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為何越來越好看?不可不知的「影集」新模式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政府帶頭補助下,由大慕影藝的林昱伶奪標製作拍攝,版權則出售予台灣在地串流平台CATCHPLAY+,至於國際市場則由HBO Asia 加入。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文史藝術 影劇 台劇再起(上)從《與惡》到《華燈》,台劇為何越來越好看?不可不知的「影集」新模式 溫溫凱/地下電影 2022/04/13 6151 左:《我們與惡的距離》海報;右:《華燈初上》海報。

PhotoCredit:IMDb 《華燈初上》、《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看見了台劇復興的浪潮。

不過,當韓國有《寄生上流》、《魷魚遊戲》時,台灣影視作品該如何更進一步?本文分析影視業「政府+串流平台協力」的新模式,從影迷,又從商業趨勢角度介紹一個新時代。

2019年3月底,由公視推動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事件」在台灣造成轟動迴響,引起「死刑」議題正反兩方的思辯,甚至帶出「思覺失調症」的弱勢聲音,發人深省。

而後更橫掃金鐘6項大獎。

從此開始,幾乎可以說是台劇進入千禧年後的另一高峰。

之後至今的3年期間,時局風起雲湧,串流平台大肆興起、COVID-19疫情影響觀眾影視娛樂習慣,於是也誕生數部口碑、人氣、話題等兼備的台劇作品映入觀眾之眼,包含《茶金》、《斯卡羅》、《華燈初上》、《火神的眼淚》、《俗女養成記2》、《天橋上的魔術師》等作。

《華燈初上》劇照。

圖/Netflix、百聿數碼 提供 追台劇似成了國民熱潮,台灣影視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當南韓影視產業在大銀幕、小螢幕各別拿出《寄生上流》、《魷魚遊戲》等作,於獎項、觀眾迴響等各方面來看,都成功進一步征服歐美影壇之際,給同為亞洲國家的啟示是──該如何以本土故事(Local)打入國際視野(Global)?這也將是台劇下一階段的首要課題。

上述這種「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凌雲壯志,斷不能缺乏政府單位與民間企業的互信與支持。

最近,在國內普遍觀眾一致對台劇鼓掌叫好之際,由文化部監督的行政法人──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簡稱文策院),似乎也在地球彼端積極地為台劇作國際佈局。

故想透過此篇文章,介紹給對台灣影視產業有興趣的讀者。

新模式:前有政府,後有串流平台 影響一部劇能否成功的背後原因千絲萬縷,從劇本孵育、拍攝製作、版權販賣等階段都必須小心呵護。

以《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例,是由文化部「前瞻計畫」第一期特別預算補助,以約4300萬台幣製作10集。

在政府帶頭補助下,由大慕影藝的林昱伶奪標製作拍攝,版權則出售予台灣在地串流平台CATCHPLAY+,至於國際市場則由HBOAsia加入。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圖/IMDb 從此模式可以看出,源頭以公視製作方、文化部推動,而後投資方買下版權、行銷推廣,形成台劇深耕在地,放眼國際的產業結構。

製作台劇的思維早已經悄然改變,且是由政府作為領頭羊。

當時仍是文化部次長的丁曉菁,就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首映記者會稱讚前瞻計畫的成功,也直言:「要把戲劇品牌擦亮,被認同、認可,進而喜愛,打動國內的觀眾,更要打動全世界的觀眾。

」 後來的台劇發展,便能清晰看到國際串流龍頭Netflix的介入。

Netflix近年積極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合作原創影集,「佈局亞洲」已是Netflix顯而易見的趨勢策略。

原因無他,當迪士尼的Disney+、華納媒體的HBOMax、環球的Peacock、派拉蒙的Paramount+、亞馬遜的PrimeVideo在後頭緊追,且這些好萊塢百年片廠握有北美觀眾熱愛的原創IP內容時(亞馬遜成功收購米高梅,也擴充了自己的片庫),Netflix早已深知在「北美」打內容戰缺乏優勢,不如放眼亞洲,靠韓國影集、日本動漫、印度市場打一場「全球戰」。

因此,Netflix對亞洲的重視,便漸漸浮現了台劇的機會。

不過,Netflix從出資、製作、劇本、選角、拍攝、剪輯到後製全程參與,其首部華語原創影集《罪夢者》口碑表現不如預期,之後的《極道千金》和《彼岸之嫁》也無法挽回頹勢;因此,Netflix改以「收購播映權」的方式深耕台劇,換句話說,就是Netflix在製作階段時不再介入干預,而是等待台灣主創團隊製作完成之後,出價購買版權播映。

深受台灣觀眾喜愛的《誰是被害者》、《華燈初上》皆是依循此種合作模式。

而與Netflix合作,某程度上就等於打開台劇對接全球的窗戶。

《誰是被害者》當時在190個國家播映、翻譯成30種語言,透過Netflix在全球找到觀眾群,試圖從本土(Local)邁入國際(Global)。

《誰是被害者》劇照。

圖/Netflix 提供 這件事情是重要的。

例如,西班牙劇集《紙房子》起初於西班牙播映收視不佳,若在以前或許早就石沈大海,但串流平台的興起,透過Netflix推向世界,《紙房子》就此拋開西班牙,在寬廣的世界上找到同一群受眾,平地一聲雷,演變成現在觀眾熟知的規模與聲量。

