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受創傷的人,長大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微光隱隱

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很多人只會生孩子,卻很少人會養孩子。

做父母的太多,而合格的父母又太少。


我是有感而發,因為我的父母便是這樣的人。

我無意於批判我的父母,我只是冷靜客觀地看待他們。

母親認識父親時,是在山西,當時她已婚育有一兒一女,20歲左右的樣子;父親當時40歲左右,在山西開了一家飯店,母親常去吃飯,於是一來二往,便熟悉了。

母親不喜歡她的丈夫和婆婆,便帶著一女和父親私奔回到了河南。

沒有了飯店,但還有少許積蓄,兩三畝土地,搖身一變成了農民。

母親依然不改往日奢侈作風,耗盡了積蓄,便拍拍屁股,帶著女兒在除夕夜,走了。

至於去了哪裡,現在過得怎麼樣,我是一點信息都沒有,我從來沒有見過她,父親也沒有找到她。

對於母親,她不合格,她先是丟下了在山西的哥哥,然後丟下了當時1歲兩個月的我,讓我從小就在沒有媽媽的環境下長大;

對於父親,他將我撫育成人,他供我讀書讓我走出農村,可是他沒有給我愛,甚至只會以毆打的方式讓我成才。

我的經歷,不是個例,而是很多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經歷,我認識過很多單親家庭的人,也相處過父母不和睦整日大打出手的人……,這些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敏感

這似乎是每個缺愛的孩子或者在父母強壓下長大的孩子最大的特點。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見到父母吵架,不明白為什麼。

爸爸媽媽不是一家人嗎?一家人不應該快快樂樂地在一起嗎?為什麼父母的臉色這麼難看、聲音這麼大、打架這麼兇殘呢?

因為不明白父母吵架打架的原因,所以就很容易把問題怪在了自己身上:「是因為我不夠懂事嗎?是因為養我家裡才沒錢的吧。

於是愈發小心翼翼,愈發懂事聽話,對周遭的環境特別敏感,唯恐因為自己而再次讓父母不開心。

我兒時的時候雖然沒有經歷過父母吵架,但是卻還是戰戰兢兢,因為不知道父親的拳頭什麼時候就飛過來了,不知道在吃飯的時候會不會有一鍋水立刻澆了下來,不知道幹活的時候會不會突然間被扔來的棍子砸到……

這些打,我都挨過,別人是一日三餐,我是一日三打。

於是我學會討好,學會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那麼就必須有一根敏感的神經,時刻注意著周遭的環境,時刻注意父親的臉色,努力討好他。

缺愛

我很贊成一句話:「你童年越缺少什麼,長大後越渴望什麼。

很多人總是有這麼一個論調:「我們的父輩也都是這麼長大的,也沒見有什麼人出什麼心理問題,到了你們90後,咋就這麼嬌氣呢?」

我討厭這種論調。

首先,你怎麼知道我們的父輩沒有心理問題?以往也有,只是很多人不說出口或者被當成異常來處理罷了。

就像《立春》里那個喜歡跳舞的老師,被當做異類而嘲笑。

其次,難道非得殺人放火心理變態才算有心理問題嗎?

童年缺愛的人長大後會有兩種極端:極端冷漠或者極端多情。

極端冷漠是因為自己曾經渴望過愛,但沒有得到,於是在一次次失望之後,就變得冷漠;極端多情也是因為童年缺失,所以長大後才會拚命地汲取,別人給你一個微笑,你就輕易地淪陷了,別人給你一聲鼓勵,你就覺得他給了你全世界。

我曾經在很嚴重的時候看過心理醫生。

我說:「廖老師,我覺得自己很髒,因為我喜歡過很多人,很多男生,我厭棄自己。

我是不是遺傳了我母親的淫蕩因子,所以才會喜歡過那麼多男生?」

我的老師告訴我:「不,這恰恰證明你很聰明。

你現在回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喜歡,這些看似甜蜜的獎勵,你那個時候,會覺得人生有什麼期待嗎?你在缺失母愛父愛以及幾乎沒有什麼友情的情況下,找到了另一點希望和甜蜜,才能夠讓你的生活得以延續下去。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就像現在,我已經不會輕易地去喜歡一個人了。

我上五年級的時候喜歡我對面鄰居家的外甥,因為他讓我幫他寫作業,我覺得自己有用,覺得自己被需要;

我上初二的時候喜歡那個在晚自習時替我說話的趙子曜,因為他讓我覺得被保護,這是我父親都不曾給我的感受;

我上初三的時候,喜歡過一個男生,因為他在下樓梯的時候,揉了揉我的頭髮,讓我覺得,原來,我是一個小女孩;

我上高一的時候,喜歡一個男生,因為他說,他喜歡我,讓我覺得,原來我這麼差勁的人,也有人喜歡呢;

……

還好,我現在已經不再輕易地被感動,我已經能夠分清,我是感激,是投射,還是真正的喜歡。

恐婚

恐婚不是流行的代名詞,也不是女權主義,而是發自內心的惶恐。

怎麼能不惶恐呢?我們對婚姻的理解,是父母一次次的爭吵,是家中永無寧日,是日日夜夜的麻將聲,是父母無盡的責備和打罵……

你告訴我,婚姻有幸福的,也有恩愛的夫妻。

就等於告訴盲人,天是藍色的。

我想像不到,也看不到。

你讓我,如何期待呢?

我今年27歲,可我還是沒有結婚的打算。

我深知過了幾年以後,我可能成為被嘲笑、被視為異類的那個人,可是,我真的不想結婚。

我不想在沒錢的情況下結婚,因為我不想我的孩子再經歷我的人生,物質的困窘;

我不想在不確定的環境下結婚,因為我不想遇見一個性格不合的人,整日吵吵打打;

我不想在男方媽媽不喜歡我的情況下結婚,因為我從小家庭缺失,所以我渴望未來是一個溫馨的家庭;

……

我對於婚姻的恐懼,來自於母親的拋棄,父親的打罵,以及親眼目睹的鄰居嬸嬸整日被丈夫毆打,還有那個離婚3次的鄰家姐姐,還有姑姑夜裡3點對我哭訴姑父沒錢還去那種場合找小姐,還有大表哥在有錢了以後又找了一個媳婦,讓我稱她為「二嫂」……

太多太多的骯髒齷齪,仿佛都集中在了我身邊。

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也告訴自己

童年受到創傷的人很多很多,以至於現在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些敏感自卑、沒有安全感、玻璃心或者其他的感受,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藉口,即使你在不幸的環境下長大,也沒有人有義務讓著你或者幫助你,你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慢慢去消除不幸家庭帶來的影響。

更不要抱怨你的父母,因為抱怨,只會成為我們繼續敏感玻璃心的藉口,而不是讓我們內心健康地成長。

從現在開始,改變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