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處理不好親密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聲稱最重視孩子的中國父母,實際是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中國父母有一個十分陳舊的觀念,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怎麼對他都無所謂,越大就越應該重視、尊重他。
嬰幼兒時期不親密,長大後又瞎親密,處理不好愛與自由的關係。
孩子在三歲到六歲之間是十分脆弱的,成年後很多問題的根源都 來自這個階段。
精神分裂症等嚴重的人格障礙則源於六個月之前的嚴重心理創傷。
所以,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媽媽的關注和愛,在嬰兒一歲之前,怎麼愛他都不過分。
新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母親對於孩子未來的情感方式和生活的幸福是起決定作用的。
三歲之前,父愛可以不存在,爸爸的作用只是支持媽媽,給媽媽安全感,而不是直接發揮作用。
但是,中國人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家庭中的老人又習慣把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製造了母親與孩子的分離。
在一個有男權傾向的社會,媽媽作為外來者進入一個家庭是孤立無援的,爸爸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第一位,兒女放在第二位,情感上, 媽媽永遠是最末位的。
當母親有了兒子,她便將自己對丈夫的慾望轉移到兒子身上,兒子總是害怕被母親的愛所吞沒,於是便有抗爭,抗爭的結果是,將逃離媽媽的慾望轉移到自己老婆身上。
在父權色彩濃重的廣東潮汕地區,一般男人不會離婚,老婆就是媽媽、是責任。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妻子是合法的性伴侶,男人對眾所周知的性愛有羞恥感,因為這令他想到對母親的情慾。
所以,很多男人會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個女人來談情說愛。
這樣,被丟在家裡的妻子、一個缺愛的媽媽所生的孩子裡,男孩會與來自母親的情慾糾纏,而女孩, 則容易成為媽媽「被討厭的內在小女孩」的投射對象。
通常我們第一個愛上的都是自己的媽媽,如果與媽媽的親子關係構築得不好,成年之後,就很難處理好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
童年的內心模式在成年就會呈現出來,這樣就形成一個輪迴。
男人們看看,為什麼說婆媳關係取決於老公?
有人說,「『婆媳關係』是一對天然的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自古以來,婆媳關係是歷史性難題,能處理好婆媳關係的相對較少。有人說婆媳關係的好壞處決於男人,這是有些道理的。作為婆媳深愛的兒子/老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