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OTT興起台灣有線電視用戶流失業者亡羊補牢策略為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今,有線電視系統除面對無線電視、MOD等傳統業者競爭外,OTT平台興起,更使得台灣廣電市場用戶版圖出現移動現象。

從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發展歷程,一路 ... 智慧應用 影音 DIGITIMES 首頁 未來車產業鏈 蘋果供應鏈 產業九宮格 每日椽真 AIoT 5G 伺服器 CarTech 智慧製造 智慧城市 展會 影音 新創專區 科技網 首頁未來車產業鏈蘋果供應鏈產業九宮格每日椽真產業區域議題觀點電子時報報導總覽科技商情IT應用 Research AsiaInsight亞洲科技戰情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家庭物聯網寬頻與無線5GFocusCloudAIFocus電腦運算伺服器行動裝置與應用智慧穿戴CarTechIC製造IC設計顯示科技與應用全球產業數據 智慧應用 首頁報導專題新創專區大肚山產創報解決方案 電子報訂閱 椽經閣 首頁Colley&Friends名家專欄作者群關於專欄 電子報訂閱 活動+ 首頁所有活動DForum研討會 TECH ASIA INNOVATIONS RESEARCH OPINIONS BIZFOCUS DBook 智慧應用 報導 MOD、OTT興起台灣有線電視用戶流失業者亡羊補牢策略為何? 周延 2020-08-25 &nbsp轉寄 &nbsp列印 &nbsp&nbsp&nbsp&nbsp按讚加入DIGITIMES智慧應用粉絲團 &nbsp轉寄 &nbsp列印 2007年NCC定位MOD為「開放平台」,非屬有線電視服務,為電信多媒體傳輸平台服務。

符世旻 自1995年行政院新聞局發出第一批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後,台灣有線電視市場從各家業者獨力經營,逐漸因《有線電視廣播法》法律制度驅使下,逐漸走向控股集團式經營。

如今,有線電視系統除面對無線電視、MOD等傳統業者競爭外,OTT平台興起,更使得台灣廣電市場用戶版圖出現移動現象。

從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發展歷程,一路觀察到與OTT平台的競合,有線電視業者集團化經營下,有其挑戰,亦有其優勢與機會。

90年代有線電視業者合法化 首次篩選後朝集團化發展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2015年OTT崛起後,使得台灣整體有線電視系統營收自2015年新台幣391億元高峰逐年下降,佔整體廣電產業營收比重也逐年下探。

周延 1992年,美國指控台灣法律針對第四台、盜版CD等罰則太輕,無法落實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考慮把台灣列為特別301條款的優先名單,其後,由當時行政院第二組、交通部、交通部電信總局、電信研究所、經建會及行政院新聞局等單位合組「有線電視系統專案小組,該小組於1990年7月提出《有線電視法》草案,後續1992年2月送交立法院審查,並於1993年8月公布實施《有線電視廣播法》。

自此,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可正式辦理登記並授予有線電視籌設許可證,台灣有線電視市場正式走向合法化,立法當時,計有611家「有線電視播送系統」業者向新聞局登記後,取得臨時經營執照,是有線電視合法化的第一步。

然而當時法規規定,「有線電視播送系統」資本額達新台幣2億元者,可再向新聞局申請成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

1994年1月,新聞局公告有線電視經營區域,劃分方式以縣市行政轄區為原則,將台澎金馬共計劃分為51個有線電視經營區,當時規定每區最多核准5家且不得跨區經營,但對跨區經營與跨區業者間所有權轉讓行為卻無規定。

當時總計有229家有線電視播送系統提出申請升級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新聞局於1995年發出第一批有線電視系統籌設許可證,1995年底,總計有57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登記成立,至1997年6月完成6次審議後,總計達156家業者獲得籌備許可。

因法規對於跨區經營並無規定,業者為求規模經濟,1998年初台灣有線電視市場開始一系列業者間合併或購併行為,在系統台間合併或購併的「水平整合」下,形成少數跨區經營的多系統業者(MSO),台灣有線電視業者市場由各家獨立業者轉為多系統業者組成的集團主導市場。

