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我就任性地做自己 - 500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我就任性地做自己,所以我擁有快樂的青春. 2021-02-08 16:41 錢欽青、袁世珮. 現在的張培仁,有著滾石集團策略長、魔岩文化創辦人、經歷滾石 ... 全產品速覽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聯合報數位版 聯合70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新聞話題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橘世代 有好美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HBL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聯副70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udn / 500輯 / 質青時代 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我就任性地做自己,所以我擁有快樂的青春 2021-02-0816:41錢欽青、袁世珮 現在的張培仁,有著滾石集團策略長、魔岩文化創辦人、經歷滾石盛世、辦StreetVoice網站及台客搖滾、簡單生活節等一系列亮眼的履歷。

而這一切的源頭,只是一個熱愛搖滾的高中生。

圖/陳立凱攝影 facebook 1986年底,張培仁為黃韻玲的唱片《憂傷男孩》寫了這段文案:「靈魂的聲音用搖滾伴奏;古典的手狙擊年輕的藍調。

紐約懂,西門町懂嗎?」 解嚴還不滿半年,人們還在習慣沒有束縛,這樣不循規蹈矩的文字引起注意。

事實上,當年那個年輕人,從來也不循規蹈矩,走不了「求學就業娶妻生子升官發財」這個套裝行程,搖滾青年有他的熱血實踐。

搖滾是迷惘中的那道光 現在的張培仁,有著滾石集團策略長、魔岩文化創辦人、經歷滾石盛世、辦StreetVoice網站及台客搖滾、簡單生活節等一系列亮眼的履歷。

而這一切的源頭,只是一個熱愛搖滾的高中生。

張培仁的青春期還在戒嚴時代,軍人家庭又管得嚴,幸而父親喜歡京戲、母親喜歡歌劇,所以他從小就受到影響,高中時更一頭栽入搖滾樂的世界。

「我在求學時代是很失敗的學生。

」張培仁承認,不只成績不好,高中還被開除,家裡只好找家教,老師都好,就這學生有點難搞,「沒辦法,所有課本發下來第一個星期,我就很有樂趣地看完了,之後要我為考試唸書,我真是不知道怎麼辦?」 眼看這學生滿腦子幻想著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又對文學、音樂有興趣,於是高一時的一位家教送他一套黑膠唱片,第一張就是巴布迪倫《Freewheelin》,還有LedZeppelin第四張《StairwaytoHeavean》,DeepPurple、GoldenLightfoot到TheByrds、PinkFloyd《WishYouWereHere》,全是經典。

「我一下子就著迷了。

」張培仁說:「在搖滾樂裡看到西方年輕人做的東西這麼光采亮麗、這麼想像力豐富,可以隨著意志去創造各種有趣的東西,為什麼我的生活是黑白的、這麼壓抑的?為什麼必須走所有人都走的一條路?」 張培仁就記得小時候父親罵他:「全校的人都這樣,你為什麼不這樣?」他頂嘴:「因為他們都錯了。

」 在那樣壓抑的時代裡,想太多的年輕人在搖滾樂裡找到知音與同好。

張培仁高中畢業後,就和同學開了一間唱片行「星塵」(StarDust),只賣黑膠、搖滾樂唱片。

生意不太好,但結交了很多好友,又常常泡在RockCityBand外交樂團的吉他手暨團長崔可銓開的常新樂器行裡,張培仁浸在搖滾裡,但不知道未來有什麼。

悼祭殞落的偶像約翰藍儂 他先等來了約翰藍儂的殞落。

這位在一代搖滾青年心中,光是一首〈Imagine〉,影響力更甚於PaulMcCartney的人物,1980年12月8日,在紐約寓所前被槍殺了。

「那個時代,disco已經慢慢興起了,搖滾青年對那麼娛樂性的內容是不舒服的,覺得時代變了,社會怎麼會走進這麼繁華若夢的場景裡。

」因此約翰藍儂太具意義了,他的死太震憾了,第二天早上,張培仁和朋友聚集在常新樂器行門口,決定:「我們要為搖滾樂做點事。

」 一個朋友先去隔壁的國畫店買了宣紙、毛筆跟墨,寫了大大的「悼」及「Doyoustillget"imagine"upthere,JohnLennon?」(你在那邊還能夢想嗎?)裱好掛起來,前面放一張約翰藍儂的黑膠唱片。

