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身份認同--黑堡宣言(二)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黑堡宣言興發於對現代主義下公共行政的批判與反思,引入後現代的觀念,特別重申公共行政的合憲性,重視人和制度間相互建構作用的施爲觀,公共利益的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公共管理的身份認同--黑堡宣言(二) 2021-02-18紅黑城堡 黑堡宣言興發於對現代主義下公共行政的批判與反思,引入後現代的觀念,特別重申公共行政的合憲性,重視人和制度間相互建構作用的施爲觀,公共利益的過程化、新詮公共行政人員的專業涵義的等都爲公共行政提供了創造性和促進自由、民主的源泉,試圖喚醒自19世紀以來沉溺於技術與經濟理性之中的公共行政的自我意識。

誠然,「元敘事」的衰竭枯萎以及由此敘事危機帶來的知識的合法化問題逐漸要求一種主張變革創新的、強調開放性和多元性,承認差異和寬容不同的後現代視角,這並非是否定理性,而是限定「理性」的有效範圍。

作爲公共行政百年爭論的經典著作,《黑堡宣言》,即是如此,以一種超越現代主義的姿態捍衛公共行政的名節。

誠如利奧塔(Jean•Francois•Lyotard)認爲的,後現代「無疑是現代一部分」,現代性之中就包含著後現代性,一部作品要成爲「現代的」,首先必須對它前面的「現代」作品中所包含的預先規定和假設提出疑問,所以它又是「後現代」的。

黑堡宣言將公共行政視爲憲政的第四部門,強調公共行政具有憲政運作的平衡功能;提倡包含自由與秩序的公共對話;警示對技術性的依賴;公共利益的過程觀;系統的施爲觀;靈活分析行政與政治的多層次關係;強調暫時性、情境式的公共對話、創新公共行政途徑,實誠對於推進中國公共行政規範理論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啓示,特別是對於置身於全球化與信息化的時代,面對著多元文化的衝擊,正處於社會變革與經濟發展轉型期的中國應該如何更新界定中國公共行政,以更好地推動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議題。

轉型,重在,轉念!那麼,不妨從經典出發——《黑堡宣言》。

Wamsley,G.L.,Bacher,R.N.,Goodsell,C.T.,Kronenberg,P.S.,Rohr,J.A.,Stivers,C.M.,White,O.F.,&Wolf,J.F.(1990).PublicAdministrationandtheGovernanceProcess:Shiftingthepolitical Dialogue.InGaryL.Wamsleyetal.(Co-authored),RefoundingPublicAdministration(34-36).NewburyPark,C.A.:Sage. 相關焦點 公共管理的身份認同--黑堡宣言(一) 可以說未經爭論洗禮的、缺乏實證和經驗支撐以及沒有規範理論指導的公共行政學都不能被稱爲真正的公共行政學。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二十世紀早期。

隨著技術與經濟理性逐步確立了自己在社會治理活動中的神壇地位,公共行政亦深陷身份危機。

美國行政學界爲解決這場認同危機而作出了許多嘗試,傑出的歷史和哲學研究者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案。

打卡復盤21|公共利益、黑堡宣言、彼得原理、行政審批 按照高低層次,公共利益可以分爲國際性或全球性公共利益、全國性公共利益、地方性公共利益和基層性公共利益4大類。

記憶點:代表人物+中心觀點代表人物:古黑堡宣言是指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萬斯來、顧賽爾、懷特、羅爾等學者以合力研究的公共行政理論爲基礎提出的宣言,提出了「重建民主行政」的理論主張。

基於範式分析的公共管理學科身份危機與發展路徑 原標題:張再生白彬:基於範式分析的公共管理學科身份危機與發展路徑  [關鍵詞]範式;公共管理;學科認同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314(2015)06-0046-05   [收稿日期 好書推薦|公共管理類—《公共行政學百年爭論》 究竟是實證主義還是規範的研究方法更能幫助我們了解現代公共行政實踐中的問題?哪一個更爲可靠(如西蒙與沃爾多、達爾與西蒙、西蒙與阿吉里斯的系列爭論,特里與弗蘭特之爭以及達布利克與公共行政網絡社羣的系列爭論)?實際上,這兩個議題是分別從理論和實踐上提出的問題,是一個「二而一」的問題。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2018年11月09日06:53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吳雪麗字號關鍵詞:認同;文學;民族文化;身份;文化尋根;重建;民族傳統 提升教師身份認同從哪裡入手 教師身份認同屬於職業身份認同的一種。

