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國-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安國個性耿直,重操守,講忠信,不趨附權貴,以致屢遭貶斥,轉徙流寓;然安貧樂道,不求浮世利名,時人以之與二程先生相提並論。
謝上蔡論年輩較安國為長,稱他如大冬 ...
跳到主要內容
:::
胡安國-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請務必輸入聲調做結束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
上傳圖片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
錄製聲音
開始錄製
停止錄製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胡
ㄏ
ㄨ
ˊ
安
ㄢ
國
ㄍ
ㄨ
ㄛ
ˊ
húānguó
字體放大
切換辭典
ToggleDropdow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ㄏㄨ
ㄢ
ㄍㄨㄛ
漢語拼音:
húānguó
解釋:
人名。
(西元1074~1138)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宋經學家。
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
王安石廢棄《春秋》,安國以為其乃先聖傳心之要典,故仍潛心研究二十年。
諡文定。
著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
人名。
(西元1074~1138)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宋經學家。
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
王安石廢棄《春秋》,安國以為其乃先聖傳心之要典,故仍潛心研究二十年。
諡文定。
著有《春秋傳》、《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胡安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胡安國(1074~1138)字康侯,北宋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
哲宗紹聖四年(1097)中進士,擢為太學博士,旋又奉派提舉湖北、湖南、成都學事;紹興元年(1131)任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紹興五年,以安國為經筵舊臣,令纂修所著〔春秋傳〕。
三年書成,高宗謂「深得聖人之旨」,進為寶文閣直學士;同年卒,享年六十五歲,諡文定。
著有〔春秋傳〕三十卷行於世,元、明兩朝取士,以此書為經文定本。
安國個性耿直,重操守,講忠信,不趨附權貴,以致屢遭貶斥,轉徙流寓;然安貧樂道,不求浮世利名,時人以之與二程先生相提並論。
謝上蔡論年輩較安國為長,稱他如大冬嚴雪中的松柏,可見其足堪為當時士林表率。
〔宋史〕本傳中亦稱他「進退合義,為渡江以來儒者之冠」。
〔宋史〕本傳載:「安國之使湖北也,(楊)時方為府教授,良佐(上蔡)為應城宰,安國質疑訪道,禮之甚恭,每來謁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
」其為人謙恭如此。
安國學宗程頤,唯依學統言,並非二程嫡傳;他曾自稱其學問得之伊川書者為多,故謂之為程頤之私淑,亦不為過。
蓋安國所與游者,游酢、謝良佐、楊時皆程門弟子,其子胡宏(五峰),受學於楊時;全祖望在〔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指出:「南渡昌明洛學之功,文定(胡安國)幾侔于龜山(楊時),而朱熹、張拭、呂祖謙,皆其再傳。
」可見其在伊洛淵源中的地位。
安國為學,重在經世,亦即通經致用;他盡畢生之力治〔春秋〕,目的亦在經世。
他認為「百王之法度,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
主張人主欲「經邦濟世」,必須取法此書。
〔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載安國之言:「某初學〔春秋〕用功十年,遍覽諸家,欲求博取,以會要妙,然但得其糟粕耳;又十年,時有省發,遂集眾傳,附以己說,猶未敢以為得也;又五年,書成,舊說之得存者寡矣。
及此二年,所習似益察,所造似益深,乃知聖人之旨益無窮,信非言論所能盡也。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才將〔春秋傳〕寫成;又奉高宗旨,再加纂修,此書之成,耗盡了安國畢生心力,其治學之勤奮、態度之嚴謹,於此可見。
〔春秋傳〕成書後,為歷朝主政者所推崇。
宋高宗將其列為經筵讀本;元朝仁宗皇慶二年(1313)下詔行科舉新制,以胡傳為科舉取士必讀,與〔春秋〕三傳並行;明代科舉,漸棄經不讀,惟以胡傳為主。
明永樂年間,胡廣等奉敕修〔春秋大全〕,經文即以胡傳為依據;清人亦謂〔春秋大全〕一書,「所采諸說,惟憑胡氏定去取,而不復考論是非」。
當時所謂經義,實乃安國之傳義,尊崇胡傳自此蔚為風尚。
