷了絕望痛苦,想過怎樣自殺等,失眠,暴瘦,但自己有2個孩子,小的當時才1歲半,我一朋友經常安慰我,使我明白過來,為了孩子...

離婚女人的歸宿真的會很慘嗎?

描述: 三個月就離婚了,已經過去一年,但還是沒有走出來,也不想認識新的朋友。雖然離婚了,雖然31歲了,雖然這個社會好像不理解我的心態。但是還是不想將就。我該怎麼辦?

致賈乃亮們

主編薦讀:我們為什麼會對明星出軌的八卦如此感興趣?也許是因為,這是明星最有「人味兒」的時刻。離開光芒萬丈的舞台,原來他們也把生活過得七零八落、一地雞毛。本篇文章3000字左右,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