2000年後存續至當時的60多家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中,主要分別由5個集團經營,東森與中嘉約10餘家系統業者,台灣寬頻、富洋、台灣基礎網路約5~7家系統業者。

2000年後外資加速集團化 MSO出售頻仍1999年1月,《有線電視廣播法》修法通過,允許有線電視與電信業者可互相跨業經營,同時開放外國人得直接持股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股權最多20%、間接持股以50%為限;2002年回應世界貿易組織(WTO)市場開放的承諾,再次修法通過,放寬外國人間接持有系統經營者股份上限為60%。

1999年,外資凱雷集團(CarlyleGroup)成立「台灣寬頻通訊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開始以「多層次投資架構」間接持股方式逐步收購位於桃竹苗、台中的系統業者,為首家進軍台灣有線電視市場的外資集團。

2000年,配合《有線電視廣播法》修法實施後,新聞局將有線電視收費費率訂價權,交由各地方政府成立費率委員會負責,但為解決部分縣市未設費率委員會問題,於2001年《有線電視廣播法》再修法時,由行政院新聞局設立「有線廣播電視系統收視費用費率審核委員會」代審未設費率委員會縣市,當時框定有線電視收費上限為600元,各縣市審議委員會訂定的收費費用多位於550~600元之間,且出現一般戶、集合戶的差別價格。

價格上限出現後,讓過去「惡性殺價競爭」情況大為減少,使得整體有線電視產業至2001年開始出現盈餘,但隨著各縣市政府逐年度調降費率,如2000年核定費率為最高上限600元的縣市有14個,至2005年僅有6個縣市為上限價,使得費率平均值不斷下降。

隨著2000年以降有線電視盈餘出現,各集團間購併整合也更為盛行,加上外資集團推波助瀾,以及2006年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成立與「廣電三法」整併浪潮等管制下,於2000~2010年掀起一波波整併風潮,甚至連整體集團都出現易主現象。

2001年,台灣大哥大旗下台固媒體以新台幣145億元收購主要股東富洋媒體股權,後於2007併入台固媒體,為首宗有線電視集團完成交易案。

2005年,凱雷集團以新台幣294億元出售台灣寬頻給麥格理集團(MacquarieGroup),該集團再透過外資TBCHoldingB.V.等多層次投資方式掌握有線電視系統業者。

2006年,凱雷集團再度買下東森MSO,後更名為「凱擘」;南韓私募股權基金安博凱(MBK)收購中嘉MSO;而中部系統業者為尋求規模效益,也合組台數科MSO。

2010年,富邦蔡家以私人資金成立「大富媒體」,收購凱雷集團持有的凱擘上層控股公司股份。

2016年1月,郭台銘、呂芳銘個人透過合資的海外公司DynamiVision,以約新台幣14億元入主管理APTT基金的MANPL公司,該基金100%持有台灣寬頻通訊股份,後於2020年3月經NCC通過,郭台銘出脫其持有之DynamiVision股權予呂方銘。

2018年12月5日,延宕多時的中嘉出售案終於獲得NCC通過,由林堉琳文教基金會與郭冠群等合資成立泓策創投,再由該創投旗下子公司泓順投資出資新台幣515億元收購;後於2020年7月,大豐電大股東戴永輝取得APTT增資後14.42%股權與呂芳銘在APTT65%股權,成為台灣寬頻海外母公司的最大股東。

觀察這些線電視市場版圖的購併案,都為了避免本土業者為避免違反黨政軍持股比例規定、外資業者為避免直間接持股比重法規,均改採多層次投資方式掌握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即透過多層控股公司方式以及大集團負責人個人出資名義,間接持有MSO方式進行營運。

IPTV、OTT崛起 衝擊有線電視用戶與營收2003年底行政院新聞局發給中華電信IPTV營運執照,中華電信MOD於2004年初正式開台,當時先於台北縣市、基隆市先行開播,戶數總數約2萬戶。

