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動畫片《頭腦特工隊》:誰掌控了你的情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除了刷屏的小李子,今年的奧斯卡還有啥看點?你可能不知道,獲得最佳動畫長片的《頭腦特工隊》是一部被心理學界認可的教科書級別的動畫長片。


電影《頭腦特工隊》中五個極具特點的情緒小人和他們所在的奇幻世界讓觀眾們眼界大開、腦洞也大開,他們和小主人萊莉所演繹的精彩故事更是讓人笑中有淚。

那麼,我們不妨從影片說起,深入了解一下這支「情緒特工隊」吧。

文/記者 齊亞鳳、黃晶(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臨床心理科)

2月29日,在第8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頭腦特工隊》成為最大的贏家,獲得了包括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動畫角色、最佳動畫故事板、最佳動畫音樂、最佳角色設計等在內的十項大獎。

圖為導演彼特·道格特(右)手握「小金人」,表情太美…

2015年10月6日上映的影片《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的故事本身很簡單,講述了小女孩萊莉在成長過程中一段經歷。

因為父親的工作,全家搬到了舊金山,面臨全新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

而影片最有趣的是將小主人公萊莉頭腦「司令部」中的各種情緒設計成截然不同的小人,而把心理的矛盾當做情緒小夥伴之間的爭鬥。

從情緒小夥伴「樂樂」第一個出現開始,她起先占據了萊莉生活的絕對主導地位,把控著情緒的操控盤,但隨著萊莉情緒的變化,漸漸地代表各種情緒的小夥伴「憂憂」「厭厭」「怒怒」「怕怕」,不停在頭腦中爭鬥,我們也看到了小主人公萊莉內心的各種衝突,它們一同操縱著萊莉的行為,管理神奇的長期記憶、潛意識……

那麼,現實中,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它們是否各自都擁有操控區域呢?對於快樂以外的其他情緒,是否也有積極作用呢?

▋1、人只有四種基本情緒

據媒體報導,本片製作組從人類27種情緒中最終敲定了5種情緒反應。

快樂(Joy)、悲傷(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憤怒(Anger)是這5種基本情緒。

那麼,人類到底有多少種情緒呢?

由於人類的情緒表現多種多樣、千姿百態,到目前為止,沒有誰能說清人類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情緒。

最近,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認為,人類的基本情緒只有快樂、悲傷、恐懼和憤怒四種。

研究人員發現,快樂和悲傷的面部表情信號始終都是明顯不同的,而恐懼和驚訝、厭惡與憤怒的初始信號表達則無法分清,只有在其他面部肌肉被激活以後,情緒表達才會清晰起來。

具體來說,恐懼和驚訝的早期動態面部表情信號是一樣的,都是睜大雙眼,而憤怒和厭惡的初期信號則都是皺鼻子。

「我們的研究結果是符合進化理論的,這些面部表情信號是人類在面臨生理和社會的進化壓力情況下產生的。

」該研究項目帶頭人、格拉斯哥大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所的瑞切爾·傑克博士說。

▋2、腦部家庭控制情緒「小夥伴」

電影中,大腦司令部的內部設計看上去是一個溫暖舒適、能讓情緒們安家的地方。

影片中一家人一起吃晚飯的場景中,爸爸媽媽和萊莉各懷心事。

萊莉因為轉學第一天的遭遇悶悶不樂,媽媽很是擔心,想拉著爸爸一起問個究竟。

於是我們也看見了爸爸媽媽內心的五個情緒小夥伴。

那麼,這些情緒如何產生的呢?

早在1884年和1885年,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和丹麥生理學家蘭格就認為,情緒的產生是植物性神經系統活動的產物。

其中,詹姆士認為,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

在他看來,悲傷由哭泣引起,而憤怒由打鬥而致。

蘭格認為情緒是內臟活動的結果,特彆強調情緒與血管變化的關係。

兩者的基本觀點都是認為情緒刺激引起身體的生理反應,而生理反應進一步導致情緒體驗的產生。

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中樞神經系統對情緒的調節和控制。

▲中科院心理所的科研人員研究發現腸道內的共生微生物不僅可以調控腸道活動, 還會對情緒狀態和認知功能產生一定影響。

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則強調情緒的來源是大腦皮層對刺激情境的評估。

從刺激出現到情緒產生的模式是:刺激情境—評估—情緒。

同一刺激情境,人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

阿諾德認為,情緒的產生是大腦皮層和皮下組織協同活動的結果,大腦皮層的興奮是情緒產生最重要的條件。

情緒產生的具體模式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受器,產生神經衝動,通過內導神經上傳至丘腦,進而傳至大腦皮層,在大腦皮層刺激情景得到評估,形成一種特殊的態度,這種態度通過外導神經將皮層的衝動傳至丘腦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並進而將衝動下行傳至血管和內臟組織,引起血管和內臟反應。

▋3、每個人的主導情緒不一致

其實想一想,生活中的情緒始終伴隨著我們,當面臨交通堵塞時,我們會感到沮喪悲傷;當遇到生氣的事情時,我們會莫名其妙地發火,這是因為大腦已經控制了我們的情緒。

大腦調節情緒的過程是怎樣的?