常新位在和平東路上,靠近師大,附近有很多外籍學生,於是路人經過,就一起插香拜約翰藍儂。

張培仁回看自己的熱血:「很蠢。

那時我才18歲。

」 張培仁記得小時候父親罵他:「全校的人都這樣,你為什麼不這樣?」他頂嘴:「因為他們都錯了。

」圖/陳立凱攝影 facebook 為搖滾而辦的TaipeiJam 不只是一群東方滾青的中國式悼祭約翰藍儂,這群年輕人還想為搖滾做點事,至少,為樂器行裡那個有才華的年輕樂手開創一點希望的光,否則這樣的樂手,在那個時代,最後都跑去酒廊打工、做娛樂性的音樂或翻唱。

那個樂手,是後來的名吉他手江建民。

那要做什麼?幾個年輕人決定,來做音樂節吧。

仿南加州的CaliforniaJam即興演出,辦一場TaipeiJam,這個活動辦了六屆,很可能是台灣最早的音樂節。

第一屆,同時在聯勤外事處打工的崔可銓出錢,以較便宜的價格租到聯勤的ballroom,也就只能容納兩、三百人,就請樂團來演出,賣票。

張培仁回憶那個小小的舞台,江建民可以大展才華了,崔可銓的團也表演了;TheMinusOneBand裡,年輕的鈕大可拿著貝斯飛來飛去;去年過世的Rashid也在,他是ATOZ愛突擊的吉他手。

大多數人都是做老搖滾,只有一個團做newwave,主唱是庾澄慶。

演出結束後,有個團的貝斯手衝過來抗議未受邀,那個人叫劉天健,後來的華納和索尼唱片主管。

前四屆還是小場地,到第五屆,這群年輕人中的大姐李美寬提議擴大規模,她加上張培仁、陳端端組成核心團體「YellowSubmarineAssociation」(YSA,黃色潛水艇聯盟),規畫在南海路公賣局體育館舉行,那一屆是鈕大可出錢。

可是YSA想要做更多,所以要更多經費,不夠怎麼辦?幾個人袖子一捲,去榮總地下室去賣血。

在那個賣血還合法的年代,O型血一袋3,000元。

有夥伴抽半天抽不到血管,痛得哭,張培仁就說:「不行!為了理想,要堅持住。

」 為了籌款,這群人還到公館夜市賣自己絹網印的T恤,那時也沒有版權概念,就把他們喜歡的國外樂團標誌、標準字弄出來。

但張培仁笑說:「我們喜歡的團很冷門,大概只有BobDylan可能知道的人多一點。

在路邊賣著賣著,下雨了,絹網印的,全部糊掉、一塌糊塗。

」 當然也要印海報去貼,聽說清潔隊是以「撕掉一半以上」作為罰款的證據,高頭大馬的張培仁就讓夥伴陳端端站在背上,把海報貼高一點,「回去好得意說清潔隊撕不到,結果大家說,你傻啊,貼那麼高,誰看得到?」 但這些貼海報的經驗,後來在做陳昇《擁擠的樂園》專輯時,張培仁帶著同伴,分成多支小隊,一人發一桶漿糊,一夜之間把全台北貼滿海報,尤其是把漿糊黏好黏滿,無法撕掉半張做證據,那是他在18歲時學到的本事。

