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通訊內容成偵查重點兼顧隱私保護方符正義 - 網管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法官並認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簡稱:通保法)所規定之通訊監察書原則上應由客觀、獨立行使職權之法官核發,故通保法後續進行相關的修正。
疫情時代儲存難題怎解?快來聽專家說分明
熱門活動精彩回顧都在這
>深度專訪
手機
數位資訊成辦案重要證據 然秘密通訊也應受到保障
手機通訊內容成偵查重點 兼顧隱私保護方符正義
2021-06-02
陳佑寰
手機通訊為科技偵查蒐集證據的重點項目,惟因涉及民眾隱私的保護,須依法審慎處理。
而科技偵查手段上如何精緻化並兼顧秘密通訊的保障,尚有待觀察相關法制的發展。
現今民眾人手一機,手機通訊的進步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亦有助於防疫維安,但也可能遭非法利用。
正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手機通訊亦為科技偵查蒐集證據的重點項目,惟因涉及民眾隱私的保護,須依法審慎處理。
手機通訊內容作為證據
最近幾起警界新聞事件凸顯手機通訊內容作為證據的重要性。
在黑衣人夜闖台北市警松山分局的「松山之亂」,為釐清是否有關說疑雲,警政署長竟要求局長交出手機以供鑑識之用;而在義警餐敘的場合潑灑大量蟑螂的「蟑螂之亂」,嫌犯被逮捕前已丟棄手機企圖湮滅事證。
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在犯罪偵查上,手機通訊為警方辦案偵查的重點。
例如對於涉嫌販毒者監聽其手機通訊,倘查悉販賣毒品的暗語及交易時地,則進而搜索逮捕,人贓俱獲;在智慧型犯罪如白領階級炒作股票,實務上亦有藉由電話監聽以查緝不法。
警方對嫌犯住所及身體搜索時,通常會一併扣押其手機,或經嫌犯同意取得其手機,再進行數位鑑識。
而民眾權益受侵犯而報案時,也常會附上手機裡的通訊紀錄,以截圖或翻拍的方式提供給警方。
這類的案件通常與當事人表示的內容有關,可能是在群組對話裡的誹謗、公然侮辱等,也可能是私密對話裡的騷擾、色情、詐欺、恐嚇、或是與性侵害相關的證據。
值得注意的是,實務上關於手機通訊軟體留存的紀錄多係針對過去已發生者,可能是受害人提供手機通訊給警方,或是警方已鎖定嫌犯而透過搜索取得其手機。
若是要對於嫌犯未來或現在將進行的手機通訊進行蒐證,則可採取電話監聽方式,但隨著嫌犯改用通訊軟體如LINE或WeChat聯絡,警方難以循往例掛線監聽。
因此有提議採用設備端通訊監察的方式,例如在當事人的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以查悉通訊內容。
秘密通訊的保障
按憲法第12條規定:「人民有秘密通訊之自由。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31號解釋即闡明該條旨在確保人民就通訊之有無、對象、時間、方式及內容等事項,有不受國家及他人任意侵擾之權利。
國家採取限制手段時,除應有法律依據外,限制之要件應具體、明確,不得逾越必要之範圍,所踐行之程序並應合理、正當,方符憲法保護人民秘密通訊自由之意旨。
大法官並認為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簡稱:通保法)所規定之通訊監察書原則上應由客觀、獨立行使職權之法官核發,故通保法後續進行相關的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法院106年度台非字第259號刑事判決認為前開大法官會議解釋及通保法所指稱之通訊監察,應限於「現時或未來發生」之通訊內容,不包含「過去已結束」之通訊內容。
偵查機關如欲取得「過去已結束」之通訊內容,應回歸適用刑事訴訟法,依刑事訴訟法搜索扣押相關規定為之。
過去已結束的通訊內容
在刑事案件實務上常見警方以嫌犯手機中所擷取的資訊作為證物,例如「過去已結束」的LINE通訊內容。
手機及其中的數位資訊(屬於電磁紀錄),原則上應依法官核發的搜索票才能進行搜索扣押(參見刑事訴訟法第122條及第128條規定),或是經過當事人同意而取得。
但若是未取得法院搜索票,而由檢察官或警方以公函命通訊服務商提出某嫌犯之通訊內容?實務上雖然會有通訊服務商配合提供,但也有通訊服務商表示未留存或超過留存期限(不知是真是假?)或推說這是母公司的權責範圍,故應由母公司決定。
而如果通訊服務商以沒有法院命令為由拒絕提供,是否有理呢?
