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強迫女孩現場認親,犯了幾重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月一期中國夢想秀的節目中,周立波「強迫」一個女孩與親生父母相認。

親生父母在20多年前將其拋棄。

女孩與養父母關係很好。

當女孩明確表示自己不願意時,周以「心靈導師」之名,指責女孩狹隘、不寬容,強調女孩只有理解父母的難言之隱,接受父母才能得到最終的幸福。

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爭議。

於是我們邀請了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來做詳細解讀,希望對各位都有啟發。

健康的自我邊界,源自清晰的感受自我表達自我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張立雲:對於這個妹妹來講,她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被送到了養父母家。

她二十幾年的生活,尤其是童年期,也就是0-6歲之間,主要都是在養父母家裡生活,養父母對她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原生家庭。

從整個視頻的狀況來看,有一個關於之前的猜想:感覺妹妹在整個原生家庭裡邊,她的童年的成長環境可能還是不錯的。

我們說一個人童年的時候和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父母送給她的對世界的基本態度。

對自己和他人關係的基本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她在成年之後跟周圍世界和周圍人際的關係。

我們可以看到妹妹在舞台上的表現,相比姐姐來說,她是相對淡定的,一個月之前才剛剛知道這樣一個重大的消息,在整個舞台上,面對這樣的一個環境,面對主持人的犀利,面對難過的姐姐和親生父母一家人,她沒有太多的失態,同時她也很有節制地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包括我們能夠看到她有憤怒在裡邊:養大於生。

也明確的說到:「不能夠理解,為什麼親生父母二十幾年,這麼近居然都沒有來看過我啊!」

她非常明確的看到自己的憤怒和不滿,並且很清晰的表達出來,同時,她也能夠很明確的表達出這個事情對自己來說需要一個過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個妹妹的自我的強度還是蠻高的,衡量自我強度高低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一個人能不能夠清晰的感受自己、清晰的表達內在的情感,能夠在有不同聲音的狀況下,也能夠堅持自我的一個態度。

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妹妹會有一個很清晰的人際界限,在節目的過程中,很明確的表達出她跟姐姐的相處是非常好的,因為她知道當年送走她跟姐姐是沒有關係的。

對她跟姐姐之間的這份自然的關係,在她心裡邊是很寶貴的一份情誼。

而她對於「親生父母想跟她去相認」這樣的一個想法,目前是不能夠接受的。

在公眾舞台,如何處理當事人的情緒關係

與親生父母分開那麼多年,突然得到這樣一個消息,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非常重大的一個事件,說它是一個應激事件都不為過,在這樣的一個事件面前我們有更多的猶豫,有很強烈的情感反應,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是我們人性中很正常的反應。

相比而言,我們在這個節目中看到,主持人,看到姐姐和親生父母顯然操之過急了,在一個公開場合,背著當事人把這樣的一個有很大衝擊的突發的事件放在一個公眾的視野底下,去談論它而且不斷有些引導性的評論的語言,我相信妹妹當時在台上承受了相當大的一個壓力。

在心理治療中,我們在準備去揭開一個傷疤之前,需要看當事人是不是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她本人是不是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來面對這個傷疤,如果我們去揭開這個傷疤,我們是不是做好相應的準備來面對當事人揭開之後的一些重大的情感反應,我們是不是做好了一個幫助的準備?從整個過程來看,顯然這一部分的考慮是欠缺的,那這樣的一個過程對於妹妹而言,會不會是構成一個新的創傷呢?一個匆匆忙忙的解釋,在沒有共情狀態下的一個評價,甚至會感覺到有一些道德綁架的意味在裡面,那這個妹妹她會怎麼樣應對呢?從妹妹在節目中那些表現,我們能夠明顯的看到妹妹態度會有一些變化。

在剛開始的時候,她是比較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願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後隨著節目的這樣的一個越來越激烈的展開,到了節目的後半段,她幾乎是被迫的接受了她的姐姐和親生父母的這樣一個要求去拍那張合照。

然後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個拍攝過程中,她的表情和肢體上的一個表現,都是那種僵硬的無奈的,就像是被綁架的一種感覺。

後來妹妹態度發生轉變,說不就是拍張照嗎?不就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嗎?言外之意說不過就是一個合照,那我們去理解這些話的時候,我個人會感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今天把它當成一個拍照,我隔絕了我對這件事情所有其他的一些情感的反應。

那從心理諮詢的一個角度去看的時候,我們很明顯的看到這實際上是在自己很強烈的情感上又重新加了一層防禦,以防止自己的情感上的失控,防止自己當眾的失態。

我們說本身這個事件出來之後,是需要當事人有一個很長的過程去消化,然後也需要周圍的環境給她一個空間,讓她去慢慢嘗試著去面對這樣一個重大事件,但是在這樣的一個公眾的舞台上,面對這麼多的一個壓力和逼迫,她不得不加重防禦,根本顧不上去撫慰自己的一個傷口,只是忙著去應對。

