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同居只是脆弱的兩性關係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沒有一項官方統計能說明中國有多少人在同居。

對於享受其中的年輕人來說,同居的感覺是天堂,對於深受其害的人來說,它卻是地獄。

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流行於全球的同居現象,是最脆弱的兩性關係。

」面對記者,中華女子學院教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羅惠蘭直言不諱地說。

「如果任它像流行音樂那樣傳播開來,由小眾樂趣轉變為大眾趣味,只能讓更多的人迷失在這種關係中。

同居趨勢不可逆

著名哲學家羅素在《婚姻與道德》一書中談到,一對男女沒有過性經驗就結婚,就如同一個房屋買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萬一不合適,該怎麼辦呢?

正是帶著這種心態,未婚同居從一件令人反感的事變成許多年輕人婚前的一種選擇。

不少人視其為向傳統婚姻宣戰的戰場,自稱體會到了它帶來的「便利」:大齡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對方,生活也變得更經濟;大學生校外同居為的是解決性需求,提前尋找家的感覺;離異後的中年人,因為對再婚十分謹慎,所以用同居來考驗彼此的心意;在農村,因為只承認婚禮慶典,不在乎法律登記,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還有居心叵測者,已有配偶卻仍與他人同居,只為一時痛快。

但羅教授認為:「同居現象的普遍化,與整個社會婚姻觀念的鬆動有重要關係。

尤其是在第一批獨生子女逐漸步入婚齡之後,他們的婚姻觀念更開放,更隨意,不再視婚姻為神聖的契約,不希望被婚姻關係束縛住,害怕失敗婚姻帶來的傷害,雖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終走向同一條道路:婚前同居。

「從全球來看,同居現象流行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是相當多的人對它認識不清。

從他們分不清什麼是試婚,什麼是同居就可見一斑。

同居與試婚有本質區別

同居有風險,絕大多數同居者都贊同。

但很多年輕人仍然覺得:「同居就是試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惡,又節省了生活開支,還學習了該如何經營婚姻。

」據調查,大多數年輕人都認為結婚前同居是個好主意。

羅教授強調,同居與試婚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首先,同居者之間完全沒有婚姻承諾,不合則分,而試婚者都抱著最終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標,會像真夫妻那樣盡力維護兩人關係。

其次,因為沒有追求婚姻的主觀願望,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問題,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甚至引發暴力衝突。

近年來同居夥伴對非婚生孩子的虐待和性騷擾,構成了一類特殊的社會問題。

國內有統計顯示,同居伴侶間的暴力問題遠遠多於家庭暴力。

而試婚者不同,追求婚姻的目標可以讓兩人關係更有韌性。

另外,同居關係的雙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獨立和個人利益。

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是兩個彼此獨立的個體。

而試婚者有相互溝通的願望,他們會努力促進兩人的匹配程度,尋求建立更穩定的二人世界。

羅教授反問:「本質差別如此之大,還怎麼能從同居生活中學習婚姻經驗呢?現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經歷的同居關係越多,就越容易選擇同居而不是婚姻。

同居關係滿意度差

在國內,同居關係研究仍未成系統,但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美國新澤西州羅傑斯大學就有兩位教授,大衛·波彭諾和巴巴拉·D·懷特赫德,對同居關係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

羅教授介紹說,他們的報告揭示出,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比未經同居而結成的婚姻,離婚率高46%。

婚前同居時間越長的夫婦,就越容易想到離婚,他們的性關係也同樣脆弱。

並且,同居時間越長,雙方將更追求獨立自主,更不情願受婚姻的約束,因此永不結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關係的破裂率也比婚姻關係的破裂率更高。

「同居現象如此普遍,媒體要負一定責任。

因為如今的影視作品過多誇大了離婚現象、家庭暴力和感情背叛,而缺少對白頭偕老的描述,這會讓更多的年輕人懼怕婚姻,從而選擇同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同居越久離婚姻越遠

婚前同居,你怎麼看羅素在《婚姻與道德》一書中談到,一對男女沒有過性經驗就結婚,就如同一個房屋買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萬一不合適,該怎麼辦呢?正是帶著這種心態,未婚同居從一件令人反感的...

為什麼婚前同居離婚率更高呢?

現在關於未婚男女同居的問題社會上看法和見解頗多,對於開放性女孩覺得婚前同居是一個不錯試婚過程,而對於保守女孩覺得婚前同居是一個危險的過程,不管婚前有沒有同居的情侶,結婚後都有人離婚呢?男人婚前同...

同居 是婚前試婚還是排解寂寞

獨自在異鄉打拚,難免孤獨而寂寞。此時有一個愛你的人一起跟你生活,共同奮鬥,共同分擔喜怒哀愁,彼此扶持照顧,那應該是一件不錯的事情。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同居。而隨著社會婚姻愛情觀念的開放,同...

婚前試愛好嗎 未婚同住如此抉擇優點和缺點

婚前試愛究竟是否有這樣的必要?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心生苦惱。有人說,婚前試愛可以讓兩個人更好的了解彼此。也有人說,婚前試愛讓兩個人受傷頗深。那麼婚前試愛好嗎?關於婚前試愛的利弊,下文來為你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