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貪心,簡單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是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
物質主義激發了人們內心的占有欲,當人擁有很多物品,就渴望得到更多,對生活更加難以滿足。
和物質主義相對的,是極簡主義。
它倡導人們將注意力從人們渴望的事物上轉移到正在擁有的事物上,轉移到自己和周圍人身上。
搬家時,我才發覺自己的東西如此之多。
很多當初興沖沖買來的東西一直沒用,想扔掉一些東西又捨不得,覺得浪費,也因為它們關聯著一段情感。
這時我才問自己,人們不停地購買、占有、囤積各類事物,但在多大程度上需要它們呢?
有時更少才是更多,更多選擇並不代表更高品質,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極簡主義的生活。
從物質主義到極簡主義
這是一個物質主義的時代。
物質主義(Materialism)有很多含義,比如Russell W. Belk(1985)將其描述為一種人格特質,主要表現為不願分享、嫉妒他人的財物、占有欲強。
物質主義是一種價值傾向,人們將獲得物質財產作為人生的核心目標,覺得占有物才是通向幸福的關鍵,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取決於Ta能購買的物品的質量和價格。
研究者發現,與過去相比,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金錢、形象和名望(Twenge,Campbell & Freeman,2012)。
在一項有關大學生求學目的的調查中,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晚期,那些以發展有意義的人生哲學為目標的學生,從80%下降到40%,而以獲得物質財物為目標的大學生,從40%升至75%(Myers,2000)。
物質主義激發了人們內心的占有欲,當人擁有很多物品,就渴望得到更多,對生活更加難以滿足。
對物質的占有欲使人分心,無法將精力分配到真正值得的事情上,影響親密關係的維持。
物質主義還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容易引發抑鬱情緒(Gregoire,2014)。
和物質主義相對的,是極簡主義(Minimalism)。
極簡主義不是物質主義的完全對立面,不是簡單地抵制消費。
當下的問題是,人們對自己的占有物賦予了過多的意義,將物質需求放在過高的位置,忽略了其他重要方面,比如關係、熱情、精神健康等等。
極簡主義是一個思維工具,倡導人們將注意力從人們渴望的事物上轉移到正在擁有的事物上,轉移到自己和周圍人身上。
如何才能成為一位極簡主義者?
比物質的簡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簡化。
極簡主義者有他們的生活方式,一位極簡主義者的物質世界大概是如下這樣的:
1. 扔掉或捐贈多餘的物品
在物品的取捨上可以參考一個標準:一件物品在18個月之內是否被使用過。
如果沒有,多半是因為我們根本不需要。
有些東西有了兩件或更多,可先留一件使用,將其它的打包在一個箱子裡,當你需要時再取出,那些存在箱子裡一個月都沒碰的東西就可以考慮扔掉或捐贈。
2. 給一些特殊物品拍照留存
最難取捨的是寓有情感的物品(Sentimental Items),它們可能見證了一段重要人生記憶。
可是我們不是物品所能代替的,我們的記憶就在體內,而不在那些物品之中,對那些東西的執念反而會囚禁我們。
可以為這些物件拍照,將老照片掃描下來,隨後將其捐贈出去。
一件對我們來說僅是為了感懷的物品,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更有實際用途。
3. 從開闢一片乾淨的區域開始
徹底改變擁擠雜亂的狀態並不容易,先開闢一片乾淨的區域,比如餐桌、床頭櫃或是經常使用的抽屜,利用這些無雜物的區域來激發對極簡生活的感受。
如果你確實享受這樣清潔乾淨的環境,那麼一點點地擴展它,從一個床頭櫃到梳妝檯,再到整個房間,循序漸進的簡化過程會容易上手。
4. 每個季節進行一次大掃除
在季節更迭的時候,一年進行四次較為徹底的大掃除,清除房間裡的灰塵,整理衣櫃和抽屜,丟棄堆積的多餘物品,簡化居住空間。
5. 合理消費,購買前明確自己的需求
很多東西的購買並非出於實際需求。
在購買前可按以下兩個步驟進行:
a. 我真的需要嗎?
先確定要買的東西是否已有了一件,對它的使用是否充分,從實用角度來衡量,而非為了跟上潮流。
要購買新的物品時,將具體理由寫下來,並設想使用它時的場景。
b. 是否存在更合理的選擇?
