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如何找回安全感:「認同上癮症」成因、症狀與解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標籤: 海苔熊, 安全感, 認同上癮症, 感情, 人際關係,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 會自己逼死自己,其實糾結來糾結去都只有一個問題而已:缺乏安全感。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7/09/16,生活PhotoCredit:tk66、Laymik
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海苔熊讓我們想想下面這些問題,你有這樣的情形嗎: 在感情裡面總是有很多的不安,害怕被對方傷害,卻也不知不覺地傷害了對方。
總是要逼死自己,害怕停下來就會被淘汰,所以焚膏繼晷,追求完美,卻總是覺得自己還不夠。
表面上看起來過得很好,沒什麼困擾。
其實,有很多話,只是你不說而已,因為那些太黑暗、太痛苦、一直腳伸進去就會跌落深谷,所以你在別人面前假裝,但你很清楚這只是你的假面具。
強顏歡笑非真笑,總比不笑來得好。
因為害怕被丟下來,所以總是緊緊抓住對方;害怕自己一個人,所以你的感情從來沒有空窗期,但是當身邊沒有人陪伴的時候,還是寂寞覺得冷,只好拼命滑手機、用力玩遊戲,我看窗外,覺得自己很沒意義、很空虛。
一個人之所以會過得不好,之所以會在各種感情當中跌跌撞撞,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困擾,之所以會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害怕被拋棄、會自己逼死自己,其實糾結來糾結去都只有一個問題而已:缺乏安全感。
要是能重來,你會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情?所有的人生課題,都是安全感的課題。
阿德勒說,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你知道要做到課題分離、你知道要做到自我鼓勵、但為什麼還是有各式各樣的擔心、焦慮、害怕?一、找回自己的安全感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自己總是有這麼多的不安?或者,為什麼一直以來你都以為自己過得很好,小時候也沒什麼童年創傷,後來在感情或是人生走到中場的時候,才發現許多隱藏的焦慮和緊張,正在你的身體裡面蔓延?
有些書籍都會用很多的故事、很多的「爸媽害的」(或者童年創傷)、早年不被愛的感受,來解釋「你為何會過得如此辛苦」,可是,然後呢?你是否還沒有準備好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沒有辦法跟家人溝通?因為你早就已經不認這些家人了,對他們已經沒有愛也沒有恨,剩下的只是漠然,那麼,要怎麼看見修復的可能呢?相較於《情緒鬆綁》走的是行為和認知的路線、《即使家庭會傷人,愛依然存在》走的是修復原生家庭的路線,這本《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提供了另外一種「中間」的路線,讓你可以在情緒上面走得深一點,又可以在還沒有準備好「見自己父母」的時候,先練習「當自己的父母」。
所謂的長大,就是了解到一個事實:
「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給你完整的安全感。
」其實,這就是皓宜說的「接受人的能力有限」。
如果你的爸媽總是情緒勒索,你的童年坑坑洞洞,在感情裡面常常跌倒又常常害人跌倒,而且沒有人愛你(躲在桌子底下),那麼不如從現在開始先練習好好的愛自己──用具體、不浮誇的方式。
二、你有認同上癮症嗎?PhotoCredit:GanKhoonLay按照慣例,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這樣的「症頭」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擔心自己如果不夠努力就會被拋棄。
如果怠惰、懶散,就會失去別人的喜歡和愛 買了一個負責任的包裝紙,擔心如果沒有把事情做好會影響到別人,表面上看起來很負責,其實這裡面包的是滿滿的不安。
