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的哀愁《一瞬之光》 - 表演藝術評論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某種程度我們也似乎可看到布列松「決定的一瞬間」如幽靈縈繞在Baboo與福爾摩沙馬戲團FOCA這一次的合作。

《一瞬之光》表演的節奏控制,舞台扮演著重要的 ... 文章搜尋 全部類別 戲劇 舞蹈 戲曲 音樂 其他 焦點議題 關鍵字 作者 演出名稱 演出團體 演出地點 選擇年份 所有年份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選擇月份 所有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選擇分類 所有分類 當週評論 投稿評論 不和諧現場 多焦舞台 戲劇 2016-10-11 演出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時間 2016/09/3019:30 地點 台北市水源劇場 罐頭笑聲(cannedlaughter)或說笑聲音軌(laughtertrack)在技術層次上,它形成了一般節目中,尤其是電視節目中對幽默、諷刺的暗示與記號,而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在《影響力》中,提到笑聲音軌的存在作為當代文化中一種社交認同的提醒。

從罐頭笑聲談起《一瞬之光》,在於導演Baboo試圖脫離一般人對雜技的刻板印象,罐頭笑聲的構成彷彿是某種可做為思想起點思考這齣表演。

雜技的身體如何在新的操演下從舊有的身體符號重生同時又保持著某種特殊的幽默感?例如,舞台上我們一眼所望及的不再是觀眾期待的道具,而是一般的日常物件。

在Baboo的構想下,特技身體被嫁接於奧地利藝術家歐文.奧姆(ErwinWurm)的「一分鐘雕塑」。

《別冊》雜誌(AnOther)在2012年曾訪問過歐文的一分鐘,他回答著「一分鐘雕塑」乃在於「短暫」、根本地放棄藝術持續性與永恆的概念。

某種程度我們也似乎可看到布列松「決定的一瞬間」如幽靈縈繞在Baboo與福爾摩沙馬戲團FOCA這一次的合作。

《一瞬之光》表演的節奏控制,舞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歸功於藝術家吳季璁的舞台設計,定格動漫的構圖從二維轉換成三維的空間,保持著畫面空間的區隔,表演進行時,舞臺上一排日光燈,或一或二,或三或七將舞台區分成不同的區塊,界定了視線動線,猶若空間的音軌,觀眾的視覺在特定空間跟著發酵。

Baboo想要轉譯「一分鐘雕塑」有個問題,如何從具備偶發、瞬間的動作連綿成長時間的表演,在這個轉譯的過程,行動藝術到劇場表演有著不同的時間慣例。

音樂設計柯智豪捨棄了明快的音效,沉穩而緩慢布局的拍子統一了《一瞬之光》動作的陌生化與日常性,貫穿展演的音效決定了《一瞬之光》悠長的節奏。

「一分鐘雕塑」如何可能,不是雜技身體如何成就雕塑而是表演戲劇如何形成那個一分鐘,產生相對時間的短擊。

Baboo挑戰的是當代的視覺觀點──當觀眾的目光來自電視世代、網路世代,舞台如何根本地挑戰觀眾習慣快速、高度資訊、奇觀的觀看習慣。

不光是陌生化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物件,而是根本上調整著觀看視覺與劇場時間一致。

事實上,Baboo的手法裡為了完成「一分鐘雕塑」我們反而看到了劇場的慢,特技身體如何在調慢的視線中填滿了舞臺。

為了產生預期的笑點,被拉成的一分鐘產生了期待,某種希望從特技中榨取而出的驚奇。

FACO的身體展演在《一瞬之光》幾乎是一場障礙賽,無論是一人、兩人或多人物件皆阻擾著互動成為行動上的限制。

物件的使用成為了身體的障礙大量地出現在《一瞬之光》的舞台。

為了達到奇觀效果,日常物件失去它們原有的功能,或者說海德格所說的「手前性」(Vorhandenheit),這些物件在舞臺上被表演者帶著純粹觀察視點對待,而及手性(Zuhandenheit)的誕生就是「一分鐘雕塑」的完成。

例如在舞臺上我們可以看到FOCA成員用罐頭疊起高塔而最後一瞬間打開罐頭大啖起來,罐頭被回覆到日常生活的樣貌,類似的例子也可以梯子、柳丁、熨斗、燙衣架、馬桶吸盤的使用上看到,《一瞬之光》的表演使得觀眾在這慢調的時間裡從日常性中找到了荒謬。

這是某種魔術時刻,相較於用水桶與掃把呈現競技成員之間力量的均衡,《一瞬之光》莫名打開了人與物沉迷的某種本質 人類將時間花在物件的收集、興趣、研究、保存的面目,在FOCA身體的力中顯得荒謬。

整個舞台一開始就存在著物件收集展示的樣貌。

舞台上為了讓物件產生舞台效果,為了完成糾纏於事物的新奇效應,特技身體在《一瞬之光》壓抑的情感的表達經過重重的障礙,更深刻展演了當代社會面對物件所產生「自我失落」,沉迷或根本上受限於物件的殘酷面貌。

