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 《海峽評論》371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分析《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前言.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繼1993年《 ... Togglenavigation 《海峽評論》113期-2000年5月號 首頁 期刊列表 抗日親屬協進會 作者 全文搜尋 分析《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 前言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繼1993年《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之後,於2000年2月21日發表第二份對台政策白皮書:《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共反對「公民投票」、「兩德模式」及兩岸是「民主和制度之爭」的提議和說詞;聲稱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甚麼問題都可以談等。

其中警告,倘出現台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外國侵佔台灣,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透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情況,中共只能被迫採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內,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來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統一。

一、「白皮書」中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一)台灣問題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中共取得革命勝利,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國國民黨政府退踞中國的台灣省,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與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對峙,由此產生了台灣問題。

中共將台灣問題歸咎於國民黨政府及外國勢力,甚至將台灣視為美國支持的傀儡政權。

(二)對一個中國的定義 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從2月22日《人民日報》社論《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早日實現和平統一》強調:「我們願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與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台灣各黨派、團體人士,廣泛交換意見,創造積極條件進行兩岸對話與談判,停止分裂祖國,搞台獨等一切分裂行為。

」可見中共的訴求對像直指台灣各黨派,希望藉高揚「一個中國」壓制「兩國論」、「特殊國與國關係」及「台灣獨立」。

(三)對中華民國的定位 國民黨政府自退踞台灣以來,雖然繼續使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政府」、「中華民國在台灣」等名號,但早已無權代表中國行使國家主權,實際上,台灣只是中國領土的一個地方當局。

北京向國際社會再次宣示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只是中國的一個地方當局。

所有與中國有邦交的國家都應該尊重其主權及領土完整,應不以任何形式或藉口向台灣出售武器。

(四)對台灣總統李登緷的評價 中共指李登輝總統是: 一、台灣分裂勢力的總代表。

二、台海安定局面的破壞者。

三、中美關係發展的絆腳石。

四、亞太地區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

認為李登輝總統先是提出「七塊論」,再提「兩國論」以及「特殊國與國關係」,逐步背離一個中國立場。

將台海局勢緊張的責任歸咎於李總統,並有警告台灣候任三組總統陳水扁切勿遵循李登輝台獨路線的意味。

表明台灣新領導人若沒有台獨色彩,且願依「一個中國原則」,恢復兩岸對話,大陸方面可以考慮重開談判。

(五)對全民公投的立場 台灣前途僅有走向與祖國的統一,絕不能走向分裂。

任何人以所謂公民投票的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其結果必將把台灣同胞引向災難。

這一點乃針對陳水扁而來。

蓋民進黨本主張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公投決定,中共以威脅的口氣強硬表態,不惜動用武力,反台獨反公投。

(六)兩德模式不能用於解決台灣問題 兩德模式,其實是一個德國前提下的兩個德國。

台海兩岸對兩德模式均有顧忌,李登輝總統提「兩國論」,雖說是援引兩德模式,但故意不提「一個中國前提」下的兩國論。

中共則擔心台灣援引兩德模式不管使用何種名義加入聯合國後,中共「武力犯台」可能會喪失聯合國不得干涉會員國內政的藉口。

(七)一國兩制適用於台灣 兩岸不同的社會制度,不應構成和平統一的障礙,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後,在台灣實行一國兩制的內容,可以比香港、澳門更為寬鬆,包括:一、高度自治、不派軍隊、不派官員、司法權完全獨立、完整保留原有黨政軍體系、以地區名義參與國際事務;統一後,台灣內部選舉產生的領導人不必經中共中央批准。

二、統一後的台灣不必接受中共領導,中共不會到台灣發展組織。

三、統一後的中央領導層由大陸和台灣推選的政治代表組成,以某種方式組成聯合政府。

(八)對台使用武力的時機 一、如果台灣出現包括公投在內的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事變。

二、如果出現外國侵佔台灣。

三、如果台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透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過去中共只在外力介入及台灣宣佈獨立或內亂的情況下才威脅對台動武,但加入新的條件,倘長期拖延或拒絕經由談判實現統一,等於事實上實行台獨,則北京只有提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顯示中共將預設的統一時間提前。

二、白皮書的主要用意 (一)反制「兩國論」: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以壓制「兩國論」,將一個中國原則作為兩岸談判的底線。

(二)對美國施加壓力:反對美國國會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案》,依《八一七公報》,切實在質與量上逐年減少對台軍售,表明除非兩岸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否則台灣未來即使購買再多武器也不足保障台灣安全,逼迫美方再就一個中國原則表態,並營造美國行政當局推動支持中共享有永久最惠國待遇的有利環境。

美方表面上似乎對中共白皮書大肆批判,實質上很可能斟酌美國利益而向北京做出讓步,藉以避免台海爆發重大的危機。

(三)設定框架:此次台灣大選總統候選人宋楚瑜、連戰、陳水扁三強鼎立,棄保效應的結果使陳水扁脫穎而出。

儘管阿扁認為當選後必定與大陸改善關係,惟其台獨理念及對台灣之優先考量,北京當局唯恐阿扁強姦民意,繼承李登輝的台獨路線,不利於中國之統一,遂搶在台灣總統大選期間,預先設定未來兩岸談判的架構與範圍,除了作為對台灣談判的指導方針之外,進一步壓縮台灣獨立的國際空間,台灣不可低估北京使用武力反制台灣獨立的決心。

三、「白皮書」對美、日態度的影響 「白皮書」中特別點明美國一再違反其在《八一七公報》中的承諾,不斷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和軍事裝備,醞釀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將台灣納入美國「戰區飛彈防禦系統」(TheatreMissileDefence,TMD),這將危害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因此,美國必須在對台軍售方面有所節制。

