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下)住院可以/不可以幫到我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此,隔離的環境也能把人逼的焦慮不堪,我自己到住院後期時尤其會如此,因為缺乏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的平凡互動(如︰出門買東西和店員互動、與朋友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日本版新上線EnglishEdition簡體/正體2017/07/17,社會圖片由作者提供 哇賽!心理學由台灣應用心理學會所支持建立,希望能讓大家看見生活中藏著哪些心理學相關的有趣細節,也期待能有更多的交流與分享。

心理學不該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使之融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刻。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作者︰PechCheng(續前文)住院可以幫到我什麼?以下的陳述會是從我自己——一個被自殺意念淹沒的憂鬱症患者——出發。

首先,住院能最直接幫助我的就是保障我的人身安全。

我記得我的醫師曾對我說︰「當你陷入極度的憂鬱時,要你用意志力控制自己,是對你不公平的事。

」當我充滿自殺念頭時,我的自尊很低落,但自我是很強烈的;而住院就是所有強制手段中最激烈的、使我無法自由依照當時的想法行動,因為它用鐵窗隔離了對我而言極具吸引力的高樓;用安檢隔離了刀子和繩索;用控制藥物的手段避免我吞藥後在意識迷離中尋死。

再者,當我的情緒低落到無法自已時,我不用在家裡自己一人猶豫著是否要到急診,或不停翻著手機通訊錄而不知道能找誰求援。

當我住院時,我只需要走到護理站,向住院醫師要一顆情緒穩定劑,然後等待藥效發作後睡去。

當我陷入深沉的憂鬱時,我也會失去行動的能力,在家裡,光是維持日常生活的簡單動作就會耗盡我的力氣,如上廁所、刷牙洗澡等等,我都得花上一整晚醞釀,才能起身行動。

但在病房裡,生活是失去時間感卻又規律的運作著,我不會因為無法上廁所和洗澡感到罪惡,而是可以在時間到了就這麼做。

「做決定」對失去行動能力的我而言是極端耗力的;在病房裡,我則把所有的決定權交由別人,因此我能夠將僅存的力氣用以維持日常生活。

另外,在原本的日常生活中,我只有在一週內短短十幾分鐘的門診時間,可以理所當然的作為一個失能的人,其他時間我都必須費盡力氣保持正常,而非照顧自己的情緒。

然而,在住院時,我時時刻刻都是個失能的人,我不會因需要尋求幫助而感到愧疚、羞恥、不堪,也無須猶豫是否要向他人「出櫃」——出精神疾病的櫃。

長期失眠的我也很害怕睡眠。

如前文所述,在醫院裡,當我睡不著時可以移動到燈火通明的大廳,有保全和夜班護理師陪我一同等天亮,而不必向在家裡或宿舍時,一個人對著漆黑的天花板乾瞪眼,翻來覆去,和腦袋裡的思緒不斷纏鬥。

只要在病房裡,我就不可能、無法是一個人。

我用自由和隱私作為代價,讓自己隨時能免於被孤寂感吞噬。

最後,住院對我而言最有幫助的是隔離外界資訊。

由於病房(尤其急性病房)是極為隔離性的環境,因此能隔絕外部壓力源的刺激,讓人心神平靜。

比如有一次我在大廳閒晃時,不小心聽到那陣子特別刺激我的新聞,我霎時情緒崩潰,一邊哭一邊發抖著請保全轉台;如果我是在醫院外,可能會更常經歷這個情境,這對當時的我而言是不堪承受的。

住院不能幫到我什麼?「人心的苦要人來解。

」我在住院時的筆記本裡這樣寫著。

另就是「醫院不是治療的地方,而是保存生命的地方。

」所以在住院的時候感覺不到快樂,但也就會活著。

--邃流這段文字來自我一位曾多次住院的朋友,她在今年五月出院後寫下的,我認為她講出了我所無法言明的、對於醫療體系的深刻無望感。

住院大部分時候的感覺是這樣的,自己只是被當成一具失能的身體,我的情緒低落是因為體內激素分泌在作怪,所以醫療面對的不是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我,而是我內分泌失調的大腦。

