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 - 博碩士論文行動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名稱: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 以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三部份「中文網路成癮量表」、「網路使用行為量表」與「休閒特質量表」,並採統計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65.22.51.111)您好!臺灣時間:2022/03/0204:0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彭郁歡研究生(外文):Yu-HuanPeng論文名稱: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onteenagersinternetusagebehaviorandaddictionduringleisuretime指導教授:李晶指導教授(外文):ChingLi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系所名稱: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學門:民生學門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4畢業學年度:92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77中文關鍵詞: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外文關鍵詞:Adolescence、leisuretime、using-Internetbehavior、Internetaddiction相關次數: 被引用:153點閱:6222評分:下載:1017書目收藏:46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青少年的休閒特質及探討青少年在休閒時間中的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關係,比較使用者背景變項間的差異。

研究對象以全國國中、高中(職)在學學生為母群體,採隨機叢集抽樣法,抽出2,000位學生為樣本,回收問卷1,913份,有效回收率96﹪,施以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三部份「中文網路成癮量表」、「網路使用行為量表」與「休閒特質量表」,並採統計方法中的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之主要發現如下:一、青少年休閒特質有所改變,網路使用成為主要休閒活動之一。

二、性別、國高中別、居住區域、家庭社經背景及休閒特質與青少年的網路使用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三、性別、國高中別、居住區域、家庭社經背景及休閒特質與網路成癮有顯著的差異。

四、經常使用網路的青少年較容易有網路成癮的症狀產生。

本研究的建議為學校及教育體系應協助青少年建立社會支持網絡,鼓勵青少年發展其他休閒活動,避免網路沉迷現象發生,事前預防工作更顯重要。

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牽涉生理與心理,屬於多層次的概念,對於後續研究,可與家長配合並做質性的深度訪談,並且增加更多心理變項的因素加以探討;網路成癮的測量,目前尚無網路成癮症狀性診斷的量表,需要更多學者及相關單位投入研究,發展國內的參考數據,作更深入探討。

Thepurposeofthispaperwastodiscussthecharacteristicsofadolescenceleisure,aswellastodiscovertherelationbetweentheusing-InternetbehaviorandInternetaddictionduringtheleisuretimetocomparethedifferenceamongthevariableitemsoftheuser.Thesubjectsofthisresearchwereselectedfromthestudentsatjuniorhighschools,seniorhighschools,andvocationalhighschoolsinTaiwan.Meanwhile,theresearcherappliedsurveytocollectdata.2,000studentswereselectedbyRandomlyClusterSampling.Afterinvestigation,1,913effectivequestionnaireswerereceived.Thereceivingratewas96%.Therewerethreepartsofthequestionnaire,ChineseInternetaddictionscale,theusing-Internetbehaviorscale,andtheleisurecharacteristicsscale.TheresearcheralsousedDescriptiveStatisticalAnalysis,Chi-SquareTest,T-test,andOne-wayANOVAtoanalyzethedata.Theresearchresultswerefoundasfollowing:1.Adolescenceshadchangedtheirleisurecharacteristics.UsingInternetwasoneofthemajorleisureactivities.2.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ontheusing-Internetbehaviorofadolescences,becauseoftheirgender,educationallevel,livingarea,familysocial-economicbackground,andleisurecharacteristics.3.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ontheInternetaddictionofadolescences,becauseoftheirgender,educationallevel,livingarea,familysocial-economicbackground,andleisurecharacteristics.4.AdolescencesthatusuallyusedInterneteasilyhadInternetaddiction.ThesuggestionofthispaperwasthattheschoolandtheeducationalsystemshouldassistadolescencestobuildupthenetworkofsocialsupportandencouragethemtobeengagedintheotherleisureactivitiestopreventfromInternetaddiction.Inaddition,thepreviouspreventionwasalsoveryimportant.Theusing-InternetbehaviorandInternetaddictionwererelatedwithphysicalandpsychologicalproblem,sotheybelongedtothemulti-levelconcept.Consequently,itwasworthytostudyviacooperatingwithadolescence’sparentanddeepinterviewinquality,besides,toincreasemorefactorsofpsychologicalvariableforexploringinthefurtherresearch.Ontheotherhand,therewasnodiagnosedscaleforInternetaddictionnow.Therefore,itwasnecessarythatthemoreresearchersandrelevantinstitutesshouldinvolvesuchstudies,sothatmuchmoredatawillbeproducedinTaiwanfordeeplyprobing. 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1第二節研究目的……………………………………………………………4第三節研究問題……………………………………………………………5第四節研究假設……………………………………………………………6第五節名詞操作性定義……………………………………………………6第六節研究範圍及限制……………………………………………………7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青少年休閒行為……………………………………………………10第二節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23第三節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30第四節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44第三章研究方法與實施第一節研究架構……………………………………………………………48第二節研究步驟……………………………………………………………50第三節研究工具……………………………………………………………55第四節資料處理……………………………………………………………61第五節預試結果……………………………………………………………64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第一節受試者基本資料之分析.……………………………………………71第二節青少年休閒特質之研究.……………………………………………74第三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之探討……………………………………76第四節分析青少年網路成癮程度…………………………………….122第五節探討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程度………………………132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150第二節建議………………………………………………………………154參考文獻……………………………………………………………………158附錄附錄一中文網路成癮問卷同意書…………………………………163附錄二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問卷數據引用同意書………164附錄三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預試問卷……………………………165附錄四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正式問卷……………………………172 中文部分: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2002)。

