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莞草 - 我們的島- 公共電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在大甲溪口的高美濕地,是中部的熱門景點,近年來,連外國遊客也為它的魅力著迷。

彈塗魚、招潮蟹、水鳥,每種生物動態,都吸引遊客目光。

這裡還是稀有植物雲林莞草的重要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您在這裡首頁 雲林莞草 濕地.出口|高美濕地的難題 2018/01/29 濕地.出口 顯示之日期 201801/29 摘要 海岸濕地是大河的出口,也是都市居民找尋片刻悠閒的一方天地。

它承載萬物新生的喜悅,也默默包容各種人為活動的衝擊。

海岸地形的變遷,潮間帶生物的演替,這些來自濕地的訊息,人們聽見了多少? 漫步木棧道上,北風強勁,仍然不減遊客興致。

位在大甲溪口的高美濕地,是中部的熱門景點,近年來,連外國遊客也為它的魅力著迷。

彈塗魚、招潮蟹、水鳥,每種生物動態,都吸引遊客目光。

這裡還是稀有植物雲林莞草的重要分布地區。

雲林莞草造就了高美濕地豐富的生態。

2004年,農委會就將高美濕地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然而在沒有木棧道的年代,遊客們往往越過堤防,直接進到泥灘地戲水,大量踩踏,嚴重傷害這裡的生態。

2011年,台中市政府開始嚴格執法,派駐巡守隊,對不遵守規範的遊客進行勸導,擅闖保護區的遊客可罰款五到二十五萬,2014年進一步設置木棧道,遊客不得進到核心區的泥灘地,穿過長六百米的棧道後,進到永續利用區,則不受限制,可以到灘地親水。

不過,木棧道只不過解決了一小部分的問題。

木棧道以外的區域,仍有遊客擅自闖入,管制鞭長莫及。

2015年,台中市政府拋出了打算研擬總量管制的政策方向,但遊客上限該如何評估?又該如何引導遊客更深度認識生態?都是未知數。

高美濕地的生態系,不只侷限於堤防外的保護區,而是和堤內的農地、水系整體相連,海堤、水泥溝渠,都阻斷了陸蟹遷徙之路。

根據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團隊的調查,2016年、2017年,在番仔寮海堤,陸蟹死亡率高達一半,路殺是一大主因。

去年10月,一塊陸蟹重要棲地的農地,疑似為了開發,違規填土,至今仍沒有恢復原狀。

另一個隱憂,是台中港北堤完工後,大甲溪口的出沙,堆積在高美濕地南側,地形持續陸化,有一天也許會讓雲林莞草消失。

海岸工程造成環境大幅變動,這種現象不只發生在高美濕地。

岸邊釣客一字排開,河面上幾艘傳統舢舨船緩緩駛過,淡水河在出海口南岸,形成一個大彎,挖子尾因而得名。

這裡曾是河岸居民仰賴的天然漁港,也是每年候鳥南飛度冬,抵達台灣的第一個休息站。

大河不斷帶來淤沙,改變了這裡的地形,台北港的北堤完工後,加速讓沙灘往外擴大。

每年4到7月,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們都會來到挖子尾,在沙灘上展開地毯式搜索,仔細尋找東方環頸鴴的巢位,進行紀錄。

他們發現,巢位數量,一年比一年還要多,2014年調查到58巢,2017年已經成長到209巢。

當台灣西海岸的鳥類棲地持續消失,面積逐漸增加的挖子尾沙灘,成為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小雲雀等鳥類繁衍後代的庇護所。

隨著八里左岸自行車道,十三行博物館等景點陸續完工,遊客開始進到這個原本偏遠的小漁村,對潮間帶環境的干擾也變多了。

為了更積極保護這片棲地,荒野保護協會開始遊說新北市政府,希望推動季節性保護措施,在每年東方環頸鴴的繁殖期間,禁止開車進入沙灘,也暫停淨灘活動。

海岸濕地的變遷,有些生物看似因而得利,卻有更多生物失去了牠們的家。

午後,新竹海山漁港旁,聚集大批消費者,等著搶購剛從定置漁場載回來的新鮮漁獲。

濕地中的螃蟹,繁殖過程釋放出大量幼蟲,成為海洋生物重要的食物來源,孕育了豐富漁產,人們興建漁港希望進一步發展漁業,卻阻擋了沿岸漂沙的移動,長年下來,改變了香山濕地的面貌。

