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真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薛小皛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DiggMe(ID:diggme2016)
愛情並不源於對方,而源於我們的想像力。
— 馬塞爾·普魯斯特
愛是什麼?
這是一個好問題,它擁有很多的比喻,很多的解釋,很長遠的歷史。
但這些已有的答案依然不能阻止我們繼續詢問:「愛是什麼?」
愛可能是迄今為止我們人類能感受到的,及美妙與複雜為一體的情感。
情人尋求它,詩人歌頌它,學者研究它。
但這一切的努力,並不妨礙我們感受它。
所以,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體驗到的又是哪種愛?不如跟隨我們的腳步,一探屬於你的愛的究竟。
這些年,你都愛了誰?
說到愛,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
我們似乎從不願意用一個更準確的詞來區分這種感覺,好像再準確,就破壞了愛本身。
愛涵蓋了我們人際關係里最重要的幾種關係,但在特定的時期,我們往往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五歲的時候。
叔叔阿姨愛問我:「你更愛爸爸,還是媽媽?」
「我都愛!」我想都沒想,就給出標準答案。
十五歲的時候。
我還記得同班男生用別彆扭扭的英語,對好友的表白:I like you !(我喜歡你)
我奇怪他為什麼不說 I love u,而說 Ilike you。
好友意味深長的說:是 like,說 love 就太重了。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知道 like 可以用來表白,但我其實不知道 like 有多輕,而 love 有多重。
我懷著這樣的迷惑,來到二十五歲。
二十五歲,我在電影《one day》里習得了一句經典的台詞:
I love you,but I don』t like you any more.(我愛你,但我不再喜歡你了。
)
愛不是喜歡的升級麼?原來還存在,有愛,但缺乏喜歡的情感。
後來,有人對我說:我們在一起吧!
但我拒絕了,我跟他講:I like u,but not in that way.(我喜歡你,但是不是那種喜歡。
)
事實上,我關心他,欣賞他,與他興趣相投,思維方式相似,但我沒有辦法因此和他在一起。
似乎我和他的關係里缺少了「火花」這種東西。
愛的種類千變萬化,有的深沉長遠,有的熱烈短促,換個馬甲後,鑲嵌在我們的各種關係里。
比如:用愛這個詞來形容我的感受太蒼白了。
我耐你,我中意你, 我賊稀罕你!
I lurv you, I loave you,I luff you.
我們對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感情能稱為愛;我們對閨蜜基友的感情能稱為愛;我們對曖昧對象的迷戀能成為愛;我們對戀人的感情也能稱為愛。
此愛非彼愛,我想像的愛非你想像的愛。
我喜歡了很多人,但愛…
「你曾經愛過一個人麼?不是好感,不是喜歡,不是關心,而是愛…」朋友最近問我。
「有吧,在和ex一起的某段時光里,我覺得我們互相是愛著的。
那你呢?」「我覺得我沒有…」
「嗯?那你喜歡過別人麼?」我繼續問。
「喜歡呀,我喜歡過很多人……」
① 你的感情是喜歡,還是愛?
喜歡和愛的區別,因其曖昧模糊的界限有時候充滿了詩意的美感。
比如熱度不減的:
「男女之間存不存在純友誼?」或者更寬泛一點「兩人之間存不存在純友誼?」
關於喜歡和愛,有的人認為:在兩人相見的第一面,就能知道是僅僅喜歡TA,還是會愛上TA。
有的人認為:喜歡是一個延續狀態,但愛就是突然的一瞬間。
這裡有個簡單的情景實驗:《缺席實驗》
它讓你區分你對TA的感情是僅僅只有喜歡,還是超越了喜歡:
現在請你想像你想弄清關係的好朋友,TA將很長一段時間消失在你的生活里,這段時間你們是失聯狀態的。
比如TA要去禪修一個月,TA要去執行某個秘密任務,又或者TA就是突然不聯繫你了,也不回你的信息了。
此時,你會怎麼樣?
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嘛?
