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帶娃做家務的媽,值多少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家庭常常有一個「怪現象」:

如果爸爸在外掙錢,媽媽全職在家帶孩子做家務,

那麼,在許多人眼裡,會認為只有爸爸一人在掙錢養家,媽媽沒有。

但如果媽媽去外邊同樣以做家務賺取工資,

那麼,媽媽的家庭地位似乎能提升不少,因為媽媽也在掙錢養家。

1

家務活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家務活,要麼由兩人業餘做,要麼一人專門做,一人業餘幫忙。

但是,往往業餘做家務的,就會算作對家庭「做貢獻」;而專門做家務活的,則經常被認為是「吃閒飯」。

也就是說,可能付出了同樣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更多,在家帶孩子做家務的女性,卻很難得到同等的尊重。

許多全職主婦,或因為帶孩子而被迫選擇低薪職業的媽媽,最大的苦惱常常不是辛苦,而是「不安全感」和「無價值感」。

因為家務勞動和帶小孩的貢獻,經常不被重視,甚至不被承認。

丈夫一句「你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帶不好」,比任何的辛苦勞累,都來得更扎心。

而由於經濟完全仰仗丈夫,每次伸手要錢時的尷尬,或是遭拒後的難堪,更是讓人無地自容。



2


然而,家務勞動真的只因為發生在家庭內部,就沒有經濟價值嗎?

在家帶娃做家務的你,真的這麼不值錢嗎?

前兩年有一部特別火的日劇,叫《逃跑雖可恥但有用》,為我們理解家務勞動提供了新的角度。


「國民女神」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為了生計,與上班族男主達成「契約結婚」。

具體協議內容就是,男主僱傭女主為全職「家庭主婦」,照顧飲食起居,並給予事先協商好的報酬。

兩人日常生活費用平攤。




一開始,一切都按照協議有條不紊地進行,女主得到了薪水,男主得到了照顧,雙方互助互利。

女主甚至可以在空閒時出去兼職掙外快。

(當然,按照套路,男女主在相處中還會互生情愫。

忽然有一天,男主被辭退了,經濟狀況急轉直下。

於是,為了緩解危機,男主想出了一招省錢的好辦法:

跟女主結婚。

因為一旦結了婚,就不用再給女主發工資,同時還能享受照顧。


而女主,則因為結婚而「失業」,雖然還是做過去的事情,卻沒了收入。

(所以女主拒絕了這次求婚。


同樣的事情,在現實中也可以見到。

曾有一位先生,發現自己雇來的保姆不僅勤勞賢惠,還很可愛,便娶她為妻。

此前,他需要給保姆支付薪水,所以,她從事的做飯、清潔、照顧老人等活動,都理所當然地被算進了GDP中。

然而當保姆成為妻子以後,儘管她從事同樣的勞動,但卻不再得到這部分的勞動薪酬,這些勞動也將不再算進GDP中。

但是,這就能夠否認變換身份前後,女方的勞動價值嗎?

顯然不能。

2013年,日本內閤府經濟社會綜合研究所曾發表《無償勞動金額換算的試算結果》一文,該文章計算出如果把做家務、照看老人病人等勞動視為工作的話,人們應得的工資數額。

結果顯示,專職家庭主婦每年應得304萬日元(約18萬人民幣),而男性每年應得52萬日元(約3萬人民幣)。

美國人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一個主婦常年從事家務勞動的價值差不多相當於年薪6萬美元。

而據美國另一項統計顯示,美國婦女在家務勞動中所創造的價值相當於全國GDP總量的28%。

這個數字若以具體的金額來計算,將會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數字。

所以,並不是不值錢,而是由於慣例,以及其他更難以言傳的原因,人們理所當然地忽視了。

3


有人可能會說,雖然全職主婦沒有得到薪水,但她們同樣得到了丈夫在經濟上的照顧。

也有人會說,保姆變成妻子,也就意味著會有繼承權,以後可以分財產,算是變相的付工資。

這話不假。

但是,如果把財產權和繼承權仍然算作報酬,夫妻仍然是變相的僱傭關係的話,這也同樣就意味著更多不可知的變數和更大的風險。

正如《逃跑雖可恥但有用》中所指出的,在這個僱傭體系里,唯一的評價標準,只有愛情。

換句話說,如果丈夫愛妻子,可能薪水和獎金就高,如果丈夫不愛,可能就很低,很低。



一個公司的評價機制和一位丈夫的愛情,哪一樣更可靠?

這個問題,現代女性用「生育率」做了部分回答。

我們知道,國家正在不停地呼籲生二胎,但生育率卻並沒有提升,因為對一些女性而言,生二胎往往意味著要成為全職主婦。

而全職主婦,尤其在中國現行的婚姻制度下,也許可以算作安全感最差的群體之一了。


(問答來自知乎)


自己在家裡做家務就不能夠算是就業,而走出家門,到他人家中做家務,便算是有了一份工作。

在自己家裡做家務這部分勞動從不體現到GDP中,可是若出去做保姆,就肯定會反映在GDP中。

更重要的是,沒有了經濟價值和GDP為佐證和支持,做家務勞動的人往往也很難得到相應的尊重,甚至被歧視和貶低。

4


事實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加里·貝克,早在1992年便呼籲:

「統計國內生產總值時,應當將家務勞動的貢獻也算在內。

也有文章建議把一部分家務社會化,尤其是撫養子女和照顧老人,完全可以採取「市場化」的途徑來加以解決。

也就是說,如果大家不樂意做自己的家務,或者,做自己的家務不能被認可和尊重,那就讓沒工作的人去干別人的家務,得到經濟和心理上應得的保障和認可。

總之,如果在家的勞動,最終也可以像正式工作一樣,算入國民經濟GDP中,更準確地說,是算入人們心理GDP的體系中,那麼,作為家庭主婦,或者承擔更多家務的女性,也許會更多點安全感和價值感。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十而灰」,我們一起探索性與愛的真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