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狂人讓德、日買單打造鐵皮屋下的世界第一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一樣的「黑手」老闆. 黑手老闆. 54歲的德大董事長黃耀德,是台中機械業敢衝敢拚敢投資的進擊中生代。

(攝影·蔡世豪) ... 在今天看見明天 × 研發狂人讓德、日買單打造鐵皮屋下的世界第一 萬年生 話題人物 1023期 2016-07-2813:37 +A -A 加入收藏 綠油油稻田邊的鐵皮屋工廠,是台灣鄉間尋常的畫面,但在台灣中部,卻藏著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鐵皮屋傳奇。

台中市神岡,一棟白色牆面的廠房,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從稻田旁的道路往前走一百公尺,接著,眼前是一輛鮮紅色的法拉利和寶藍色的寶馬(BMW)跑車,一左一右像門神般停在公司門口,我們來到了德大機械。

「德大做刀庫,(營收規模)全球第一。

」工研院工具機科技中心組長羅佐良說,德大在台灣市占率逾五成,沒有它,產值一千四百億元的台灣工具機產業恐怕要停擺,如東台、百德、亞崴、高鋒與台中精機等工具機大廠,一字排開都是它的客戶。

它的產品,更賣進德國DMG、日本大隈(Okuma)等國際知名工具機大廠,成為旗下夢幻機種的重要零組件。

  不一樣的「黑手」老闆 54歲的德大董事長黃耀德,是台中機械業敢衝敢拚敢投資的進擊中生代。

(攝影·蔡世豪) 三字訣稱霸業界 換刀速度○.七六秒,全台最快 鏈條式刀庫最高可儲放上百把刀具,但組裝難度高,需歷時8小時,比一般量產圓盤式刀庫多出30倍時間。

(攝影·吳東岳)   工具機是「工業之母」,包括iPhone手機、雙B汽車、波音飛機等產品組裝所需的金屬零件,都不能沒有它;每台機器都要內建數十,甚至數百把不同功能的刀具,刀庫正是機器中存放刀的倉庫,可說是工具機的「手」,少了它,機器就無法快速換刀,加工產出一件件符合良率與精密度的零件。

精良的刀庫不但要做到全自動,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快、穩、準。

台中精機總工程師陳燦輝透露,「德大的刀庫,換刀時間只要○.七六秒,是全台灣最快。

」不只如此,高速換刀同時,還能做到精準定位,以及顫震量小於十條(○.○一公分)的穩定和精密度要求。

掀開鐵皮,德大的絕世武功,就藏在快、穩、準三字訣之中,藉此打開長年由德國、日本壟斷的市場,打進工具機產業裡最頂尖的知名大廠。

德大的重要客戶、全球第二大工具機廠、日本山崎馬扎克(Mazak)副社長清水紀彥就曾公開讚揚,德大從設計到生產,具有開發能力及技術能力,在品質、交貨期、成本等管理方面不遜於日本廠商,「因為出色的品質控管生產機制,至今共採用了五千五百台以上的刀庫。

」 德大營收除了與第二名有一倍差距,在刀庫領域穩坐世界第一,一套刀庫要價數十到數百萬元不等。

  不願受制於人的創業夢 花半年時間,研發出獨門產品   去年,集團營收逾四十億元,員工人均年產值一千三百萬元,比股王大立光約九百萬元的人均產值,還高逾四成;甚至,它近期還成功突破,設計出長期由德國、日本壟斷的機械手臂關鍵零組件「減速機」(編按:一種讓馬達降速,卻又維持高扭力強度的技術,一支機械手臂要用六顆),立刻吸引科技大老,出價二十億元收購未果,因為他無意把辛苦創業的成果,拱手讓人。

德大能在德、日頂尖大廠環伺下,打造出稱霸世界的刀庫傳奇,現年五十四歲的董事長黃耀德,是背後的關鍵推手。

第一次見面,他身穿花襯衫、一塵不染的白長褲,跳脫一般人對黑手老闆的既定印象,甚至記者還沒開口採訪,他就先表明不想出名、不能拍照,但緊接著他熱情地為記者上了整整一小時的技術課。

問他成功的關鍵,他不假思索就說:「我的競爭力就是認真。

」 從小研究員到大老闆,黃耀德創業的核心精神確實要從「認真」兩字說起。

時間,則要拉回一九九○年。

頂著美國機械碩士學歷的他,回台後立刻投了十多家企業履歷,最後獲工研院錄取,成為月領二十七K的副研究員。

有一次,為了一個研究向廠商購買零件,他開口殺價,「我說可不可以便宜五十元,他說不行,一點談判空間都沒有。

」在經歷這件事後,激起他的創業鬥志。

換做一般人殺價不成大概就算了,他為了控制成本,也不讓自己的產品受制於人,決定跳下去研發,半年後,成功研發出當初廠商的獨門產品:刀庫。

身為機械碩士,黃耀德這麼說,「機械這東西有什麼難,要做不做而已,願意做就有。

」 當時,台灣的刀庫廠只有一家,一台刀庫開價二十萬元,日本製則賣三十萬元,而他研發的成本只要十萬元;於是,一九九四年,三十二歲的黃耀德從十坪大廠房起家創業。

  超龜毛精神 產品兩大獨特性,擠進日本窄門   但看得到市場,卻未必吃得到,一開始前九個月,他一張訂單也沒接到,眼看著創業金再三個月就要告罄準備收攤,此時天降甘霖,一位出身工研院的台商老闆,下了四十台的訂單;到了第二年,當資金又再度只能撐三個月時,老字號的工具機廠台中精機,也下了一筆訂單。