有些東西可能只是一時之需,比如某些工具,如果你的朋友或關係和睦的鄰居已經擁有,在必要的時候借來使用即可。
以買書為例,一本會反覆閱讀的書值得購買,若是一本僅供瀏覽的書,更合理的選擇是到圖書館借閱。
物質生活的簡化,會讓你感到更輕鬆。
當你意識到,原來你需要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多時,你的壓力和焦慮也會減少:幸福的生活原來需要的物質並沒有那麼多,你會對於好好養活自己的可能更有信心。
但是,僅僅是物質生活的簡化,並不能真正解放我們的心靈。
很多時候,讓我們感到疲憊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
對親密關係缺失的恐懼,對潛在社交資源的渴望,都在消耗著我們精力,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與人維持可能性。
更輕鬆的生活,需要精神世界的極簡,比如:
1. 真誠地開啟一段新關係
有人會為了逃離孤獨而倉促開始一段親密關係,有人會同時維持多份情感關係。
這些行為背後隱藏著將情感物化的思維。
嚴肅地對待情感,親密關係不是脫離孤獨的避難所,是願意投身到兩人世界的莊重選擇。
不要貪戀空洞的親密關係,是極簡主義在情感上的重要原則。
2. 勇敢拒絕有害的關係
有些人深陷在一段糟糕的關係中,明明受到傷害,但不敢或不願離開,有時是因害怕遭到更大的傷害,有時害怕離開後就不再被人需要。
要相信自己能夠把握自己的人生,勇敢離開傷害自己的人。
糟糕的關係會讓你的生活不斷複雜化,讓你的情緒複雜化,讓你深陷其中。
從糟糕的關係中脫身後,可以搬到一個新地方居住,將與之相關的物品扔掉或打包,以新的面貌開始新的生活。
3. 明確表達自己的個人邊界
生活變得複雜的原因之一,是我們過於「和善」,總是允許別人侵入到自己的個人邊界中,將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的生活不必要地糾纏在一起。
當別人越過我們的個人邊界,誠懇地表達出來,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這會讓生活變得簡單很多。
4. 擁抱家人和真正的朋友
人際關係常被視作一種社會資源,人們因害怕在競爭中落後,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結識更多朋友,而這樣的交際往往是虛浮的,讓我們忘記了身邊的家人和真正的朋友。
家人和朋友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我們的決定和想法,仍會鼓勵和支持我們。
他們對我們提出批評,也是出於關心,不是為了壓制和打擊。
減少在表面化社交上的精力投入,用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和朋友。
5. 騰出一定時間與自己相處
與自己相處,對很多人來說不是容易的事,人們更習慣在人際關係中、豐富的資訊和娛樂中忘記自己。
自己騰出一定獨處的時間,不必很長,每天晚上15分鐘到30分鐘,或是在洗澡時進行,靜心回顧近況,思考自身的需求和渴望。
極簡主義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從以上具體行為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極簡主義的實踐過程更像是自我認識、自我控制、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自身周圍的過程。
1. 幸福感更高
對金錢和幸福之間關係的錯誤認識,讓很多人拚命賺錢,期望更高的金錢帶來更多的人生滿意度。
然而,這樣的奮鬥是以犧牲當前的幸福為代價的。
一些研究表明,生活經歷才能帶來更持久的幸福,而不是我們占有的東西。
購物無法提供長久的快樂,當人們習慣了新物品,購物的愉悅就消散了。
2. 自尊感更高
低自尊和物質主義有著特殊聯繫,最早在青春期開始凸顯。
對自身感受不好的人,更容易陷入物質主義,渴望通過獲取金錢、財富和物質提高對自身的評價。
但絕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努力都會失敗,因為擁有了更多物質的人仍然是過去那個自己。
只有當對自己的感覺變得良好,物質主義傾向才會逐漸下降。
那些懂得從自身獲取價值感的人,更加自尊,更少受到物質主義的影響(Matthews,2015)。
3. 壓力更少
無論在居住環境上,還是內心狀態上,極簡主義讓生活變得更有條理、有秩序,這減少了壓力的來源。
在踐行極簡主義的過程中,人對自己擁有更高的控制感,使生活的滿意度得以提高(Wiest,2016)。
4. 和諧的親密關係
物質主義和婚姻不幸福存在相關性。
研究者對1700對伴侶進行了問卷測評,結果顯示那些物質主義水平得分高的情侶比分數低的情侶對婚姻的更不滿意,覺得雙方的聯繫更少(Gregoire,2014) 。
極簡主義者將精力從物質追求轉向自身,更關注所處的關係,更注重對關係的維持,因此關係更和諧。
讀完今天的文章,我們希望你回去思考一下,在你的生活中,究竟哪些人、哪些東西,是你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珍惜的?而又是哪些人,始終沒有做到你想要的改變,是你該下決心捨棄了的?極簡主義的處理方式,是為更多值得的人事騰出空間、時間,投入更多的熱情、體驗,收穫更多的滿意、自由。
一生很短,至交總是只有寥寥幾人。
不要貪心,簡單生活,願你我都能將生命放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守得一人是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