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影響他人,你選擇influence 還是impact?認識關注他人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兩個常用的英文單字,influence 以及impact,意義雖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中文裡卻一律翻譯為「影響」或「影響力」。

中文如果說「去影響別人的 ...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BenWhiteonUnsplash 同樣是影響他人,你選擇influence還是impact?認識關注他人想望的「B型影響力」 創業CSR評論 2019.06.25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文:鄭志凱 文字只是一個符號,無法完整表達概念的全貌,因此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往往不能形成一對一的關係。

例如中文裡的「心」,翻譯成英文有時是mind,有時是heart。

而英文裡的train,中文有時是「火車」,有時是「訓練」。

有兩個常用的英文單字,influence以及impact,意義雖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中文裡卻一律翻譯為「影響」或「影響力」。

中文如果說「去影響別人的意見」,英文大概會說toinfluenceother'sopinion,多半不會說toimpactother'sopinion。

而impactinvestment這個最近流行的投資概念,標準翻譯是「影響力投資」,還原成英文絕不會是influenceinvestment。

一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便需要運用影響力說服別人共同參與,心甘情願提供各種資源。

人的心理總是希望去影響別人,而不是被別人影響(被影響的中性說法是「被說服」,正面說法是「學習」)。

既然大家都想影響別人,於是坊間討論影響力理論或技巧的書籍汗牛充棟,其中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Cialdini)在1984年的經典名著《影響力》,談的便是influence而不是impact,副標題ThePsychologyofPersuasion更清楚挑明:想要發揮影響力,便需要說服他人,將其意志轉換成跟自己的意志一致。

現代組織談願景,目的在塑造眾人意志。

領導者靈活運用個人有形或無形的權力,也在努力改變他人心意。

人人都忙著學習擴大自己影響別人的能力,卻往往忽略了更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發揮影響力?運用影響力的方法是否適當?是否需要節制?影響的成果是否為組織或人類帶來最終的利益? 從自我出發,要求他人完成自己期望的「A型影響力」 20世紀偉大的猶太教拉比(Rabbi)斯洛維奇克(JosephSoloveitchik)曾經提出一個二元相對的觀念。

他認為人性中有一種進取、擁有、征服的個性,同時也有另一種知足、分享、貢獻的成份。

他借用創世紀裡亞當夏娃的故事,將前者稱為「亞當一號」(AdamI),後者為「亞當二號」(AdamII),兩者雖然對立卻也共存。

由於有亞當一號的存在,人類勇於冒險,追求名利,成功了,便是人生勝利組的標準寫照。

但亞當二號卻一心追求生存意義的實踐,無論世俗名利的得或失,都不會攪動心中的平靜。

也許我們可以借用亞當一號和亞當二號的對比,將現代人熱衷追求的影響力分成A型影響力和B型影響力兩種。

多數現代人追求的影響力以自我為中心,投射成對他人的期望,然後運用影響力弭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出發點可以算是利己。

這樣的影響力,不妨稱之為A型影響力。

A型影響力是一種工具,有它無可取代的機能。

缺乏這種能力,現代人無法扮演領導者的角色,組織無法執行任務,任何創新或者變革都難以著床。

因此現代人必須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嫻熟各種溝通的工具,了解人性中的曲折幽暗,最後完成改變他人心意的目的。