南側堆積出高達數公尺的沙丘,海山漁港北側的灘地,土質則變得越來越黏。

劉烘昌觀察,棲地的改變,也讓分布在這裡的螃蟹種類出現消長。

雖然螃蟹種類的數量沒有減少,但只有萬歲大眼蟹棲地增加,其他螃蟹的棲地卻大幅減少,整體的生物多樣性仍是下降的。

要維持棲地多樣性,關鍵在於,不要有太多不必要的海岸工程。

近年來,新竹市政府投入大量經費,積極營造海岸景觀,仿效高美濕地,打造賞蟹步道,今年將完工啟用。

繼新竹後,彰化縣政府也有意在芳苑濕地興建步道,地方政府為了打造景點,跟風施作性質類似的設施,擾動了濕地生態,遊客透過步道能認識到的物種,卻可能很有限。

人和濕地互動的方式,一再牽動著土地的命運,還有依附它們而生的廣大生物。

當人們來到河海交會處,希望找到遠離塵囂的出口,海岸濕地的出口,又在哪裡? 學科 動物,濕地 縣市 台中市 清水區 雲林縣 新北市 新竹市 關鍵字 東方環頸鴴,螃蟹,高美溼地,濕地,海岸景觀,棲地,雲林莞草,遊憩 海岸濕地是大河的出口,也是都市居民找尋片刻悠閒的一方天地。

它承載萬物新生的喜悅,也默默包容各種人為活動的衝擊。

海岸地形的變遷,潮間帶生物的演替,這些來自濕地的訊息,人們聽見了多少? 相關議題連結 濕地上的候鳥社區 候鳥的濕地危機|走訪雲嘉濕地 後灣濕地的陸蟹危機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陳寧 攝影/剪輯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濕地 閱讀更多關於濕地.出口|高美濕地的難題 擁擠的樂園-高美濕地 2009/07/20 擁擠的樂園-高美濕地 顯示之日期 200907/20 摘要 乍看之下,這不過是一片平坦的海岸,仔細瞧瞧,你會發現這裡無窮的生機。

退潮後,招潮蟹紛紛鑽出泥洞、揮舞大螯,為了求偶互相較勁。

彈塗魚也卯足全力,展現彈跳功力,只為了招引雌魚愛慕的眼光。

魚、蟹、飛鳥,形成高美濕地完整的生態網絡,牠們從來不嫌這裡擁擠。

卻不知從何時開始,遊客如潮水般不斷的湧進,這裡成了人們的新樂園,卻是螃蟹與候鳥夢魘的開始… 他是鐵工廠的老闆,也是高美濕地解說員中的第一把交椅。

每個周日的下午,是蔡木森替遊客義務導覽的時間,原本只是來這裡玩水看風景的遊客,因為蔡木森生動的解說,對高美濕地有了更豐富的認識。

在蔡木森熱心的導覽下,遊客聚精會神的研究灘地上的螃蟹家族,蔡木森也會提醒遊客不可以任意踩踏、捕捉潮間帶的生物。

其實早在民國93年,台中縣政府就已經公告高美濕地為野生動物保護區,除了當地漁民之外,一般人不可以擅自進入,採捕野生動物。

但是保護區公告至今五年,遊客對於保護區的相關規定仍然非常陌生,隨處都可以看到父母帶著孩子,拿著鏟子與水桶,在潮間帶東挖西撿。

螃蟹是候鳥重要的食物來源,當螃蟹被捕捉、泥灘地被遊客踩踏而陸化,螃蟹失去了可以自由躲藏的家,候鳥的數量也跟著減少。

蔡木森指出,以保育類的冬候鳥黑嘴鷗為例,高美濕地最高紀錄曾出現兩百六十幾隻的數量,但是去年竟然只觀察到7隻,這跟牠的食物,萬歲大眼蟹族群減少,有很大的關聯。

另一個導致候鳥減少的可能原因,是植被改變。

靜宜大學生態系教授楊國禎表示,十多年前政府在西海岸大舉復育紅樹林,從其他地方引進水筆仔進入高美濕地,紅樹林不斷擴張的結果,擠壓原本的草澤生態系,加速泥灘地陸化,將間接壓縮候鳥的生存空間。

當地居民也發現高美濕地最珍貴的稀有植物雲林莞草,這幾年分布範圍逐漸縮小,而草的長度也越來越短,很可能是遊客長久踩踏造成的結果。

防止遊客踐踏珍貴的雲林莞草,當地居民架起圍欄,但違規闖入的情形仍十分常見。

岸上樹立的牌子清楚寫著保護區的規定,—進入保護區必須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發許可,但是遊客對保護區的告示,完全視若無睹。

自從2008年蕭敬騰在高美濕地焚琴被罰後,一舉打響了高美濕地的知名度,每逢假日人潮與車潮不斷湧進,不但塞爆村莊周圍的道路,帶來交通與垃圾問題,也讓濕地生態加速地惡化。