《一瞬之光》把特技身體從雕塑的基座分離開來。

從一開始爆米花到不靠外力將黏附全身的馬桶吸盤去除,笑聲滿堂的狀態這正是個受困物我之間的隱喻。

而我們所認同的日常生活竟然就是罐頭笑聲的源頭。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導演Baboo成功地在舞台轉譯了表演藝術的概念。

《一瞬之光》似乎也打開了特技身體除了服務於雜耍之外,所流露出人類生存處境的狀態。

在這一次的實驗更將雜技推進到戲劇的可能與潛力。

一分鐘雕塑、一分鐘雜技到一分鐘戲劇,無語節奏中使役物件的身體,演出了當代生活人類的樣貌,在表演最後所有表演者以水管吸取著爆米花,《一瞬之光》串聯起力的劇場,生活中所有的矛盾細細地發出笑聲。

標籤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一瞬之光.印卡.台北市水源劇場 瀏覽次數 566 評論留言 2016-10-04 劉純良 在「成為物」與「物化」之間《一瞬之光》 2017-06-23 戲劇 地方精靈的裝置──談《尚未指稱的對話》與《其境/他方》的注意力原則 2017-06-12 戲劇 療癒劇場《戈爾德思:夜晚就在森林前方》 2017-05-01 舞蹈 兩種身體的思辨軌跡《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2016-12-12 戲曲 不如讓我們重新來過《湯谷龍陽》 2016-12-05 戲劇 義乳的照耀之下─談《亂迷》的改編語言 2016-11-28 戲劇 狂亂的命運吹往劇場哪個方向《伊底帕斯王》 2016-09-19 戲劇 穿越香蕉民主國《我是東西南北香蕉人》 2016-07-18 戲劇 無勞動的反抗《七種靜默:懶惰》 看更多印卡的文章 最熱評論 戲劇之外的觀演互信《好了啦!達康!》第五季第二集 故事的想像VS.歷史的真相《混音理查三世》 在現場的真實如此浪漫──達康.come笑現場《三口組》 窒息中的身體語言,現人類之力——2021冉而山國際行為藝術節 美,如何剝奪了記憶《被遺忘的》 一種由側台漫延至前台的活戲張力《斬,楊家將》 《被遺忘的》活裝置與(超)現實美學(?) 我們的思想自由了嗎《紅色青春》 好Cool評論 我想袂講予你知影《大事件——臺灣刁民林爽文》 追回死亡的倖存者《月娘總是照著我們》 當大師指揮學生樂團《北藝大管絃樂團2021秋冬音樂會》 送一個禮物,點亮一個世代的光《四個尋找麥克風的麥霸》 最新留言 回應 漂浮的不只有島嶼《Maataw浮島》 追日劇團 pongsonotao 回應 女皇的孤獨情話《武皇投簡》 張施誠 用情唯柔,用人唯材:金簡傳世,鑑古知今! 回應 偉壯卻猶待整飭《山海經傳》 ChunyuanLai 好聽 回應 不成功的實驗:《小螞蟻與機器人:遊牧咖啡館》的日常幻象與即時影像 Chia-MingYeh 十分中肯。

回應 因果輪迴的奈何橋上一瞥《十殿》 林喬凱 不錯的評論 大多都能夠讓我接受 獲益良多 回應 沒有害怕孤獨和等待《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AlexKoumis Particularlyagree 回應 運動、循序與維度——《並存序列》、《存在粒子》 PoeChen 有朋友有看舞還讀到這篇,好感動QQ 回應 方法阿忠:「我們」的共體身艱?《阿忠與我》 PoeChen 這篇讚啊!BRAVO!回應下列段落,我是有看到阿忠也展現健全者傾向的動作,頭頸較明顯,但主要因兩人較少依鏡框面著觀眾跳舞(這點是本作大優點),有時因動作快,或因觀賞阿忠時,他的身體部位常常比較集中,側身時也較難觀察得到,但看影子可以看到較多的「模仿」或「對比」。

當然阿忠展現書毅的比重不比書毅展現阿忠啦,這點值得想想。

再者,「超能」在此作已經進入一個更深遠的境界,人界的身障者展示人界的健全者技巧,可能不足以傳達此作找到的超越性嗎?再次盛讚這篇,大推! 回應段落如下"以障礙者的身體運作邏輯作為方法,坦白說不只周書毅,可能還是每個健全者都該上的一堂課。

然而,除去身體方法的相互學習與模擬,障礙者是否只能是健全者的另一道反省鏡面尚屬可議。

或反論之,如果障礙者要表演「超能」,為什麼阿忠卻幾乎沒有模仿書毅作為健全者的套路?至少,在外觀的演出上根本沒有讓觀眾察覺或意會到有這一層反身性的可能。

" 回應 因果輪迴的奈何橋上一瞥《十殿》 Jū-kháiPiãbérLîm 論述邏輯很霸權。

回應 生命是一場華麗而輕盈的美夢《指尖上的幸福人生》 王學謙 1,2,3...你活著。

(接著是久久的掌聲加歡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