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蕭條— Google 藝術與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濟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大蕭條常被立為世界經濟衰退的標杆。

經濟大蕭條從美國開始,以1929年10 ... 首頁探索附近簡介成就系列作品主題實驗藝術家媒材藝術流派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地點關於設定查看活動記錄提供意見隱私權&服務條款首頁探索玩遊戲附近收藏登入載入中…經濟大蕭條,又稱經濟大危機,是1929年-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經濟大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為嚴重的世界性經濟衰退。

經濟大蕭條的開始時間依國家的不同而不同,但絕大多數在1930年起,持續到30年代末,甚至是40年代末。

經濟大蕭條是二十世紀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強度最大的經濟衰退。

在二十一世紀,經濟大蕭條常被立為世界經濟衰退的標杆。

經濟大蕭條從美國開始,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下跌開始,到10月29日成為1929年華爾街股災,並席捲了全世界。

經濟大蕭條對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人均所得、稅收、盈利、價格全面下挫,國際貿易銳減50%,美國失業率飆升到25%,有的國家甚至達到了33%。

全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全部遭到重創,特別是依賴重工業的地區。

許多國家實際上無法進行建築工程。

農產品價格下降約60%,重擊農業。

由於沒有可替代的工種,第一產業中的經濟作物、採礦、伐木等部門受到的打擊最為沉重。

有的經濟體在30年代中期開始恢復。

大多數國家直到二戰結束後得以復甦。

與其他很多重大歷史事件一樣,不同經濟學派對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解釋迥然不同。

整體而言,市場派學者認為經濟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錯誤管制將一個正常的衰退擴大為經濟大蕭條,而政府派的學者認為經濟大蕭條顯示了資本主義市場的缺陷,呼籲更多的政府管制和干預。

顯示節錄內容顯示較多內容維基百科探索這個歷史事件使用Google進行翻譯Google應用程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