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年薪女高管被家暴十年,比經濟獨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獨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暴是底線問題。

浪子也許尚能回頭,

但家暴者真的很難回頭。

因為家暴這件事,

這世上真的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最近,一條關於家暴的新聞,讓許多媽媽打了個寒顫。

一位年薪 200 萬的女高管,被老公持續家暴整整 10 年。

幾乎所有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年薪 200 萬,能賺那麼多錢,幹嘛不離婚?!」

據說是為了孩子一直忍耐,直到反家暴法出台,她才找律師,可是由於之前沒有報警也沒去醫院,指控證據不足。

十多年前那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第一次把家庭暴力的殘忍面孔在國人面前攤開,成為很多人對「家暴」難以消弭的初印象,引發大家對「家暴」事件的關注。

因為家庭暴力不是情感問題,已經是法律問題。

時至今日,家庭暴力一直存在,甚至因家暴致死的慘劇也從未停止。

  • 2013年,南京某座駕蘭博基尼的富二代,凌晨酒醉後回家與妻子發生爭執,連捅二十幾刀致妻子死亡。

    而妻子之前還在社交網絡上po美圖表心愿,希望一家三口幸福生活。

  • 48歲的常某忍受家暴20年,期間丈夫入獄10年,為了女兒她竟然還等他十年。

    可對方出獄後變本加厲,還逼迫妻子給情婦洗衣做飯。

          還有那場全國轟動的「李陽家暴門」。

          李陽妻子Kim在微博中披露遭遇家暴。

          • 「你把我按到地板上。

            你坐在我的背上。

            你用雙手卡住我的脖子,將我的頭撞到地上。

            當我撬開你卡在我脖子上的雙手,你又抓住我的頭髮,將我的頭撞在地板上十次以上。

          李陽之後在採訪中坦言到:「當時我就想消滅她,我就想我們同歸於盡算了。

          過去大家對家暴受害者的印象停留在「弱勢」方,所以這次當被施暴者是年薪兩百萬的「女強人」時,大家坐不住了。

          • 年薪200萬了,面對家暴居然不敢離婚?

          • 這種腦子是怎麼做到賺年薪200萬的?

          • 為了孩子忍耐家暴? 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理陰影面積才最大吧?

          根據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在我國,受害人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

          其中也不乏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

          親密關係中強弱之間的博弈,關鍵不在資源優勢,而在心理優勢。

          逃離家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即使是高知女性,也容易陷入自我和周圍的道德綁架。

          比經濟獨立更難的是精神獨立。

          被施暴女性無限度忍受,源於恐懼

          面對家暴,大部分女性首先會選擇忍。

          在大多數人眼裡,只要打得不嚴重,一個耳光、一個推搡,這些不算什麼。

          「兩個人過日子嘛,磕磕碰碰肯定少不了。

          雖然已經頒布了《反家暴法》,但很多人還是會覺得夫妻之間的暴力是家事,是夫妻矛盾,是「床頭吵架床尾和」。

          就連很多民事調解的機構,遇到這種情況大多也是「勸和不勸分」。

          有時候即使自己不想忍,身邊也會有人告訴你「算了吧」。

          親朋好友讓你忍,你沒有同意;

          對方家裡懇請你原諒,你也沒答應;

          但是當你的爸媽也說,「你都有孩子了,離婚算個什麼事兒啊」,你猶豫了。

          年薪 200 萬又如何,經濟獨立又如何,離婚了,別人也會給你貼上「婚姻失敗」的標籤。

          現實中很多被施暴的女性,無限度忍受,並不是源於自愛,而是恐懼。

          對自身價值的懷疑,對失去婚姻的恐懼。

          讓她們甘願在無休止的身心折磨中作繭自縛,甚至獻出生命。

          據調查,中國家庭暴力發生率為29.7%—35.7%,其中有40%的身體暴力,還有其他的精神暴力、冷暴力、經濟暴力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威脅著婚姻生活。

          在女性越來越「不差錢」的今天,女性在經濟獨立的同時,更應關注精神和心理上的獨立。

          不能正視自身價值,內心自卑孱弱,通過對感情索取刷新存在感等等,都將成為「優秀如你卻是渣男收割機」和「年薪200萬卻被家暴十年」的原因。

          「我走了,孩子怎麼辦?」

          知乎的家暴話題下,有一個高贊的匿名帖,那位媽媽在孩子臨盆前遭受了第一次家暴,被老公打得全身是血。

          當時為了即將出生的寶寶,她選擇了忍耐。

          這之後她和丈夫發生過很多次口角,對女兒影響非常大。

          有一次結束爭吵後,她一個人獨自流淚,才一歲多的女兒竟然拿著紙巾,幫媽媽拭淚。

          「看著她本該單純的黑眼珠蒙上一層霧色和怯怯的神色,喚醒了我原本麻木的母愛。

          孩子兩歲時,老公第二次向她揮起了拳頭,這次她毅然決然地帶著孩子走了。

          現在孩子三歲,日子雖然平淡,但母女倆過得很開心。

          但像她這樣的人太少了。

          大多數情況下,媽媽自己會進行自我綁架,陷入愧疚:

          「200 萬年薪可以養活我和孩子,但孩子不能沒有爸爸啊。

          但當施暴者揮起了拳頭的那一刻,這個家就已經不再完整了。

          一個不穩定的家庭環境,即使父母都在,也對孩子沒有絲毫好處。

          有一個新聞,講的是母親為了孩子,忍受了 30 年的家暴,最終卻在孩子上找了丈夫的影子:孩子成年以後,也有家暴的傾向。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是,孩子變得焦慮、敏感、脆弱,越來越像受害者,在今後的感情生活中永遠抬不起頭,處於弱勢的一方。

          留給孩子一個充滿暴力的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大。

          「除了家暴這一點,他也有好的地方」

          「他不發脾氣的時候,也會對孩子很好」

          「他平時也會做家務」

          「他的工資都是交給我的」

          很多女性,在頭幾次遭受暴力的時候,都會這樣為對方開脫。

          她們並沒有從心底里承認,丈夫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而混淆了是非。

          家暴是底線問題。

          浪子也許尚能回頭,但家暴者真的很難回頭。

          因為家暴這件事,這世上真的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這世上本來就很少有罪大惡極的人,絕大多數人身上總能找到一些讓人喜歡的地方。

          但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來決定一段關係是否應該繼續,這個前提就錯了。

          家暴就是家暴。

          他剛開始犯錯時,你可能會說,這個人身上還是有優點的,還是繼續下去吧。

          總去想對方身上還有其他優點,會導致你選擇性忽視他接下去的錯誤,葬身於災難性的關係。

          越早選擇離開,就越早走出泥潭。

          和過去的生活割捨,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獨立,更是精神上的獨立。

          雖然這個過程很艱難,但為了今後存在無限可能的人生,為了孩子真正的安全和幸福,一定要鼓起勇氣做出正確的選擇。

          家暴不是家醜,而是犯罪。

          長頸鹿媽媽

          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兒童心理資深研究者

          免費分享成長資源,看到孩子更遠的未來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鹿媽微信號:18565645022 qq:21251654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