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怎麼訓練自己深度思考? -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時我覺得自己腦中想的都是書上有的答案或是別人的答案,我沒有自己的思考。

很羨慕別人能言之有物,答案很有深度,內容是超過我所能想到的,我覺得 ... 批踢踢實業坊 › 看板PS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返回看板 作者Davieyou(大衛)看板PSY標題Re:[疑問]怎麼訓練自己深度思考?時間TueAug216:06:482011 我記得胡適說:深度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這沒辦法教,但可以培養。

老實說,我覺得你能提出問題,描述自己的疑問和狀況,已經有深度了。

沒有深度 的人還沒有覺察呢。

看到你的文讓我想到自己以前也是這樣。

當時我覺得自己腦中想的都是書上有的答案或是別人的答案,我沒有自己的思考。

很羨慕別人能言之有物,答案很有深度,內容是超過我所能想到的,我覺得自己想 得很膚淺。

慢慢發現這好像跟我的成長歷程有關,我的父母、老師常教導、灌輸我標準答案, 我是個很聽話、順從、會看人臉色的人,所以我很快就接受他們的答案。

這樣好像 可以討好他們,讓自己成為他們期待的樣子,得到關愛。

久而久之,我閱讀也是為 了知道很多事,讓別人知道我讀很多書,我得到很多知識,但是我不會思考。

我越來越發現不瞭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想法,除去這些屬於別人的答案,我 變成一個空殼子。

於是我開始回到自己生命經驗去找答案,這些答案不是別人的,是親身經歷的,是 自己體驗的。

我也常觀察別人是怎麼回答問題的,他們怎麼思考問題,後來這個問 題好像就慢慢的不會困擾我了。

我想到幾點純供參考 1.需要一顆好奇心。

願意看看別人的世界長什麼樣子;除了自己的世界,除了標準 答案的世界,還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樣的世界。

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沒有什麼標準答 案,每個人處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而這些人的答案為什麼不一樣,而且互有抵觸,一定是有誰對誰錯嗎?還是有可能 他們講的都對,只是在不同的情境脈絡下。

所以回過頭想,我們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深度?這又是誰的標準呢?什麼樣是有 深度?我們要滿足誰呢?「沒有」深度礙著了誰?有什麼不好? 同時,我們把一些理所當然的標準答案放在一邊,去找找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2.我體驗到的深度是個體真真實實活在每個當下、回到自己生命中自然會有的結果。

深度不是要用特定方法來追求的目標。

深度不是你對一個問題有多麼具有結構、複 雜的思考,深度也不是你想了一大堆相關的問題並找到答案。

深度是生命的展現。

當我們都活在父母的世界、他人的世界,在書本的世界裡打轉, 我們沒有跟自己的生命做連結,我們得到的只是一堆資料,甚至連資訊都不是。

我 們怎麼可能有深度? 我是誰、我的真正感覺、內心的情緒、我的體驗,這些才是深度的基礎,才讓深度 有了真實的內涵。

有生命的深刻自然會有思考的深度。

我們面對每一個挫折困境,體驗每一次沮喪悲 傷,我們學習不逃離害怕與恐懼,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有深刻的體會。

3.對照生命的閱讀。

說了抽象的概念還是要講講具體的方法。

以閱讀來說,有一種 方法叫做對照式或對比式的閱讀。

當我從書中讀到作者傳達某個概念,重要的是我可以回過來想想自己生命體驗到的 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如他所說。

有哪些類似之處、有哪些不同處?為什麼有所差異? 或者也可以想想過去讀過哪本書提到同樣的概念,聽到哪個人說了哪些事也類似, 可是有哪些地方不完全一樣? 通常我們比較強調因果式的思考,像你舉的例子,某個問題問完接下來問更下(上) 一層次的問題。