這兩筆訂單,幫助他熬過了創業的前兩個年頭。

萬事起頭難,一旦產品有了實績,黃耀德的事業開始漸入佳境,接著他逐一拜訪台灣工具機大廠,市價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讓他跑業務幾乎無往不利,「第一年營業額一千萬元、第二年兩千萬元、第三年四千萬元,第四年八千萬元……。

」黃耀德很快嘗到創業的甘味。

但德大產品並非只靠價格取勝。

十年前,把刀庫賣進精密機械大國日本代表廠商山崎馬扎克,則是他走出台灣,打開國際市場的關鍵一役。

在此之前日本廠商普遍看不起台灣,德大異軍突起,連日本工具機大廠都嘖嘖稱奇,甚至引發工作機械工業會(JMTBA,類似台灣工具機公會)成員的討論,誰也沒想到,台灣製造的刀庫品質竟然能達標。

德大產品擁有兩項獨特性:一是他的產品能通過運轉五百萬次的壽命測試,二是完成低溫攝氏零度的測試,為此,他甚至把刀庫送到冷凍車裡冰,冰到零度時趕快測試各種運轉無虞,前前後後至少花了一年反覆調校,才擠進日本客戶的窄門。

能做到這點,關鍵在於黃耀德對產品精益求精的龜毛精神。

陳燦輝還觀察到,黃耀德不僅對品質的要求很龜毛,也聽得進客戶抱怨。

舉例來說,當有客戶抱怨維修不方便、換刀系統壽命太短,他的回應一定是努力改進,就算不是德大產品的問題,也一定先回去分析確認,下次再告訴客戶哪邊出問題,「一定要找出原因才叫龜毛。

」陳燦輝形容。

  聽得進客戶抱怨 只要客戶挑剔,修改到完美為止   德大每月可生產超過2000組刀庫,包括全世界營收規模前兩大工具機廠在內,銷往全球超過百家客戶。

(攝影·吳東岳)   「有問題怎麼辦?改!又出現問題,再改!」黃耀德無法忍受任何人對自家產品的抱怨,不論是材質、設計或尺寸、公差(機械零件可容許的誤差範圍)哪個部分出問題,他一定想辦法解決,「就是不能讓人家抱怨呀,應該可說是完美主義者。

」也因此,儘管德大已累積上萬種刀庫,到現在每一種都還在繼續改,不斷琢磨到接近完美為止。

他追求完美的龜毛程度,從經營款待客戶也可窺知一二。

他交代公務車後座一定要放公司產品型錄,凡是辦展邀客戶來參訪,客戶住宿的飯店房間也要有德大產品型錄、客戶名字,力求建立專業、體貼印象;他也嚴禁長期配合的車行司機抽菸、嚼檳榔,司機的衣服沒紮好或穿拖鞋,只要他一看到,該司機從此列入拒絕往來戶,就為了讓客戶留下最好印象。

德大這種做到最好的競爭力,不單是靠技術的追求而已,黃耀德說,「我不是技術取勝,是認真取勝。

」 打入日本市場初期,德大的產品品質不夠好,客戶毫不客氣地抱怨,他不找藉口,誠實面對產品缺點,認真改善,藉此紮穩馬步。

他透露,當品質問題發生時,日本客戶會要求寫檢討報告,台灣企業報告結論常寫人為疏失,會加強品保,他發現這在日本人眼中不叫檢討報告、絕對會被打槍;日本客戶一定要求檢討出讓品質出問題的原因,例如,如果追究檢討的結果是員工沒有把螺絲鎖緊,但這還不夠,還要像醫生一樣,確認病因後,再提出對症下藥的療方。

也就是說,當確認是人員疏失,就必須追究原因出在哪裡?員工薪水夠不夠?還是心態出問題?因為產品沒一一檢查才沒發現品質狀況,未來每個產品出貨前,都要一一用手指檢查每個螺絲,改進方式更要列入標準作業程序(SOP)中追蹤,才算合格。

「日本小學用歌謠教兒童過馬路:站好,左看看,右看看,往前走,動作確實。

」黃耀德認為,一般人也都知道要改善,也並非做不到,只是一旦要花好多時間,往往就不願意去做,「說來說去就一件事,有些人不解決問題,面臨困難就退縮,有些人就是去找方法,想方法解決。

