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期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行為塑造型----史基納 ... 行為是由行為本身的結果所塑造,經由行為表現後,個體所發生的情況而定。

• 行為之後若緊 ... 四、行為改變技術的缺點→『懲罰的危險性』. 班級經營期中小組報告 小組員:冠岑 偉杰 慶榕 能聰 怡慧 分析教室管理學之理論【參考書籍:教室裡的春天 張老師文化】   行為塑造型----史基納   一、新史基納模式:   •         行為是由行為本身的結果所塑造,經由行為表現後,個體所發生的情況而定。

•         行為之後若緊接著增強物,則該行為會被強化,否則會因而減弱。

•         一旦學習已達到我們所期望的程度,則最好維持間歇性增強,增強物只在      偶然間或不可預期的時候出現。

•         支持型:支持學生良好的行為表現。

  史基納理論 內容   操作性行為 是指學生表現出來的行為。

它不僅是一種反射動作或反應,也是一種有目的、自動的行動。

例如:安靜地走入教室,找位子坐,完成作業。

  增強刺激 是指個體出現操作性行為,之後立即接受到的刺激。

例如:微笑、點頭。

  增強時段 史基納的實驗工作中增強時段是非常重要的。

列出不同的增強時段將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連續增強乃是在每一次欲達成的行為出現時,即給予獎賞。

  漸次行為 意指行為漸漸地接近事先預定的目標。

正增強 是提供學生獎賞的過程,而此獎賞是學生喜歡的,將會激勵學生更大的努力。

  負增強 是一個容易被大多數教師誤解且不當地使用的名詞,他們視負增強為嚴厲的懲罰以壓制行為。

它意味拿走某些學生所討厭的刺激(事物)。

    二、何謂增強物? 增強物或獎賞可以是任何使個體為了贏取它們而做事的東西。

常是教師用來鼓勵學生提高學習度的方法。

    增強物的種類 內容     社會性增強物 包括言語、手勢和臉部表情。

許多學生只要從教師那得到一個微笑或一句讚美的話,就能提高學習度。

1、口語:「好!」、「非常好」、「很好,再加油」、「對」、「謝謝」、「我喜歡那樣」、「你做得很好,能不能和我們分享」。

2、非口語:微微笑、眨眨眼、眼神接觸、點頭、豎起大姆指稱讚、接觸、輕拍、一起走、站得近些、握握手。

  符號性增強物 包括不同種類的符號(標籤),如數字、兌換幣、笑臉面具和特殊的符號。

教師可以用沾水筆和橡皮擦來製作這些標籤,並把它們列成圖表公布之,學生們可以自行依種類或數量予以裝訂或分類。

  活動性增強物 包括在學校中學生所喜歡的活動。

只要學生喜歡的是任何活動都可用來當做增強物,以下這些活動的例子,通常是用於課業方面的學習: 1、低年級學生:當個小老師、選擇唱一首歌、玩玩具、照顧寵物。

2、中年級學生:玩遊戲、自由閱讀、佈置教室、額外的休息時間、參加集會。

3、高年級學生:與朋友共同工作、免除考試、參與一件特殊工作、不用做家庭作業。

  實物性增強物 以真正的實值物來做為增強物,以達成我們所期待的行為。

對某些學生而言這比其他類型的增強物更有吸引力此類增強物被廣泛地運用在某些特殊問題的學生。

如獎金、蠟筆、鉛筆、書籍、筆記本等。

  三、行為改變技術的優點→『獎賞』 獎賞使他們知道該如何做,懲罰不能幫助他們,因為懲罰並不能提供引導。

教師是以溫暖、支持、正面的方法來掌控教室情境,而非冷酷、嚴厲的方式。

幫助學生以漸進的方法來塑造行為。

激發興趣與努力,使預期的行為更明朗化。

四、行為改變技術的缺點→『懲罰的危險性』 藉處罰而抑制了老師不喜歡的行為時,有時會有負面影響,遠離了教育目的。

  糾正錯誤行為: •    確定學生是否知道自己做錯。

•    確定他們知道該如何做才對。

只有在學生知道什麼是期待的行為之後才施以懲處。

  給予懲罰時應注意兩點: •    要注意利用懲罰後的反應抑制期─盡可能通過強化,加強其它的行為反應。

•    懲罰一定要在不良反應發生後立即給予,延遲的懲罰可能是無效的。

五、結論 行為改變技術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導致成功與認可的行為。

有系統的注意與增強─自然地教學。

行為改變技術在預防、支持性的控制方面特別有效。

但在矯正不良行為的糾正性方面,效果緩慢,甚至成效不彰。

                                              個案討論—自暴自棄   陳老師是一位國三的英文代課老師,但他帶的班不是一般的學生,而是資源班。

這個班的學生是學習動機較低的學生,整個班只有五個人。

最近剛考完學科能力測驗,而班上的學生變得很沮喪,因為他們在學科能力測驗中並沒有得到好的 成績,因此,他們變得更加自暴自棄,學習動機更差了。

上課常常都在聊天,陳老師問他們問題他們都不願意回答,只是說:「不要讀了!算了吧!」,而老師交代的功課也不太想做,讓陳老師很困擾。

•        如果你是陳老師,依照行為塑造型理論,你會如何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