不過,由於當時MOD本身法規定位、頻道數低於20台以下,導致用戶數成長幅度未如開台當時中華電信設定的「1年衝10萬戶,3年達100萬」目標。

2007年NCC定位MOD為「開放平台」,非屬有線電視服務,為電信多媒體傳輸平台服務,在平台服務費每月89元且不得收取機上盒月租費,以及2008年開播HDTV後、頻道數逐漸提升至150台以上、以及提供Live節目可暫停或回播的restart功能等有線電視無法提供的功能,使得用戶數開始增加。

2011~2017年間,MOD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間發生「搶頻道大戰」,最終透過實施頻道分潤制度,MOD暫時穩住頻道數量基盤。

2019年8月MOD推出3個「自由選」方案,定價新台幣200元、300元及350元,消費者可自選20個、50個、190+頻道,導入多種套餐彈性機制,吸引更多潛在用戶,帶動2019年第3季訂戶達到209餘萬戶高峰。

2014年5月起,各大電信業者4G通訊服務陸續營運,2015年起台灣使用手機上網比率已高達78.7%,OTT業者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且部分平台背後業者,往往不是傳統廣電產業成員,如網路服務業者、銀行業者等,部分甚至不一定是本國業者。

當前國內較知名OTT平台LiTV、LineTV、四季線上影;國外OTT平台愛奇藝、Netflix等,均在2015年至2016年間加入角逐廣電市場,主打「隨處可看」、「零碎時間也能追劇」,搭配更多自製戲劇,成功吸引消費者青睞,導致全台有線電視訂戶自2017年第3季524.8萬餘戶高峰後,逐年呈現下降趨勢,甚至連MOD都備感威脅。

2019年1月25日,中華電信甚至與Netflix簽約,MOD推出Netflix隨享方案以及專屬機上盒,以爭取更多OTT用戶;2019年底,即便在=疫情促進宅經濟發展下,台灣有線電視、MOD用戶卻不升反降,更可見OTT對於台灣本土廣電產業衝擊。

反觀美國OTT業者Netflix,在疫情肆虐下進一步提升海外市場收益。

2020年第1季該公司營收約5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29%,其中亞太區的營收則為4.84億美元,雖只佔該季整體營收的8.3%,但單看亞太區市場而言,年增率高達51.3%,為營收成長最快的市場。

2015年OTT崛起後,使得台灣整體有線電視系統營收自2015年新台幣391億元高峰逐年下降,對照整體廣電產業營收自2015年逐年上升,使得有線電視系統所佔比重已從2015年的24.4%,跌至2018年的19.7%。

中部有線電視業者為全國縮影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整體營收受OTT衝擊影響,用戶數不斷減少,導致營業收入自2015年以來不斷減少。

火上澆油的是,2014~2018年間,全國有線電視業者的「業外支出」均高於「業外收入」,2018年甚至創近4年來最高,營業收入減少又加上業外支出提高拖累,導致2018年整體產業的稅前淨利已降為負數。

在各縣市層級上,不同經營地區的業者則呈現兩樣情,都會地區經營業者,如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等每家業者年平均獲利率於2016年均為負數,台中市甚至於2014年就已是負值,反觀;鄉村地區縣市,如南投縣、雲林縣、宜花東等縣市,獲利率均為正值。

若再對照各縣市訂戶數,可發現都會型地區的用戶,較多流失至OTT平台,鄉村型縣市,可能因為訂戶較習慣於傳統有線電視收視方式,訂戶數流失較緩慢,中台灣業者與全國業者情況雷同,但台中都會地區業者受用戶減少衝擊更早出現。

為促進各經營區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良性競爭,2012年8月,NCC將有線廣播電視經營地區劃分進行調整,原經營區51區調整為22區,並開放業者可以跨區經營的想法,新進業者須以有線電視數位化為申請條件,並充分說明資金來源後,經NCC審查通過後,允許其跨區經營。