現在我們來說說這個情景實驗。
-
如果你的答案類似於這樣:你會想念TA,但是不會陷入TA的缺席的失落中不可自拔。
等再見TA,你們沒有什麼夾生的感覺。
也不會因為很久沒有聯繫,而懷疑這段友誼。
那麼,你對TA的感情就是單純的喜歡。
-
如果你的答案類似於這樣:你總是很思念TA,覺得TA不在,你的生活都空了,且不能被填補。
你希望TA還在身邊,會想著你們一起時候多開心。
你的生活和你對待生活的態度可能因TA的缺席而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那麼,你對TA的感情已經超越單純的喜歡了。
② 超越單純喜歡的部分是什麼?
一般而言,超越單純喜歡是那種「火花」、那種「思念時的痛苦」、那種「見面時的小鹿亂撞」。
但這不是超越喜歡之情的全部。
事實上,研究愛情的大神R.Steinberg根據愛情的三個要素,把愛情分成了基本的8個種類,但由於它們之間是連續變化譜系,種類可以說是無窮無盡。
而上述我們談及的是其中的喜歡之愛(liking),與浪漫之愛(romantic
love)。
此外還有,無愛(nonlove),迷戀之愛(infatuated love),虛幻之愛(empty love),陪伴之愛(companionate love),痴迷之愛(fatuous love),完美之愛(consummate love)
要仔細了解上面這八個基本的愛情類型,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R.Steinberg 關於愛情三要素的闡釋:
在R.Steinberg看來,愛情有三種成分:親密性,激情性以及承諾性。
親密性(intimacay)
說的是兩人關係的情感聯結,會讓你在關係中感到一股暖意。
讓你感到你們倆是沒有什麼隔閡的,是坦誠的。
它往往比較持久,讓關係雙方感到安全。
它往往包含了:一起的開心時光;對對方高度注意;在對方需要時主動幫助;願意理解對方;拋開對錯也會支持對方;珍惜對方的存在。
其實親密性的關係還分為顯性親密性(manisfest level of intimacy)和隱性親密性(latent level ofintimacy)的發展。
顯性親密性指得是那種看得見的,意識得到的親密性,比如兩人經常共同出行,經常談心等;而隱性親密性指的是那種平時意識不到的,需要等到關係發生變化(比如分離,重聚,關係終止)才能發現。
比如:有些關係看起來並不會很難割捨,但直到真正失去時,才知道『我是如此離不開你』。
從親密性的發展進程來看:
如果這段關係是一段良好的關係,那麼隨著兩人認識的時間越來越長,顯性親密性會上升到一個峰值後下降;隱性親密性則會隨時間繼續緩慢上升。
所以,一對極親密的關係就好像:
「你離開時,好像永遠的離開了;你回來時,又好像從沒離開過」
而如果這段關係是一段有問題的關係,那麼隨著兩人認識的時間越來越長,顯性親密性會上升到一個峰值後下降到冰點;隱性親密性也會速度下降。
這就像是那種貌合神離的關係,一旦分開,雙方不聯繫,就可能再也沒有然後了。
激情性(passion)
更多是生理與心理動機層面的。
比如當你看見你的正痴迷的對象時,你往往會一時間眩暈,雙目放光,面紅耳赤,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甚至冒汗,慌慌張張。
它來得快,來得突然,讓你感到自己被閃電擊中一樣。
但其實激情性有更廣泛的意義,除了性趣之外,它還包括了:父母撫育孩子的動力,掌控欲,歸屬欲等。
我們都知道激情性和我們內在的慾望分不開。
事實上它的變化進程,與癮君子和嗑藥的關係很像。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有時稱愛情為毒藥,讓人上癮。
說到這,我們先拿咖啡因模擬一下上癮過程:
第一次接觸咖啡因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的機體,往往對它很敏感,因此只需要一點點咖啡因,我們就容易興奮起來;
而隨時間發展,我們的機體會適應同一濃度的咖啡因,也就是說要像以前high起來,我們需要喝更多的咖啡才能滿足。
另一方面,由於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有咖啡因的日子,因此如果突然不喝咖啡,身體就會抗議,出現某些不舒服的感覺,比如心煩,鬱悶。
類似的,激情的變化有兩方面構成,一方面可稱為正向刺激水平,它負責提高我們的激情水平;另一方面可稱為適應水平,它在正向刺激出現後,隨之出現,代表我們適應水平;我們體驗到的激情水平,則是兩方面綜合之後的結果。