前開最高法院判決認為:檢察官對於「過去已結束」之通訊內容之非附隨搜索之扣押,原則上應向法院聲請核發扣押裁定,不得逕以提出或交付命令之函調方式取得,方符保障人民一般隱私權之旨。
其理由為:以現今資訊世界大量仰賴通訊軟體與通訊服務,有大量之隱私儲存於此,如容許偵查機關未經法院之介入,逕行調閱,其侵害隱私至深且鉅,顯違比例原則。
且如涉及外國網路通訊業者或行動電信業者,其等必先思考該提出或交付之程序是否符合該公司之本國法律(如Facebook、Google業者適用美國法,LINE業者適用日本法),倘該國法律採令狀原則,而我國不採,則業者可能因此拒絕提供該等內容,將有礙檢方對使用通訊科技設備犯罪之偵辦。
現時或未來發生的通訊內容
若是要對於嫌犯「現時或未來發生」的手機通訊進行蒐證,可採取電話監聽方式,須依通保法規定辦理,由法院核發通訊監察書。
此須遵守重罪原則、相關性原則、令狀原則、一定期間原則、事後通知原則、監察對象特定原則、最後手段原則,以保障人民祕密通訊之自由(參見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356號刑事判決),否則可能違法且被排除證據能力。
然而,隨著嫌犯改用通訊軟體如LINE或WeChat聯絡,則警方已難採用過往掛線監聽方式。
因通訊軟體之技術多採用去中心化之網路傳輸及加密技術,即使依通保法取得法院核發的通訊監察書,技術上要擷取及解密成功恐有相當難度。
有鑑於此,法務部於2020年9月間預告制定「科技偵查法」草案,為許多科技辦案的手段(如無人機、GPS、M化車、設備端通訊監察等)建立法源基礎,並就干預基本權層級較高者設計須經法院許可的令狀管制。
其中之一即為「設備端通訊監察」也就是:侵入受監察人所使用之資訊系統或設備,在通訊尚未加密前之發出端或已解密後之收取端,記錄未加密或已解密之通訊內容之方式,而實施之通訊監察(例如在收發端當事人的手機植入木馬程式以查悉通訊內容),並準用通保法之程序規定。
但該草案卻引發國家老大哥可能不當監控人民的疑慮而遭到擱置。
科技偵查手段上如何精緻化並兼顧秘密通訊的保障,尚有待觀察相關法制的發展。
<本文作者:陳佑寰目前為執業律師。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碩士。
專攻領域為智慧財產權法、高科技產業議題及資訊法等。
>
分享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推薦文章
最新上架
more→
資料治理是轉型成功關鍵
2022-02-25
中國嚴管資訊建設與個資 西進者避禍須熟知法規
2022-02-24
雲端後門洞開外洩資料 組態設定錯誤成最大元兇
2022-02-24
資料共享跨機構效益加乘 善用金融科技輔助興利除弊
2022-02-23
AI應用今年將井噴爆發 超參數模型上演軍備競賽
2022-02-23
製造業資安告急 工廠網路佈防
2022-02-22
可逆資訊隱藏+影像加密 機密圖零失真兼顧便利
2022-02-22
靈活IT採購量身打造 授權類型決定服務層級
2022-02-21
價格策略帶動思維改變 訂閱模式拉高服務品質
2022-02-21
即服務導入需財會支持 混合模式安全成考量
2022-02-18
人氣點閱
more→
NetApp針對關鍵企業應用 推出AFFA900與ONTAP
2022-01-07
邁向自治數位企業 跨平台整合降噪現根因
2022-01-07
網路社會仰賴數位信任 電子簽章及信任服務吃重
2022-01-12
部署加密卻未達安全 大量伺服器TLS只做半套
2022-01-27
PROGRESS2022趨勢展望:企業聚焦可組合DXP、AI與雲端
2022-01-10
顛覆傳統維運觀念 以使用者體驗為著眼點
2022-01-10
縮短停機復原時間 智慧維運轉向跨界整合
2022-01-11
以Oracle打造雲端災備 伊雲谷為景碩科技實現營運不中斷
2022-01-11
展望2022網路安全大勢 零信任與供應鏈風險居首
2022-01-13
五倍券之亂打爆銀行網站 可擴展架構設計有解
2022-01-03
月刊雜誌
第193期
2022年2月
資料治理是轉型成功關鍵
more→
精選影音
從負載均衡到雲原生應用服務與安全線上講堂
後疫情時代資安新常態:「零信任」架構網路安全性—Aruba,aHewlettPackard
Keynote:RebuildingaTrustedIoTEnvironmentinaPost-pandemicWorld—JohnMoor
more→
請輸入您的E-mail
追蹤我們Featrueus
...
確定
本站使用cookie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瞭解更多
我知道了!
延伸文章資訊
- 1通訊保障及監察法20180523 - 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 2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 電子六法全書
﹝2﹞ 前項通訊監察書,偵查中由檢察官依司法警察機關聲請或依職權以書面聲請該管法院核發。聲請書應記載偵、他字案號及第十一條之事項,其監察對象非電信服務用戶,應予載 ...
- 3【生活法律】淺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電話及LINE會被監聽嗎?
2、107年5月23日修正公布通保法規定,通訊內容包括有線、無線電信、郵件、書信、言論及談話等,為保障人民秘密通訊自由及隱私權不受非法侵害等,目前我國 ...
- 4通訊監察 - 法務部調查局
(一)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6條之規定,涉嫌觸犯妨害投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擄人勒贖等重大刑事案件,為防止他人生命、身體、財產之急迫危險, ...
- 5通訊保障及監察法之修法動向 - 國立空中大學
關鍵詞: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通訊監察書;另案監聽;證據能力;關聯性;重罪原則。 ... 2004 年年1 月29 日修正之通保法,其修正重點,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