但是還有一種類比式的思考也很重要,是把類似的經驗、知識拿來 做思考比較。

我這邊所提到的都是一種類比式的思考。

這樣的閱讀方式讓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

不只沈浸在書中世界,也不是得 到一堆表面答案,而是讓書中概念、他人話語照亮我們,幫助我們整理自己從過去 到現在的生活體驗。

有一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商務出版社,談到很多種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

4.需要時間默想。

現代社會講求效率,追求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事情一個接著一 個來。

資訊爆炸,ptt、fb上有不可勝數的資料,回應推文中充斥著簡短破碎的字 句。

當我們的生活被這些佔滿時,是不利培養深度的,這些絕對是深度的敵人。

深度需要時間、需要沈澱、需要緩慢、需要安靜,需要在一些簡單細微的事上投入 注意力,去沈浸、去浸泡在其中。

我舉個在信仰上的例子,我們常聽牧師說上帝是慈愛的,看聖經說上帝是慈愛的。

如果我們單單接受了,那很好,是很單純的相信。

但是我們常常遇到困難時,不知 要怎麼應用,不知道上帝的慈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或者我們頭腦與情感分家,理 性知道,但是感覺不到。

然而我們需要花時間安靜默想上帝的慈愛,去感受、體驗上帝的慈愛,去回顧上帝 的慈愛如何的展現在我們過去經驗裡,如何展現在我們的家庭關係、人際關係、成 長歷程中。

這樣的相信就不只是毫無思考的迷信,而是有根有基的確信。

我們從別人身上得到的答案、書上得到的答案,也可以經由這樣的方式來沈澱,與 生命結合。

市面上有很多相關的靜默、默想的書,可以自行參考。

5.我覺得你有去尋求專業協助,是件很棒的事。

這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寬廣。

修補我們過去生命經驗的傷痛,讓我們不會因為恐懼、害怕而逃避經驗,逃避思考, 也不會只安於躲在自己小小安全的世界裡。

對我來說,思考很表面常常是因為我很想要快點得到一個答案,所以看到像是答案 的東西就接受了,就停止思考了。

因為我只想要趕快解決內心因為沒有答案而不知 所措的焦慮恐懼。

當我比較可以面對自己的焦慮恐懼時,我可以較能容忍不確定的情境,也不會那麼 快的就想要得到答案。

讓我可以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去思索、去回顧、去整理自己 的生命。

希望這樣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我相信,你不斷的尋求專業協助,不斷的自我成長,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經有深度了(無誤~)。

※引述《naturelovely(糖‧心。

)》之銘言: :我再舉個例子好了! :比如說,我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

:問題一,我問自己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自己的回答是: :1.我覺得這樣感覺很好 :2.因為這樣的人感覺很吃的開 :3.從小到大都羨慕這樣的人、自己很希望變這樣 :4.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別人、講話別人可以聽進去 :問題二,我覺得怎麼樣的人人緣好、有影響力? :我的回答是: :1.長得漂亮、長的帥的人(從小因為外表自卑吧我想) :2.功課好的人(個性不能太差) :3.幽默、開朗、活潑、熱情的人(有很多好個性的人) :4.有錢有權有名的人 :5.不隨便批評別人的人、包容力很強的人、不隨便有偏見 :6.有做事能力的人(大家都想跟他同組之類的) :7.可以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人 :(其實有很多啦暫時列出這幾項) :回答到這裡,心裡又有聲音說: :自己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動機似乎不太對? :(因為在教會長大,一直被教導要捨己、付出) :所以我的思考很容易掉到好的結果、我已知道的答案 :就連我問自己第一、第二個問題 :也都是"我應該要這樣問我自己"(有點強迫自己要朝這方向的思考) :(這樣算不算是一種訓練自己的方式呢?) :平常如果一個人問我為什麼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會直接回答:就感覺很好啊、想被注視被當萬人迷吧!End :就是我被問話時常常就是回答一兩句然後End :(不知道為什麼被問比較需要思考的問題常常腦筋空白) :要不然就是回答我知道的標準答案 :問題一我也有可能回答:當一個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感覺很可以幫助別人 :問題二我可能在別人面前回答:我覺得是真正愛別人、為人著想的人 :我想,我是不是應該繼續問自己問題三、問題四? :Maybe: :問題三,我想成為人緣好、有影響力的人,跟問題二的那些特質有啥關聯? :問題四,我要怎麼樣成為這樣的人? :.. :. :. :etc. :其實我上面舉的例子,不是我平常的思考模式 :(我在上面有說我都是直接Endor說出比較好的標準答案) :這是我覺得"應該"的思考模式這樣可以訓練到深度嗎? :還是我可以多想些什麼? :再說一個生活經驗: :我是一個看書很快的人,但每當把書看完,我就只是"把它看完了"!! :就是看過書、大概知道這本書的內容而已,可是沒有很多想法 :會完全相信書上說的就是真的,不然怎樣?XD :我覺得我就是那種會寫選擇題、是非題,申論題也會照老師答案的人!! :※引述《naturelovely(糖‧心。

