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vs自備容器,誰更衛生?破解4 大環保防疫迷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發,衛生安全成為首要考慮,為減少病毒傳播,陸續聽聞店家改回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免洗餐具,甚至拒絕顧客自備容器。

搜尋 搜尋 環境議題 主題 文章 上一頁 分享 專題報導 生活 2mins 2020年4月30日 一次性餐具v.s.自備容器,誰更衛生?破解4大環保防疫迷思 作者:Greenpeace綠色和平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發,衛生安全成為首要考慮,為減少病毒傳播,陸續聽聞店家改回使用一次性塑膠用品、免洗餐具,甚至拒絕顧客自備容器。

這樣的做法會誤導民眾誤以為一次性塑膠更加安全,忽略防疫最重要的是清潔、勤洗手。

一次性塑膠餐具和容器不但無法降低傳播風險,還有研究指出病毒停留在塑膠表面可存活72小時之久,而且塑膠污染更會影響環境好幾世紀!想在疫情期間也兼顧環保,並不是不可能! 1.疫情期間,繼續使用重複填裝的容器安全嗎? 答:安全,只要清潔妥當即可!用肥皂水、熱水有效清潔跟消毒容器表面,杜絕細菌及病毒傳播。

家用的洗潔精其實已經足夠消除病毒的感染性,用來清洗重複使用的容器,安全衛生。

一次性塑膠餐具、咖啡紙杯等,真的可以阻止病毒傳播嗎?©FredDott/Greenpeace2.使用一次性塑膠容器、咖啡紙杯、免洗餐具,是否更安全? 答:不是。

近日發布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研究便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在各式物體的表面仍然可以存活一段時間,塑膠製品的表面可存活72小時為最久,因此一次性的塑膠包裝、塑膠製的免洗餐具並沒有更衛生或更安全。

且新冠病毒會依附在塑膠及卡紙上,而這些塑膠包裝和容器在生產、運輸、儲存,甚至使用期間,都有機會成為播毒媒介,消費者不會知道這些包裝有否曾曝露於受感染的風險之中。

因此改換回使用一次性餐具、紙杯等並不能確保衛生、食品安全,反而可以肯定的是對環境的害處更多。

  閱讀更多關於兼顧環保和防疫的文章:面對疫情,我們仍有辦法不犧牲環境 臺南無包裝商店——富榖樂商行以重複填裝的形式販賣乾貨等商品。

©Greenpeace3.無包裝商店會不會變成防疫破口? 答:不會!無包裝商店在平時就非常在意食品安全,在運送、填裝、容器清洗的流程上,都是非常講究跟確實的! 在消費的過程做到防疫,不外乎是做好食品清潔、經手人員和包裝的清潔以及消費者本身做好消毒、防疫措施。

店家應控制好的因素中,無包裝商店都盡可能把關。

例如我們實地走訪一間臺南無包裝商店,就注意到除了進門需要消毒外,食品的填裝有固定的店員服務顧客,容器也會徹底清潔。

防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清潔!因此無論是無包裝商店還是一般的商店,服務消費者前都盡可能先進行消毒,接觸消費者的自備容器也用熱水清洗乾淨後再使用! 4.容器租借服務會不會變成防疫破口? 答:為應對塑膠污染問題,超市業界和餐飲業界應該設立一套系統。

目前臺灣現有的容器、餐具清洗業者已有拿到多項國際衛生驗證,讓消費者可以安心的重複使用容器。

疫情期間,我們的生活方式難免會受到影響,但絕不會改變綠色和和平的核心價值,為了更健康的地球,我們將持續推動臺灣超市減塑,包括盤點並公佈塑膠使用量、設定減塑目標等,用創新、可規模化的方式提供給消費者友善環境的消費體驗,也確實做好食品衛生、安全的把關。

超市減塑,誰當先鋒? 臺灣的超市中平均近80%的商品被塑膠包裝,綠色和平與廣大的支持者呼籲九大零售企業減塑,提供消費者無塑的購物空間。

面對嚴重的海洋塑膠危機,我們希望看到臺灣零售企業實踐減塑!現在就加入「超市減塑」連署,讓臺灣邁向無塑! 相關文章 2022年3月1日 生活 新聞稿 綠色和平深入「南投能高賽德克山村」淨山清理驚人垃圾瀑布 2022年1月28日 減塑 專題報導 減塑的關鍵方案:採用「重複使用」模式,推動《全球塑膠公約》 2021年12月30日 減塑 專題報導 導正源頭減塑解方,綠色和平於「生物可分解塑膠的使用與去化」公聽會發言 2021年12月10日 生活 專題報導 綠色和平「低碳生活月」邀炎亞綸一同開幕,邀您減塑、蔬食,為地球減碳! 捐助支持 捐助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