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次序,99% 的中國人都搞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第一個愛的人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發現:中國很多家庭當中,媽媽和孩子的關係特別親密,類似一種結盟。
比如,媽媽如果生的是兒子,一定是媽媽和兒子的關係特別好;如果是個女兒,即使原本爸爸和女兒的關係很緊密,但隨著女兒逐漸長大,媽媽開始在女兒面前訴苦,講爸爸多麼壞、多麼糟糕,經過幾年,或許是一夜之間,女兒就會從對爸爸好到對媽媽很忠誠,疏遠爸爸,甚至和媽媽一樣對爸爸充滿了抱怨和恨意。
那位朋友和我探討說:「這種關係,會給家庭帶來什麼?」我說:「那當然是一種災難,帶來的是婚姻關係的不和諧和親子關係的扭曲。
」
其實這種普遍現象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因為所有的孩子,他生命中第一個愛的人都是媽媽。
孩子和媽媽之間有一種天然的連接。
懷胎十月,媽媽和孩子是一體的;
按精神分析的說法,想把孩子養好,就需要媽媽在孩子三歲之前,與孩子非常親近,建立起一種親密無間,甚至共生的關係,即「媽媽就是寶寶,寶寶就是媽媽」這樣的關係。
2.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敵人
關於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我特別喜歡美國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的說法。
他說:父親是所有人的第一個敵人。
生命最初是伊甸園,媽媽和嬰兒共生在一起,最初孩子會覺得: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
但是隨著長大,孩子會突然發現:怎麼有一個「父親」在那兒?他會覺得父親對母嬰這種共生關係來說,是入侵者,所以說父親是敵人的原型。
因此,父親其實很不容易。
作為父親,他需要做到:第一,作為家裡的頂樑柱,或者說保護者,得有力量;第二,力量之外,還得有充沛的愛,這樣,他才能帶著愛,入侵到母嬰關係里;第三,他要感化孩子,讓孩子對父親的敵意逐漸變成對父親的愛。
這些功課對男人來說,是挺難的,如果沒有妻子的幫助那就更難。
而我覺得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發展水平都不高,所以說,在受到挑戰時,很多男性會感覺受挫。
受挫以後,他採取的應對方式是什麼?是逃走。
目前的婚姻現狀里,男性出軌常發生於兩大節點:妻子懷孕期間、生下孩子之後。
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女性懷了孩子之後,就開始有一種由衷的滿足感。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尋找一個人可以和自己完全連接在一起,而且女性的這種需求要比男性更強烈。
從人性本身來說,這種需求的強烈程度是一樣的。
但女性可以直接活在「我要連接,我要情感」的態度中,而男性則可能意識不到。
女性如果不能在丈夫這兒得到滿足(我們前面講道:中國式婚姻中很缺愛情),那麼在有了孩子以後,她會覺得她可以從孩子這裡得到情感連接的滿足。
這樣一來,她和孩子連得很緊,丈夫就會覺得:我被拋棄了,我不重要。
如果丈夫的心理發展水平很低,他感覺到被拋棄了,就會逃走。
但如果丈夫的心理功能發展得比較好,他就能做一個包容的男人,會在妻子懷孕、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努力付出;當他有被拋棄感時,他就會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思考之後,他會去和妻子耐心溝通,從而想辦法去化解,而不是指責、攻擊,甚至逃走。
3.「媽寶男」也可以遺傳
一旦男人選擇在挑戰面前逃走,婚姻中的女人就會更加失望,她和孩子的連接就會變得更緊密,於是丈夫就「消失了」。
這裡我特別想提醒男性注意,一定要小心這種局面。
有段時間在新浪微博上,我的粉絲(一些編劇和導演)就在探討:公公去哪兒了?中國的影視劇當中,都是女人在爭奪年輕的男人或者孩子。
但是,六七十歲的男人去哪兒了呢?答案是「消失了」。
影視劇當中的中國男人,尤其是父親這個角色,要麼是和事佬,要麼就是一個「隱形人」。
很難看到一個很有個性的、很有主張的、很有力量的公公,在這個家庭當中起到權威作用的。
而國外的電影,尤其是美國的電影里,父親是很有存在感的。
爺爺會拍著孫子的頭說:「去吧,我們都愛你!」或者說:「你很棒,加油!」在這裡我們能感覺到男人的力量。
尤其是父子間的互動或者爺孫之間的互動,非常感人。
所以我們說,一個家庭中,男人的消失,不光是女人的作用,男人也起了相應的作用。
男人是女人的鏡子,女人也是男人的鏡子。
如果女人這麼容易和孩子建立同盟,排斥男人,這可能也意味著,這個男人確實水平不高。
和中國女性相比,男性的心理發展水平更低。
這是我透過「剩男剩女」現象發現的。
就「剩男剩女」相比較而言,「剩女」大多比「剩男」要出色。
坊間有這樣的說法——好男人都結婚了,但是好女人都沒嫁出去。
為什麼有些男人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如同齡的女性?
我想這也和原生家庭有關,是因為他們的媽媽也沒有進步。
媽媽主導的「母子結盟」關係中,培養出了非常戀母的、依賴性很強的、內心沒有長大的孩子,也就是我們說的「媽寶男」。
有些男人不承認自己是「媽寶男」,覺得自己早早就離開家,生活很獨立,而且工作做得也不錯。
但是,當面對兩性關係的時候,尤其是面對家庭關係時,他如何迅速地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親?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很難,因為他的父親——後來的「公公」——也沒有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父親;他甚至不知道一個合格的父親是什麼樣的。
所以,這是代代遺傳的。
4.有效溝通,確保存在感
如果丈夫在家庭當中已經發現妻子和孩子的關係特別緊密,自己像可有可無的人,他一定會很焦慮。
於是,有的人會去找第三者,有的人會埋頭於工作、忙於應酬,但這些都是消極的應對。
那麼,如何積極地應對呢?
