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城市裡剩女遠多於剩男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男女的擇偶標準差別,導致了適婚年齡女性,始終比男性多5000萬到一億。

首先,一直以來,人們以為的男多女少,是不存在的。

網絡上,人們常看到的男人比女人多3000萬,這是人們誤以為男多女少的來源。

但這個數據,是錯誤的。

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20-29男女比例一致,不存在男多女少。

此前女性人數缺口,源於農村為了超生不給女孩上戶口。

大量女性沒有戶口,在統計中被漏算,等到過了18歲,戶口全面普及。

女性戶口人數大幅增長,追上男性人數。

所以,根本沒有女性哄抬價格時,所期望的3000萬光棍。

另一方面,大城市是一個對男人更艱難的世界,男人留在城市,需要依靠自己買房,沒有幾個外地男人,可以依靠婚姻,留在大城市。

所以,很多農村男人,天然就被適婚女性,劃分出了男人的圈子。

沒錢算什麼男人?沒車沒房,養不起女人,你還想結婚?你有責任感沒?你是不是男人。

所以,這裡又一大部分普通男人,被剔除男籍。

最後,城市裡大量女性,就圍繞在極少數量的有車有房男人身邊。

她們很多人共享一個男友,在不結婚的時候,她們都能夠找到有房有車的男人。

但等到要結婚的時候,一個優質男人結婚退出市場,數名女人,就變成了剩女。

更嚴重的是,不僅同齡的,能夠被當成男人的有房男人很少。

更糟糕的是,這些男人見多了女人,被共享慣了,他們還學壞了。

他們年齡可以大幅往下兼容。

如果按照,女性最喜歡的那個3000萬的標準,2015年的出生人口數量為1655萬,按照800萬女性計算。

男人結婚年齡每向下兼容一歲,婚姻市場,就多出800萬適婚女性。

男人結婚年齡向下兼容10-20歲,適婚女性會比男性多8000萬以上。

不要覺得向下10歲結婚的男人是少數,2011年的一個調查數據,男人結婚年齡比女性大5-10歲,占比18.1%,大10歲以上,占4.2%。

現在是2017年。

根據《南方人口》的文章《從再婚人口的性別差異看城市女性的再婚困境——以北京為例》從男女再婚者年齡計算出了的平均夫婦年齡差。

從再婚男性的角度看,隨著男性年齡區間的提高,平均夫婦年齡差也在直線上升。

離婚率這麼高,婚姻中,男人比女人大5-10歲,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按照保守的計算,男性平均擇偶年齡,往下看5歲,5年適婚女性,比男性多4000萬。

如果在加上城市這個限定條件。

適婚年齡女性,應該始終比男性多5000萬到一億。

1、城市剩女不願意下嫁比自己條件差的外地人,城市男願意下娶比自己條件差的外地人;

2、男女生理不同,心理也不同,城市剩女只想找比自己條件好的優秀男性,而優秀男性只想找年輕漂亮賢惠的優秀女性,而不是找三四十歲的」剩女「;

3、外地男性去城市,只能靠自己打拚,成功的成為「優質男」留下,失敗的回老家結婚。

而外地女性來城市,就算賺不了錢買不了房還能靠男人,靠婚姻來留在城市裡;

4、外地女性的大量湧入,導致城市婚姻市場女多男少,女方競爭激烈:年齡偏大,長相普通,五穀不分甚至脾氣不好的城市大齡剩女,拿什麼和年輕漂亮賢惠聽話的女性比?城市裡有房有車的優秀男性,為什麼放著二十幾歲年輕漂亮的不要,非要找大齡剩女呢?

再來吐槽:

1、總有一些剩女自以為優秀,自以為男多女少。

然而現實是,所謂的優秀放在男人標準里不過是女屌絲級別,所謂的男比女多三千萬已闢謠是「瞞報戶口」導致。

即便是真的,那也是在農村地區,與城市剩女無關。

剩女願意嫁的城市地區內,剩女的數量遠超剩男;

2、總有一些剩女,一邊對男人條條框框羅列一堆要求,一邊卻對自己毫無自知之明。

甚至還出現了「喜歡大胸的是LowB」、「喜歡處女的是直男癌」、「喜歡年輕的是膚淺」、「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等等極端言論。

正所謂自卑到極致就是自負,越缺什麼就越叫囂什麼。

城市男為什麼要娶這種平胸、非處、年老、沒有自知之明的女權癌、直女癌呢?只許女的提條件,不許男的有要求?