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害怕自己做了什麼別人會不滿意(儘管這個「別人」並不存在)。
「你愛我嗎?」、「你真的想跟我結婚嗎?」、「你喜歡我哪一點?」總是不斷地問伴侶類似的問題,而且每次問只能像止痛藥一樣,下次感到不安的時候又會再問對方⋯⋯這種在意別人在意到失去自我的人,心理師Chloe稱之為「認同上癮症」,儘管它並不是精神病學診斷手冊(DSM5)的診斷,但仍然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和人際關係。
三、你生命中的大石頭PhotoCredit:GanKhoon、Layabdulkarim、http://ActiveTravel.Rocks/、Suji為什麼會有認同上癮症呢?下面四種人,Chloe指出有可能是認同上癮症的高危險群: 男尊女卑的家庭 有過度優秀的手足 曾經有被霸凌或排擠的經驗 在嚴厲又缺乏支持的教養下長大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或許拜他們所賜,因為你害怕停下來,而讓你在工作上相當成功,但其實你很累,因為心中那個像天一樣高的標準,自己無論如何都達不到。
你飄向北方,不聽也不想,不敢回頭望,但你可曾想過,那個你一直叫別人不要問的家鄉,住著一個等待你的小孩?四、破洞人生PhotoCredit:AtterratioAeternus、ErinAgnoli那個沒有被看見的內在小孩,是一切不安的源頭。
前陣子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分析,1,314個參加《戀愛這種病》研究的樣本當中,發現書中各式各樣的「病」、都與我們研究裡面調查的焦慮、憂鬱、生活滿意度等等有關。
而焦慮、憂鬱、生活滿意,也都和「安全感」有強烈的關係(相關係數介於.3~.7之間)。
如果安全感這麼重要,為什麼我們總是修不好?「不安是來自於內在匱乏的放大。
」Chloe說如果你每次不安都是透過分散注意力,滑手機玩遊戲,傳訊息問對方「在幹嘛」,那麼真正的焦躁還是藏在底下沒有解決。
「安全感是是由與人親近的相處,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累積起來對人和世界的一種相信。
」Chloe說,可是如果你總是靠別人給你安全感,那麼就會掉入「尋求再保證」的陷阱:總是要對方一直不斷地保證他愛你,但是這樣的保證卻又沒有辦法在你心裡面持久,長期下來,你只是越問越焦慮、越問越憂鬱。
甚至,「不安」已經是一個長期習慣的狀態,如果真的讓你要到了安全感,你反而會不習慣,一直擔心那是「真的」嗎?或者用各種方式證明對方給的安全感是「假的」,來驗證自己心中的想法。
然後當對方終於受不了測試離你而去的時候,你心裡面就會冒出「你看吧」的想法,有一點小小的悲哀的爽(總而言之被我說中了吧!),以及大大的惆悵。
自我驗證的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
你得到你要的了嗎?你裝安全感的杯子下面破了一個大洞,所以總是很努力很努力地跟別人要,但是還是永遠不會滿。
Chloe所說的「做自己最好的陪伴」,其實就是在做「補洞」的動作。
五、擁抱內在小孩的符令PhotoCredit:海苔熊如果你內心有一個受傷的小孩,總是哭得很大聲,總是沒人看見,那麼,現在的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要好好的陪他。
例如,當你很害怕被別人丟下、討厭、內心有很多的慌亂和緊張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沒有耐心看到最後的人,Chloe在書中提供你一個一球入魂、自己陪伴自己的好方法──
身:回到身體上,可以走出辦公室、走出房間,一邊甩手在身體前後擊掌,做10次的深呼吸和擊掌,感覺身上的情緒透過這個動作被甩出去 安:安撫自己,想像心裡面有一個大人在和自己說話,「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沒關係我在這裡」,像一個大人一樣陪伴自己,問自己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我知道有些人不習慣跟自己說話,Chloe這個符令拿回去照三餐唸,可以漸漸培養和自己說話的感覺:「嘿~(你的名字),我知道你受委屈了;我知道你一直渴望有人了解你真正要的是什麼,我知道你一直希望有人可以看見你。
我知道,我忽視你的感覺很久了。