積極的應對中,溝通,特別是關係里的溝通,很重要。
丈夫可以對妻子說:「我注意到你懷孕、有了孩子之後,你們變得很緊密,而我卻被排擠了,我感覺在家裡很孤獨。
」丈夫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這樣的表達很有可能讓妻子覺得自己被攻擊了,導致妻子有怨言。
但是無論如何,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很重要。
此外,比表達不滿更重要的是,丈夫要去認識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
比方說,覺察一下自己是不是對「被拒絕」太敏感,一感覺到被拒絕,就會有極大的憤怒和敵意。
如果丈夫不能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敵意,就會直接往後退,以至於他在家裡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當然,傳統文化里講究「男兒有淚不輕彈」,對於中國的男性來講,表達自己被拋棄了,表達自己孤獨,這個很難。
作為一個男人,他覺得跟妻子表達這些顯得自己很軟弱、沒有男人樣兒,真是做不到。
而且男性一般比女性敏感度差,他可能莫名其妙地就後退了,自己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所以這確實比較難。
在此有一個簡單的建議:如果自己捕捉不到關鍵,可以找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比如找心理醫生。
全世界都是這一比例——七十對三十,即心理醫生的來訪者中,百分之七十是女性,百分之三十是男性。
溝通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和對方溝通,再一個是和自己溝通。
男性對自己情緒的體察,確實是比女性要遲鈍一些,而且大部分男性是向外看,向內看的比較少。
特別希望看到這段文字的男性讀者,不管你年齡多大,都希望你從現在開始,學習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多跟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
向內走得越深,跟外界溝通、建立連接的時候,才會越順暢。
男人要培養跟自己溝通的能力,而女性則剛好相反,女性要好好培養與對方溝通的能力。
而那些跟孩子結盟的妻子,她們需要做什麼改變呢?
對妻子來講,她首先要有「警惕自己與孩子結盟」的意識。
對妻子來講,和孩子結盟是很自然、很容易發生的事情。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這是一種必然的歷程,當妻子生孩子之後,她有一段時間會全身心地貫注在孩子身上, 這對養育孩子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也許中國家庭中的妻子,需要多一份心,在跟孩子建立聯盟的時候,看看丈夫是不是感覺到被疏遠了。
如果發現丈夫有這種感受,而且丈夫又不會、不能表達,就需要妻子主動跟丈夫溝通。
這一點,對女性來講也很不容易。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家庭關係的構建上,女性的責任更大一些,因為女性天然就有比男性更好的感受能力和情緒包容能力。
而男性需要付出的努力、需要做的事更多一些,因為女性與孩子形成連接是自然的過程,而男性則需要通過努力和愛才能實現。
5.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
「媽寶男」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現象。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家庭的核心關係出現了錯位,變成了母親和孩子的關係。
而健康的家庭里,核心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
在中國家庭里特別容易看到這種現象:丈夫被排擠了,母親和孩子構成了聯盟,如果這個孩子是一個男孩,那麼這個聯盟會導致這個男孩長大後也一直是個「媽寶男」。
要減少或防止這種現象,男性女性都需要反思和成長。
一個家庭比較理想的模式是:夫妻首先由愛情開始,他們之間感情很深。
在愛情中,剛開始,女人確實需要把男人當孩子似的引領,而同時,男人需要包容女性的情緒。
這聽上去就像兩個人在跳雙人舞一樣,是一種有進有退的、非常美妙的關係和節奏。
當生了孩子之後,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女性包容孩子的情緒,而男性要支撐這個家。
男性曾經包容過女性的情緒,女性才能很好地包容和這個男性所生孩子的情緒。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逐漸長大,父親帶孩子的參與度越來越高。
但在前期,男性確實需要主動地去包容體諒女性的情緒。
我認識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她在家庭關係構建中的做法是:當她發現丈夫和孩子鬧了矛盾,就跟孩子說:「我的丈夫是我選的,你在我的家庭當中,在你長大成人之前的很多年裡,你都要跟我一起來適應他,因為我接納他,所以你也要接納他。
但是我不要求你接納他一輩子,因為將來你會有你自己的家庭。
但是希望我們這個家庭,給你帶來的更多的是溫暖和包容。
」
這個孩子就會意識到「爸爸跟媽媽是一夥的,所以我在家裡要規矩一點兒,我在家裡要尊敬我的爸爸,要愛護我的媽媽」。
這個媽媽真是一個很好的媽媽,她在有意識地處理她和孩子的聯盟關係,不要太過於緊密。
他們的孩子特別感恩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愛情是孩子內心最篤定的根基。
不管生活、事業當中遇到多少挫折,孩子都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自己,不被父母牽絆,相信自己將來也會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家庭,和父母當年一樣溫暖。
所以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順位。
夫妻關係是家裡的定海神針,夫妻間的愛,就是家庭之樹的根。
男性和女性共同學習、成長,保持、增進夫妻間的愛,才是一個家庭幸福、健康的根本。
本文摘自正在熱賣的新書《中國式的情與愛》
作者介紹
作者:武志紅、青音 配圖:豐子愷
轉載自: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yinjianligongzuoshi
心理學專家巧招化解「夫妻溝通障礙」和「婆媳矛盾」
《爸爸要強》是一檔關注年輕爸爸健康、育兒和職場話題的原創節目。 邀請您關注《爸爸要強》公眾號,好聽、好看、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