中台灣業者中,增加了經營全彰化縣的「新彰數位」業者經營,然與台北市、高雄市新增全區經營業者相同,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此亦造成彰化縣全體業者年平均獲利率受到拖累,為少數鄉村地區年獲利率為負值縣市。

有線電視業者以多元服務抓住不同客群隨著OTT平台崛起,有線電視業者需要調整策略。

依照「願付價格高低」、「觀看時間多寡」可將收視客群區分為四種象限,OTT業者主要優勢區在於利基型客戶、CP值型客戶,多以年輕族群為主。

對於此類客群,OTT平台透過原創且具一定品質的原創自製戲劇、娛樂內容,成功吸引兩類型客戶成為其付費或免費觀看客戶,足見高品質的原創內容對於年輕族群客戶具有吸引力。

台灣有線電視業者可思考與頻道業者合作,以專案而非過去的購併方式,投資具一定拍攝品質的本土節目製作業者或新創業者,提供更多高品質原創性內容,另外針再對用戶願付價格多寡,提供不同客群的付費機制、廣告收入等營收收取模式。

此外,針對目前傳統型收視客戶、低價收視型客戶而言,此二客群有線系統業者仍有優勢,主因在於此部分客戶觀看時間較長,多為具有較閒暇時間的客戶,因觀看時間較多,多半採取固定地點收視,典型客群為中高齡、退休族群。

此類族群數位轉型度較低,對於學新OTT平台的新操作界面也比較怯步,有線電視業者策略除提供更多高品質原創內容外,如何減少用戶操作學習障礙亦值得考慮,節目內容上,可以較具分析性新聞、知性、養生為主。

中台灣有線電視產業近年來面對OTT競爭,也已積極從機上盒導入智慧家庭、智慧城市、OTT服務等方式,除了加入OTT行列外,更透過跨業結合多方服務,提升客戶黏著度,亦是可行做法。

不過中台灣MSO業者,相較全國性大型MSO業者,資源較不豐沛,除加快整合腳步外,亦可透過政府捐助的財團法人或在地廣電公協會,訂定彼此可接受的分潤機制後,以集資方式投資優質內容節目,搭配中台灣景點進行取點,一併帶動中部影視觀光產業發展。

OTT平台興起雖對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造成一定程度衝擊,但有線電視仍有一定規模付費客戶群,仍有一定資源迎挑戰,萬變不離其一的原則是,掌握不同客群提供其需要的收視服務,誰就是廣電產業的收視常勝軍。

&nbsp轉寄 &nbsp列印 &nbsp&nbsp&nbsp&nbsp按讚加入DIGITIMES智慧應用粉絲團 更多關鍵字報導: 台灣大哥大 台灣寬頻通訊 台灣固網 中華電信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中嘉網路 愛奇藝 Netflix LiTV OTT MSO 相關報導 剪線潮危機 驅動有線電視轉型契機 用內容圈粉有線電視整合OTT服務與提升自製內容雙軌並行 有線電視系統將成為最佳智慧應用服務實驗場域 「影音文娛」熱門點閱報導 1 KKBOXGroup更名KKCompany 三管齊下擴大市場 2 元宇宙題材帶旺AR/VR產業 華為推新品、蘋果搶專利 3 新創打造裸眼3D投影 連線交談如在眼前櫃 4 太沉浸虛擬世界?OculusQuest可偵測生物「入侵者」 5 內容產業回歸市場需求OTT服務是下場決勝點 「影音文娛」相關熱門報告 推薦活動訂閱狂潮席捲資料保護,企業IT部署轉型新思維縱橫邊緣運算的深度防禦多雲環境下的應用安全管理5G大躍進ADI集成DPD高整合度收發器解決方案奇邑科技智慧物聯網線上論壇高速串聯、運算智慧5G/AIoT線上研討會 最新技術專輯 2021智慧工廠(台北場)論壇專輯 2021智慧工廠(高雄場)論壇專輯 2021智慧車與車聯網論壇專輯 2021智慧機械論壇專輯 2021製造轉型智慧與挑戰論壇專輯(I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