胡安國〔春秋傳〕的特點,在事按〔左氏〕,義采〔公羊〕、〔穀梁〕,兼採三傳,而又能突破三傳。
他服膺孟子及程頤的〔春秋〕說,又與孫復〔春秋尊王發微〕中的學術觀點,有相通之處,從名實關係闡明〔春秋〕尊王大義,對春秋大義的闡發具有鮮明的理論色彩,在歷代春秋學的研究中,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其論點不僅為前儒所不及,對後世亦有其一定的影響。
胡安國(1074~1138)字康侯,北宋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
哲宗紹聖四年(1097)中進士,擢為太學博士,旋又奉派提舉湖北、湖南、成都學事;紹興元年(1131)任為中書舍人,兼侍講;紹興五年,以安國為經筵舊臣,令纂修所著〔春秋傳〕。
三年書成,高宗謂「深得聖人之旨」,進為寶文閣直學士;同年卒,享年六十五歲,諡文定。
著有〔春秋傳〕三十卷行於世,元、明兩朝取士,以此書為經文定本。
安國個性耿直,重操守,講忠信,不趨附權貴,以致屢遭貶斥,轉徙流寓;然安貧樂道,不求浮世利名,時人以之與二程先生相提並論。
謝上蔡論年輩較安國為長,稱他如大冬嚴雪中的松柏,可見其足堪為當時士林表率。
〔宋史〕本傳中亦稱他「進退合義,為渡江以來儒者之冠」。
〔宋史〕本傳載:「安國之使湖北也,(楊)時方為府教授,良佐(上蔡)為應城宰,安國質疑訪道,禮之甚恭,每來謁而去,必端笏正立目送之。
」其為人謙恭如此。
安國學宗程頤,唯依學統言,並非二程嫡傳;他曾自稱其學問得之伊川書者為多,故謂之為程頤之私淑,亦不為過。
蓋安國所與游者,游酢、謝良佐、楊時皆程門弟子,其子胡宏(五峰),受學於楊時;全祖望在〔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指出:「南渡昌明洛學之功,文定(胡安國)幾侔于龜山(楊時),而朱熹、張拭、呂祖謙,皆其再傳。
」可見其在伊洛淵源中的地位。
安國為學,重在經世,亦即通經致用;他盡畢生之力治〔春秋〕,目的亦在經世。
他認為「百王之法度,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
主張人主欲「經邦濟世」,必須取法此書。
〔宋元學案‧武夷學案〕中載安國之言:「某初學〔春秋〕用功十年,遍覽諸家,欲求博取,以會要妙,然但得其糟粕耳;又十年,時有省發,遂集眾傳,附以己說,猶未敢以為得也;又五年,書成,舊說之得存者寡矣。
及此二年,所習似益察,所造似益深,乃知聖人之旨益無窮,信非言論所能盡也。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才將〔春秋傳〕寫成;又奉高宗旨,再加纂修,此書之成,耗盡了安國畢生心力,其治學之勤奮、態度之嚴謹,於此可見。
〔春秋傳〕成書後,為歷朝主政者所推崇。
宋高宗將其列為經筵讀本;元朝仁宗皇慶二年(1313)下詔行科舉新制,以胡傳為科舉取士必讀,與〔春秋〕三傳並行;明代科舉,漸棄經不讀,惟以胡傳為主。
明永樂年間,胡廣等奉敕修〔春秋大全〕,經文即以胡傳為依據;清人亦謂〔春秋大全〕一書,「所采諸說,惟憑胡氏定去取,而不復考論是非」。
當時所謂經義,實乃安國之傳義,尊崇胡傳自此蔚為風尚。
胡安國〔春秋傳〕的特點,在事按〔左氏〕,義采〔公羊〕、〔穀梁〕,兼採三傳,而又能突破三傳。
他服膺孟子及程頤的〔春秋〕說,又與孫復〔春秋尊王發微〕中的學術觀點,有相通之處,從名實關係闡明〔春秋〕尊王大義,對春秋大義的闡發具有鮮明的理論色彩,在歷代春秋學的研究中,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其論點不僅為前儒所不及,對後世亦有其一定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胡安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延伸文章資訊
- 1相提並論-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解釋: 把性質、情況相似的人物或事件放在一起討論或同等看待。如:「此一時,彼一時,怎麼可以相提並論?」 把性質、情況相似的人物或事件放在一起討論或同等看待。如:「 ...
- 2胡安國-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安國個性耿直,重操守,講忠信,不趨附權貴,以致屢遭貶斥,轉徙流寓;然安貧樂道,不求浮世利名,時人以之與二程先生相提並論。謝上蔡論年輩較安國為長,稱他如大冬 ...
- 3同日而言- 教育百科
相提並論。《晉書.卷一二四.慕容盛載記》:「勛道之茂,豈可與周公同日而言乎!」也作「同年而語」、「同日而語」。
- 4兵不厭詐-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誠信是待人接物應該遵守奉行的,你怎麼可以拿來與兵不厭詐的用兵之道相提並論呢? 商場上競爭激烈,兵不厭詐的招數層出不窮。在我們還無法確定從中判斷真假時,切莫 ...
- 5並-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如:「相提並論」、「異說並起」。《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2.用於否定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