毫無疑問,在現代職場中,擁有影響力是一項重要的資產。

不過人人都追求影響力,也就成了影響力氾濫的時代。

當各種通訊管道中訊息真假莫辨,相互對立的立場赤裸裸的正面對撞,影響力過度操作的後果不是令人心生疲倦,就是被看破手腳,不能產生發自收訊者內心的共鳴。

特別在網路社會,無所不在的影響力編織成天羅地網,現代人生活在外來影響力的重力場中,已經失去了獨立的精神自由,反倒需要追求「免於被影響的自由」。

改善匱乏現狀,完成別人想望的「B型影響力」 另一種影響力,卻不以自我為中心,關注的是他人的想望或是匱乏,然後結合適當的資源,改變匱乏的現狀,完成他人的想望。

這樣的影響力出發點多是利他,姑且稱之為B型影響力。

B型影響力不像A型影響力具備明顯的工具性,但因為出於使命感,自有一種感動人的樸素力量。

於是更多人能夠產生共鳴,反而造成持久的影響。

任何一項能夠持久的影響,大概都需要3個條件:動機純正,手段正當,結果正面(用另一種說法,可以稱為:初善、中善、後善)。

結果若不正面,所有企圖產生影響的努力都是徒然。

動機若不純正,利己卻損他也絕不可能持久。

手段的正當性最難拿捏,特別在艱困時期,「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誘惑十分強大,跟魔鬼做的交易都在這一時期發生。

因此在這初、中、後三個階段,A型及B型影響力各有不同的作用。

B型影響力以終為始,可以在造成變革的過程中,一開始便建立健康的心態,決定變革的方向。

一個人若具備了A型影響力,則可以在變革的過程中掌握變革的速度,增加資源運用的效率。

因此A型與B型影響力具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人生中的兩座山 紐約時報著名的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Brooks)近年來屢屢向內省思,從自己的心路歷程反思現代人的人生道路,繼《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後,4月又出版了一本新書:TheSecondMountain:TheQuestforaMoralLife。

所謂人生中第一座山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財富、名聲、成就、社會地位等等。

在這登山途中,登山者不絕於途,只有少數矯健的登山手成功地登上山峰,獲得其他人稱羨的快樂(happiness)。

然而人生中還有更高的第二座山,登峰者必備的登山杖是:有所不為的操守、為他人作出的自我犧牲等等美德,才有機會攀登山顛,獲得持久不退的喜悅(joy)。

作為一位出名知名的專欄作家,布魯克斯自認已經登上第一座山。

可到了山頂,舉目四顧無人,他才發現自己孤獨無助,因而重新探索第二座高山的登山途徑。

A型影響力和B型影響力是否相當於布魯克斯所謂第一座山和第二座山的登山途徑?過度的穿鑿附會自然沒有必要。

不過,個人與群體,為人和為己,目標與手段,目的地與旅程,兩兩之間的對立是人類永恆的對話,A型或B型影響力亦可做如是觀。

回到influence與impact這兩個英文單字。

分析它們常常出現的語意背景,諸如impactinvestment,或是千禧世代嚮往的makeapositiveimpact,關注的是影響力的結果;而例如RobertCialdini提倡的6PrinciplesofInfluence,則聚焦在影響力的技巧。

因此我們不妨視influence為A型影響力,impact為B型影響力。

influence固吾所愛,impact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想以具體行動支持我們,歡迎按下標題下方或文末的「媒體小農捐款灌溉」按鈕,鼓勵社企流創造出更棒的內容!灌溉指南請點此 延伸閱讀 >> 如何衡量「企業社會責任」?一次看懂4種CSR評估標準 >> 賺錢同時做好事?!備受新世代投資人矚目的「影響力投資」到底是什麼? >> 林以涵X陳一強對談(上):台灣社企的下一個十年——從倡議走向結構變革,公私部門如何因應? 保德信人壽與社企流攜手合作,透過專題、論壇與工作坊,線上線下帶領大家一同認識何謂「財務健全」,更盼望助大家一起當自己人生的財務長,掌握人生大小事! 如何做你人生的財務長?>>>專題文章這邊請 如何編織財務安全網?>>>趨勢論壇開放免費報名中 如何在生活與職場中落實財務健全?>>>工作坊免費報名中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影響力投資影響力評估公益社會使命社會企業公益創業 前往完整專欄 創新學院:鄭志凱專欄 矽谷AcornPacificVentures創投基金共同創辦人。