因此,正向刺激一旦不在(比如,分手),它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就像是癮君子突然找不到藥,伴隨一系列的戒斷反應。
我們的狀態則突然跌入到谷底,感到心碎,心痛,抑鬱。
而只有隨著時間繼續,我們成功完成了愛情這一毒藥的戒斷反應,生活才能回歸最初的樣子。
承諾性(commitment)
更多是想法上的。
短期承諾,如願意承認自己愛TA;長期承諾,如願意與TA維持一段關係。
這種承諾在婚禮上最明顯:
但,其實即使不說出來,它也存在在每個人心裡。
它的堅定性,往往能預測一段關係是否可以歷經磨難。
一般而言,激情是最容易被自己發現的。
而承諾最容易被自己控制。
在一段自然發展的關係中,激情和親密的程度往往是承諾發生的自然基礎。
承諾性是關係持續性的風向標。
在各種關係的比較中,多數父母對子女的愛的承諾性是最高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承諾性卻沒有那麼高。
關係承諾性與關係質量有一定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它會隨著關係發展的起伏而高高低低。
所以,為什麼有時候一個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需要得到你的承諾?這可能不僅僅是TA的原因,也有可能是TA感覺到了關係里的某些脆弱之處。
(比如感受關係中的親密和激情一天不如一天……)
綜上,在R.Steinberg看來,愛的類型就在這三個要素的化學反應中產生了。
③ 你的感情是那種愛?
三要素噼里啪啦反應之後,我們現在來看看,你的愛是哪一種?
無愛(nonlove)
這種類型最簡單,三個因素都不具備,此時的三角形是一個點或者圈圈。
喜歡之愛(liking)
只有親密,在一起感覺很舒服,但是覺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願意廝守終生。
沒有激情和承諾,如友誼。
顯然,友誼並不是愛情,喜歡並不等於愛情。
不過友誼還是有可能發展成愛情的。
好似那種「日久生情」。
備胎進階tips:
首先進階有風險,我們這裡只談一下進階存在的可能性。
因激情產生往往是及時的,且它和親密性之間存在某些促進及抑制關係,即:一定程度的親密性,可以促使激情性的產生。
但親密性的提升也可抑制激情的發生。
我們常常在浪漫偶像劇里看到這樣的橋段:
男主心愛著一位美女的菇涼,女主則是男主的好朋友。
女主壓制著自己對男主愛,幫男主追求心愛的菇涼。最後男主發現心愛的菇涼,並不合適自己。
回頭看女主,女主在特定時刻華麗變身,就在這個時候,男主感受到了激情發生的moment……
雖然,我覺得這個男主有點…,不過根據激情與親密之間的關係。
Happy ending 確實是有可能出現的。
迷戀之愛(infatuated love)
「Oh,my love. 看見你的第一眼,我感到被擊中了。
」這種愛,就是傳說中的「一見鍾情」了。
只有激情體驗。
認為對方有強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對對方了解不多,也沒有想過將來。
只有激情,沒有親密和承諾。
而在強烈激情的刺激下,這種愛的作用有時就像磕了藥一樣,往往充滿了愛的想像與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創作提供靈感。
記得《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里,薩特對波伏娃說到:我愛你,但是我不能與你過尋常人的婚姻生活,我是一個作家,我需要不斷的激情…
所以雖然這種愛很刺激,但也很難長時間持續,除非它轉向了別的愛情類型,否則其生命力便依隨著激情的發展歷程一同消亡。
這種愛也類似於痴迷於某人。
通常是不由自主的,並且極度渴望對方的回應。
它有時甚至和性沒有太多關係。
虛幻之愛(empty love)
只有承諾。
缺乏親密和激情,如純粹的為了結婚的愛情。
此類「愛情」看上去豐滿,卻缺少必要的內容。
我們先來體驗一下:
但其實愛情三要素的發展,並不存在固定的先後順序。
自由戀愛的婚姻和包辦的婚姻,都可出現良好的結果。
只是包辦的婚姻,看起來更加實際,不符合與我們對感情發生的想像。
事實上,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包辦婚姻的婚姻生活滿意度並不比自由戀愛的婚姻生活滿意度差。
