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山月刊266期--本期主題:常念知足安隱無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 心有所求,則為欲望所牽,終日攀緣馳逐,不得自在。
安住此心,則知一切現成,自能知足感恩,無入而不自得。
中台山月刊266期
本期主題:常念知足 安隱無憂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
心有所求,則為欲望所牽,終日攀緣馳逐,不得自在。
安住此心,則知一切現成,自能知足感恩,無入而不自得。
知足常樂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二年級 星願法師
曾經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幅很繽紛的藍圖,所以隻身前往亞洲最繁華的都會,期望在那裡功成名就。
初初開始衝勁十足,跟著身旁的人拚命向前奔,不知道路有多遠,只知道一旦停下腳步就會追趕不上。
然而幾年過去,逐漸發覺自己投入的是一場沒有止境的馬拉松。
即便看似已經到達一個里程碑,前方卻始終有更多、更大的目標,催促自己繼續探求。
得到的愈多,內心的欲望便被豢養得愈肆無忌憚。
心裡開始有些迷惘,自問這條路走下去,何時才能歇息?揮之不去的疑惑,迫使自己慢下腳步,仔細看看身旁的人:已經擁有的人害怕失去,於是苦苦追求更多保障;正在努力追求的人害怕得不到,始終汲汲營營。
放眼望去,繁華背後是無止境的求不得苦,遍地盡是逼迫、熱惱。
幾年在該地的時間,讓自己看清世間真是一片苦海,向外追求始終是沒有盡頭。
比起希求美好的未來,自己更想求得當下心安。
放下分別 身心自在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佛法告訴我們,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對治內心的求不得苦,使心得清涼自在。
然而如何才能夠做到知足常樂呢? 《大學》云:「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
」一個人進德修業的基礎在正心,若有所貪愛則心不平正。
所以首當照破貪欲,息滅有所求心。
一日,在齋堂準備添湯時,行堂菩薩端著一鍋湯來請自己發心食用。
將碗遞出去的同時,心想這肯定是前餐剩下的湯。
然而,此時卻聽見行堂菩薩說道:這是剛煮好的湯。
聽到這裡竟使得原先不起眼的湯,瞬間變得稀有難得,心中希求不已。
念頭轉變之大,讓自己有些驚訝,當下亦有所體會。
原來,貪念皆因迷於假名假相而起。
古德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眼前的湯、乃至一切境界原本法爾如是,並無好醜之別。
如今在俗諦中方便立了一個假名,眾生卻執以為真,心生好惡分別,苦苦追求,豈非愚癡、自取煩惱?他人讚歎自己也好,說自己不好也罷,一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皆是假名,若能看穿虛妄之名,對境不生愛憎分別,自能保持平常心,知足而安樂自適。
常懷感恩 反求諸己 再者,對於所擁有的一切,常懷慚愧和感恩,便是保持知足常樂的第二法。
出家前,認為一切受用都是自己應得的,所以鮮少生起感恩心。
直到出家後才逐漸曉得,諸法因緣生,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機緣、能力、物資,都有賴眾多因緣和合而成,沒有什麼是自己本來應得的。
身命是父母給與的,慧命是善知識啟發的,色身是常住滋養的,生活中的一堂課、一台電腦、一件長衫、一頓飯、一塊浴皂、一張紙……都是以大善知識的悲願為緣起,由十方大眾所共同成就。
點點滴滴看見自己的福報在哪裡,便對自己的小煩小惱感到汗顏。
於是生起感恩心,知道自己受之有愧,自然很知足、很歡喜、很用功。
出家修行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然而佛道非向外尋覓而得,修行人應當息滅對外境的貪求,向內反求諸己:落實改過遷善,令三業清淨、道心增長;在順逆境界中,保持自心如如不動、清楚明白;進一步發菩提心,但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法界祥和。
時時向內返照,就有力量降伏貪欲,常懷慚愧和感恩,行正精進,知足常樂。
單元首頁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台山月刊266期--本期主題:常念知足安隱無憂
經云:「有求皆苦,無求即樂。」 心有所求,則為欲望所牽,終日攀緣馳逐,不得自在。 安住此心,則知一切現成,自能知足感恩,無入而不自得。
- 2知足常樂多貪則憂@ 心的告白.活在放下 - 隨意窩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愛慕榮華富貴,是人的天性,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榮華富貴。 能擁有固然可喜,但如果沒有知足的心,就算 ...
- 3知足常樂[修訂本參考資料] - 成語檢視
知足常樂 · ㄓㄗㄨˊ ㄔㄤˊ ㄌㄜ · zhī zú cháng lè · 為人知道滿足,不做過分的要求,心情自然能常保愉快。如:「知足常樂,貪多則憂。」 · 修訂本參考資料 ...
- 4人間佛教的經證(共收錄二十八種經典) 知足與不知足 - 星雲大師
《薩遮尼犍子經》說:「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所以,佛教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獲得多少 ...
- 5愛情甜蜜小語-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知足都貧窮亦樂
知足常樂,多貪則憂,知足都貧窮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煩,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