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又有錢」的婚姻才是最好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式相親刷爆了朋友圈。

很多吃瓜群眾上來就是一臉鄙視:現實!錢奴!沒有愛情的婚姻真可悲。

然後就是一堆什麼:你要嫁給愛情,不要嫁給合適,你要嫁給愛情,而不是到年齡該結婚了,你要嫁給愛情,而不是嫁給房子等等。

而中國式相親鄙視鏈一出來後,更多的人沉默了,父母代替子女相親,擺在眼前的更是硬梆梆的物質條件,俗話說的好,貧賤夫妻百事哀,父母以過來人的經驗為子女相親把關,你覺得光發個牢騷就能放棄這些條件嗎?

先上圖吧,相信 這張圖刷屏的厲害程度,一定震驚了小夥伴們。

圖片來源網絡

連《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這樣的評論:

但同時,《人民日報》也認為,別讓婚姻成了「價目表」對於婚姻,對於家庭,更多仍是感情的考慮、「三觀」的契合,這才是婚姻和睦、家庭幸福的穩定基座。

毋庸諱言,「相親價目表」背後的婚姻焦慮,夾雜著向上流動的渴望,本質上卻是對向下滑落的預防,反映出婚姻對於個人生活的影響。

那麼,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好的婚姻是什麼呢?有愛情,也要有錢。

張愛玲說,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

對於我們既短又長的人生來說,婚姻是大多數人跨不過的門檻(少數不婚者不在此範圍中),有愛情的婚姻是人生顯得不那麼漫長的保證。

因為日子過得順心了,時間就會顯得過的快。

如果沒有相應的物質條件,愛情也會在婚姻損耗為零。

我們看多了愛情過於美好的童話,但在現實中的愛情是要「勢均力敵」的。

因為生活就是俗事,你不能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一輩子。

其實我們前輩們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還是有所借鑑的,對不對?為什麼會有上面那張相親匹配圖,為什麼白髮蒼蒼的父母們要以這樣或那樣的條件對待前來相親的人?這都有人情道理可講的。

像魯引弓的那本小說《那些年的情敵》,兩個為愛要私奔的人,成功的逃離了能夠控制他們的人,卻在上火車的路上退縮了,女主一句「我們今天晚上住哪」讓男主也無奈的低下了頭,當初為愛轟轟烈烈的激情過後,現實把愛打擊的雞零狗碎,那麼,你能說當時愛情不堅定嗎?魯引弓說,《那些年的愛情》是大時代下的真愛,但是碰到了現實中的情敵。

而那些情敵無非是車子、房子和票子。

可見愛情的長久是要以婚姻為基線,而婚姻的基礎是需要相應的物質支持的。

找另一半要有愛,也要有錢。

《那些年的情敵》里把現實分析的透徹明白,讓你有不寒而慄的感覺:生活在這個變化不息的時代,生活的推進常常迅速、跳躍、但又具象無比,比如,它以戀愛「情敵」這面鏡子,提醒你「標準」又變了,你又得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了。

你覺得辛苦是一定的,但你覺得無辜嗎?

脫離現實的愛情就像是美麗的氣泡泡,雖然無彩斑斕,但是一碰就破,很難經受時間的考驗。

我們雖然對相親價目表頗有微詞,因為它把人類最美的愛情本是無價變得有價可詢了。

這難道不是對情感的褻瀆嗎?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北上廣打拚,我們多來自普通的家庭,不也是為了一份美好的生活而來嗎?希望有房子,能有個穩定的生活,希望有車子,能代步讓我們遠行,希望孩子能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接受良好的教育。

這些希望有錯嗎?當然沒有錯。

但這些說明了我們需要有愛,也要有錢。

這個相親價目表也恰恰體現了時代的特證。

《那些年的情敵》說,從好多年前上海姑娘「嫁軍人」「嫁幹部」「嫁海員」「嫁大學生」「嫁洋插隊」。

這些無非體現了當時的時代氣息罷了。

雖然時代變了,婚姻的條件變了。

但實質都是「有愛又有錢」

不得不承認,我們認定的愛情都是有條件的

在我們經歷的這個世界,「變化不息」是永遠的主旋律。

像《那些年的情敵》描述的那些年一樣,與精神夢想相關的浪潮如此清晰而密集地交替,符合邏輯,又出人意料,帶著類似青春懵懂的興沖沖,也帶著類似愛情受挫的沮喪。

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

這情之產生都是有條件的。

這條件要麼是顏值,要麼是才華,要麼是人品,要麼是家世。

你的愛情的產生從來不是沒原由的,可能你深陷其中不自知罷了。

不信,你可以問下你身邊相愛的兩個人,你們是怎麼走到一起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條件說出一兩條,讓你覺得這兩個人真的很般配。

雖然相親價目表對很多想愛的人是一種傷害,但是它是折射到現實中的一把利劍。

激發你,你只有「向上」的鬥志,有能力讓自己變得更美好,你的愛情和婚姻才會更好。

像《那些年的情敵》里男主角雖然屢受愛情的挫折,但並沒有放棄對愛情的追求,在追愛的旅程中讓自己變得越發美好,這也是最難能可貴的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