中新社,9月2日。

中國大陸:廣州。

王思海(2003)。

新華網,1月18日。

大陸:北京。

交通部統計處(1999)。

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

交通部統計處。

88年1月,取自:http://www.motc.gov.tw/service/ana90/9006-1.doc交通部統計處(2001)。

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

交通部統計處。

91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motc.gov.tw/service/ana90/9006-1.doc交通部統計處(2003)。

台灣地區民眾使用網際網路狀況調查報告。

交通部統計處。

92年6月,取自:http://www.motc.gov.tw/service/ana90/9006-1.doc朱美慧(2000)。

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

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論文。

江南發(1991)。

青少年期自我統合發展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嬪(1995)。

青少年休閒活動狀況調查報告。

學生輔導通訊,40,122-125。

余嬪(1998)。

國中生之性別學業成就遊憩參與型態與自重感之研究。

高雄師大學報,9,119-147。

李怡志(2004年5月25日)。

焦點新聞。

中時晚報。

李明宗(1998)。

戶外遊憩研究。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

李茂興譯,RichardS.Sharf著(1998)生涯諮商理論與實務。

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惠加(1997)。

青少年發展。

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晶(2000)。

休閒遊憩事業概論。

台北:桂魯。

李增祿(1999)。

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3年5月28日)。

周倩(1999)。

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教育傳播觀點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On-line].Available:http://report.ice.ntnu.edu.tw/nscreport/872511009013N。

周倩、林希展(2002)。

青少年網咖態度量表發展與使用。

2002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http://mozilla.hss.nthu.edu.tw/iscenter/conference2002/。

周榮(1998)。

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神話原型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榮、周倩(1997)。

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

中華傳播學會1997年會。

林生傳(1999)。

教育社會學。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秀美(2003年10月2日)。

網路成癮症耐心輔導不要硬碰硬。

民生報。

林惠生。

2000年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之性知識、態度、危害健康行為及網路之使用。

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

邱浩政(2004)。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台北:五南。

邱智強(2001)。

網路成癮-一種新的文明病?。

松德醫訊,40期http://www.tcpc.gov.tw/package/electric-book/40/40-2.htm。

金車教育基金會(1996)。

都會區青少年寒假假期媒體休閒調查。

台北:財團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

施香如(1998)。

中學生父母對子女電腦網路使用之態度與行為研究。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http://paper.nt1.isst.edu.tw/data01/nsc_report/872511S009015N/parent.add.html。