3、靠自己打拚、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的中國男性,和一群只想出賣器官,靠男人靠子宮獲得利益的(部分)中國女性,究竟是誰配不上誰呢?你們這些剩女的總體素質,配不上中國男性。

因為男性一般往下看,有控制欲。

女性一般往上看,有歸屬欲。

這樣就錯開了,女性最上方的,找不到對象,成為剩女。

男性最下方的,找不到對象,成為剩男。

這點天然差異,是世界戰爭與和平的一大緣由。

這個問題在當下的政治正確里無解。

男女平等這事兒,現實中不存在。

政治不正確些,就是文明層次低的高知女性會去找她們眼裡文明程度更高的白人屌絲男。

文明層次低的本國剩男去找他們眼裡文明層次更低的黑人富家女。

想肥水不流外人田?還是政治不正確的。

就是恢復納妾制度,鑽石王老五雖少,但多娶幾房姨太太,可以解決剩女問題。

城市剩女看到了安全與歸屬的合適對象,是否一夫一妻就不重要了,反而在意如何爭奪正室地位,當然手段就是生兒子。

這在諸多宮斗戲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女性從來不會批判這些妻妾成群的霸道總裁。

當下流行的「包二奶」,是實際的納妾制度。

你情我願。

女性對他們的卑微的要求,僅僅是一份關心,或者連關心都不是,而是要個「身份」。

多少寡婦竭力守寡,只是為要個貞節牌坊。

多少貴族婦女含辛茹苦,只是求封個「誥命夫人」?傳統保守的總是上層女性,放浪形骸的總是下層女性。

籌碼不一樣。

剩女們尋妾而不得,就要標榜女權,假裝高高在上,目無下塵了。

實則為怨。

農村剩男呢?不可能政治正確。

他們要解決問題得靠「暴力」手段,比如當下的拐賣婦女兒童,乃至「童養媳」。

要麼等待飢年荒月,戰爭到來,娶異鄉要飯逃難來的年輕女性饑民或者難民。

要麼帶著娶媳婦的願望遠走海外,國內混不下去國外混。

還有呢?就是造反了,革命軍或者土匪——以戰爭或准暴力的激烈手段強搶民女,塑造強者身份。

當然這就是流氓無產者,以命相爭,才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把基因延續下去。

他們需要戰爭,他們渴望戰爭。

其尋為炮灰而不得,暴力向內,就是亂局。

男女平等?是一個良好的願望,我看到的根本一點,還是「生存鬥爭」。

這也是分情況的。

一般大城市都是剩女比剩男多。

因為大城市,外地男和外地女都會進入,但是外地男想要安家落戶是很困難的,很多外地男最後選擇了回老家成家。

外地女就不一樣了,她們還有一條捷徑可選,那就是嫁給本地男,嫁給本地男不就能留下了麼。

雖然嫁給本地男也不是那麼容易,但這個機率可比外地男娶本地女的機率高多了。

所以很多外地女就選擇了暫時不嫁,繼續待在大城市等機會。

外地女的進入,也讓本地男的婚姻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不一定非得選擇娶本地女,這樣就導致了本地女剩下來的機率增加,而大城市的本地女一般接受不了無房的外地男,所以本地剩女就只能繼續剩下了。

當然女權營銷號也有很大的誘導作用,很多女性受此影響,慾望變大了,脾氣變壞了,人緣變差了,這也增加了嫁出去的難度。

拿我們村來說,姑娘們只要在城裡找個超市收銀員的活就留在西安不願意回去了,而男的同樣檔次的活根本不會留西安啊,不如回家種蘋果。

這直接導致了,我們村男丁一大把,適齡未婚女性卻很少,使得結婚難。

所以網上說什麼農村殺女嬰才導致農村剩男多,簡直是胡扯啊,至少在我們村是胡扯,我的男女村有數目差不多。

所以根據我們村的情況,我猜測城裡年輕姑娘本來就比男的要多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大齡剩女沒人要呢?真的是年齡大?

每個人的心裡都會藏著一個人,幸福的人心裡的那個人就是枕邊的人,不幸的人心裡的那個人是別人的枕邊人。剩女也是人,所以她心裡藏著的那個人可能已經是別人的枕邊人了。賭氣,負氣,總拿自己心裡的那個他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