)》之銘言: ::是這樣的,我是一個很奇怪(?)的人 ::從小到大的乖乖牌,很多的壓抑、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直到大學遇到很多挫折後(感情、課業、家人、人際關係) ::求助於教會和心理治療 ::我腦中的思考總是很多又很雜,但是不深 ::而且會覺得"我應該要這樣想才對" ::或是很多事情覺得"就這樣啊"哪有這麼多為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 ::1.當我對我爸態度不好時,腦中就會告訴我: ::妳應該要感激爸爸啊,雖然他常常罵妳、但那是他表達愛妳的方式 ::2.過著逃避擺爛的生活時,心理告訴自己: ::世界上不幸的人還很多啊,自己應該要努力過生活 ::or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啊之類的 ::總之會有一種"我應該要"這樣想的思考模式 ::當治療師反問我很多問題時,我常常『頭腦是空白的』 ::從小到大頭腦塞了很多別人的想法、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活到快23歲,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我會想很多很多、也會察覺到自己心理一堆感受和想法 ::但我的思考是多又雜而且很淺,教會姊妹常告訴我要想深一點 ::為了幫助我自己,我想要知道&訓練自己什麼叫"深度思考" ::(其實我對助人工作也有點興趣,不過我想先救自己在說:"() ::還請板友為我解惑,謝謝:))) -- ※發信站: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118.168.166.218 推curioussoul:推薦此篇。

不過假如只想當個平凡人的話,有時候不深度08/0216:11 →curioussoul:思考反而活得更快樂與自在!(笑)08/0216:11 推lynner:推薦一樓的建議08/0218:15 推imoimo:推這篇也推一樓08/0219:24 推alphaOri:推這篇~08/0220:06 推Anastasian:推這篇,很喜歡呢!:)08/0220:14 ※編輯:Davieyou來自:118.168.166.218(08/0300:01) 推Qmmmmnn:好文!08/0304:20 推lazysusan:謝謝你的分享:)08/0621:12 推naturelovely:謝謝分享:)08/0717:22 推kimukao:好棒的分享從您的文章獲益良多呢08/1300:03 推jims0119:謝謝分享!最近也常在思考這問題每每看到別人都能滔滔10/3023:42 →jims0119:不絕的分享自己的經歷或者看法就會覺得明明自己為何無法10/3023:43 推jims0119:像他人那樣有著不同的觀點XX10/3023:45 →jims0119:又或者有經歷過一些事件可以說出來的但卻無法清楚的表達10/3023:46 →jims0119:是否自己的深度不夠或者是長期以來欠缺思考的能力10/3023:46 →jims0119:越來越覺得自己腦袋空空...10/3023:48 推iverson3f:或許我們在深度思考的同時也與他人連結了。

10/2912:21 推teeshan:謝謝分享07/2419: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