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婚——我們無處安放的焦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拋開一切對婚姻意義的虛妄誇獎和粉飾,結婚的早晚,其實依然如學生時代考試一樣,有的人提前交卷是投降,有些人是從眾,有些人是成熟,有些人是湊合,有些人是將就。
關於結婚這事,其實並不複雜,要是遇到對的人,覺得是此生唯一、非她不娶非他不嫁,很簡單,只要雙方時機成熟、條件允許,也想結婚了,大可以去把證領了。
這種事情,水到渠成,完全不用催。
但人生最令人無奈的事情在於,你不可能知道什麼時候、是不是能遇上,那個最後會跟你結婚的人。
結婚這事,到了人生的某些時候,少數派的、最後交卷的人,一定會遇到「從眾效應」帶給的無窮壓力——特別是在「宗族鄰里」作為社會關係主流的中國小地區、小縣城,越落後的地方表現得越明顯。
因為大部分人都這麼幹,你這個違背規律的少數派,是很難符合「宗族鄰里」作為社會關係主流的鄰里街坊的大眾評價尺度的。
尤其是一旦某人的孩子率先結婚,這事將被以「新聞聯播」的方式,在父輩的朋友圈廣為流傳,最後父母再通過催婚,把結婚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你看你同學那個誰誰誰,都結婚了,你也老大不小了。
」
為了從眾而湊合,生活只得將就。
你作為晚入「圍城」的少數派,應該覺得自豪。
有一句話不是那麼容易讓人接受:上一代人,「50後」「60後」和「80後」「90後」的大部分矛盾,在傳統婚戀價值體系里,這是無法調和的。
上一代人往往會按照他們的生活經歷,得出符合他們時代背景的經驗,比如對他們那代人來說,「結婚沒有那麼難」「和不愛的人在一起也可以過一輩子」「大家都是先結婚再戀愛的」,類似的話,你應該聽過。
他們很難理解我們這代人,挑肥揀瘦,遲遲不結婚的婚戀觀,原因是在他們那個年代裡,結婚是人生的一種結果,而不是一種選擇,換句話說,沒得選。
但我們這代人,如果你按照他們的經驗生活會發現,已經行不通了。
我們這代人,談不下去的戀愛就分手,找不到合適的就單身,不想要孩子的就丁克,這種與傳統道德觀的矛盾幾乎是不能調和的——因為兩個時代的生產力,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你妄圖去溝通,並調和兩個生產力相去甚遠的時代,猶如螳臂擋車。
面對父母的催婚,我們怎麼做?很簡單,我的建議是:談你自己的戀愛,或者堅持你的單身。
但是要放棄你所有想要說服他們的念頭,放棄你所有想要和他們理論的念頭,摒棄一切的焦慮信息,切斷一切的焦慮來源。
你是不能夠用嘴巴,向父母證明你不結婚、晚婚也可以過得很好的,你只有活給他們看。
但你其實不用糾結這個。
因為,你應該只活給自己看。
過年了,單身狗們是怎麼面對相親的?
今天除夕了,先祝大家除夕快樂!過年回家團聚是讓人開心快樂的,但單身狗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催婚。我回家也被逼著去相親了,說了不想去,但是老媽會苦口婆心的和你說一大堆你看你同學那個誰誰誰,...
過年,你被催婚了嗎?
天氣越來越冷,年越來越近。對於單身狗而言,過年回家是一件惆悵的事,既開心也憂心。對,沒錯,在你人還沒回來之前,父母肯定要問,今年有對象帶回家嗎?沒有。沒關係,爸媽給你物色了好幾個,等你回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