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我们的知觉 - 心理学空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这些图形通常是心理学家、艺术家们设计和绘制出来的。

在这些图形中,如果单独观察每个 ... 插入(interposition). 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 咨询 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自我心理学 自体/主体间 依恋理论 拉康 实操技能 家庭治疗 动力模型 萨提亚经验模型 代际模型 米纽钦结构模型 策略模型 米兰系统模型 叙事模型 行为认知模型 后现代建构模型 心理教育模型 案例术语讲座 认知行为 CBT认知行为疗法 BA行为激活 REBT合理情绪 ST图式疗法 现实疗法 正念内观 ACT接受与现实疗法 DBT辩证行为疗法 CFT慈悲聚焦 人本存在 存在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 PCT当事人中心 聚焦疗法 格式塔疗法 其他疗法 意象对话 TA沟通分析 催眠 心理剧 分类诊断 抑郁 焦虑 强迫 双相及相关障碍 PTSD 性欲倒错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学 新闻科普 心理学视频 心理百家 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院系 心理学人 心理人专栏 心理咨询师 心理园地  日志博客  课程  小组 生活 社会心理 生活心理 电影评论 心理测试 书籍 科普入门 励志自助 育儿教育 咨询治疗 分支 应用 书籍标签 网址 课程 认识我们的知觉 作者: 转载/21481次阅读 时间:2012年9月27日 标签: 错觉 格式塔 知觉 首页 >心理学 >科普新闻 >心理学科普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认识我们的知觉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他形成我们对事物的认知。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现象简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本身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间的构成关系有关。

这一点在最简单的线条图形的知觉上就能体现出来。

格式塔学派将知觉整体性的组织原则(groupingprinciples)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接近律(proximity):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律(similarity):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律(continuity):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封闭性(closure):封闭和完整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当客体本身不封闭、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的封闭图形。

这种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知觉产生的轮廓,称为主观轮廓(subjectivecontour)。

而且,这个轮廓在知觉经验上是边缘最分明、形状最明确的。

当人们把各个部分知觉为一个整体时,这个整体便具有新的、单独的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意义。

这意味着整体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堆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此外,与知觉的整体性相关的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不可能图形(impossiblefigure)。

这些图形通常是心理学家、艺术家们设计和绘制出来的。

在这些图形中,如果单独观察每个部分,所得到的知觉都是清楚、正确的;但如果将图形作为整体来观察,就会发现无法获得明确、合理的整体知觉经验。

知觉的选择性现象简介:在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接触大量的外界刺激,人们不可能同时把这些刺激都纳入为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

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知觉的重要特点。

由于知觉的选择性,人们的知觉既清晰、准确,又完善而丰富,不致陷于僵化。

在知觉的选择过程中,被选择出来的部分叫图形(figure),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就是背景(ground)。

图形有鲜明、完整的形象,是有意义的,容易被记忆。

图形突出于背景之前,背景在图形之后连续地延伸。

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只是相对的,此时知觉的图形可以是彼时知觉的背景,此时知觉的背景也可以是彼时知觉的图形。

两可图形(ambiguousfigure)就是最好的例子。

两可图形,也叫双关图形、交变图形,指的是对象和背景可以不时加以转换的图形,最典型的两可图形是人脸-花瓶图形。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具有活动性的客体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此外,知觉者的经验、兴趣、动机及职业等也都影响知觉对象的选择。

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受前面曾从事的活动的影响,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

当这种影响发生在知觉过程中时,产生的就是知觉定势(perceptualset)。

知觉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环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感知世界的一种知觉启动(perceptualpriming)。

知觉定势能够使知觉在条件不变或相似的情况下更迅速有效,也能够促进非理想条件下的知觉。

有时环境中的刺激是难以辨认、不完全的,而基于过去经验的预期能够使我们产生有意义的知觉。

但知觉定势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较刻板,有时会妨碍知觉的正确性。

知觉的理解性现象简介: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作出最合适的说明,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的这一特性就是理解性。

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

其次,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也有较大的作用。

在较为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很明显的情况下,言语的指导作用能唤起人们的过去经验,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再者,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知觉的理解性。

此外,知觉的理解性还受人的情绪、动机、态度以及实践活动的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斑点图是常用于说明知觉理解性的例子。

斑点图在感觉水平上看来,只是一些斑点的散乱排布,没有意义。

而由于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可以根据知识经验寻找斑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觉对象,并作出合理解释。

当遇到带有模糊性、两可性的知觉对象时,人们通常会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环境,对知觉对象作出符合情境的解释,使整体知觉合理而有意义。

知觉的理解性使人们在知觉过程中带有认为知觉对象有意义的倾向,这有利于快速地知觉和理解,但有时会使我们忽略一些细节,作出不够准确的判断。

知觉的恒常性现象简介: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而不随知觉条件或感觉映象模式的改变而改变,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

