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是誰殺了你和他之間的親密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深度冷暖人生,世界百態

文 | 李雪

小編|范兒姐

本公眾號評論功能已經開放,范兒姐等你搶沙發

一一幾乎每年都會有這樣的新聞出現:「妻子辛苦賺錢養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讀書,熬到丈夫畢業,丈夫卻出軌要求離婚。

」對此,大眾和媒體一致的聲音是譴責:「這種男人忘恩負義,無恥之徒。

」可道德評判能解決問題嗎?

責任是親密感的第一個殺手

兩性關係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親密關係。

為什麼叫親密關係,而不是責任關係、付出關係、義務關係?顧名思義,維繫兩性關係最重要的是親密感。

很多中國婚姻都已經不再是親密關係,只是責任關係、義務關係、親情關係。

親密變成責任是什麼樣子?

舉個細節,當老婆說想要吃蘋果,老公立刻呼應一聲開心地把蘋果遞過來,這就是親密。

而責任是這樣的場景:老婆覺得有義務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樣每天為老公孩子削好蘋果,勸說家人每天吃一個蘋果,因為書上說蘋果營養豐富,可以補充維生素。

這樣的過程中沒有親密,削一輩子蘋果,也不會創造幸福流動的感覺。

剝奪母愛等於剝奪親密的能力

一一親密的能力,天然地來自於童年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母嬰關係。

但因為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原因造成產假過短,過早隔奶和隔代撫養,以及現代「科學主義」製造的科學定點哺乳定點獨立入睡等教育方法,讓母親背離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餵養,不能及時呼應嬰兒,嬰兒與母親的親密依戀得不到滿足,不得不過早學會自我安撫,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聯孤島」。

一一失聯的孤島們在成年後也不知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於是發展出各種「防禦機制」避免在關係中被拋棄。

男人最常見的防禦機制是「我要更成功,賺更多錢,女人就不會離開我了」,女人常見的防禦機制是「我要努力照顧家人,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會被拋棄」,此外還有「我若可愛性感漂亮,就不會被拋棄;我若高學識有涵養,隱忍克制,就不會被拋棄;我若足夠弱小,楚楚可憐,依賴對方,對方就會可憐我照顧我,不會拋棄我」等等。

付出是親密最大的敵人

一一辛苦付出才能獲得關係、維持關係,這是很多婚姻受害者信仰的親密邏輯。

但當一個人在關係中不斷犧牲自己、辛苦付出,會累積越來越高的道德資本。

道德資本像一座堤壩,攔截了愛和親密的流動。

付出感必然伴隨著怨氣,付出越多,怨氣越重,而沒有人願意接近怨氣重的人。

不管是婚姻還是家庭,如果關係中覺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犧牲,含義其實是「我不愛這個關係」;若父母對孩子抱怨為對方付出了一輩子,翻譯過來就是「我一輩子都沒能愛過你」。

【失去激情】

激情是真正親密關係的必需品。

而沒有激情,意味著關係中的雙方平等地被束縛著,束縛感讓他們覺得這段關係是安全的。

但其實這段關係是虛假的。

【婚姻容易「猝死」】

假性親密關係看上去很牢固,不容易分離,但它就像一顆跳動得過於節律的心臟——這恰是嚴重心臟病甚至死亡的前兆。

親密從來不需要超出常理的冷靜和規律。

【失去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能力】

長期處於假性親密關係中,會壓抑人的真實情緒和人的自我認識,被剝奪真正去和別人聯結的能力。

【陷入「不滿-爆發-分開-進入下一段假性親密」的惡性循環】

假的總是假的,所以即便努力去「照顧對方」也還是會感到失望,付出越多,被隔離、被剝削、被低谷的感覺就越強,開始渴望真正的親密關係。

但即便發展了新的戀情,也極有可能陷入重複的怪圈裡:對付出真心的焦慮感和恐懼感依舊存在,只要不徹底打開心扉,下一段關係也仍然是戴著面具的雙人舞。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和視頻源自網絡,

歡迎讀者朋友圈。

家人,中國首本家庭生活經營指南

『長按3秒關注,每天精彩內容』

聯繫方式/合作:

TEL:023-88739020

QQ:836612436

歡迎讀者投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么女人付出得越多,老公就越容易出軌?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劇情:「我為這個家庭付出那麼多,他/她卻背叛了我。」幾乎每年都會有類似當代陳世美的新聞出現:妻子辛苦賺錢養家一心供丈夫在外讀書,熬到丈夫畢業,丈夫卻出軌,甚至要求離婚。對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