孫秀英(2001)。

網路使用者溝通才能初探。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論文。

徐西森、連廷嘉(2001)。

大專學生網路沈迷行為及其徑路模式之驗証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高俊雄(1996)。

青少年休閒的自我管理。

測驗與輔導雙月刊。

張少熙(2003)。

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春興(1983)。

青年的認同與迷失。

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1)。

現代心理學。

台北:東華。

教育部(2001)。

中小學資訊教育藍圖總綱。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

台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摘報告教育部(2002)。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台北:教育部。

許義雄(1993)。

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許瓊文(1992)。

生活型態與休閒行為有關變項之研究。

陳世運(2002)。

資策會Find。

民2002年2月8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howmany/index.asp陳怡伶(2001)。

美中學生視網際網路為課業研究主要資訊來源。

資策會民91年2月8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

陳淑惠(1998)。

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媒體識讀推廣中心(2003)。

媒體識讀教育月刊。

台北:媒體識讀推廣中心。

彭郁歡(2001)。

休閒教育專刊。

回饋。

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彭郁歡(2003)。

青少年休閒大聲說問卷調查。

台北:金車教育基金會。

彭郁歡(2003)。

國小學童媒體細細看問卷調查。

台北:富邦文教基金會。

彭郁歡(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台北:第四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彭郁歡(2004)。

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

台北:富邦文教基金會。

彭德中譯,加藤秀俊(1989)。

餘暇社會學。

台北:遠流出版社。

游森期(2001)。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森期(2002)。

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成因探討。

學生輔導,83,109-118。

黃厚銘(2000)。

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

臺大社會學刊,6月號楊正誠(2003)。

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貢金、許聲胤(2004年3月3日)。

籌錢打電玩小六男生賣身同志。

民生報F4版。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台北市:東華書局。

資策會(2001)。

網路咖啡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探討。

資策會Find。

民91年2月8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trend/0105_trend_disp.asp?trend_id=11。

資策會推廣處FIND(2000)。

網路脈動。

Available:http://www.find.org.tw/news_disp.asp-news_id=734.htm廖怡景(2004)。

誰綁架你的孩子。

台北:今周刊。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3)。

寬頻網路使用狀況。

蕃薯藤(2001、2002、2003)蕃薯藤網路調查。

http://survey.yam.com/survey2003/chart/。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8)。

青少年暨兒童網路使用行為調查。

http://taiwan.yam.org.tw/98/98result_01.htm。

蕃薯藤全球資訊網(1999)。

第四次台灣網際網路使用調查。

http://taiwan.yam.org.tw/99/99result_01.htm。

蕭銘鈞(1998)。

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智謀(2000)。

統計學。

台北:弘智。

韓佩凌(2000)。

臺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2001)。

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

台北:心理。

嚴敏秀(2000)。

加強實施青少年休閒教育的努力方向。

學生輔導通訊,70,120-131。

英文部分:Anderson,K.E.(1999).Internetuseamongcollegestudent:Anexploratorystudy.〔On-line〕.Available:http://www.rpi.edu/~anderk4/research.htmlBrenner,V.(1997).Psychologyofcomputeruse:XLVII.Parametersofinternetuse,abuseandaddiction:Thefirst90daysoftheinternetusagesurvey.PsychologicalReports,80,879-882.ChicagoPress.Mahoney,G.(1990).Anationalstudyofmothers’perceptionsfamily-focusedearlyintervention.JournalofEarlyIntervention,14(2),133-146.Cooper,A.(1998).Sexualityandtheinternet:Surfingintothenewmillennium.CyberPsychologyandBehavior,1(1),181-187.Erikson,E.H.(1968).Identity:YouthandCrisis.NewYork:W.W.Norton.GodBey,Geofferey(1981).LeisureinYourLife,SaundersCollegePublislingGoldberg,I.(1996).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On-line].Available:http://www.physics.wisc.edu/~shaizi/internet_addiction_criteria.htmGreenfield,D.N.(2000).Theneteffect:Internetaddictionandcompulsiveinternetuse.[OnlineAvailable]athttp://www.virtual-addictin.com/.Griffiths,M.(1998).Internetaddiction:Doesitreallyexist?InJ.Gackenbach(ed.),PsychologyandtheInternet: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andtranspersonalimplications.SanDiego,CA:AcademicPress.GVU(1995a).TheGVUCenter’s3thWWWUserSurvey.[On-Line]Availableathttp://www.gvu.gatech.esu/user_survey/suvey-04-1995/。

