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高的女人,都為自己活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幼儀

賈平凹寫過這樣一段話;「男人天生具有疲倦的賤的本性,於是,聰明的女人要使自己永遠被男人看重。

做了妻子要永遠獲得丈夫的寵愛,她應追求的不是讓男人占有,也不占有男人,和讓男人占有,也占有男人,轉換這種關係的是一種平等,一種自我的獨立。

她,是著名詩人徐志摩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中最早的輸家與最後的贏家,儘管流傳於世的故事比不得林徽因、陸小曼那般精彩,卻是爭議最少的一個。

如今能一窺她人生全貌的作品,僅有她的侄孫女寫作的《小腳與西服》,自家人寫自家人,免不了立場可疑,後來據此改編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索性把她描述成了一個以德報怨的完美受害者。

為什麼一個人品很「高級」的女人卻被無情地拋棄?且不說人品這事兒沒有統一定律,即便有,愛情多半時候也是不論人品的。

人間四月天

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張幼儀說,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她的照片時,把嘴角往下一撇,用充滿鄙夷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自她嫁入徐家,徐志摩從沒有正眼看過她

張幼儀出生在上海寶山的一個大戶人家,徐志摩嫌她鄉氣,應該不是從出身、地位等現實條件來說的,而是一個受西方教育和現代思潮影響的年輕人,對沒有見識、沒有自我的傳統女性的

名門望族之女

張幼儀生於1900年,比徐志摩小4歲。

她的二哥張君勱,是中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和哲學家,民社黨創立者;四哥張嘉趝,曾任中國銀行總裁是「政學系」重要人物。

張幼儀14歲時,張嘉趝奉命視察杭州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考卷,頗為讚賞,主動向徐家求親,以二妹相許。

徐家當時已是江南富商,家中開辦有電燈廠、蠶絲廠、布廠、徐裕豐醬園、裕通錢莊等,和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張家聯姻,對徐志摩父親來說,是求之不得,他一口答應,並送了聘禮。

「思想的裹腳布」

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曾經嘗試給她纏足,但是,她的二哥張君勱最終阻止了母親:「別折騰她了,她這樣太疼了。

」張幼儀成了張家第一個天足的女人。

但是,「對於我丈夫來說,我兩隻腳可以說是纏過的,因為他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麼書。

出嫁前,張幼儀的母親告誡她,在婆家只能說「是」,不能說「不」。

時人評價她:「其人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舉止端莊,秀外慧中。

但徐志摩並不喜歡她,婚後,他們之間沒有什麼話說,張幼儀個性沉默堅毅,比較頂真,幫助公公理財,甚為得力,但這些老人眼中的優點,在活潑飄逸、熱情奔放的詩人眼裡,就是呆板無趣、僵硬乏味。


婚後徐志摩在妻兄張君勱的引薦下,拜梁啓超為師。

婚後4年,兩人在一起的日子只有4個月。

張幼儀足不出戶,總是長時間跟著婆婆坐在院子裡縫縫補補。

婚後她也曾寫信給蘇州第二女子師範學校,希望能完成中斷的學業,但料理家務、養育孩子、照顧公婆這些事情,使得讀書的願望成為泡影,一直到晚年,她都為沒能到「像丈夫所愛的女人讀的那種一流學校上學」而耿耿於懷。

1920年,張幼儀出國與丈夫團聚,先到馬賽再到倫敦。

到達馬賽港時,「我斜倚著船舷,不耐煩地等著上岸,然後看到徐志摩站在東張西望的人群里,就在這時候,我的心涼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來的表情的人。