因為我必須要忽視這些,才能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才能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
我知道我自己一直覺得你很不重要,對不起,我之前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但現在的我長大了,有能力了,我答應你,我會去感覺你的存在。
每天與你對話、了解你、認識你,為你的不舒服發聲,為你的不願意拒絕。
當你覺得不舒服的時候、當你覺得很委屈的時候、當你覺得孤單,人生沒有意義的時候,請記得還有我,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不論你做了什麼、沒做什麼、犯了什麼錯,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
我是你一輩子的陪伴(因為很重要,所以講3次)。
」(修改自做自己最好的陪伴,p.68)六、觀想五歲小孩PhotoCredit:AdrienCoquet如果你覺得前面這一招治標不治本、還是常常感到不安,那麼或許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回到創傷點流淚。
那些過去你感到焦慮、擔心、害怕、悲傷、不知所措,卻從來沒有被看見過的創傷時刻,可能是某次被父母丟下、可能是和兄弟姐妹吵架、可能是前男友的不告而別、可能是現任女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劈腿,找一個安靜、或讓你覺得平靜的時間、空間,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創傷點*。
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練習:Chloe引用了一行禪師《和好:療癒你的內在小孩》一書中的「觀想五歲小孩」法:想一段小時候讓你感到不安、擔心、焦慮的經驗。
可能是被朋友拒絕、被家人丟下、被責怪表現不好等等。
調整自己的呼吸(試著練習想像用「腹部」呼吸),盡量把吐的時間拉長。
在腦海裡觀想小時候的自己(不一定要是5歲,也可以是你那個回憶所經驗的年紀)。
在心裡跟自己說:(吸氣)「我看見自己是個5歲小孩。
」在心裡跟自己說:(吐氣)「我對內在(傷心、不安、難過或焦慮)的5歲小孩慈愛的微笑。
」持續做數次,練習去感受、看見、安撫那個,曾經受傷卻被你不知不覺遺忘的你自己。
當然,這個方法有可能會引起劇烈的情緒,如果幾次之後你仍然沒有辦法進入狀況,或者是實在是承受不住,建議找專業人員陪同。
七、當自己的父母PhotoCredit:GanKhoonLay之前幾次的簡報,好像都會有幾頁是陪大家一起「責怪」父母,說自己原生家庭有多悲慘blablabla、小時候有多常被忽略blablabla、家人總是重男輕女blablabla,有些時候讀起來,搞到像你現在過得不好,都是你爸媽害的一樣。
其實對我來說,幾位心理工作者都提到了同一件重要的事情:或許你還無法原諒父母,但第一步是先理解他們在你小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做?能夠看見你父母曾經也是個小孩,曾經也在他是小孩的時候受到同樣不當的對待(例如小時候你差兩分滿分就要被媽媽打二十下,你媽媽小時候可能也有一個嚴厲的媽媽/爸爸),就可以理解何以這樣的「代間傳遞」(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會一代一代的流傳至今是其來有自的,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傷。
皓宜是用寫信的方式化解,殊途同歸,Chloe書中則是提到幾個方法來「理解」父母,其中這個稍微容易入手一點──當自己的父母。
等等等等,你是唸書唸到傻了嗎,這是一個自體繁殖的概念嗎?這個聽起來有點荒謬的方法,其實你已經做過了,在上一頁的時候,你練習用一個大人的身分和自己說話,其實就是在當自己的父母。
聽起來有點抽象,我用下面這個例子稍微改編一下Chloe在書中的親身經歷。
「我是一個很容易睡過頭的人,每次睡過頭的時候,我都會打自己兩巴掌,然後在心裡面不斷地責怪自己『你是豬嗎!』、有很多罪惡感,不懂為什麼這麼大了,還是會睡過頭、誤了事。
後來我發現,其實『你是豬嗎』這句話是小時候我爸常罵我的。
在我年紀很小的時候我媽就跟別人跑了,爸爸跟我相依為命,可是脾氣又很容易暴躁,所以當我睡過頭、沒去上學的時候,他會一邊擰著我的耳朵,然後把我拉到外面三合院的曬穀場大罵,讓鄰居都看看、都瞧瞧。