職場生涯中一半台灣,一半矽谷,一半企業,一半創投。

因創投業務廣泛接觸三江五湖能人志士,近距離觀察產業更迭,深刻感受到名與實,見與識,知與行的差距,無論創業或人生,真正成功的人都能縮短其中的差距。

著有《小國大想像》及《錫蘭式的邂逅》二書。

你可能也喜歡 新冠肺炎衝擊帶來的企業本質省思:從社會責任走向社會使命 將責任義務落實條文,社會企業相關法規下一步該如何走? 「捐款做公益」不再是唯一!大企業導入永續思維,與社企共創更深遠的影響力 全球「對世界最好企業」得主揭曉:台灣共8家B型企業獲獎、蟬聯亞洲第一 中小企業的轉型危機就是轉機!「BusinessforGood」計畫啟動,發掘台灣的永續商機 「社會創新市場是一片廣大藍海」連庭凱:社創組織應深化使命、合作串連,讓影響力為品牌加值 孩子化身小小社企創業家!「玩轉學校」營隊推廣社會創新,助孩子培養創業思維 台灣可望成立亞洲第四家NAB——與國際接軌,推廣影響力投資創新模式、完善社企創業生態系 PhotoCredit:mPharma 他曾目睹人們因等不到藥物而死亡,現在要創辦科技平台,讓每一位非洲人都有藥可用 創業科技健康案例 2019.06.24 合作轉載 文:仁人學社(黃文萱) 電影《我不是藥神》說:「世上只有一種病,是窮病。

」在發展中國家,想拿到需要的藥物路上往往困難重重──找不到藥物或付不起藥費都很常見。

非洲缺乏醫療工作者,導致人們依賴私人藥局,需求強烈但缺乏監管,令問題叢生。

生於西非國家加納的GregoryRockson本來一心想在美國實現科技夢,卻在家鄉目睹一宗因缺乏藥物而失救致死的案件後,決意成立科技公司mPharma,從根本改革整個非洲藥物採購流程,以科技流通資訊,讓藥物能夠適時送到所需的病人手上。

90後的Gregory於加納長大,11年前離開家鄉,到美國密蘇里州讀大學。

Gregory雖然主修政治及社會學,但對科技相當有興趣,曾在美國三藩市住過一陣子,夢想加入科技巨擘Google。

人算不如天算,兩年前Gregory卻因一宗事件而決心回到家鄉服務。

在加納一間教學醫院,一名患有心臟病的人送院等待救治。

醫生和護士雖然明知病人需要哪種藥物,卻足足花了兩小時去聯絡附近的醫院與藥廠,想要找到該款藥物,最後病人失救致死。

目睹一切的Gregory無法接受,他認為一個明明可以治癒的病患,就因為等不到藥物,引起這樁悲劇。

供應鏈分散,價格難統一 藥物問題是非洲國家的巨大挑戰,由於衞生工作者極度不足,政府亦缺乏承擔,使私人藥店成為許多非洲國家的主要醫療保健提供者。

但在非洲,同一條街上兩間藥局的價錢可以完全不一樣,Gregory很快把藥物問題的起源聚焦在藥物的採購,因為非洲藥物主要靠進口,藥局的供應鏈極度分散,因而亦更難統一藥品的標準價格。

Gregory同時直指:「提供最大空間予欺詐、賄賂及貪污的,就是採購程序。

我們現在就是要打開這個缺口。

」 如何可以解除藥局及醫院面對採購的壓力?這是Gregory一直在想的問題。

他嘗試去理解他們的內部採購流程,然後發現供應鏈往往不是物流的問題,而是資訊的問題。

Gregory於2014年成立mPharma科技公司,透過建立「網上藥物資料庫」,來解決資訊問題。

這套軟體操作十分簡易,藥廠只要定時記錄他們每款藥物的庫存數量,醫生透過這套系統,就能得知哪家藥廠有他們需要的藥物。

查資料便捷,發處方訊息 此外,為響應環保,醫生會透過手機短訊傳送電子處方籤給病人,病人到藥局出示序號就可以領藥。

同時,資料庫幫助醫生了解病人過去的藥物病例,以及藥物有否產生哪些副作用,方便醫生追蹤病人的健康情況,以及在未來開藥時有更多參考資料。

「這套系統漂亮之處不只是讓mPharma擁有整個供應鏈的所有權,它同樣為藥局和醫院融資空間,這個簡單獨特的賣點就是,你只須在病人需要拿到藥物的那一刻付款買下藥物。