這些實際上會導致妹妹在事後引發更大的一個憤怒,反而會給她處理與親生父母一家人的關係帶來更多的困難。

與父母完成和解,分四步走

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鍾潔:關於她之後怎麼應對自己的這個創傷?這裡想跟大家談下,要分這麼幾步:宣洩期—成長期—理解期—處理期,首先她可以盡情地宣洩和表達對親生父母的一種怨恨和憤怒,還有委屈感,能夠宣洩和表達以後,她才有可能還要去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成長,也就是接受某時某刻人生的無奈和安排,因為這是每個人的人生里都會有的功課。

那麼當自己的情緒處理差不多的時候,她才有可能會去想親生父母的不易,也就是周立波一直在告訴她的每個家庭都會有難言之隱。

那麼當她隨著是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人生的沉澱以及自己內心的修煉和自我成長,隨著這樣一個不斷加深的過程中呢,她能夠去真正放下自己的情緒,去換位思考,知道親生父母的不易,也知道親生父母對她仍然還是有愛的,那麼到了那一步呢?她可能能做周立波要求的那種所謂的寬容、大愛和感恩。

但是她什麼時候能夠並且甘願走到這一步由她自己來決定,別人的不能強求。

當然如果她做到了那個境界,她一定會快樂很多,她也是一個成長的獲益者。

但如果其他人拔苗助長,得到的只能是傷疤加深一層,防禦更厚一層。

這既是今天的妹妹與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解的必須走過的路,也是我們其他人與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可能會面臨、需要處理的階段。

有多少「周立波」,掄起道德大棒要求你放下自我,你堅持住了嗎?

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鍾潔:在現場周立波跨越了這麼多的心理過程要求她甚至是指責她。

當場就要達到這種寬恕父母、原諒父母,甚至用所謂的「孝」來給她施加壓力,甚至是道德綁架。

這樣做是非常不尊重她的內心感受的,非常不尊重她真實的一種情緒,也是不太尊重人性的。

妹妹的更可貴之處是她的獨立,她不隨波逐流,不會因為受到壓力就放棄自我!面對舞台上周立波權威的角色,她呈現一個真實的狀態是比較難得的。

希望她之後能夠慢慢的應對和處理自己內心的這個情結,能夠讓自己放下一些情緒能夠獲得一些成長,同時也就更能夠快樂。

對於周立波,網上的負面評論較多。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看到,他根本沒有關注到當事人妹妹內心的感受。

當妹妹不停的真實表達自己情緒和看法的時候,他非常不認同,仍然要用自己的觀點強行來說服妹妹現場就要怎麼怎麼做,但是恰恰情緒是最真實的,這是別人都強求不來的,尊重人性其實就是尊重每個人的內心感受,在這一點周立波老師需要補一補課。

因為在這種強調人性的節目中,如果主持人根本不關心對方的心理狀態,甚至是一些重大創傷都完全忽視的話,那麼我們何談尊重人性?但從節目播出後許多用戶激烈的反應來看,我們也能看到公眾的憤怒在這件事情上被激發了出來。

因為我們社會上經常會出現類似於道德綁架或者用孝道來綁架人的例子。

試問我們身邊有多少「周立波」打著「你要孝順」的旗幟,來試圖說服你放下自我,放下自己的感受,來順從父母的意願,聽從父母的安排?他們的出發點未必是不好的,但是正像今天的周立波,缺乏了對當事人的尊重和關注,也忘了每個人的路只能自己來走,別人是無法替代甚至強迫的。

父母要給孩子,樹立什麼樣的榜樣

節目現場周立波對妹妹提到,你想讓你自己的兒子看見媽媽是多麼的冷漠和堅定,你看說不認就不認對吧?你想讓兒子看到媽媽的大愛,媽媽的寬容,還是媽媽的糾結和狹隘?

我們延伸下來看,你作為父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什麼樣的形象?人性是多面的,你是只願意把自己好的一面呈獻給孩子,還是願意把自己真實的多面性展現給孩子?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我們對真實的自我有多大程度是接納的?當我們能夠坦然接納真實的自己的時候,還會不敢把真實的自己呈現給孩子嗎?假如我們自己在孩子面前展示的只是好的一面,那麼壞的一面勢必要被壓抑起來,那麼孩子自己壞的一面自己還能坦然展示在你面前嗎?孩子還會敢於去看到、去接納、去愛自己壞的一面嗎?

看到恨,也就看到了愛,壓抑了恨,也就難以看到真實的愛

周立波在節目現場拋出一句話非常有代表性:瀟洒一點,不要太過糾結,因為當你糾結的時候,沒人會理會,就你一個人痛,所以只有愛能夠感染別人,恨於世無關的,所以把你的愛給你陌生的生父生母。

這是我們經常在各種心靈雞湯,段子裡看到類似的話,許多人一生都在努力想要把自己的愛給予別人,將恨壓制到心底,不讓別人看到,這個恨有對父母的,有對兄弟姐妹的,或者愛人朋友的等等,但是恨就像彈簧,當你越壓制,反彈的力度就會越強,甚至強到把自己嚇一跳,每當恨意出來,我們便會恐懼的閉上眼,我怎麼可以恨自己的父母,孩子……,且不知愛、恨本就是我們情緒的兩個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你不可能只要其中一面,而排斥另外一面,只有當你真心看到恨,並接納了恨背後的力量和期待,才有可能讓愛更有力量,更真實。

本文版權歸屬幸知在線,若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微信號sharpsho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