對外表明了中共反對外國勢力介入台灣問題的立場,希望在未來與台灣的關係中,不會有外國勢力從中作梗,而造成不可預知的變數,甚至還傳出北京不排除為了台灣問題與美國進行核子戰爭,足見中共不欲華盛頓繼續干預兩岸問題的用心。

儘管遏制中共是美國在21世紀亞太政策之重要環節,美希望與日本、南韓、台灣、越南、印度與巴基斯坦逐漸連成陣線,維持均勢;美國對台海情勢始終保持高度關切,在白皮書之後,基於「預防外交」之考量,表現得比較強烈,呼籲中共切勿輕舉妄動,否則會有難以預料的後果,並表明支持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是否參與談判的立場。

柯林頓指出中共白皮書裡面透露出一些正面訊息,包括兩岸對等、議題彈性、不要求撤回「兩國論」等,他希望兩岸盡速恢復對話。

美國對北京軟硬兼施,柯林頓在演說中,一方面明白表示台灣問題的解決「必須獲得台灣民眾的同意」,國會也在討論《台灣安全加強法案》和「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PNTR)法案。

另一方面安撫北京,擬協助中國大陸提升經濟水準。

目前美國對兩岸政策的重心就是維持台海的現狀,美國認為台灣的民主可催化中國大陸的民主發展,但走向台獨無助於散播民主理念;而中共對台政策壓力的增加與美國現階段的利益不符,使有意修復美中關係的柯林頓政府已經遭到重大挫折。

北京在台灣總統大選的敏感時候推出極具震撼力的白皮書,多少反映出中國對台灣未來情勢的發展焦慮與提前對兩岸統一預設時間,遠超乎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之考慮,這也許就是中共領導人經常強調的原則問題。

台灣走向獨立的行動可能引爆戰爭,一直希望不要被捲入台海問題漩渦的日本,基於本身利益與安全之考慮,極不願見兩岸之統一,但也希望兩岸能夠和平對話,緩和東亞區域緊張情勢。

外務省發言人山崎龍一郎宣佈日本政府希望和平解決台海兩岸問題的基本立場。

雖然一方面顯示日本對兩岸關係至少不是採取敵對於台灣獨立的立場,但另一方面,不常對兩岸問題發表談話的日本外務省也公開聲明其立場及期望,顯示出台灣問題的嚴重性,兩岸政治關係之惡化已陷東亞區域於不安,日本亞太安保角色可能面臨考驗。

台灣政權轉移的過渡期間,日本將靜觀台灣政局的變化,外相河野洋平強調兩岸和平對話的重要,而第三國應自我戒慎,不該輕易以言行來挑起緊張,日本目前無意扮演兩岸對話之中介角色。

結語 中共白皮書的發表,顯示出近幾年來化解兩岸歧見的努力並沒有顯著成效。

造成兩岸對立狀況的原因固然是中共始終不願放棄台灣並以務實的態度處理問題;12年來,李登輝政府一步一步否定中華民國的法統,造成台灣已經獨立,名叫「中華民國」。

每當兩岸會談稍有成績,雙方敵意稍微和緩之際,就迫不及待做出極為刺激中共的舉動,而使得先前的努力化為烏有,例如:第一、人為障礙,將使兩岸關係停滯不前,造成台灣商機之喪失;第二、外交對決,冒險躁進,彰顯台獨的國際空間受到壓縮,造就台灣凱子外交之惡名;第三、武器競賽,圖利他國,中飽私囊,耗民膏血,台灣要花六千億新台幣加入「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和三千億新台幣購買神盾級驅逐艦,反而威脅到台灣人民生命財產之安全。

令人不禁要問:這些刺激中共的舉動究竟為台灣帶來了多少利益?就這幾年所見,兩岸對話的成果幾近於零,已經付出了相當沉重的代價,歷史對李登輝時代將會有公允的評價。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兩岸政策仍舊採取一個中國與和平統一的立場,日本也抱持類似的態度。

姑不論在兩岸真的發生戰爭時,美國究竟會不會出兵,惟美日兩國和平政策之宣示,至少使北京在考慮解決兩岸問題時,採取較為持重而謹慎的態度,也替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爭取到多些時間。

◆ «上一期 下一期» 社論 兩岸和平寄希望於李遠哲乎 國際政治與外交 五、八事件後的中美關係思考 中美PNTR拉鋸戰面面觀 1999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下) 一個中國與《白皮書》 分析《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 台灣問題白皮書的背景和內容分析 台海戰雲密佈 「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岸統一模式 陳水扁當選 關於台灣的定位與兩岸安全問題 切莫將中國民族主義當作「紙老虎」 以行動回應「一個中國」原則 新人新政下的兩岸經貿前景 兩岸已臨攤牌的局勢 陳水扁的挑戰 5.20就職演說攸關兩岸和與戰的抉擇 改造國民黨 退此一步即無死所 對唐飛部長組閣的聲明 國民黨浴火重生的基本策略 國民黨下台了,兩岸問題怎麼辦! 李登輝與宋楚瑜 李登輝完成「台灣人皇民化」 宋楚瑜為什麼敗選 本土化教育 救救下一代 短評 能近取譬,抑比擬不倫? 華府推陳水扁上火線? 呂秀蓮果然不是中國人 台灣問題軍事化 並裝內閣勢必摩擦不斷 通訊 大老可以叛黨,不許賣國 李登輝狠摑中華民族一巴掌 「民之所欲,根本不在我心」 台胞尋根到河洛 黨員連署開除李登輝 楊振寧說中國科技成績驕人 大陸學生示威反台獨 編後 編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