一腔熱血遇當頭打擊 幾個年輕人為搖滾灑熱血,用盡辦法上街賣票,終於將2,000多人的場子塞到爆滿。

因為這次辦在周末,參加的音樂人多半晚上還有演出打工,演唱會只能辦在下午,幾個年輕人在演出前一天才發現,窗戶透光,太亮了,這樣的效果不對。

於是立馬去租喜宴用的紅布,幾個人連夜用圖釘釘滿四牆的紅布,釘到手破紅腫。

演出當天有颱風,可是人都進來了。

演出很精彩,舞台上有後來的發片歌手楊黎蘇,現在的福茂唱片老闆張耕宇也跟江建民組了一個團,唱Aerosmith的〈DreamOn〉、Axe的〈Battles〉。

而台下的幾個人熬了幾天幾夜,第一次辦成了2,000人的場子,累、但是興奮。

後來聽說張爸爸戴著帽子、穿著風衣,像特務一樣到了現場。

「我來看看我兒子在幹嘛。

看完這個,我好像做了一次身體檢查。

」張爸爸說:「看完你們這個,我沒有得神經病、心臟病,表示我很健康。

」 張培仁笑說,這是老一輩的人對搖滾樂的看法,但因為爸爸小時候也愛聽京戲,所以能理解兒子對愛好的狂熱。

真正讓張培仁錯愕的是第二天某報記者寫了一篇文章,大意是「搖滾樂如洪水猛獸,一堆年輕人在裡面烏煙瘴氣,此風不可長」。

「這件事情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那個時代,一群年輕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歷經千辛萬苦但開心地去完成它,可是在大人的眼裡,那是墮落的、罪惡的、反叛的。

」張培仁說:「這件事情可能就是我這輩子做很多事、讓我明白很多事的起點。

」 到第六屆,是跟台大視聽社合作,辦在台大體育館,當時的視聽社長是陳儒修、副社長是韓良憶,該屆的主辦是楊威力,當時幼獅電臺的主持人,其中還有一位是後來Roxy餐廳的老闆凌威。

那是一群熱血青年在一起做搖滾樂的放意年代。

張培仁說,在那個時代,一群年輕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歷經千辛萬苦但開心地去完成它,可是在大人的眼裡,那是墮落的、罪惡的、反叛的。

圖/陳立凱攝影 facebook 被羅大佑震撼的播音兵 但其實,這群人的共通點是,都有點無法融入主流道路。

「那個時候只是因為自己喜歡,可是做的時候會問很多為什麼?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為什麼想做這個?到底在想什麼?但我自己也不知道。

」帶著這些問號,張培仁當兵去了。

張培仁是政戰士、播音兵,每天就放音樂,而那時,羅大佑的《之乎者也》出來了,對他來說,這是件影響深遠的事。

張培仁說,第一是羅大佑是首位音樂裡帶反叛性而且可以出版的作品,他寫社會現象,樂句的走法、音樂的編排,都是搖滾樂的基調;第二是現今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當時是《之乎者也》的企畫,做了整版的羅大佑音樂的評析。

張培仁說,過去只看到西方有音樂相關論述,台灣沒有流行樂論述,只有校園民歌運動、鄉土文學運動或陳達北上曾激起討論,但直到詹宏志寫羅大佑,才真正出現對一張唱片產生一套論述,而且完整說明它的詞句、影響、跟社會的脈絡關連。

《之乎者也》對張培仁的影響是雙重的,「一個是他的音樂本身在當時的確是開啟了新的領域,另外一個就是宏志的論述,讓我們發現到,我們的音樂也可以被解讀,也可以有價值。

」 於是年輕的播音兵在部隊每天放〈未來的主人翁〉,放到政戰部主任把他叫去罵:「你飄來飄去,要飄到什麼地方去?」 社會與校園新鮮人 退伍後,總胡思亂想、天馬行空的張培仁短暫到一家漫畫公司做編劇,後來又為《世界電影》雜誌寫文章,偶爾去當劇務或執行製作助理,或餐廳秀去打打光、裝燈。