「影集」發威,法國SeriesMania怎麼做? 從上述來看,「影集」的發展在串流平台的催化下,無庸置疑是這幾年影視產業的熱門關鍵字。

端看全球最具聲望權威的坎城影展、威尼斯影展等等,獨尊「電影」之餘,也陸續將影集選入特別放映,就能知曉影視產業對於當代「影集」的重視程度。

別說歐洲三大影展,回看台灣影展,也不乏看見台劇團隊選擇奇幻影展、金馬影展成為首映場合。

無論是從製作方或是影展方的角度來看,劇集已成燎原之火,無法忽視。

而從台劇近年的發展,也從上文所言,清晰可見上至政府、下至在地企業的積極合作,也在串流平台的帶動下,走向國際;至於COVID-19疫情也加速影響了觀眾的影視娛樂習慣,「待在家追劇」更成了最安全的全民運動。

那麼,當劇集成了不容忽視的勢力之際,有沒有專門服務影集的「劇集展」?有的,雖然台灣影視產業尚無法「工業化」,市場也不足以發展劇集展,但國外早有前例,法國里爾就有極具代表性,名為「SeriesMania」的劇集展。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右)、SeriesMania大會電視劇集展會總監LaurenceHerzberg(左)簽署合作備忘錄。

圖/文策院 提供 法國里爾SeriesMania劇集展於2010年由巴黎影像論壇(ForumdesImages)發起,宗旨為支持全球優質影集,並促進國際影視產業交流;此展在2017年獲得法國文化部力挺,雖然歷史不算悠久,近年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級矚目的專業影展。

SeriesMania劇集展約8天左右,分為「劇集節」(Festival)以及「市場展論壇及里爾高峰會」(Forum);前者開放給普羅大眾,後者則為服務全球影視產業相關專業人士。

在這兩大活動相互輝映之下,SeriesMania劇集展舉辦超過百場放映活動,而除了放映之外,也有如講座、論壇等交流活動,每年吸引逾7萬人參加,其中包括劇迷、媒體、電視台、串流媒體、影視工作者等等。

影展平台也於線上、線下促成國際影視產業的交流合作,使得該展成為歐洲最大劇集暨市場展,形成一場嘉年華般的劇集盛會。

近年在SeriesMania劇集展中,竟也終於窺見台劇的參展身影。

下一篇文章,則將進一步介紹台灣在SeriesMania的參展作品,以及台灣文策院如何與歐洲相關組織合作,嘗試將台劇「推向國際」。

下一篇:台劇再起(下)慧眼發現侯孝賢、蔡明亮的歐洲影展,為何最近加強與台灣合作? 執行編輯:陳品融 核稿編輯:田孟心 台劇 影視 政府 串流平台 商業 行銷 關聯閱讀 為何如今精緻台劇多在HBO、Netflix才看得到?台灣OTT的內憂與外患 【你為什麼還在看衰台灣?】文創影視篇(二):養青蛙、追韓劇?我們的條件並不比人差,但別再只看中國市場 作品推薦 公視新創電影「奇幻三部曲」:透過奇幻式的幽微暴力,述說台灣土地的悲劇故事 【每月電影推薦】3月除了《蝙蝠俠》還有哪些電影?角逐奧斯卡、入選國際影展的名導佳片值得一看 參考資料 TOP 溫溫凱/地下電影 討厭夏天,目前活在台北。

待過電影雜誌社、電影發行商,曾任金馬影展第 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過著電影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文章散見換日線、500輯、關鍵評論網、電影神搜、CATCHPLAY+、Giloo紀實影音等各大媒體平台。

因麥可漢內克改變對影像世界的看法與想像,相信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也甘願一頭栽進謊言中。

「地下電影」粉絲專頁   看更多 上一篇 我們都是《情聖西哈諾》:愛人之前,得先學會愛自己 下一篇 台劇再起(下)慧眼發現侯孝賢、蔡明亮的歐洲影展,為何最近加強與台灣合作?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影劇Film 【每月串流推薦】《俗女2》、《斯卡羅》接棒台劇好口碑,AppleTV+重金話題之作即將登場! 影劇Film 【每月影劇推薦】史詩鉅作《沙丘》創造獨特觀影體驗,《晨間直播秀》第2季走向嶄新面貌 影劇Film 【每月電影推薦】票房救世主諾蘭《天能》終於登場!日本大師今敏、中國名導婁燁經典重映 影劇Film 比奧運更嚴峻的戰場?SK-II推《VS》動畫系列,奧運選手起身對抗心魔「怪獸」,鼓勵女性改寫命運 退學生逆襲成馬雲的老師,下一站,前進元宇宙|廣編企劃 熱門文章 1 身為混血兒的母親,我為何噙著淚水讀完《沒有媽媽的超市》(CryinginHMart)? 2 看日劇的都是老人?黃金時代回不去了?──採訪日劇專家、譯者,分析收視疲軟的「內憂外患」 3 老闆的三大特徵,你也遇過嗎?成為主管後,我才參透的「職場向上管理術」 4 政黨惡鬥、人心焦慮,中產階級受創深──加拿大通膨31年新高,我的在地觀察 5 臺灣女孩勇闖紐約,深入跨國串流音樂產業──專訪Spotify分析師LillianChiu 6 日本「自行人間蒸發」的人,與幫你逃離工作和家人的公司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