一直以來,科學界都假定情緒中心是位於環繞著大腦皮質下方的一系列結構(這些結構主要是顳葉、 杏仁核、杏仁海馬、海馬、額-顳皮層)之中,統稱為邊緣系統。

最近,也有一些神經學的資料指出,情緒衝動在邊緣中心產生時,情緒表達受制於額頭後方演化出來的前額葉皮層的結構之中。

而且,前額葉皮層的兩側似乎負責操控兩組不同的情緒反應,像右側是調節比較令人沮喪的情緒,這些恐懼或厭惡的情緒會讓人退縮;左側則是調節比較正面的情緒,如快樂。

每個人的主導情緒看起來都有所不同。

電影中,萊莉媽媽的主導情緒是憂傷,而爸爸的內心是怒氣坐在正中。

有研究表明,腦部左前方區域活化程度高的人,在生活中顯示出比較多正面的情緒,不管是在一般情況或是響應挑戰時都是如此;而那些右半球比較活化的人則顯示出比較多的負面情緒反應。

▋4、積極的人大腦區域聯繫緊密

情緒小夥伴「樂樂」第一個出現,她起先占據了萊莉生活的絕對主導地位。

此外,積極情緒的人大腦神經通路模式也與消極情緒的人不同。

2015年9月28日,歐洲大腦研究計劃資助的研究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研究表明,大腦神經通路模式與個人性格特徵存在密切相關性。

2010年開始的大腦研究計劃投入40億美元,通過掃描1200個成年人大腦神經聯繫網絡,目的是標記人的大腦活動狀態的網絡圖譜。

2015年4月,牛津生物醫學工程學史蒂芬·史密斯教授領導的大腦研究計劃項目,發表了對年齡22-35歲的460人靜息狀態大腦神經通路研究結果。

研究還同時收集了280種其他相關數據,例如年齡、服藥史、社會經濟狀況、人格特徵和智力檢測結果等。

史密斯教授團隊通過對這些大腦掃描數據和其他數據進行計算機對比分析,希望尋找這些數據之間的聯繫,結果驚奇地發現一個特別不同的神經聯繫差異。

表現為,那些人格、情緒更積極的人,往往在教育、體力和記憶力方面超過普通人,存在類似的神經聯繫模式,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繫更緊密。

而消極情緒的人,往往抽菸、性格暴躁、家庭有成員曾經酗酒等,大腦神經聯繫明顯比較差。

▋5、負性情緒也有積極作用

「憂憂」不僅自己「負能量爆表」,還總是故意、非故意地把負性情緒傳染給其他人。

影片中,「樂樂」一直壓抑著「憂憂」,不讓它觸碰操控板和核心記憶,但這導致萊莉在面臨新生活的巨大衝擊時,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悲傷與難過,最終只能用離家出走的方式解決自己內心的矛盾。

後來,當「樂樂」意識到「憂憂」的重要性時,萊莉向父母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悲傷與難過,父母理解了孩子所面臨的問題,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調整,才重新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情緒,一旦產生,這是一個主觀性事實。

生活中種種「不合理」「不應該」「沒必要」的害怕、生氣和傷心,都是人腦的生理本能。

正面的情緒對人是有幫助的。

比如,高興等正面情緒會產生多巴胺,這是大腦對人體的獎賞,可以強化人類的許多行為。

人們會看電影、聽音樂、努力工作、賺錢,追求成就,自我實現。

那麼負性情緒也對人有幫助嗎?答案是肯定的。

比如恐懼和憤怒可以令人產生應激反應,身體大量分泌腎上腺素,使人面對危險時得以用最快速度逃跑或奮力搏鬥,極大提高了生存機率,而且憤怒是人類的重要武器,人們利用憤怒的武器維護權力;厭惡同樣可以迅速探測周圍環境中的危險並進入應激狀態,從而有助於保命。