長期在高美濕地進行植被觀察的靜宜大學教授楊國禎教授無奈地指出,學術單位要進入高美濕地進行教學或調查,按照規定提出所有人員的詳細資料,縣政府仍然不予核准,現場卻放任遊客自由進出,造成想守法的人進不來,不守法的人沒有管制的雙重標準。

另一方面,公部門自行在保育區內營造人工環境,卻不需經過評估或審查。

各種人工設施讓人搞不清,這裡究竟是保護區,還是遊憩區?眼看遊客的浪潮勢不可擋,蔡木森決定採取行動。

他把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工廠改頭換面,營造成遊客與學生都可以來歇腳、學習生態知識的教室。

放暑假了,高美濕地成了另類的海水浴場。

當地社團與解說人員發起淨灘活動,解決了人潮帶來的垃圾問題,民間也成立簡易救生站,確保遊客親水的安全。

簡易救生站的設置,意味著歡迎民眾來親水,但是這裡不是受到管制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嗎?在法令的形式上,高美濕地是野生動物保護區,但實際上它早就朝觀光的方向發展。

如果違規的情形變成一種常態,該檢討的不只是違規民眾,還有不合宜的法規。

蔡木森認為,既然無法完全禁止遊客進入保護區,就應該劃出核心區與緩衝區的範圍,適度開放遊客進入,才能更有效的保護濕地的生態。

夕陽下金黃色的光影,倒映在平靜的水面,而人潮依然洶湧。

蔡木森期待有那麼一天,遊客與螃蟹、水鳥,可以共享這片美麗的濕地,一個不再擁擠的真正的樂園… 側記 為了解台中縣政府對保護區的經營管理策略,記者於7月6日致電台中縣政府農業處保育科科長李代娟,李科長表示是否接受採訪必須請示處長,之後無任何回覆,7月8日記者再次詢問李科長,李科長表示處長已出國無法向其請示,故本專題無法訪問台中縣政府對高美濕地經營管理之意見,記者深感遺憾。

學科 動物,濕地 縣市 台中市 清水區 關鍵字 潮間帶,保護區,棲地破壞,生態保育,雲林莞草,環境教育,觀光化,紅樹林擴張,遊憩壓力 乍看之下,這不過是一片平坦的海岸,仔細瞧瞧,你會發現這裡無窮的生機。

退潮後,招潮蟹紛紛鑽出泥洞、揮舞大螯,為了求偶互相較勁。

彈塗魚也卯足全力,展現彈跳功力,只為了招引雌魚愛慕的眼光。

魚、蟹、飛鳥,形成高美濕地完整的生態網絡,牠們從來不嫌這裡擁擠。

卻不知從何時開始,遊客如潮水般不斷的湧進,這裡成了人們的新樂園,卻是螃蟹與候鳥夢魘的開始… 相關議題連結 搶救馬祖最後濕地 海岸的習題 挽救五溝水溼地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張岱屏 攝影/剪輯陳志昌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濕地 閱讀更多關於擁擠的樂園-高美濕地 高美溼地的今昔 2003/11/03 高美溼地的今昔 顯示之日期 200311/03 摘要 二十多年前,台中港興建完成。

從那一刻起,大甲溪南岸的這塊小溼地,就開始慢慢淤積,愈長愈大… 二十多年前,台中港興建完成,從那一刻起,大甲溪南岸的這塊小溼地,就開始慢慢淤積。

二十多年後,這塊小溼地愈長愈大,成為賞鳥人與遊客熟知的高美溼地。

這塊溼地是台灣特稀有水生植物-雲林莞草,全台最大的分布地,也是大安水蓑衣少數僅存的野生地,當然更是候鳥重要的渡冬區,但是這些生態光環,並沒有讓高美溼地得到太多的青睞。

走過八十年代反海渡電廠的行動,現在的高美溼地,要面對的卻是生態旅遊浪潮的踐踏,與綠色能源風力發電的危機,高美溼地這一塊因為意外而形成的潮間帶,未來還要經歷多少不可預期的意外呢? 學科 植物,濕地 縣市 台中市 清水區 關鍵字 高美濕地,雲林莞草,生態旅遊,潮間帶,水鳥,候鳥,保護區 二十多年前,台中港興建完成。

從那一刻起,大甲溪南岸的這塊小溼地,就開始慢慢淤積,愈長愈大… 影片網址 工作人員 記者于立平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濕地 閱讀更多關於高美溼地的今昔 每週一晚間十點 搜尋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