Hatterer,L.J.(1994).AddictiveProcess.EncyclopediaofPsychology.NY:Longman.Havighurst,R.J.(1972).Developmentaltasksandeducation.N.Y.:LongmanIne.JohnKelly(1982),eisure,Prantice-HallIncPiaget,J.(1977).Thedevelopmentofthought:Equilibrationofcognitivestructure.NewYork:VikingPress.King,S.A.(1996).Istheinternetaddictive,orareaddictsusingtheinternet?[On-line]Availableathttp://www.concentric.net/~Astorm/iad.htmlKraut,R.,PattersonM.,Lundmark,V.,Kiesler,S.,Mukopadhyay,T.,&Scherlis,W.(1998).Internetparadox:Asocialtechnologythatreducessocialinvolvement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AmericanPsychologist,53,1017-1031.Shaffer,H.J.(1996).UnderstandingthemeansandObjectsofAddiction:Technology,theInternetandGambling.JournalofGamblingStudies,12(4),461-469.Suler,J.(1996).CyberspaceRomances.[OnlineAvailable]athttp://www.rider.edu/~suler/psycyber/bvinterview.html.Suler,J.(1999).CyberspaceasPsychologicalSpace.[Online]Availableathttp://www.rider.edu/~suler/psycyber/psychspace.html.Turkle,S.(1995).Lifeonthescreen:Identityintheageoftheinternet.NewYork:Simon&Schuster.Young,K.S.(1996).Centerforon-lineaddiction.[On-Line]Availableathttp://www.netaddiction.com/contact.htmYoung,K.S.(1996).Internetaddictionsurvey.[On-Line]Availableathttp://www.pitt.edu/~ksy/survey.htmlZimbardo,P.G.(1992).Psychologyandlife(3rd.ed.).NewYork:HarperCollinsPublisher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 2.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3. 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 4. 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神話原型之研究 5. 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 6. 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7. 青少年期自我統合發展之研究 8. 國小學童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台北縣一所國小為例 9.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異性交往態度之研究 10. 國中生網路成癮與心理需求相關性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 11. 我國青少年正向情緒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12. 父母教養方式、個人依附風格與大學生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大專校院為例 13. 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家庭相關因素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14. 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之成癮性丶使用行為與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15. 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與網路成癮行為的關係─以桃園縣國小為例   1. 高俊雄(1996)。

青少年休閒的自我管理。

測驗與輔導雙月刊。

2. 余嬪(1998)。

國中生之性別學業成就遊憩參與型態與自重感之研究。

高雄師大學報,9,119-147。

3. 徐西森、連廷嘉(2001)。

大專學生網路沈迷行為及其徑路模式之驗証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10,119-149。

4. 林惠生。

2000年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之性知識、態度、危害健康行為及網路之使用。

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

5. 嚴敏秀(2000)。

加強實施青少年休閒教育的努力方向。

學生輔導通訊,70,120-131。

6. 游森期(2002)。

青少年網路成癮之成因探討。

學生輔導,83,109-118。

7. 王明蘅,1996,住宅學報,《類型設定:一種住宅設計方法》   1. 大學生網路成癮、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2.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3. 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 4. 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 5. 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 6. 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 7. 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 8. 網路成癮經驗對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及心理社會發展影響-網路遊戲成癮個案之分析- 9. 青少年依附關係、憂鬱與網路成癮的相關研究 10. 青少年網路成癮危險因子量表之編製 11. 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 12. 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 13.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14.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 15. 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