有一天,陳端端通報滾石在徵文案,張培仁似乎找到了他想要的工作。

面試後,第一個任務是編《滾石雜誌》,他興奮地連夜寫完了整份報刊般的所有文字,交稿後獲得讚許,又拿到李泰祥演唱鄭愁予詩作《錯誤》的黑膠,被叮囑回家聽聽看、想想看。

等到企畫會時,新人張培仁被總經理段鐘潭點名發言,他呈上連夜寫的企畫案,「聽完之後,段先生就吹著口哨走了,過一會他回來就說,你負責。

」剛進公司半個月的新人負責。

興奮得不得了的張培仁卻在此時碰到一個大挑戰:「我爸突然打電話來說,兒子你考上了,7年之後終於考上了。

」板橋的藝專,現在的台藝大。

看在老爸殷切期待的份上,張培仁跟公司協調只上半天班,展開了淡水租處、光復南路公司、板橋學校三地轉的生話。

因為他老是在公司寫文案寫到早上,到學校就在教室睡大覺,老師當然受不了,但一叫他起床,這學生的發問都會變得很犀利。

張培仁還跳上學校餐廳的桌上,大唱〈WewillRockYou〉,學校當然容不下他,半年後就被開除了,「開除以後如釋重負,我可以專心在滾石工作了。

」 但張培仁與那群同學關係密切,後來滾石85年做《消失的1985》、86年做《快樂天堂》、87年做《親熱關係》,他還是找藝專的同學、學弟做工讀生。

那群同學中,有後來「凡人二重唱」裡的莫凡、有邰智源,還有「金曲龍虎榜」主持群中的杜雯。

張培仁說,如果年輕人不能從很小的時候就享受青春,做喜歡的事情,產生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到功成名就時再分享給別人,就可能發生問題。

圖/陳立凱攝影 facebook 我搖滾,我快樂 當初在學校餐廳桌上大唱「Buddy,you'reaboy,makeabignoise」的搖滾boy,後來在音樂產業有了大聲量。

張培仁說,我們的文明不太教人怎麼成就自我、怎麼快樂,只為年輕人設定了「求學、就業、娶妻、生子、升官、發財」的固定道路,是一種功利主義的設定,但一個民族裡,如果年輕人不能從很小的時候就享受青春,做喜歡的事情,產生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到功成名就時再分享給別人,就可能發生問題。

幸好,張培仁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方法去尋找自己的快樂,即使沒有遵循一致的道路、去完成別人眼中的一些標準,「可是我就任性地做自己,所以我的確有快樂的青春。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參與滾石盛世:張培仁談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張培仁﹒ 質青時代﹒ 滾石唱片﹒ 簡單生活節﹒ WhatsApp 500輯 《500輯》打造新世代閱讀倡議,創造貼合文化、消費、生活與自我實踐的敘事風格。

最新文章 Selina任家萱:真正的禮物與自信,不一定要被打分數才能擁有2021/12/28 檢視內心的坑洞,要活出燦爛的艾怡良2021/12/17 遇見甜點一切歸零開始,旅法作家陳穎YingC.:要相信自己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跨越過才能避免傷心的回憶2021/11/09 插畫家詹筱帆:創作欲是兩面刃,逼著自己往前進,既痛苦又快樂著2021/10/28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者林智偉:太多人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但「誠實的面對自己」更重要2021/10/25 謝盈萱:要不勇敢,等四十歲以後再說吧!若你還年輕,現在請勇敢2021/10/22 動態自造實驗室創辦人李柏廷:真正有價值的,不在於機器,而在於想法的流動2021/10/15 「鞍馬王子」李智凱:遇到瓶頸沒關係,你還有瓶身跟瓶蓋2021/10/08 王策:世界本就不完美也沒必要追求完美2021/10/07 藝術家李漢強: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作品裡呼吸一點新鮮空氣2021/09/16 食物設計師陳小曼:如果你有所追求,千萬不要妥協2021/09/07 RoombyLeKief主理人易柏翔:設定目標維持熱情,別因從眾抹滅自身的獨特性2021/08/24 守夜人團長旭章、主唱稚翎:與其努力掙脫憂鬱枷鎖,不如想想如何和憂鬱共處2021/06/05 嘖嘖創辦人徐震:看完就忘了吧!跳脫別人的故事,別被框架給迷惑2021/05/06 Embers主廚郭庭瑋:學會檢視自我,在工作之中變成一個更好的人2021/04/25 劇場演員徐堰鈴:更微小細心地對待每個人,這是表演教我的事2021/04/13 TIDF策展人林木材:相信紀錄片能讓人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解答人生的一些問題2021/04/12 劇場編導蔡志擎:「迫切感」能刺激創作或生活,但也要偶爾提醒自己緩下來2021/03/29 回應 本期發刊 本期重點 線上線下╳島嶼╳限定體驗——策展人林昆穎:未來的策展,關鍵在虛實整合 焦慮感╳大政府╳寫歌營——音樂人陳冠亨:關注音樂本質,不必被潮流綁架 多重現場╳內容IP╳創新世代——劇場人洪凱西:放膽交給創作新世代形塑未來社會,刻不容緩 粉絲團 Instagram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