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系列--兒童發展理論(上) - 主日學函授學校師資培育兒童心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嬰兒透過口腔的活動獲得滿足,如吸吮、咬`、嚼、吞嚥等,獲得滿足的嬰兒,長大後性格傾向開放、慷慨及樂觀;反之,則偏向悲觀、依賴、退縮。

... 滿足區在肛門,兒童由排泄 ...               首頁>師資培育>兒童心理   推文:  點閱次數:1007學齡期系列--兒童發展理論(上)作者/主日學函授學校理論是從研究所得的資料、訊息當中,有系統地整理出一套相關的敘述,用來說明、解釋、預測行為的發展,以及引導未來的研究。

當今有許多研究行為發展的理論,諸如心理分析論,認知發展論、學習論、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等等,從不同的層面研究,在此作概略性的介紹。

(一)心理分析論這是奧國精神病醫生西蒙‧佛洛依德(SymoundFreud1856-1939)所創,對個人人格結構與發展,提出有系統的解釋。

他認為生命最初的幾年,兒童要處理本能的需求與社會要求之間的衝突,這是決定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

個體在發展階段中的經驗,經決定成年時所具有的適應型態以及人格特質。

當需求未得到滿足或過分沉溺,都會造成日後特殊的人格特徵。

口腔期(出生至一歲)嬰兒透過口腔的活動獲得滿足,如吸吮、咬`、嚼、吞嚥等,獲得滿足的嬰兒,長大後性格傾向開放、慷慨及樂觀;反之,則偏向悲觀、依賴、退縮。

肛門期(一至三歲)滿足區在肛門,兒童由排泄得到滿足。

大小便訓練時的氣氛,將影響人格的發展。

過分嚴格的訓練,導致頑固、剛愎、吝嗇的性格;過分寬鬆則可能形成浪費的習性。

性器期(三至六歲)滿足帶為性器官,由性器官的撫摸兒得快感;戀父或戀母情節在此時期發生。

潛伏期(六歲至青春期)性本能較平靜的時期,此時兒童對性別非常敏感,是同性相吸的階段。

兩性期(青春期以後)因性生殖器官成熟,開始發展兩性間的性活動。

(二)心裡社會發展論在德國出生的心理分析學家艾瑞克‧艾瑞克遜(ErikErikson),修正佛洛伊德的理論,認為人是社會的產物而非性本能的產物,因而將理論命名為心裡社會發展論。

他追蹤了生命全期的人格發展,將一生分為八階段,由於各人身心發展的特徵與社會文化的要求不同,在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發展任務與危機,這些危機的適應與解決,將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

心裡社會發展階段與八個危機:1.信任v.s.不信任(0~1歲)嬰兒從母親或照顧者身上建立對外界的信任感2.活潑自主v.s.羞愧懷疑(1~3歲)資料提供單位:基督教教育中心                  poweredbyICPCT.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製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