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有重要的意义。

知觉恒常性体现在知觉的各个领域,如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

大小恒常性(sizeconstancy):指不论知觉对象的网像变化,而知觉出其实际大小的特性。

大小恒常性通过知觉对象大小与距离深度线索之间的关系获得。

客体距离我们越远,在视网膜上成像就越小。

但大脑会自动考虑距离因素,将知觉到的客体大小修正为其真实大小。

形状恒常性(shapeconstancy):指当人们对物体的观察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知觉出物体本身的实际形状。

形状恒常性与距离判断和大小恒常性有关,视觉系统通过客体不同部位的距离而确定其真实形状。

形状恒常性通常发生在对熟悉物体的知觉上。

明度恒常性(lightnessconstancy):指即使照明条件发生变化,对物体明度的知觉依然保持相对稳定。

明度恒常性的存在是由于知觉的客体与其周围的环境在同一种光照的条件下(即使光照改变也是对二者同时发生),故到达大脑的神经信息未变而引起的。

颜色恒常性(colorconstancy):指当照明条件或环境背景光发生变化时,知觉对象的网像颜色改变而对颜色的知觉保持稳定。

“恒常性”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形容,反映的是人们知觉的相对稳定性,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

当知觉条件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或知觉环境经过了特殊处理,这时知觉往往会失去恒常性,受条件的左右作出错误的判断。

深度知觉现象简介: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叫深度知觉(DepthPerception),也叫距离知觉。

它对于人们判断客体间的空间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知觉深度需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

在视觉上,这些线索可以分为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具体地讲:(一)单眼线索(MonocularCues)单眼线索指仅凭一只眼睛的视觉即可提供的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是静态线索,即环境及观察对象的物理特性或现象,也包括一些单眼的运动线索。

在绘画中,利用静态的单眼线索能够在二维的平面上产生三维的立体效果,因此这些单眼线索又被称为图形线索。

单眼线索主要包括:插入(interposition)空气透视(aerialperspective)阴影(shading)线条透视(linerperspective)结构级差(texturegradients)相对大小(relativesize)熟悉大小(familiarsize)运动视差(motionparallax)调节(accommodation)(二)双眼线索(BinocularCues)单眼线索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深度信息,使人们完成许多视觉指导下的操作任务。

然而,有些深度信息是需要双眼的共同作用的。

双眼线索是必须由两只眼睛共同作用而提供的线索。

主要包括:辐合(convergence)双眼视差(binoculardisparity)在实际生活中,各种深度线索是联合起作用的。

而且,不仅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之间也相互协调,形成一定的联系,确保人们获得有效的深度知觉。

错觉现象简介: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且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错觉不同于幻觉。

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虚幻的感觉,错觉则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由于具有相同的感知生理基础和对环境的类似经验,人们在相同的知觉情境下通常会有基本相同的错觉。

自从奥佩尔(J.J.Oppel)在1854-1855年首次发表了对错觉的科学分析后,有大量的关于自然、感觉、知觉和艺术中错觉的论文发表出来。

错觉有很多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知觉经验,都会出现错觉。

最丰富、被心理学家研究最多的是视错觉(visualillusion)。

产生错觉的原因非常复杂。

至今发现的错觉已有上百种,但没有一个可以解释各种错觉的理论,对不同错觉的产生往往要做具体的分析。

为了探究视错觉形成的原因,多年来心理学家试图从两个方向来寻求解答:一个侧重生理角度,认为错觉受到眼睛和视网膜内神经交互作用的影响,如侧抑制(lateralinhibition);一个侧重认知角度,认为错觉受到更高水平的注意、过去经验、决策等认知因素的影响,如误用恒常性(misappliedconstancy)。

研究者还经常创造新的错觉和重新构造已有的错觉现象,以此来证明知觉加工的重要特征,检验关于知觉系统、知觉过程的理论。

尽管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但它本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些情况下错觉是有危害的,而更多时候,合理地运用错觉会使生活增色不少。

许多错觉已被大量用于建筑、造型、绘画、摄影、化妆、布景、魔术、服装、装潢、广告、军事等领域。

观察力现象简介: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是人们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观察的时候,观察者要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拟出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察看知觉对象,提出问题,从中寻求答案。

观察过程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稳定的有意注意,并借助过去经验来组织知觉,因而观察是一种系统的、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

观察力的最“可贵”品质是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点或因果关系。

观察力不只是单纯的知觉能力,而且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也不只是单一的视觉活动,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分析器的活动。

观察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感知的精确性,影响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

人的观察力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

许多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物--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作家、画家等,他们的观察力往往比一般人要高。

