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孤兒: 他們不是不愛我, 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一旦發現無法與父母感情互動,常會扮演他們認為父母所希望的角色,強化與父母的連結。

這麼做或許能贏得一時的讚許,但仍然不是真誠的情感交流。

畢竟情感缺失父母不會因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心理勵志 心理學理論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AdultChildrenofEmotionallyImmatureParents 作者 琳賽.吉普森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财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後的另一部心靈滴雞精。

财書中每個真實案例都讓你大叫:「對!對!我就是這樣!」财為人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後的另一部心靈滴雞精。

◎書中每個真實案例都讓你大叫:「對!對!我就是這樣!」◎為人父母的你,別再讓孩子成為另一個「假性孤兒」。

◎從書中學會:如何從缺乏安全感和父母的疏離中療癒。

你是否覺得……◎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跟我不親,他們總是站得遠遠的。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為何和某些家人相處總是叫人挫折、換得遍體鱗傷。

◎在關鍵時刻,心底會冒出一個聲音否定自己。

◎在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會找父母談心。

◎我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父母才會喜歡我。

◎明明擁有一切,但為何我還是覺得孤寂。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這些父母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一切正常,他們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提供溫飽、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僅止於此。

「你已經長大了,不准再抱布娃娃睡覺,把它丟掉!」「我才不管你有什麼感覺,我只供你們吃住就好。

」「別再胡思亂想了,你只能照我的安排,不准有任何意見。

」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

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孩子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看過本書,你將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

你將看見:為何父母總是不了解你、不夠關心你,不論你再努力溝通,都無法改善,就算努力與父母建立關係,都只帶給自己傷害。

你會發現,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藏在親情影子裡的噩夢:父母要求完美魔咒: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也許爸媽就會稱讚我了……父母的情緒潛規則:為了安撫爸媽的情緒,我總是疲於奔命……父母的情感的高牆:沒有我,爸媽也無所謂、爸媽不喜歡我的親近……童年的孤單包圍著我們,就算長大,仍無法擺脫,只是換了另一個形式:沮喪、焦慮、長期緊張、壓力、睡不著等失控的感覺折磨我們。

這些身心症狀像是一套警報系統,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愛──那就是覺醒的開始。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累積20年的諮商經驗,分享真實案例,讓我們看見父母帶來的痛,解開與親情的枷鎖,修補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絕複製上一代給予的傷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聯合推薦「或許原著劇本不盡人意,因為編劇父母不願寫入情感戲。

忽視心理需求像無形的刀劍,在匱乏的情感下成長,內心滿是傷痕,心痛無人知曉。

但現在你可以拿起這本書,重新改編屬於自已的人生劇本,擁有所期待的結局。

」--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一個壓抑、封閉情感的家庭,親子關係的情感疏離,影響的是一生與他人情感連結的能力。

在內心深處也始終難以擺脫『孤兒』感受,不知道究竟自己歸屬於何?自己又與誰有所關係?如果這是你的處境,相信這一本書是你需要的。

」--諮商心理師、心理叢書作家蘇絢慧「童年時期遭受越多創傷的人,在成年時期會有越高的機率承受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

而各種童年逆境中,有一種看不見傷口的傷害,就是擁有『情感缺失』的父母。

無法回應你的情緒需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和感覺為主,如果你認為你的父母符合情感缺失描述,這本書就是一個幫助你了解和復原的好工具。

」--美國認證諮商師、賓州州大學諮商教育博士候選人/留佩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琳賽‧吉普森(LindsayC.Gibson)心理學博士與臨床心理學家,其私人診療所專門從事個人心理治療並幫助受情感缺失父母傷害的成人。

琳賽‧吉普森曾在母校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與老道明大學擔任兼任副教授,目前居住並執業於美國維吉尼亞海灘區,著有《Whoyouweremeanttobe》,並於美國知名雜誌《潮流女性》有固定專欄。

■譯者簡介范瑞玟淡江大學西語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州CollegeofDuPage藝術學副學士。

目前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赴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交換留學,同時在中華民國才女向上幸福股份無限公司擔任股份最多的那個以及自由藝術翻譯代課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致謝忽視童年心理需求,成年後不易幸福Chapter1影響我們一生的人Chapter2什麼是情感缺失?Chapter3與情感缺失父母相處Chapter4四大類情感缺失父母Chapter5你的傷痛我知道Chapter6痛苦的內求型人格Chapter7崩解後的覺醒Chapter8擺脫父母的綑綁Chapter9擺脫過去Chapter10找到情感健全的人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作者/ 琳賽.吉普森 簡介/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财繼《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後的另一部心靈滴雞精。

财書中每個真實案例都讓你大叫:「對!對!我就是這樣!」财為人父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5837594 ISBN10/ 9865837595 EAN/ 9789865837594 誠品26碼/ 2681363610006 裝訂/ 平裝 頁數/ 256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18K 試閱文字 內文:情感孤寂非關男女 情感交流是人類的基本需求,無關性別。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的女性多過於男性,我仍然治療過許多在早期人際關係中的孤寂男性。