所謂職業身份認同,通常包括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兩個方面。

對某種職業的身份認同首先是從職業認知開始,包括對職業屬性、職業角色、職業作用、職業功能等方面的認知,在職業認知的基礎上再產生和形成職業情感和職業歸屬。

香港身份認同的溯源與反思 社會羣體參與政治進程與活動往往是源於對自身身份的定位,由此產生了各種利益關係與實踐活動。

政治即是「管理衆人之事」,衆人之「身份認同」即構成所謂的身份政治。

「香港人」既是一種身份,也是香港人社會大衆地域心理上對自我身份的認同。

2018年自考《公共管理》考試題庫二 2018年自考《公共管理》考試題庫二41、詹森和麥克林認爲企業所有權結構的決定因素爲()A.選擇成本    B.代理成本   C.機會成本    D.損耗成本42、交易費用理論的基本行爲假定爲() 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葛底斯堡宣言 這是Berry老師做的第三篇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估計會是最短的一篇如果不知道美國歷史建國文獻對新SAT的重要性,請戳新SAT—我跟美國歷史有個約會複習前兩篇文獻請戳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獨立宣言(上)新SAT美國歷史文獻解析 教師身份認同的涵義 認同是指人的身份感、價值感、意義感,大致可以分爲兩類:-是自我認同,即自己對自我狀況、生理特徵、社會期待、以往經驗、現實情境、未來希望、工作狀態等各個方面的一種認識。

二是社會認同,即個人擁有關於其所屬羣體及該羣體身份所伴隨而來在情感與價值觀上的認識。

社會互動與身份認同 內容摘要:教育實習是幫助實習教師形成專業身份認同的有效契機,實習教師與指導教師的互動是其身份認同形成的重要媒介。

研究建議,進一步規範實習指導制度,爲實習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以實習生的積極參與化解認同悖論,是實習生建立教師身份認同的有效途徑。

「身份認同」是對輔警最好的激勵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河北省滄州市建立了一套以「科學化設置層級、合理化晉升級別、差別化薪酬待遇」爲核心的、可複製的輔警隊伍管理機制,爲輔警改革探索了一條新路徑。

因此,輔警受到的差別待遇,讓其「臨時工」身份成了妨礙社會公衆用正確的眼光看待輔警,也妨礙了輔警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

不但不利於輔警執行相關工作任務,引起一些干羣矛盾,也不利於輔警發展進步,提高自身能力素養。

網絡身份認同抗拒性的建構與消解 二、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文獻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2.1基於網絡語言文化建構起的身份認同有什麼特點?    2.2「屌絲」羣體如何建構了其抗拒性的身份認同?這種抗拒性是如何變化的? 跨界族羣音樂文化研究與身份認同 而相應課題的研究者,則有必要通過對自身目的意義的認識和表述過程,將我們的微觀、定點個案研究和線索、多點比較研究同該音樂類型及其文化持有者在身份認同之網上的定位和關係緊密地聯繫起來,把握好主位認同與客位辨析兩方面互補、互滲的關係,以真正達致音樂與身份認同研究的深層意義和學術目的。

IPP舉辦「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及身份認同」研討會 2020年8月28日,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舉辦了「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及身份認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深圳聯絡部主任郭正林教授分別發表了30分鐘的主旨演講。

中國人文化與國家身份問題如何認同 公共建築是不是一定要建個大屋頂?中式住宅有沒有前途?修家譜是不是會破壞社會穩定?中國人是否應當信仰西方宗教?還有,洋快餐與中式快餐、全球化與自主品牌等等,也都成爲讓人困擾、迷惑的問題。

  尤其是最近幾年,藉助於網絡和大衆媒體,上述文化身份的困惑、焦慮被放大,每一個小小的事件都會引發廣泛、且充滿激情的爭議。

這些爭議或明確或隱含地指向一個根本問題:究竟怎樣才算一個中國人? 對中國國家身份認同和韌性的思考 從抗議美國華裔警員被判處殺人罪,到港台和疆藏的國內身份認同問題,再到海外華人信心日益提振、確信受到保護,這些都例證了「作爲中國人」的核心內涵正在海內外呈現新形態。

剛才提到,身份認同問題遠不能一言概之,它是中國未來的核心組成部分。

強有力的共同身份認同至關重要,它能幫助發展國家的社會韌性、粘合度,用以幫助抵禦變幻莫測的經濟和政治大潮。

中產身份認同的評判依據辨析 因此,如果清楚大衆對兩種身份代名詞的理解,採用合適的測量方法,中產身份不認同現象就可能成爲一個虛假命題。

【關鍵詞】身份認同中間身份中產身份【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轉型和社會結構的變遷,中產階層(middleclass)不斷發展壯大,成了社會發展中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石敬濤:「新社會階層」身份認同的缺乏值得關注 這些收入高、消費能量強的「新社會階層」爲啥如此缺乏身份的自我認同?歸根到底還是缺少一些從制度層面「兜底兒」的東西爲「新社會階層」撐腰。

就像報導中所說,這些被定義的新社會階層之所以認爲自己不是中產,可能與房價高、工作壓力大等有關。

農民工身份認同研究視角概述 摘要:農民工是備受社會科學研究者關注的研究對象之一,農民工對於自身身份的認同直接影響其融入城市的程度。

影響農民工身份認同的因素複雜而多樣進而導致該問題研究視角的多樣化。

關鍵詞: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身份認同;理論視角;城市融入 一、基於制度依賴理論 以戶籍制度爲核心的一系列的身份制度[1]是造成農民工身份認同和其特殊社會階層的最主要的原因,建立在戶籍制度之上的教育制度、住房制度、就業制度、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等制度的不平等,是城鄉差距巨大的最根本原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