痛苦、委屈等等負面的情緒背後,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和價值。

還有,影片中萊莉孤獨感的存在,恰恰提示了自我某個層面的「失聯」狀態,它可以提示需要與某個人、某種心理活動、某種生存狀態,建立和保持聯結。

▋6、帶「顏色」的記憶——情緒記憶

研究者發現,對負性信息的回憶率要好於積極信息的回憶率,這也就造成了一些難過、慘痛的經歷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甚至形成心理疾病的隱患。

影片中出現的彩色記憶球同樣令人記憶深刻,記憶球的不同顏色代表了每個記憶事件所伴隨的情緒狀態。

在大腦的記憶系統中,情緒與記憶結合的產物之一就是情緒記憶,情緒記憶包括對情緒的主觀體驗、生理行為反應以及引起情緒的刺激事件,其特點是鮮明、生動且富有情境性。

我們在回憶往事時,相伴隨的情緒也會隨之出現,這些喚醒事件是情緒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記憶較之非情緒性記憶往往更加持久而強烈。

人們對人生中自豪的瞬間、驚喜的時刻、悲痛的事件的記憶要比枯燥無意義的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

研究者們還發現,對負性信息的回憶率要好於積極信息的回憶率,這也就造成了一些難過、慘痛的經歷讓人們久久難以忘懷,甚至形成心理疾病的隱患。

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也可以選擇性地提取情緒記憶來幫助調節情緒:回想過去生活中快樂的點滴,同樣會產生幸福、愉悅的體驗和感受。

所以,當情緒低落時,也不妨去翻翻記憶倉庫中「金色的小球」「粉紅的回憶」吧。

▋7、環境改變易有適應性障礙

厭惡可以使人迅速探測周圍環境中的危險並進入應激狀態。

影片選擇了11歲,從明尼蘇達到舊金山轉學第一天前後的萊莉。

通常來說,11歲兒童面臨著青春期的到來,這部電影反映的就是最常見的,可能在這個年齡容易出現的情緒和行為變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看,同主人公一樣的大多數青少年在環境改變時,或許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適應障礙問題」。

萊莉因為移居到新的環境、新的學校,出現了各種情緒和行為反應,比如煩躁,情緒低落,發怒,最愛的冰球運動也不再熱衷、甚至想要逃跑等表現。

其實這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比如青少年在移居、升學、父母離異等情況下,成年人在事業工作上受到挫折或者家庭成員之間關係欠佳,移民、新婚、畢業、退休,都會出現情緒上的問題,如果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的話,這在醫學上稱為「適應性障礙」。

適應性障礙是一種煩惱的狀態及情緒失調,它的病因除了環境改變還包括一些個性心理特點,比如同樣的應激事件,性格脆弱的人就足以引起適應性障礙,如性格堅強的人則不容易引起。

生活中種種「不合理」「不應該」「沒必要」的害怕、生氣和傷心,都是人腦的生理本能。

適應性障礙的症狀包括在應激事件後,患者表現為悲傷、無望、缺乏愉快感、哭泣、焦慮、煩躁、擔心害怕、抑鬱、睡眠障礙、不能集中注意力。

除了情緒症狀,還會出現一些行為症狀,比如爭鬥、厭倦工作、撒謊、逃避、逃學等表現。

▋8、對情緒施加積極的影響

最主要的是,這部影片幫我們重拾久違了的童年裡對於情緒認知的吶喊。

萊莉「過激行為」,與父母頂嘴、離家出走、沉默寡言、打架鬥毆等,這些行為造成她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處境的惡化,進一步危及到她對自己的一些認知。

面對必然成長的無法逆轉,面對負性情緒帶來的困擾,我們需要通過自我調節、藥物和心理治療得到緩解。

情緒本身其實沒有好壞,只有適當與不適當。

對於青少年的問題,應該進行家庭治療,當面對父母批評時,他們通常會用負性情緒來回應。

如果孩子有此類問題,需要不斷鼓勵他,表達他的悲傷情緒。

同時還要和老師聯繫多了解孩子的情況。

還有,不要當面談論一些傷害孩子感情的事件,比如離婚等。

同理,當面對壓力或者重大生活改變時,成年人也要逐步釋放自己的情緒,可以尋求醫生或者朋友的支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例如適當鍛鍊、規律飲食、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等。

此外,專業的心理治療中醫生會幫助患者解決應激性問題,疏導發泄情緒。

如果上述措施均無效,且患者有明顯的情緒反應,為了緩解可以小劑量短程應用抗焦慮藥或抗抑鬱藥。

(本文由北京科技報《科技生活》周刊采編製作,配圖來源於網絡,出品/北京科技報社全媒體中心,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轉載需授權,合作聯繫微信:科通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