我舉一個例外的事件,或許在相襯之下更能說明這樣的感受。

我住院的時候有幾次情緒很不穩,前段有提到醫院的解法就是給我一顆情緒穩定劑,據說過半小時會生效,但我往往不知道,最終平靜下來是因為藥效發作還是累了的關係。

有那麼一次,住院醫師說總是吃藥也不是辦法,便開始跟我討論這種時候除了吃藥之外能做什麼,討論了幾分鐘後還是沒有結論。

他說,再給他五分鐘思考,如果還是想不到答案,就只好還是吃藥。

五分鐘後我去找他,他露出無奈的笑容︰「還是吃藥吧。

」我晃了晃手上的水壺︰「我有猜到。

」最後還是吃了藥,但也許是因為對醫院的期待從來就只是工具性的,只是多了五分鐘,就讓這次變得與以往很不相同,有一種比較被當人看的感覺。

另一方面,前面有提到,住院對我而言最大的幫助是隔絕外界的刺激,但事實上,我認為它最無法幫助我、甚至最大的弊害也在於此。

住院隔絕了所有的刺激,不分好與壞,而這些所有好的與壞的刺激共同構成了生活的實感。

因此,隔離的環境也能把人逼的焦慮不堪,我自己到住院後期時尤其會如此,因為缺乏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的平凡互動(如︰出門買東西和店員互動、與朋友閒聊、走在街上看人群來去等等),我就會變得坐立難安,無法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從和他人的互動中形塑而成的自我,遂度秒如年。

「隔離的病房是無法讓人回歸社會的」,這是我出院當天行走於川流的馬路時,心中反覆迴響的一句話。

如何適應出院之後的生活?(一)外出與外宿在新光,住院滿一個禮拜就可以請假外出,一次至多四小時,最晚需在晚上九點前回醫院,且需由人陪同,原則上是家人;若是朋友要陪同外出,則需要經過家人的同意。

外出的目的除了透透氣,就是適應醫院之外的生活,從四小時開始,漸進到外宿——通常是在週末,由家人帶回家裡居住,並且填寫一份觀察表,上頭的內容包括觀察情緒起伏、是否能自理生活、是否能主動準時服藥等等。

外出和外宿時的行為表現皆是醫療團隊判斷出院時機的依據。

(二)照顧關係中的自我界線接著,我想以今年五月住院時為例,說明我如何思考及準備出院後的生活。

首先,由於我這次住院的原因是在候診時吞下過多鎮定劑,因此我將藥物交給信任的朋友保管。

再者,我請醫院心理師幫我查詢學校心輔中心的電話,讓我能夠與在學校的心理師聯絡,請他幫我向各科老師說明我的情形並請假。

第三,我向醫院請假去學校上課,並請我的室友陪同,由她和我一起觀察我上課的狀況,以作為判斷是否可以出院的依據。

第四,在出院後的住所部分,由於朋友和醫療團隊皆認為我需要有人密集的照看,因此曾考慮借住朋友們租屋處的客廳,當時便計畫利用外宿的時機去試住,只是因為我當天上午時突然嚴重情緒崩潰,醫師就禁止我外宿。

最後,由於打算和朋友一起居住,我和醫院心理師一起討論我與他人的界線議題--要如何在大家都想「保護」我的情況下,仍保有我的自我,並且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同時,心理師也提供她的資源,表示一起住的朋友如果需要,都可以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給她。

12»全文閱讀 最新發展: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中)病房的一天是怎麼過的?4年前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上)精神病房有哪幾種?4年前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中)病房的一天是怎麼過的?4年前我該去住精神病房嗎?(上)精神病房有哪幾種?4年前Tags:精神病精神病院精神病患醫院疾病重鬱症醫生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重大民生議題不能單純以「是或否」來決定,德國至今沒有中央層級的公投1則觀點《我們,MZ新世代》:為什麼八年級生堅持準時下班、用斜槓代替升職?1則觀點與核廢料比鄰40年:25.5億元是補償金,還是買斷蘭嶼人世世代代的命運?1則觀點以色列政府有膽量對抗伊朗核武,卻對境內阿裔社群暴力猖獗束手無策?1則觀點公投「四大皆空」:本意用來制衡政黨的直接民主,為何反讓政黨成為贏家?1則觀點他把貓從可憎之物變成可愛寵物——《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1則觀點香港選舉能幫助宣傳中國式民主嗎?1則觀點中大民主女神像、嶺大六四浮雕遭「鬼祟」移除,各大學或將清除六四政治標記1則觀點王陽明也有的「悟空猴」NFT社群遭駭客入侵,假連結一夜詐騙3500萬元1則觀點多數民眾明年3-4月可接種追加劑,什麼樣的疫苗三劑組合較為推薦?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