大多人認為男性的情感需求較低,可是看看自殺率與犯罪數據就知道,他們在某些方面比女性更為痛苦。

或許他們沒有表現出來,但缺乏親密感、歸屬感或關心的男性一樣會有空虛感。

孩子一旦發現無法與父母感情互動,常會扮演他們認為父母所希望的角色,強化與父母的連結。

這麼做或許能贏得一時的讚許,但仍然不是真誠的情感交流。

畢竟情感缺失父母不會因孩子取悅了他們,就突然發展出同理能力。

童年缺乏情感互動的人,不論男女,通常不相信有人會愛上「真正的」自己。

他們深信,想要拉近雙方的關係就必須扮演以對方為重的角色。

不敢說真話的傑克 剛結婚時,個性活潑的凱菈經常讓傑克有被愛、快樂的感覺,但現在傑克卻非常憂鬱。

「我應該是快樂的,」他說:「我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男人,也努力成為她想要的男人。

但我痛恨這種假裝的感覺,總覺得好像在演戲,勉強自己樂觀。

」 我問傑克,凱菈看見的他是什麼樣子? 「我應該像她一樣快樂、讓她覺得被愛、讓她永遠快樂。

」他望著我,想獲得我的肯定,在我開口前他又說:「凱菈下班回家時,我會裝出開心的樣子,但我覺得這樣好累。

」 我問傑克,如果告訴凱菈其實他是勉強裝出開心會怎麼樣?他說:「如果說實話她可能會又驚又怒吧!?」 我告訴傑克,雖然小時候曾因為說出內心感覺而惹怒別人,但聽起來凱菈並不會這樣,只有他易怒的母親,才會在別人不聽命行事時爆發。

傑克和凱菈間的穩定情感應該能讓他輕鬆做自己,但傑克卻深信:如果不努力就會毀了一切。

當我告訴傑克,新的相處模式能讓真正的自己有機會被愛。

被點出情感需求後,傑克不自在又難為情的說:「我被你說得好像可憐又黏人。

」 傑克從小便從母親那裡接收到「弱者才有情感需求「的訊息,若他不照母親的意思做,他就不乖、不值得被愛。

   傑克終於了解自己的心情,也更能對凱菈敞開心房,周時凱菈也完全接納他。

發現自己對母親懷抱很深的怨氣,傑克驚訝的說:「不敢相信我這麼恨她。

」傑克不知道的是:當有人毫無理由的控制你時,有恨意是正常、不由自主的,因為這表示「那個人正在抹滅你的感情、犧牲你來滿足他的需求」。

困在父母的愛裡   這種孤寂感不只存在兩性關係中,即便單身者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因為跟父母和朋友的相處也感到孤寂,使他們不想付出心力談感情。

從父母那裡學到「關係是麻煩且會被拋棄的」,加上疲於應付視他們為附屬品的父母,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像人生陷阱一般。

被控制的露意絲   近三十歲時,小學老師露意絲覺得被控制狂母親主宰了。

母親原本是不苟言笑的女警,要求女兒同住以便照顧她。

面對母親的諸多要求,讓露意絲有輕生的念頭。

露意絲的治療師直截了當告訴她,她得脫離母親的控制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

當露意絲告訴母親她要離開時,母親說:「不可能,妳絕對會受良心譴責,而且沒有妳,我活不下去。

」 露意絲鼓起很大勇氣才建立自己的生活。

在過程中,她發現罪惡感只是自由的一點代價。

否定自己的直覺   情感缺失父母不正視孩子的心情和直覺,孩子因此學會讓步,採取對方能接受的策略。

孩子長大後會否定自己的直覺,反而選擇錯誤的對象。

孩子可能會相信得靠自己來改善關係,將努力經營感情的原因合理化:和另一半相處,每天天人交戰是必經過程。

雖然維持溝通和交流確實需要努力,但不該是永遠做不完的白工。

若是兩情相悅、彼此了解、相互支持,這段感情的基調會是輕鬆愉快的,期待看到對方或見面時會感到開心並不貪心。

若有人說:「沒有人可以擁有全部。

」其實是在傳達他沒被滿足的情感需求。

若感情上不滿足我們會知道,得到足夠的愛時也會知道。

你不是需索無度的無底洞,當你感覺少了什麼的時候,你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

可是,若被訓練成否定自己的感覺,當外人看來沒問題的時候你卻抱怨,就會產生罪惡感。

如果你有固定居所、有固定薪水、有足夠的食物,還有伴侶或朋友,你的常識告訴你:「還有什麼不好的呢!」 大多人能立刻列舉讓自己滿足的理由,而羞於承認自己的不滿足,並且因為自己沒有「對的」感覺而自責。

活動 【1111狂歡慶】全站單筆滿$2222折$222 【1111狂歡慶】全站單筆滿$1111折$111 【振興閱讀大飽眼福】圖書五本結帳再9折 【誠品線上21週年慶】讀書共和國,雙書再95折 [誠品線上21週年慶]小樹文化全書系雙書75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