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親密關係里缺鈣,要多讀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情這東西,講緣分、講真情,也講套路。

雖說戀愛的形式多種多樣,就如同做愛的姿勢花樣百出,並沒有標準答案,談不上哪種形式最好,或者完全行不通。

但如果你連其中一個技能都懶得解鎖,那就活該單身了。

談戀愛確實需要學習,這不是雞湯的矯情,而是很多過來人的血淚。

愛情不易,讓你焦頭爛額的關係不是因為你書讀得少,就是讀偏了。

孤獨讓你出眾?

很多文章把孤獨包裝成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其實在混淆孤獨與獨處能力的區別。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需要與其他人交往,更需要親密的關係。

人即使在物質條件很豐富的情況下,也許要與其他人交流互動。

不然監獄裡為什麼要用單獨監禁懲罰犯錯的犯人?

你可以嘴硬,但你的身體很誠實。

除了依戀類型,性別角色也會深刻影響親密關係的幸福度。

活好不粘人的安全型戀人當然是戀愛的首選,這僅僅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

但愛情畢竟是感性的,不然丘比特的箭、月老的紅線不就白忙活了麼?

四種依戀類型也並非涇渭分明。

在不同的關係中,我們趨向於游離在不同的象限內。

比如,當我們暗戀某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對於 ta 與自己的關係而言,呈現一種痴迷型的狀態。

而在於另一個舊友之間的關係中,能夠充分的信任對方,呈現出安全型的依戀類型。

通俗來說,依戀模式有時是雙向的,有點看人下菜的味道。

而性別角色對我們有著不易察覺,卻很重要的影響。

性別角色是一種社會化的定義,比如傳統性別角色中:

男性更多具有工具性——自信、決斷、冷酷,而女性則更多具有表達性——溫柔、善解人意、情緒化。

遵從刻板的角色定義在親密關係中難免會感到乏味。

如果性別角色是一種表達方式的話,和雙性化表達的人戀愛要甜蜜有趣得多。

在關係里,既有更多的情緒表達與互動,又有支持性的行動和精神撫慰,這樣的戀人誰不想要呢?

嗯,感覺自己問了一句廢話。

兩個人如果太親密,其實會演變成一種「共依存」的關係——我依賴你來填補我小時候的創傷,你也一樣。

想靠一段關係來彼此拯救是不可取的。

沒有距離的親密關係會把彼此虐得夠嗆,你靠你的痛苦找到存在感,我靠拯救你來刷我的存在感。

沒有標準答案,全靠兩人摸索,關鍵是讓彼此都舒服。

在一起時,分一瓶酒;不在一起時,完美自我。

兩個人相處很多時候都像一件襯衫,不僅要熨的無褶完美讓外人看起來舒服,更重要的是自己穿上身的妥帖舒適。

如果硬要選擇我還是會選擇自己舒服。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係,卻又害怕再度受傷。

今天就給渴望擁有一段美好親密關係的朋友們送上一本書,羅蘭·米勒和丹尼爾·珀爾曼合著的《親密關係》。

書有點厚,但看起來真不錯。

全書從心理學的角度,總結出人們在交往與溝通、愛情與承諾、婚姻與性愛、嫉妒與背叛等方面的行為特點和規律。

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回復「親密關係」即可免費領取電子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因為愛 所以需要

為什麼平時一個很獨立的女孩,戀愛以後就會對男朋友友十分依賴?為什麼一次分手就會使人做出異常的事情,甚至威脅生命?為什麼有外遇時丈夫對原配冷若寒冰,但對不及原配的情人卻柔情似水?讓小編給你分析。

有一種人,跟誰戀愛都不會獲得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美好的愛情,渴望找到一個能夠「溫暖的」、「及時給予我們回應」、「給我們很多注意力」、 「對我們的需求敏感」的伴侶,讓我們感受到愛與快樂。但事實上,很多人在愛情中體驗到的是痛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