」 Gregory指出,mPharma主要為機構管理藥物,專注建立資料管道,讓醫療機構可以服務他們的病人,不會再出現藥物缺乏或滯銷的情況。

病人不必到處去尋找藥物,亦可以用更低價格去買藥。

數據賣廠商,不依賴慈善 mPharma的獲利模式是,把這些數據(區域位置、藥的數量及價格)賣給國際大型製藥廠商,讓他們更準確掌握非洲市場。

這些賺到的錢一部分當作員工薪資,另一部分則是加強他們電腦的性能。

Gregory表示:「我們公司對非洲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們不用再依賴西方國家的慈善幫助,靠自己的力量解決我們的問題。

」 到目前為止,mPharma已在加納、尼日利亞、贊比亞和津巴布韋提供服務,覆蓋70多個據點,每月服務超過兩萬名病人。

早於2015年,著名創投機構SocialCapital已對mPharma投入種子輪投資500萬美元,及後多家國際投資機構又對這家公司進行A輪跟投。

mPharma在今年榮獲「斯科爾社會企業家大獎」(SkollAwardforSocialEntrepreneurship),Gregory亦同樣登上《富比世》30under30的精英榜單。

領取斯科爾獎項的時候,Gregory的得獎感言非常謙虛亦令人動容:「我覺得我不值得這個榮譽,因為我沒有每天在決定買藥還是買食物之間作決定,亦沒有在看醫生還是讓孩子上學之間作決定,這些並非一個公義社會中該有人作出的選擇。

」 全文轉載自仁人學社,原文標題:非洲藥物資訊平台科技改革採購 延伸閱讀 >> 爸媽不記得吃過藥了沒?新創結合「計時藥罐」與智慧醫療平台,把關長者服藥安全 >> 用AI就能預測遺傳疾病!杜奕瑾偕醫界推「基因分析PTT」,協助醫生邁向精準醫療 >> 從一份課堂作業到拯救20萬新生兒,Embrace創辦人:「為一個大於自己的願景而努力,你就能無所畏懼」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非洲醫療藥物資訊科技採購 你可能也喜歡 爸媽不記得吃過藥了沒?新創結合「計時藥罐」與智慧醫療平台,把關長者服藥安全 非洲民調組織:近五成的民眾欠缺醫療資源,有時靠行賄才能看醫生 ColaLife—他搭可口可樂便車來改變世界設計比聯合國更有效率的送藥方式 解決遠距照護難題!台灣新創「WaCare」用社群力促進長輩健康 這款app成保護大象的功臣!肯亞研究中心:盜獵行為幾乎消失 病例要清零,碳排也要——上千醫療院所加入減碳行列 獲選GenerationT傑出青年!她曾受心理疾病所苦,如今打造「口袋裡的諮商心理師」讓醫療服務更平易近人 帶長輩邊玩邊學!「樂活健腦巴士」巡迴新北市偏鄉社區,播下失智友善種子 社創群英 仁人學社由謝家駒博士與蔡美碧女士在2012年創辦,是香港唯一一家專注於推動社會創業教育及培養社會創業者的社會企業。

謝博士和蔡女士都是推廣社會創業的先驅,以悉心培育新一代社會創業者為己任。

過去幾年,曾扶助和支援香港多家正在營運和新近開辦的社會企業。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評論 1 避開創業者常犯的錯誤,5分鐘帶你搞懂「使命」「願景」和「戰略」的差異 創業 2 同樣是影響他人,你選擇influence還是impact?認識關注他人想望的「B型影響力」 創業 3 「我才80歲,有自己的生活要過」齊邦媛在養生村一住10年不曾孤單,更活出獨立的樣子 健康 4 突破舊式思維窠臼:探討社會企業的創新價值與經營策略(上) 創業 5 面對食安,你可以有更積極的選擇──加入合作社 食農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循環工作 永續素養大調查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