观察力在类型上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视觉观察力强,有的人听觉敏锐,有的人嗅觉和味觉观察力超常。

良好的观察力在以下几方面具有较高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指预想观察结果的能力;(2)观察的精确性:指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有意义细节的能力;(3)观察的敏锐性:指迅速准确地发现事物本质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4)观察的客观性: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进行观察的能力;(5)观察的全面性: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事物总体的能力。

观察力是能够培养和发展的。

从儿童到成人,个体的观察水平由低到高显著进步:从认识“个别对象”发展到认识“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及“对象总体”,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和全面性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从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重要意义。

长期、细致、系统的观察训练和思维训练,可以使个体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个体的观察力水平。

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现象简介: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是否有目的性及需要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不随意注意。

一般地,刺激物强度较大、与周围环境成鲜明对比、具有新异性、运动、变化等,易于引起无意注意。

人们常运用这些因素于建筑、装潢、广告、服装等的设计上,吸引注意力。

另外,凡是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以及能引起人兴趣的事物都会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情绪、对事物的期望以及知识经验也会影响无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对活动目的理解程度、对活动的兴趣和认识、是否有智力操作参与等,都会影响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过程,即使是在有相当的干扰的情况下,经过意志努力,有意注意也可以发生并维持。

(三)有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通常是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

例如在刚开始做一件工作的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注意保持在这件工作上,但是在对工作发生了兴趣以后,就可以不需要意志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了,而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

由于有意后注意不易在课堂上演示,本系统提供的是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演示。

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现象简介: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指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先后顺序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而意义记忆指理解材料,根据其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

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本系统通过分别对有内在联系和无内在联系的汉字词对和实物图片对的识记,来了解目标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表象和想象现象简介:表象(representation)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主体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表象的特征是:(1)直观性(形象性):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多以直观的、形象的形式出现。

与知觉相比,表象不如知觉完整,甚至是残缺的、片段的;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比较模糊的,仅反映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流动的。

(2)概括性:表象是经多次感知积累而成的产物,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性,具有概括性。

但是,表象的概括是运用形象所做的概括,它混杂着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不同于抽象思维的概括。

表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

表象可以是多种感觉的映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等,而且可以形成多感觉道的综合表象。

表象不仅是一个个的映象,也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

本系统要求学生形成表象,以及通过对表象进行一定的操作,来了解表象的特点及功能。

  想象(imagination)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

按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叫无意想象,也称为不随意想象。

它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人在实践活动中,为完成某项活动任务所进行的想象是有意想象。

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

有意想象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而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

本系统呈现一系列情境图片及墨迹图,要求学生形象地描绘其想象内容。

这部分也可用于对儿童进行想象训练。

儿童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成分和现实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

积极地创造条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语言,对儿童认知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是极为有益的。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错觉 格式塔 知觉 «没有了《心理学科普》科学的睡眠模式» 延伸阅读······ 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 心理旋转:Shepard的经典实验一、概述心理旋转的研究于70年代初由Shepard及其同事共同进行。

 实验所用材料如右图所示,分 奔德格式塔测验 奔德格式塔测验 奔德格式塔测验 奔德格式塔测验(BendervisualMotorCestaltTest) 奔德格式塔测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心 2010年最佳视觉错觉奖 上个月在佛罗里达结束的视觉科学大会上,颁发了2010年度“最佳视觉错觉”大奖。

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视觉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视 ”不可思議的滾動”獲年度最佳錯覺大獎 ImpossibleMotion“Magnet-LikeSlopes”不可思議的滾動”獲年度最佳錯覺大獎 日本数学家杉原厚吉(KokichiSugihara) 我们就是我们所等待的那个人——写在Frank的追思会后 周一我去参加了FrankCardelle的追思会,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追思会。

Frank是一位来自美国而环游世界的心理治疗师,我在 艾姆斯房间错觉 在这个房间中,到左边的人会变小,到右边的会哦变大。

这是怎么回事? !在“大小恒常错觉”的解释中我们知道,图画的背景 格式塔心理治疗书籍 格式塔疗法-相处的艺术作 者:金泽 著,缪小幼,李鸣 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0心理治疗系列-完形治疗:观点与应 完形疗法:格式塔疗法未完成事件 完形疗法:格式塔疗法未完成事件 完形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焦点为[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它系指未表达出来的情感  查看全部回复 大家都在看...... 阿尔伯特·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共情能力会随着年龄发生变化么? 丹尼尔·巴特森的共情利他假说 政治心理学:权力与病态 Nature:多巴胺的新秘密 大脑如何感知美:审美体验的神经基础 达尔文错了:面部表情无法揭示情绪 大脑如何保护我们的自我意识 关于记忆的5个“神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