」 為了讓公司保持競爭力,他親自面試每一位員工,儘管自己是碩士學位,卻篤信學歷無用論,任用人不問學歷,只問能力,他的考題只有一題:三十分鐘內,在考卷上寫下飛機能飛的原因,但不限制上網查資料或利用其他資源找答案,唯一的目的,就是測驗應徵者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他對員工祭出了棒子與胡蘿蔔的策略,生產線每年固定淘汰績效最差的最後兩名員工,但提供平均薪資五十五K、每年至少加薪五%的待遇。

  研究魂上癮 逾二十年沒過年,在家畫設計圖   鮮少在媒體曝光的德大董事長黃耀德(中),難得拉著副總經理江禮華(左)與林淑戀(右)合影。

(攝影·吳東岳)   天生對機械設計有興趣的他,也是研究狂,為了投入研發,從創業迄今,已有超過二十年沒過農曆年,都在家中畫圖、設計,研究怎麼創造新技術。

台中市經發局長呂曜志因考察機械業而認識黃耀德,也用「研發狂」來形容他。

呂曜志說,有一次去找黃耀德,他竟然花了整個晚上的時間,秀出五個簡報談最新技術與創業點子,「果然是工研院出來的老闆。

」 羅佐良則觀察,黃耀德很願意嘗試新東西,除了運用鋁或塑膠等不同材質研發,測試產品速度、重量可否再優化之外,最近還進階到用電腦軟體自動設計產品,一一把重量、機械剛性、疲勞、穩定度、邊界、接觸條件等超過三十組參數需求與不同組合放進電腦中,在智慧軟體設計協助下,讓產品設計更有效率;甚至想了超過十個題目,到處找人執行,「他同意失敗,但要知道失敗的原因。

」 德大的資本額為五千萬元,黃耀德捨得每年投資兩倍資本額,砸一億元在培養人才和研發技術上。

先前,他花了三年、砸下上千萬元研發出機械手臂減速機,正是願意投入研發的成果。

  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 產品若不夠好,客戶捧錢也不賣 儘管新產品很吸睛,他追求完美的龜毛精神卻再度發威,許多客戶想出價買下他研發出的減速機,他卻認為還是「半成品」而惜售。

「一般廠商能賣就賣,他不會因為客戶要買,就賣。

」羅佐良透露,中國廠商只要求機械手臂減速機使用壽命達三千、五千小時,德大則已突破八千小時,不只中國客戶,連美國、日本都有客戶想買,他卻認為,還不夠好、還未達到媲美日本製的一萬小時,對客戶「sayNO」,「客戶要求就這樣賣沒關係,他不賣,除非測試到完美。

」 這段創業路,黃耀德走了二十二年,龜毛,是機械同業普遍對他的形容詞;認真,則是他在訪問中提過好多次的關鍵詞。

事實上,他從十三歲就想創業,這和他小小年紀就開始養成的「成就動機」有關。

「創業很屌、當老闆很屌,不用被人家罵,可以罵人家。

」學生時代的黃耀德曾到姑丈在高雄的機械廠打工,姑丈走路有風的老闆形象,從此深深烙印在心中。

他回想小時候雖然衣食無虞,但其實家境並不寬裕;念五專的時候,看到同學買當時當紅的Sony隨身聽,騎機車甚至開車上學,想擁有的欲望激發出他的成就動力,「當你看到別人好,想要跟他一樣。

」黃耀德這樣自我剖析,「我認真做好,應該會有相當報酬,才能顯現出我的與眾不同、成就感。

」 七月盛夏,陽光從德大的鐵皮屋門窗透進來,外頭的稻田也被陽光照得白花花、生機盎然。

黃耀德寫下的傳奇,不過只是台中上萬家鐵皮屋廠房競爭力的縮影,而機械產業,更是蔡英文政府要打造五大創新產業的樹根所在。

隨著中央和地方產官學研積極整合,當根部的養分足夠、抓地穩固,台中機械業就有機會開枝散葉,在稻田邊長出台灣新的兆元產業。

  德大廠房隱身在台中稻田邊,聯外產業道路只容兩輛車通過,符合董事長黃耀德的低調性格。

(攝影·吳東岳) 德 大 成立:1994年 董事長:黃耀德 主要業務:工具機刀庫等 2015年營收:集團約40億元 從今開始!持續閱讀,掌握財經脈動、解構產業趨勢! 德大 刀庫 創業 認真 機械 研發 工廠 延伸閱讀 企業品牌名片就在八德最頂尖廠辦【三本CEO】 2022-03-04 每幅NFT作品賣逾60萬…27歲小夥子,從沒沒無聞到受收藏家追捧 他是怎麼做到的? 2022-03-11 唾液快篩爆與高端「有關係」!陳時中:有關係又如何 到貨時間、價格多少一切決定在「它」手上 2022-04-30 還沒收到「防疫關懷包」嗎?別等了,雙北市已停發 黃珊珊證實「剩這些」發完就沒了 2022-05-17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低接金融股時機到!第一金、臺企銀...3檔金融除息秀來了,「這1檔」外資提前買爆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