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同性戀伴侶相愛24年後,用別樣的方式慶祝了他們的愛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

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為,但這與基於高級情感的人類同性戀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除了人們窺探的眼睛和嘲諷的行動,同性戀夫婦不得不面對很多其他的問題,他們以至生活在陰影中。

人們常常無法了解,除了性取向不同之外,同性戀夫婦沒有什麽不同。

同性戀經常被人以為是一種病態,並且出於各種不合理的緣由,被人們排擠,也遭到激烈的反對。

人們反駁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同性戀之間的愛情沒有永久,只是一個階段!或者說同性戀沒有固定的伴侶!」

但是,理想中,同性戀用本人的真愛向人們證明了他們的愛情能夠和異性戀一樣堅貞,以至比異性戀之間的愛情更持久

來自佛羅里達州的一對同性戀伴侶經過在社交網上重新創作和分享的照片慶賀了他們25年的相依相伴!他們用彼此間的愛情向人們訴說著,同性戀之間的愛情能夠有真愛!

這對伴侶就是今年54歲的尼古拉斯·卡德羅和52歲的庫爾特·恩格利。

他們在1992年第一次在教堂里相識,並於2008年結為了合法夫妻,兩人相愛走過了25年,向世人展現了同性戀不只僅是一個階段。

他們的浪漫照片給我們帶來了愛情能夠永久

同性戀分別有兩種相關概念:

一、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或同性吸引,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為同性戀的兩種種類,是指個體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現象。

二、同性性行為,是指非同性戀者和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現象。

性取向和性愉悅有關,但不等同於性行為。

一個異性戀者可能會發生同性性行為,一個同性戀者也可能會發生異性性行為,這一切的前提是:特殊境遇。

例如:一個異性戀者在長期缺乏異性的環境中,有較低幾率會將同性幻想成異性發泄性慾;一個同性戀者可能會因為各種外界壓力而和異性結婚,並被迫和異性發生性行為。

但這並不代表他/她們的性取向發生了轉變或對不符合性取向的對象產生了愛情,也不代表人們能在不符合性取向的對象身上獲得性愉悅。

相反,當人們和不符合自身性取向的對象發生性行為時,會異常的痛苦、噁心或性愉悅不足。

僅依靠性行為判斷性取向完全不可靠,區分性取向、性愉悅和性行為是很重要的。

性取向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各種性取向並無優劣之分。

關於性取向的產生有很多種理論,當今絕大多數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專家認為性取向是先天決定的,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發表的一篇科學文獻表明:長期的實驗記錄證明,同性戀是無法被「矯正」的,性取向無法改變。

[3]

許多研究人員早已得出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同性戀有深厚的生物醫學基礎,同性戀者的性取向是由同性戀基因決定的,無法通過後天改變,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2]

部分同性戀者在12歲時,就已經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戀者要在12歲~16歲的階段繼續探索自己的性取向並逐步確定下來,絕大部分同性戀者在20歲的時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

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戀者可能在40~50歲時,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並深信不疑。

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同性戀者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與個人經歷、所處的社會和文化環境,有很大的關聯。

這是因為異性戀在數量上占據碾壓性的優勢,同性戀者很難在周圍充滿異性戀者的環境下,像異性戀者一樣從小認知自己的性取向。

年幼的同性戀者充其量只會疑惑自己為什麼不像周圍人一樣對異性感興趣,但不會發覺自己是同性戀。

這就是「後天同性戀」的由來,實際上這些「後天同性戀」只是過晚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戀者罷了。

當然,前提是這些人從未對異性產生過愛情和性慾,否則就是過晚意識到自己性取向的雙性戀者了。

性命不是苦中醇蜜,煩中取樂,不是看花繡花,不能霧中看花,遊戲性命;性命是由鐵到鋼的鍛造過程,性命是走向人生輝煌的風帆;性命需要道路如高天,智者如流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