所以,影響婚姻生活滿意度的,大概不能單單歸於婚姻結合的形式。
浪漫之愛(romantic love)
有親密關係和激情體驗,沒有承諾。
這種「愛情」崇尚過程,不在乎結果。
這種愛情常常是經典文學作品歌頌的,比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羅密歐與朱麗葉》
陪伴之愛(companionate love)
有親密關係和承諾,缺乏激情。
這種愛情往往容易發生在一段親密關係的後半段,當雙方的激情已經不如當年,兩人的關係從戀人,變成生活的伴兒。
痴迷之愛(fatuous love)
只有激情和承諾,還沒有親密關係。
這種愛情我們常常可以在好萊塢的輕喜劇中見到,或者容易在閃婚一族中見到。
沒有親密的激情頂多是生理上的衝動,而沒有親密的承諾不過是空頭支票。
如果親密性不能在未來關係中發展起來,這段關係則會顯得有些不踏實。
完美愛情(consummate love)
同時具備三要素,包含激情、承諾和親密。
不過這種完美的狀態,並不是一旦獲得就可以萬事無憂的狀態。
正所謂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
有人把愛情的攻堅戰形象比喻減肥歷程:減一斤重總是要廢很大力氣,而胖一斤總是不知不覺。
確實,在追求完美愛情時,我們往往有攀上高山的滿足,但完美愛情的體驗有時就像巔峰體驗一樣短暫,它隨後在日常生活的重複里,漫漫的歲月里,一次又一次被考驗,很多時候也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銷聲匿跡。
不過,並不是全部的完美愛情都經受不起時間的考驗。
比如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們能對子女不離不棄,保持著長時期撫育的熱情,能傾注自己的關心等。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單個看來我們會自然覺得完美愛情是最好的愛情關係,但從關係看來,關係雙方的契合度往往更重要。
就比如,我需要的只是浪漫之愛,而你卻給了我完美之愛。
那麼我則可能會出現一種「虛不受補」感覺。
看完這麼多類型,你覺得你的愛更像哪一種呢?
Just do it
保衛愛情,不僅涉及到關係表面的維持,也可以深入到關係雙方存在的個人的問題。
但一般而言,愛情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有效的表達它,讓對方清晰的知道。
是為之有效的一步。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與我們的感覺及想法是相互影響的。
比如,自然的,我因為愛TA,所以吻你;但我吻你之後,我的大腦往往會加工成為,因為我愛TA。
所以,也許有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是:Just do it
而從愛情三要素出發,怎樣為愛做些小事呢?
比如:通過暢談內心,花時間共處,來增進親密性;通過接吻,擁抱,凝視,輕觸或啪啪啪來增進激情性;通過許諾,保持忠誠,在關係低谷時表現堅定,給對方信心來增進承諾性。
這是我們的深挖系列,願你們都能嫁給完美的愛情。
想第一時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DiggMe(ID:diggme2016)
談戀愛前需要知道真愛三要素 !
前兩天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孩子問我能不能幫她的一位三十歲的朋友介紹男朋友,並擔憂地說,她覺得只有從小青梅竹馬的,或者大學裡談的戀愛,才有真愛。三十歲以後再考慮戀愛的時候,都是衝著結婚去的,關注的是這...
你所經歷的是範式的愛情還是真正的愛情?
2017年8月19日,廣州精神分析3班總第5期繼續開課,本次課程由鍾惠瀾老師主講。本次課程圍繞客體關係與依戀理論,親密關係與婚戀問題展開。這裡重點分享愛情的三因素理論。
無奈的無性婚姻,你在其中麼?
張愛玲曾說:「女人靈魂的通道是陰道」。男女之事,性,被視做兩個人親密關係的終端。也正因為它的存在,為兩性關係提供了愉悅和依戀,促進了雙方感情的連結,可以說,性的發生與否對於雙方之間的感情有著實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