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育︱孩子開始說謊了,你緊張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歲的兒子,這段時間總是跟我撒謊。
問他上課認真聽了沒有,他以為我對他在幼兒園的表現一無所知(其實我通過微信向老師掌握了情況)便不假思索回答:「認真了」,我告訴他我要向老師求證,他馬上改口「不要,我沒有認真。
」
我看著他,突然有點慌了,這麼小小年紀,怎麼謊話張口就來。
孩子不是天使來著,不是最誠實、從來不撒謊的生物嗎?!
像兩三歲的孩子,如果說謊被「抓包」了,可能還會天真無邪地看著我們;但是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孩子自己就能夠迅速意識到自己說謊的狀態,當被質疑的時候,即便不用我們來說,孩子的表情可能都會出現變化,可能表現得理直氣壯,也可能會臉色沉下來,啜泣、否定、和羞愧。
但是這種通過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帶著過多的愧疚感去認識錯誤的方式,帶來的學習體驗不一定是正向的。
專注研究孩子撒謊20年,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團隊發現,2歲孩子中,已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美國的調查數據表明:全美國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歲前就學會了說謊話,到了7歲,98%的孩子都說過謊。
0-6歲這個年齡段,兒童將現實與幻想世界混淆在一起。
編故事,是孩子心理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著名幼兒教育及兒童心理專家錢志亮認為,年幼兒童由於認識能力與思維能力未發育完善,分不清自我與環境的真偽,這種「謊言」其實是幼稚無知;而稍大的學齡前兒童十分富於幻想,常將幻想與現實摻合在一起。
孩子說謊話,大可不必驚慌,只需要找到正確的原因,好好教育一下就好了。
李康教授的研究發現:撒謊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發現『』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一旦孩子萌生了「我知道而你不知道」這種想法,他就有可能有意識地做一些隱瞞的行為,因為他心裡光想著:「如果我能發現某些事情,而你不能的話,那我就太厲害了」。
根據說謊話的意圖,可以分為反社會謊話、善意的謊話、遊戲性謊話。
這裡面反社會性的謊話是最先開始說的,為了對方開心,因為有趣而說的「遊戲性謊話」則要到小學入學後才開始。
因此這個時期會學一下搞笑節目中的流行語,其他孩子如果對自己說流行語時,也會認為對方嘲笑自己而生氣,可以理解父母的玩笑。
想一想,如果孩子犯錯誤時,我們總是劈頭蓋臉地一通責罰,久而久之,他自然會因為害怕懲罰、害怕憤怒和失望,讓撒謊成為逃避後果下意識的選擇。
坐下來好好聊聊吧,明確你的立場,告訴他,小孩子做錯了事不可怕,可以被原諒,東西壞了可以修理或是買新的。
一定要誠實地告訴媽媽,撒謊的話,媽媽會很難過,親人之間應該相互信任。
下面,為大家分步驟說說具體怎麼做:
第一步、觀察形勢
觀察形勢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孩子所處的狀態,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都不經考驗,一下子就能被「拆穿」,我們可以先確定孩子說的是「真話」還是「謊言」,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可以保證事實的準確程度,不會不小心誤會了孩子。
■ ■■■■
第二步、接納情緒
如果確定了孩子在說謊,比起第一時間進行否定和質疑,我們要做的是接納。
肢體的動作在這個時候很重要,比如擁抱、靠近、撫摸孩子,以及真誠和關心的注視,這些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孩子放鬆下忐忑、不安和緊張的心情,接收到我們的關心。
■ ■■■■
第三步、闡述事實
直接闡述事實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直面事情本身,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當孩子說謊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是了解真相的。
重要的是,我們要用中立、客觀的描述方式,語氣也要平靜、緩和。
因為我們闡述事實並不是為了指責孩子,而是讓孩子知道事情不需要這麼做,我們可以換種方式進行。
■ ■■■■
第四步、示範理解
很多時候,孩子被拆穿了撒謊的事情後,往往也會繼續掩飾,比如拒絕承認、否定、啜泣、逃避等等。
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表達出對孩子錯誤的理解。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打翻了牛奶,有時都會因為怕受到指責而說謊,我們可以嘗試告訴孩子:「被子比較滑,你也不想把它摔碎」,這樣的言語會讓孩子知道,這種事情是可以告訴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也能理解孩子並不是故意的。
■ ■■■■
第五步、提出方案
在表達理解之後,我們還需要和孩子溝通如何正視當前發生的事情。
比如孩子偷吃了家裡的東西而撒謊,那麼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不用對我撒謊的,如果你想吃小餅乾,你完全可以來找我商量的。
」
如果孩子打了別的孩子,因為害怕而撒謊,那我們也可以告訴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很抱歉,你可以向你同學說對不起嗎?我們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並不知道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所謂的孩子「態度不好」只是他們不知道如何在平靜的狀態下想辦法。
所以前面四步都是為了第五步鋪墊。
我們最終要讓孩子明白的是,做錯事是可以被理解的,我們需要直面自己的愧疚感,並且一起找到解決方案。
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誠實的人,是一項終身的任務,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夠時刻保持誠實,何況孩子呢?
試著回想一下我們因為不得已對身邊的人撒了一個重要的謊時,我們內心是什麼養的狀態?會不會忐忑、不安,其實孩子也是這樣子的。
所以無論孩子撒謊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都應該明白,此時此刻的孩子,可能正需要我們的幫助。
孩子可能已經被自己的行為嚇到了,所以下意識選擇了逃避,但孩子也需要付出很昂貴的代價,經歷內心的掙扎,忐忑和害怕。
因為害怕孩子變壞嚴厲糾正孩子的錯誤,對於孩子來說,只是又受了一次傷。
真正能夠幫助孩子理解現實和願望之間的區別的,一定是父母持續回應的安全感。
關注金牌寶貝訓練營,育兒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