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視覺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運動視差(Motion Parallax). 運動視差是由觀察者(viewer)和景物(object)發生相對運動(relative movement)所產生的,這種運動使景物的尺寸和位置在視網膜的投射 ... 立體視覺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立體視覺 艾菲特光電立體視覺 人的立體感是這樣建立的:雙眼同時注視某物體,雙眼視線交叉於一點,叫注視點,從注視點反射回到視網膜上的光點是對應的,這兩點將信號轉入大腦視中樞合成一個物體完整的像。

不但看清了這一點,而且這一點與周圍物體間的距離、深度、凸凹等等都能辨別出來,這樣成的像就是立體的像,這種視覺也叫立體視覺。

欠缺立體視覺者稱為立體盲。

立體視覺是人眼在觀察事物時所具有的立體感。

再進一步講,人眼對獲取的景象有相當的深度感知能力(DepthPerception),而這些感知能力又源自人眼可以提取出景象中的深度要素(DepthCue)。

之所以可以具備這些能力,主要依靠人眼的如下幾種機能: 1.雙目視差(BinocularParallax) 由於人的兩隻眼睛存在間距(平均值為6.5cm),因此對於同一景物,左右眼的相對位置(relativeposition)是不同的,這就產生了雙目視差,即左右眼看到的是有差異的圖像。

2.運動視差(MotionParallax) 運動視差是由觀察者(viewer)和景物(object)發生相對運動(relativemovement)所產生的,這種運動使景物的尺寸和位置在視網膜的投射發生變化,使產生深度感。

3.眼睛的適應性調節(Accommodation) 人眼的適應性調節主要是指眼睛的主動調焦行為(focusingaction)。

眼睛的焦距是可以通過其內部構造中的晶狀體(crystalbody)進行精細調節的。

焦距的變化使我們可以看清楚遠近不同的景物和同一景物的不同部位。

一般來說,人眼的最小焦距為1.7cm,沒有上限。

而晶狀體的調節又是通過其附屬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來實現的,肌肉的運動信息反饋給大腦有助於立體感的建立。

4.視差圖像在人腦的融合(Convergence) 雙眼圖像的融合過程,首先要依靠雙眼在觀察景物的同一會聚機制(convergingaction),即雙眼的著眼點在同一點上。

這種機制使得人的左右眼(人的左右眼距是確定的)和在景物上的著眼點(左右眼分別到著眼點的光軸—z-axis與雙眼距線段構成的兩個夾角是確定的)在幾何上構成了一個確定的三角形。

通過這個三角形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所觀察的景物距人眼的距離了。

為實現這種機制,人眼肌肉需要牽引眼球轉動,肌肉的活動再次反饋到人腦,使雙眼得到的視差圖像在人腦中融合。

除了以上的幾種機能外,研究表明人的經驗和心理作用也對景象的深度感知能力有影響,比如說圖像的顏色差異、對比度差異、景物陰影甚至是所觀看顯示器的尺寸和觀察者所處的環境,但這些要素相對上述機能來講,在建立立體感上是微不足道的。

出自A+醫學百科「立體視覺」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7%AB%8B%E4%BD%93%E8%A7%86%E8%A7%89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立體視覺」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2個分類:人體|眼科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匿名用戶127.0.0.1於2001年1月15日(星期一)08:00的最後更改。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