」有些書在這裡就會寫說,噢,所以原來現在你會常常在人際互動的時候感到羞愧、害怕跟其他人親近、甚至對於上司或者比較權威的對象有恐懼的感覺,都是源自於這個小時候被拉到三合院中央罵的創傷blablabla⋯⋯然後知道了這個動人心弦的「創傷劇本」之後,事情還是沒有解決,你還是繼續活在不安當中⋯⋯當自己的爸媽吧!就從這一刻起,和自己說一些不一樣的話,而不是只是把上面的劇本在心裡面演一遍而已。
你可以用不同的口吻跟自己說:「我知道你昨天晚上一定很累了,這幾天準備報告都沒有睡好,又擔心簡報的時候會出包⋯⋯沒關係,如果真的累的話就請假吧,賴床也好,讓自己好好休息最重要。
」結果神奇的是,以前你總要自己不要睡過頭,卻仍然還是睡過頭;但當你這樣跟自己說了幾次之後⋯⋯依然還是睡過頭(當然啊!你以為改變那麼容易嗎XD)。
不過,有件事倒是變得不一樣了,你可能會發現原本晚上你要滾很久才可以睡著,但你在睡前跟自己說這樣的話,你反而更能夠安穩的入睡了。
做自己的陪伴,並不能夠「神奇、立即」地改變太多事情,但是光是這樣,就是很難得的一小步了。
八、你有被疼愛被懂的經驗嗎?PhotoCredit:EmmaGreenberg我想講一個我在聖安多尼奧(SanAntonio,Texas)的故事。
當年,我和我老闆去參加社會心理學家年會,我們走在聖安多尼奧的馬路上,那時候很冷很冷,溫度大概只有一兩度左右,馬路上幾乎都沒有人,風呼呼地吹,酒吧的閃爍燈光,像是美國殺人魔影集裡面會出現的夜間荒野城市。
那時候我第一本書正準備要出版,面臨到一些困難,我老闆和我的看法不太一樣,覺得有點懊惱,他不同意我的一些決定。
雖然我們的意見不同,不過接下來他做了一件讓我終身難忘的事(內容農場語氣)。
我們一邊走,風一邊努力的吹,我還是覺得很冷,我老闆就把他的連身帽T脫下來,讓我穿在身上。
他自己搓著手,在馬路上邊走邊發抖,滑稽地跑跳著(好啦我知道這個畫面有點好笑)。
但是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有人像爸爸一樣照顧我的感覺(媽呀現在寫這段都在哭)。
我還記得那個夜晚,街燈很暗,風很大,但是心很溫暖。
原來,有一個人,他即使不同意你的做法、但他同樣關心你,甚至比關心他自己還關心你──而且這個人還是你的老闆。
這是一種被保護、被在乎的感覺。
而且不會因為你做得好或不好、對或不對才在乎你,只因為「你是你」而在乎你的感覺。
很多人問我,要怎麼樣才可以變得安全?要如何才可以從焦慮、逃避依戀,變成安全依戀?其實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一個方法叫做安全感促發(Securepriming),後來也常被應用在治療上。
簡單地說,安全感促發就邀請你思考一個曾經被好好愛著的經驗,然後讓那個經驗可以重現在眼前。
我老早就知道這個方法,看了很多實驗,p<.05 shaver mikulincer lemay downey allen johnson james trope pichot berg fanget tags>
延伸文章資訊
- 1失實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失實症(英語:derealization,有時簡稱為DR)是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或經驗的改變,讓人覺得周圍環境奇怪或不真實。其他症狀包括感覺環境不自然,缺乏感情性色彩和深度。
- 2人格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緒、動機及行為的異常,如情緒不穩定,易激惹,帶有衝動性,或對人感情淺薄甚至冷酷無情﹔行為極易受衝動的情感、偶然的動機和本能的慾望所支配,缺乏目的 ...
- 3分享一下、十種「反社會人格」的症狀與特徵。 - 創作大廳
再者,對事極度敏感,易於把小事化大事,採取攻擊態度以防備他人,無法輕鬆。在感情上顯得冷冷、沒人情、缺乏溫和、柔軟的感情,無法表現幽默。 這種性格 ...
- 4戀愛恐懼症_百度百科
想擺脱這習慣,卻擔心陷入那狀態,害怕關係的確立,擔心一旦確立了關係之後既往的感情就一去不返。 害怕着沒有永恆,其實或許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 5情感障礙 - A+醫學百科
指對各種正常通常能引起喜怒哀樂的事情不象缺乏反應,面部移植表情呆板重視冷漠,內心體驗貧乏,因此給人一種開刀冷漠無情的印象。有時自我評價好了也缺乏,既缺乏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