」據說張幼儀出國與徐志摩相聚,是公公婆婆安排的,為的是讓徐志摩知道要對家負起責任。

見面後,徐志摩第一件事便是帶她去買新衣服和皮鞋,因為他認為她從國內穿來的經過精挑細選的中式服裝太土了,會讓他在朋友面前丟臉。

就這樣,心存無限希冀滿心歡喜的她,便被他無聲的行為深深刺傷。

隨後兩人拍了唯一的合影,給徐志摩父母寄去。

到英國沙士頓安頓下來,他們的關係並無改善,張幼儀有了身孕,徐志摩要求她打胎,並提出離婚。

張幼儀愕然,不知所措,「我聽說因為有人打胎死掉的。

」她說。

「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的呢,難道人家就不坐火車了嗎?」他回答。

此時,徐志摩正瘋狂追求林徽因。

這使他忘記了一切,忘記了在家中為他操勞的張幼儀。

在張幼儀的眼光里,離婚就是被「休」,她堅決不同意,認為自己沒有犯「七出」的任何一條。

兩人可能發生過爭吵,徐志摩一走了之,不知去向。

一籌莫展的張幼儀只能哭著寫信向在巴黎的二哥張君勱求救。

她撐著沉重的身子一個人從英國到巴黎,她不識洋文,只認識Paris,因此,一路尋找這個她唯一認識的字眼。

在巴黎呆了一陣子後,她隨二哥、七弟到了德國。

1922年在柏林,張幼儀生下了次子彼得,當她從醫院回家後,一直杳無音信的徐志摩露面了,來找她簽離婚協議———其時林徽因已經回國,他急著回國追求她。

林徽因曉得,和徐志摩一起,會給張幼儀帶來傷害,畢竟徐志摩是有婦之夫。

與此同時,梁啓超想撮合他的兒子梁思成和林徽因。

再三權衡之後,林徽因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並結為夫婦。

張幼儀簽了字,這是中國歷史上依據《民法》的第一樁西式文明離婚案。

沒有吵鬧,沒有糾纏。

張幼儀是明智的。

在徐志摩對她沒有了愛情的時候,她選擇了平靜地離開。

張幼儀承認,和徐志摩的離婚,使得她脫胎換骨,找到了自我:「在去德國之前,我什麼都怕,在德國之後,我無所畏懼。

以自我而活,活有個性,活有熱情,這就是常活常新,正是這種常活常新,才使男人有了新鮮感,有了吸引力。

林徽因臨死前惟一要見的人是張幼儀,那是她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相見,彼此沒有說話。

作為另一個領域的精明幹練女子,不知林徽因是否一早便預見到了她會像一座山,壓在相愛的人身上,所以才捨棄徐志摩選擇了梁思成?

自然,她是無心的,是想把任何關係都處理好的,卻因過於完美與八面玲瓏,過於強大與能幹,而斷了別人的活路。

人們習慣於誇大愛情所帶來的幸福與失愛所帶來的痛苦,尤其想當然地以為,愛情是女人生命中惟一可寶貴的。

當一個女人,獲得了財富、聲名、尊敬、長壽,卻沒有獲得愛情,她在大眾眼中依然具備可被同情的本錢,於是,這個女人輕意便名利雙收。

張幼儀就是這樣一個因為失去了愛情而名利雙收的女子。

當人們打著維護傳統禮儀與社會公正的旗號,將她樹為楷模,陸小曼就成了一個可悲卻不受同情的反面教材——因為得到了短暫的歡愉與愛戀,而失掉了大半輩子的尊嚴與幸福。

如此看來,愛情果真是害人的東西。

短命的詩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個女子,林徽因活了51歲,陸小曼活了62歲,張幼儀則89歲高齡仙逝,晚年陪伴她的是一位蘇姓中醫。

其實她得到已經太多,實在沒什麼好報怨的,她卻怨氣頗多,甚至說「文人就是這德行」。

她算是商人吧,一生中惟一沒有經營好的是與文人的那段姻緣,卻也不算是失敗,於她而言甚至可以說是重生。

失愛沒什麼大不了,對於精明的女子來說,不過是這扇門關上,另一扇門打開,可悲的倒是那些無視另一扇門。

所以說,女人一定要為自己活著,不要趨炎附勢,丟掉心中最初的夢想,更不要為了某個人而改變自己,當你活出自我的時候,全世界都為你讓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